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件 (共21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件 (共21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探究发现
美术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它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美术作品的产生
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阅读/图片识读
尺寸:192cm×345cm
作品名称
作品作者
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
作品内容
《血衣》是在新中国美术史上唯一一件用素描的方式来表现重大主题的作品。
走近
画家





《参军》
《改造二流子》
《井冈山会师》
王式廓 /1911—1973年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画家?
当代革命现实主义画家和人民美术教育家。
土改运动中批斗地主
1953年第一稿
1957年第二稿
1958年第三稿
1959年油画素描稿
王式廓装作素描《血衣》
是呕心沥血,绞尽脑汁。
从1950年到1959年完成 ,
整整花费了9年的时间。
1953年完成第一幅时,
没有血衣情节,1954年
他受连环画启发,画面中
才有了血衣这个中心结构。
艺术源于生活
从生活中获得
创作动机
创作灵感
创作素材
《血衣》(油画素描稿 现代)王式廓
持血衣控诉的妇女
地主
持字据的老汉
双目失明的老人
残疾者一家人
群众
民兵
4
可怜无助的孩子
2
1
讨论/审美感知
作品内容
1.什么场景?
2.主人公是谁?
4.分成几组?
3.还有谁?
3
《血衣》(油画素描稿 现代)王式廓
讨论/审美感知
艺术特色
1.画面色调?
2.画面线条?
3.画面对比?
4.画面细节?
1.黑白灰
2.奔放粗犷
3.直线与斜线
动与静
虚与实.....
分析
主人公
王式廓突出描绘了一位长时间受到地主阶级压迫的农民妇女,
她位于画面最高的位置上,十分突出和醒目,正高举着血衣
进行控诉。
观察并思考:
画家笔下主人公的面部表情创作经历了哪些过程?
对于持血衣的妇女的面部处理,王式廓进行了多次调整。
正面、半侧面、侧面等等。
探索到最后,选择把妇女的脸转过去。画家认为这样比较含
蓄、有力。
赏析
主人公
创作过程
深入生活
1
选择创作题材
素材写生
2
提炼创作素材
草图研究
3
精心经营画面
画布创作
4
有力表达主旨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画家的话:
“对于所有想表现的任务一定要深深地了解,要有感情,才能概括。不然,尽管作者对人物的要求是明确的,但其实还是抽象的,高画面所要求的具体形象还是很远的,这个问题,我还要靠到生活中去求解决的。”
再现性美术作品绝不是简单的照搬生活
它是画家反复取舍、概括、提炼、加工的智慧结晶,
是具有创造性意义的劳动。




美术作品创作形式
再现性
手法
强调视觉真实性与客观性。
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取舍、加工
并非简单描摹客观事物
创作中偏重自我表现
作品富有情感色彩和个性特征
具有高度概括和不求形似的特点
真实
抽象
写实风格
表现性风格
表现性
手法
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审美理想不同,艺术创作手法不同,其作品也会随之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
《呐喊》蒙克
惶恐不安
笔触
表情
色彩、线条
表现性风格
强调自我感受
高度概括
不求形似




表现性手法
用色彩和点线面形式组成具有审美意义的画面
作品形象与自然对象较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
艺术作品表达的是人对世界的感受
创作中偏重自我表现
作品富有情感色彩和个性特征
具有高度概括和不求形似的特点
美术作品创作形式
抽象风格
表现性风格
同样都是表现性手法。
艺术创作手法有什么不同。
康定斯基 线条色彩看的见
绘画和音乐的完美结合
抽象风格
画面构成:
描绘对象:
色彩、点、线、面
或几乎无相近之处
或简化、提炼、重组
或完全舍弃对象
人对世界的感受
表达:
表现性美术作品同样也是来源于生活,
它用更加主观的表达方式来强调自我感受,相对于再现性绘画,
更具有复杂的思想性和艺术表现力。
欣赏评述,作业练习
小组讨论课本美术作品,讨论一下他们属于哪种风格?为什么?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典型生活的艺术化处理。美术创作也是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