资源简介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局部抗战1.日本侵华(1)背景①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严重影响日本。②为缓和国内矛盾,摆脱困境,急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③1931年上半年,日本加紧进行武装侵略的部署。(2)表现①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标志着中国14年抗战的开始)。随后,日军占据整个东北。②一·二八事变: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③伪满洲国: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伪满洲国。④“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为侵占华北而蓄意制造的一连串事件。提示 “八年抗战”更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意义(1)充分肯定了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特别是东北人民革命军的英勇斗争和其他中国军队的奋起抵抗。(2)进一步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3)突出了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开始的最早,结束的最晚。提示 国内矛盾的变化(1)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2)九一八事变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阶级矛盾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3)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已上升为压倒一切的矛盾,阶级矛盾退为次要地位。2.局部抗战——是相对于七七事变后的全面抗战而言的,(1)爱国军人①1932年1月28日,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②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2)国民政府①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②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3)国际联盟:提出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以牺牲中国来换取英、美、法、日等国共同控制中国东北。(4)中共: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5)爱国学生:北平学生1935年12月9日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3.西安事变(1)背景: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瓦窑堡会议的召开,确定了建立抗日民安事变族质一战线的方针)的感召下,张学良和杨虎城实行联共抗日。(2)过程:1936年12月12日晨,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以武力逼蒋抗日。经过各方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央。(3)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它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提示 西安变和平解决的原因(1)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是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根本因素。(2)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逼蒋抗日”而不是杀害蒋介石。(3)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的努力。(4)宋子文、宋美龄等人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起到促进作用。二、全面抗战的开始1.标志:1937年7月7日晚,卢沟桥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由比开始。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要求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2)7月17日,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讲话。(3)8月下旬,洛川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形成。(4)周恩来向蒋介石递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改编中共军队。(5)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提示 比较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项目 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同点 历史背景 “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日本全面侵华,妄图灭亡中国群众范围 无产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空前广泛的民族性:国内各阶级、阶层及海外侨胞和其他爱国人士合作方式 党内合作 党外合作组织形式 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国民党。有统一的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 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政治纲领合作范围 没有政权和军队的合作 有政权和军队的合作影响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最终失败 是团结抗战的政治保证,最终取得了抗战胜利相同点 都是由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都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并促成的;受国际因素影响三、日军的侵华暴行1.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2.政治上,“以华制华”,194O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3.经济上,实行“以战养战”,对占领区大肆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4.在敌后抗日报据地,日军实施野蛮的“三光”政策。5.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重庆进行大轰炸。6.日军践踏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残杀中国军民。7.推行“慰安妇”制度。提示 抗日战争体现的民族神(1)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至高无上;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2)敢于抗击、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和民族自强信念。(3)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道路的民族创新精神。(4)坚持正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提示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1)厂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又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2)有政权、军队的合作。国共两党的合作实际上是两党分别领导的两种政权、两种军队在抗战总目标下的合作,但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防政府和联合统帅部。(3)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具体的政治纲领。(4)处于既有利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获得广泛的援助。但美英对日实行绥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将介石的妥协倾向,不利于全国的抗日斗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