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4月A佳新中考联考试卷历史班级:姓名:准考证号:(本试卷共20题,考试用时60分钟,全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个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要求)1.1959年发现的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距今约3900~3500年,是迄今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有最早的宫城、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铸铜作坊等。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A.禹B.启C.汤D.周武王【答案】A【解析题千中距今3900~3500年是在公元前1900年~1500年,而夏朝时间为公元前2070~1600年,并根据发现地,点在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可以推断这个王朝都城遗址为夏朝,而夏朝的建立为禹,故正确答案为A;启是形成世袭制,排除B;汤是建立商朝,排除C;周武王是建立西周,排除D。正确答案:A。2.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游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之”。这一变化得益于A,焚书坑儒B.休养生息C.独尊儒术D.重文轻武【答案】B【解析】题干给出的时间是西汉初年到文景之世,这一历史时期实行的政策是休养生息,所以正确答案B。焚书坑儒发生于秦朝,与题意无关,排除A;独尊儒术是开始于汉武帝时期,与题意无关,排除C;重文轻武是在宋代,排除D。正确答案:B。3.九年级的小明同学在进行大单元学习时收集整理了下列图片。据此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张骞玄奘郑和玉米A.中外交往B.经济发展C.民族关系D.英雄人物【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图片信息可知的相关史实有:张骞通西域、玄奘西游取经、郑和下西洋、玉米原产于美洲是是明代传入我国,这几个史实的共性,点是中外交往,故正确答案为A;经济发展只适合张骞和玉米,排除B;民族关系与题目信息不相干,排除C;英雄人物只能包含张骞、历史试题卷第1页共9页2024年4月A佳新中考联考试卷历史班级:姓名:准考证号:(本试卷共20题,考试用时60分钟,全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个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要求)1.1959年发现的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距今约3900~3500年,是迄今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有最早的宫城、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铸铜作坊等。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A,禹B.启C.汤D.周武王2.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游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之”。这一变化得益于A,焚书坑儒B.休养生息C.独尊儒术D.重文轻武3.九年级的小明同学在进行大单元学习时收集整理了下列图片。据此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张骞玄奘郑和玉米A,中外交往B.经济发展C.民族关系D.英雄人物历史试题卷第1页共9页4.“此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下面关于《资治通鉴》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一部纪传体通史B.是研究宋代历史的重要史书C.是一部编年体断代史D.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5.从下列图表所示的信息可推知,清朝前期29696年代耕地面积(顷)单位顺治十八年(1661年)5493576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109.126078430253雍正二年(1724年)6837914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7414495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B.商品经济十分活跃C.闭关锁国政策实行D.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6.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深入,民族危机不断加剧。19世纪后半期,京城流传着“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的消息。与此“消息”相关的事件是A.鸦片战争B.第二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不属于世纪后半期,不符合题意,排除7.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下列企业属于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的是A.发昌机器局B.江南机器制造总局C.轮船招商局D.大生纱厂8.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一系列内涵丰富的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是历史试题卷第2页共9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九年级历史 试卷(教师版).pdf 九年级历史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