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1.5 当环境改变了(知识点 同步训练)知识点:1.当环境改变的时候,动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2.青蛙在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行为春:孵化 夏:捕食 秋:挖洞 冬:冬眠3.四季的田野季节 气候 草木 蝴蝶 青蛙春 温暖 发芽 由卵孵化成幼虫 由卵孵化成蝌蚪夏 炎热 茂盛 幼虫→蛹→成虫 蝌蚪→青蛙秋 凉爽 枯落 产卵、死亡 挖洞冬 寒冷 凋零 以卵的形式越冬 冬眠4.青蛙具有冬眠行为,青蛙冬眠主要是为了适应冬季寒冷、缺少食物等恶劣环境。蛇、熊等也会冬眠。5.丹顶鹤具有迁徙行为,丹顶鹤迁徙主要是为了适应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大雁、燕子等也会迁徙。一、选择题1.下列动物与环境条件需求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天鹅颈修长,嘴基部高而前端缓平,蹼宽大,适合群栖在湖泊和沼泽地带B.企鹅身体呈流线型,身体覆有绒毛,脂肪很厚,适合生活在寒冷的南极C.狼善长快速及长距离奔跑,追逐猎食。夜间活动,嗅觉敏锐,适合独居2.( )在冬天到来之前就准备了大量的食物,修好了巢穴,冬天就躲在巢穴里,不出来活动了。A.鸡 B.老鼠 C.蚂蚁3.青蛙卵孵化成小蝌蚪需要温暖的环境,因此青蛙一般在( )产卵。A.秋季 B.冬季 C.春季4.若将生态瓶中的水倒去一半,则小鱼伸出水面的次数会( )。A.减少 B.增加 C.先减少后增加5.当冬季来临时,蚂蚁会( )。A.冬眠 B.迁徙 C.储存食物6.关于燕子深秋南飞的原因,合理的解释是( )。A.锻炼飞行能力 B.他们想老家了 C.适应季节的变化,寻找虫子的食物。7.苹果树不适宜在热带地区栽种,而柑橘不适宜在北方栽种,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 B.温度 C.阳光8.青蛙在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行为,春天在( )。A.孵化 B.捕食 C.冬眠9.下列动物的行为中,主要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的是( )。A.孔雀开屏 B.青蛙冬眠 C.蜜蜂采蜜二、填空题10.当环境改变的时候,动物会努力 环境。11.入秋后,因为 、 及 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要从东北迁飞到南方越冬。12.每年春季,丹顶项鹤会迁往东北地区繁殖,入秋后再飞回南方越冬,这是一种 行为。13.仙人掌的叶子是 (针、片)状的。14.有一种鸟的生活习性是:白天休息,夜晚觅食;秋天时从北方飞往南方越冬。影响鸟的这两种习性的环境因素依次是 和 。15.青蛙具有冬眠行为,青蛙冬眠主要是为了适应冬季 、 等恶劣环境。16.大熊猫是我们国家的国宝,我们应该建立 来保护他们。三、判断题17.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着自己特有的选择。( )18.动物冬眠就等同于睡觉。( )19.蜻蜓点水是为了适应气候环节的变化。( )20.丹顶鹤在迁徙过程中,是不休息和不进食的。( )21.夏天和秋天生活在草地里的蚱蜢,体色都是绿色的。( )四、简答题22.随着季节的变化,有许多鸟类迁徙,还有许多鸟类不迁徙,你能举例子说明吗?23.引起动物冬眠的原因主要有哪些?24.当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为了适应环境的改变而作出反应。你知道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哪些行为?至少列举三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参考答案:1.C【详解】维持生物的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都要从环境中取得。环境对生物有着多方面的影响。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天鹅颈修长,嘴基部高而前端缓平,蹼宽大,适合群栖在湖泊和沼泽地带,企鹅身体呈流线型,身体覆有绒毛,脂肪很厚,适合生活在寒冷的南极,AB动物与环境条件需求的对应关系正确;狼是群居性极高的物种,通常是5-10只组成一群,在这一小型群体中,有一只领头的雄狼,所有的雄狼常被依次分在甲、乙、丙各等级,雌狼亦是如此,C动物与环境条件需求的对应关系不正确。2.C【详解】大多数生物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许多生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变化。例如,一些动物会因气候变化而向其他地区迁徙,或者进入冬眠、夏眠等,类似的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有储备食物、换毛等。鸡和老鼠没有明显的过冬行为,蚂蚁会存粮过冬。3.C【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青蛙卵孵化成小蝌蚪需要温暖的环境,因此青蛙一般在春季产卵。春季气候逐渐变暖,这样易于孵化成小蝌蚪。