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提纲 (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提纲 (2)

资源简介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两种建国方针
(1)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成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2)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2.争取和平民主
(1)重庆谈判:1945 年10 月10 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2)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
2.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1946年7至10月,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
3.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重点拓展】内战爆发的必然性
◆从两党的本质看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其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争取和平、民主。
◆从两党的主张看
国民党继续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拒绝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一心准备内战;共产党方面主张建立联合政府,抱着和谈诚意,但没有放松对战争的准备。
◆从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看
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矛盾下降,阶级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1.经济危机:国统区财政经济逐渐陷入崩溃的境地,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
2.政治危机: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召开,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土地改革:1947 年夏,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2.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
3.战略决战
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9月—1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参战 部队 东北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
人数 歼敌47 万余人 歼敌55 万余人 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 万余人
影响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5.历史意义
(1)对中国
①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真正
实现当家做主。
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③为中国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条件。
④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历史新纪元。
(2)对世界
①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②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③增强了世界和平的力量。
6.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1)从国民党方面来说
①经济上,财政赤字和币制改革,引发恶行通货膨胀,加速了经济的奔溃。
②政治上,政治腐败,失去民心,威信一落千丈,直接动摇了国民党政权的基础。
③军事上,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违背了抗战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中国人民的要求和意愿,不得人心,注定要走向失败和灭亡。
(2)从共产党方面来说
①政治上,中国共产党组成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②经济上,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
③思想上,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④军事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正确方针政策;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