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 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 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 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全一册

资源简介

第8课 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
一、思维导图
二、学习提示
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表现?
2.隋、唐走向衰落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隋唐时期在制度上进行了哪些创新?有何影响?
4.唐朝与周边民族政权交流交往的表现有哪些?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三、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达涿郡的大运河贯通中国南北,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开凿这条运河时在位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2.隋朝二世而亡但影响深远。下列选项中,与之相近的是( )
A.秦朝 B.汉朝 C.宋朝 D.元朝
3.唐太宗在位时,开创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局面,史称( )
A.开元盛世 B.康乾盛世 C.贞观之治 D.光武中兴
4.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
A.牧野之战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靖康之难
5.《旧唐书》记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此材料主要反映了( )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朋党之争 D.黄巢起义
6.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行政分工对应正确的是( )
A.门下省——起草诏令 B.中书省——审核诏令
C.尚书省——执行诏令 D.三省分工不明确
7.隋唐时期创立并实施的选官制度是( )
A.察举制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世袭制
8.《旧唐书·地理志》记载:“(贞观)二十年四月,西突厥泥伏沙钵罗叶护阿史那贺鲁(首领名称)率众内附,乃置庭州,处叶护部落。长安二年,改为北庭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辖地区位于( )
A.东部地区 B.云南地区 C.西域地区 D.漠北地区
9.《回鹘文献与回鹘文化》是研究回鹘历史的著作,通过这部著作我们可以了解近代( )的发展历史。
A.回族 B.维吾尔族 C.壮族 D.满族
10.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唐蕃盟于长安,长庆三年树唐蕃会盟碑于拉萨。碑文刻有:“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不相侵谋封境。”此次会盟( )
A.体现了唐朝开明的对外政策 B.结束了双方和战不定的局面
C.开启了唐蕃之间的文化交流 D.加强了唐朝对西南地区管辖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四年)诏发河北诸军百余万穿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大业六年)敕穿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使可通龙舟,并置驿宫、草顿,欲东巡会稽。
——[宋]司马光编《资治通鉴·隋纪五》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涿郡”和“余杭”在隋朝大运河中的位置。它们对应的分别是今天的哪两座城市?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评价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得失。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科举制有如下特点:一,它建立了应试入仕者与政权的直接关系,应试者掌握着一定的自主权,自愿报考,而不需官僚举荐,因而也就剥夺了官僚私人把持选举的特权,至少从制度上讲避免了“唯亲、唯势”而不“唯才”的弊端;二,选取录用以考卷成绩为标准,带有一定的客观性与科学性;三,社会成员不论门第出身,只要身家清白、不属贱民,便可报考,打破了门阀世族的垄断,扩大了选才的范围。以上几点,无疑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李治安、杜家骥《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实行科举制的意义。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C 5.A 6.C 7.B 8.C 9.B 10.B
(二)材料解析题
11. (1)涿郡是大运河的最北端,即今天的北京;余杭是大运河的最南端,即今天的杭州。
(2)得:贯通中国南北,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失: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农民不堪重负,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12.(1)三省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相互牵制。
(2)改变了世家大族政治垄断的局面;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强化客观性竞争,有利于选拔人才;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