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目标】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素养目标】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唯物史观 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中国的影响。
时空观念 认识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运用文献资料,探究世界市场的形成的过程。
历史解释 通过史料分析,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重大意义。
家国情怀 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中国的客观积极影响,培养家国情怀。
1.重点: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2.难点: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
基础认知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1.初步形成
(1)时间:17—18世纪。
(2)条件:____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17—18世纪,荷、英、法等欧洲国家纷纷加入____争夺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
(3)标志: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起___联系。
2.基本形成
(1)条件:______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厂需要更广阔的______与原料产地;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_____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2)标志:资产阶级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______世界市场之中。
3.最终形成
(1)时间:20世纪初。
(2)条件:_________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材料外,还利用___输出榨取财富,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3)标志: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___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___形成。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1.世界大变局
(1)条件: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
(2)表现
①商业贸易中心转移。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____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下降。里斯本、塞维尔、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___。
②世界贸易航线开通。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南亚、东南亚、东亚,建立殖民地或定居点,形成新的___贸易中心。葡萄牙殖民者经营从印度经澳门至日本的三角贸易。西班牙殖民者开辟了从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____贸易航线。果阿、澳门、长崎、马尼拉等地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
③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1531年,最早的一家_____所在安特卫普开业。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为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提供___和信用。1694年,英格兰银行创立,它是最早全面发挥_____各项职能的银行。17世纪后,伦敦的_____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1892年,德国出现_____公司。后来,这种企业组织形式相继被英国等许多国家采用。为了有效垄断对外贸易,英、法、荷等国还建立起一种新型____贸易公司。如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等。这些公司在世界各地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西欧_____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
④商品流通的数量和品种增多。随着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烟草、咖啡、可可和茶叶等纷纷进入___市场。来自东方的产品——___更是大量涌入欧洲等地,由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变为了供普通人消费的____商品。新航路开辟后,非洲的___也成为贸易商品。贩奴商船载着货物从欧洲出发,航行到西非海岸,换取大批奴隶;然后再从非洲出发到达美洲,用奴隶换取殖民地的________,运回欧洲。16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支配了早期的奴隶贸易。
⑤国际贸易格局变化。17世纪,___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逐渐控制了海上贸易。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______”和世界贸易中心。19世纪末20世纪初,____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____的新格局。
2.世界大变局下的中国
(1)背景:_____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
(2)表现
①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1897年,____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_____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___也开始走向市场,如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发行的股票等。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______——先施百货公司。
②新的贸易内容。18世纪后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___,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后来,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商人也开始向中国贩运鸦片。
深化探究
探究一 世界市场的形成
材料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使欧洲、亚洲、非洲、美洲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并且带动了西欧的崛起与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和扩张,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和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的规模,改变了世界市场中亚洲(尤其是中国)占主导的格局。世界市场是“资本空间化”在全球范围内推进的必然结果,它是一个历史进程。从宏观上看,自15世纪新航线的开辟和美洲大陆的发现到19世纪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充分发展,这个时期是世界市场从地域性的市场向世界市场转变的过程,是世界市场的纵向发展史。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提示:影响:使世界各地从相对孤立状态逐渐形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引发了“商业革命”;推动了欧洲的崛起;改变了世界贸易格局。
过程: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工业革命后,越来越多的地区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探究二 工业革命期间的国际商业贸易
材料二 工业革命期间的国际商业贸易,从交易的地域范围说,它不是少数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而是囊括世界大部分地区的贸易;从交易的时间说,它也不是偶然的、间断性的贸易,而是经常的、频繁的往来贸易;从交易的商品种类来说,它已不限于只供少数人享用的珍贵物品,而是供人民生活需用的大宗消费品和供生产需用的大宗原材料、机器设备等;从交易的规模说,也远不是过去少数国家之间的贸易量所能比拟的。
——摘编自宋则行等主编《世界经济史》上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期间国际商业贸易的特点。
提示:交易的地域范围更广,从局部地区到世界大部分地区;交易时间更持续、更频繁;交易的商品种类更丰富,从奢侈品到日常消费品;交易规模更庞大。
探究三 近代西欧的商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1)西方早期的殖民扩张,为欧洲的工业产品提供了广阔的、不断扩展的市场。
(2)商业革命推动了技术革新和组织形式的创新。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手工工场必须要改善其组织形式与技术革新,这为工业革命积累了技术。
(3)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需的大量资金。商业革命期间,通过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欧洲赚取了丰厚的利润,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
(4)商业革命刺激了人文主义的发展,渴望得到财富的精神成为社会思潮,这为工业革命开展提供了精神支持。
(5)商业革命期间建立的许多商业形式如股份制公司、银行等,为工业革命开展提供了许多借鉴和便利。
(6)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在全世界寻找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推动了商业革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发展。
1.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动植物的全球交流,使世界人口激增。你认为人口的激增可大部分归功于(  )
年份 1500 1600 1700 1750 1800
亚欧大陆人口数量 4.5亿 5.45亿 6.1亿 7.2亿 9亿
A.全球交流促使饮食结构与营养改善 B.新航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世界各地民族之间建立了密切联系 D.全球贸易连接着欧亚市场和消费者
【答案】A
2.1848年7月,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幽默画报《庞奇》刊登了一幅名为《肮脏的“泰晤士老爹”》的漫画(见下图),将泰晤士河描绘成一个外表污秽的“流浪汉”。这表明(  )
A.经济发展要注重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化学工业引发环境污染
C.文明进步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D.工业革命拉大贫富差距
【答案】C
3. 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贸易格局概况如下:中国的茶叶从陆路经欧洲传到北美,从海路经非洲传到拉美;欧洲的马、牛、橄榄、葡萄等经海路运往北美;美洲的玉米、番茄、花生等经海路传到欧洲、亚洲等地。这反映出(  )
A. 世界历史从此开始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C.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D. 亚欧非之间开始出现经济联系
【答案】C
4. 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间粮食作物的互相传播,为全球范围内的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作物的种植与贸易,则促进了各地商业的发展和白银的跨洲际流动,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材料反映出(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资本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动力
C.农业变革推动了早期的全球化 D.新航路开辟改变了经济结构
【答案】C
5. 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品。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
年份(年) 1684 1689 1701
售价(荷兰盾) 80 7.75 2.32
A.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B.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答案】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