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件 (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件 (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1950年11月,为纪念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毕加索画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鸽子,被正式公认为和平的象征,叫做“和平鸽”。
1952年毕加索为联合国和平大会画的简笔画《和平鸽》
帕布罗.鲁伊斯.毕加索( 1881~1973 )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
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
血衣(油画素描稿 现代)王式廓
192×345cm 1959年 国家博物馆藏
素描《血衣》,以极其朴素但非常符合作品情感基调的黑白灰语言,极具戏剧性冲突效果却又葆有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的构图处理和人物塑造,使新中国美术创作第一次实现了以素描表现重大主题,较为完整地体现了素描作为现实主义创作方式的艺术价值,非常珍贵。
《血衣》形成的“深入生活-素材写生-草图研究-画布创作”的创作方式,对新中国的主题性创作和学院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血衣》创作与意义
思考后回答
1、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类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
2、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3、作品中重点突出了哪几个人物?
4、在作品中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谈谈作者是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和性格?
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
由此可见,美术是源于生活的
同学们,我们接下来要来欣赏的这幅画出自一位二十世纪“最伟大,最杰出,最富创造性,最具诱惑性,最有争议性,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手。
格尔尼卡 782×350cm 1937年 西班牙 毕加索
思考并回答
《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
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
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为什么这幅画叫格尔尼卡?
1937年4月26日那天下午,应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的要求,希特勒德国干涉西班牙内战,出动飞机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投下10万磅炸弹。当日正逢小镇集市,市民毫无防备,人们仓皇逃奔,希特勒的飞机却又低飞,跟踪并扫射逃跑的人们。居民伤亡惨重,具不完全统计,1500多人当场被炸死,3/4的建筑被彻底毁灭。毕加索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义愤填膺,用六周时间来完成这幅宽7.76米,高3.49米的油画。
此画不是用写实的手法进行报道,而是采取象征性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的暴行。一种史诗般的悲壮触动着观众的视觉和心灵。因此,这幅画成为20世纪美术史上极其重要的作品。
1.画中都画了些什么?
2.画中各要素表示什么?
3.毕加索为什么要这么画?
4.画面的色彩问题?
思考讨论:
画面里没有飞机,没有炸弹,却聚集了残暴、恐怖、痛苦、绝望、死亡和呐喊。
被践踏的鲜花、断裂的肢体
这些都是对法西斯暴行的无声控诉。画家以半抽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超时空的形象组合,打破了空间界限,蕴含了愤懑的抗议,成就了史诗的悲壮;在支离破碎的黑白灰色块中,散发着无尽的阴郁、恐惧,折射出画家对人类苦难的强大悲悯。
动作表情:面无表情、冷漠、龇牙咧嘴
象征意义:象征法西斯的残暴与邪恶
动作表情:仰天痛哭、悲痛
象征意义:象征战争中失去亲人的人
油画:南京大屠杀
感受下列作品所表现的不同的主观情感
美术作品创作形式
再现性
表现性
美术作品创作形式
再现性
表现性
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形象是逼真写实的,作者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象创造,蕴藉艺术家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
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作者个人的主观精神,即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
艺术形象予以夸张、变形,甚至予以荒诞的组合等,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真实
抽象
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表现性绘画同样源于生活,它运用更加主观的表达方式呈现真实,相对于再现性绘画具有更加复杂的思想性和艺术表现力。
翠玉白菜:与真实白菜相似度几乎为百分之百的作品,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亲切的题材、洁白的菜身与翠绿的叶子,都让人感觉十分熟悉而亲近,别忘了看看菜叶上停留的两只昆虫,它们可是寓意多子多孙的螽(zhong)斯和蝗虫。此件作品原置于紫禁城的永和宫,永和宫为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