4.B【详解】生态瓶中如果小鱼增加2倍或者是4倍后,会出现食物不足、空间过小的情况,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分析选项中,若将生态瓶中的水倒去一半,则小鱼伸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加。5.C【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们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通常会有冬眠、迁徙、换毛、洄游等行为。当冬季来临时,蚂蚁会储存食物。6.C【详解】由于动物和生活的环境相互影响,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过程,动物的身体形态结构与其食物、习性都是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动物迁徙和迁移不同。有些动物由于季节变化、觅食、繁殖等原因,进行长距离周期性的迁移,这种现象称为迁徙,动物迁徙是为了适应气候变化,所以燕子深秋南飞是适应季节的变化,寻找食物。7.B【详解】柑橘是热带水果,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南方温度高适合柑橘生长,而北方温度低不适合柑橘生长。苹果是温带水果适合生长在温度较低的北方,南方温度高不适合苹果生长,因此影响其分布最主要生态因素是温度,所以B符合题意。8.A【详解】春天,青蛙在水边产卵后,青蛙卵能在10 天左右的时间里孵化出小蝌蚪,并以水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做食物,因此春天它们在孵化卵,A符合题意。9.B【详解】动物可以通过身体结构和习性来适应环境,还可以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候的变化。根据对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认识,孔雀开屏是求偶,青蛙冬眠是适应季节变化的行为,蜜蜂采蜜属于摄食行为。10.适应【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所以当环境改变的时候,动物会努力适应环境。11. 气候 日照 食物【详解】生物学家们把动物依季节不同而变更栖息地区的习性,称为迁徙。迁徙是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方式之一,入秋后,因为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要从东北迁飞到南方越冬。12.迁徙【详解】随着季节的变换,丹顶鹤迁徙到温暖的南方过冬,这是鸟类的迁徙行为。这说明丹顶鹤明能够在有利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3.针【详解】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地区,叶退化成了朝,基肥限多汁,能贮存大量的水分,与那里缺水酷热、干燥的环境有关。说明植物的器官形态是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果。14. 光照 温度【详解】题干中的鸟白天休息,夜晚觅食,是光照影响形成的昼夜节律;鸟类秋天时从北方飞往南方越冬。主要是北方温度低,南方温度高,南方食物丰富,是受温度影响形成的季节节律,故影响鸟的这两种习性的生态因素依次是光照和温度。15. 寒冷 缺少食物【详解】动物可以通过身体结构和习性来适应环境,还可以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候的变化。青蛙具有冬眠行为,青蛙冬眠主要是为了适应冬季寒冷、缺少食物等恶劣环境。16.自然保护区【详解】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大熊猫是我们国家的国宝,我们应该建立自然保护区来保护他们。17.√【详解】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着自己特有的需要。题目说法正确。18.×【详解】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一种对付不利环境的保护性行为。引起冬眠的主要因素有:环境温度的降低、食物的缺乏;冬眠不等同于睡觉。19.×【详解】动物行为有它的意义,蜻蜓是卵生动物,蜻蜓点水,就是蜻蜓产卵,卵直接产入水中,或产于水草上。卵孵化出来的稚虫,称为水虿。水虿常伸出勾状带爪钩的下唇,捕捉水中小动物维生。20.×【详解】生物学家们把动物这种依季节不同而变更栖息地区的习性,称为迁徙。在迁徙过程中,大多数鸟类会有规律地停下来休息和进食。21.×【详解】生物的体色与周围的环境越相似,就越容易隐蔽自己。蚱蜢生活在草地上,它的体色与周围的环境的色彩保持一致,这就有利于蚱蜢躲避天敌,利于捕捉食物,所以夏天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体色往往是绿色的,秋天是黄色,这属于适应环境变化的表现。22.迁徙的有:家燕、大雁等:不迁徙的有:麻雀、喜鹊等。【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有迁徙、冬眠和换毛。许多鸟类有迁徙的,还有不迁徙的,迁徙的有家燕、大雁等,不迁徙的有麻雀、喜鹊等。23.环境温度的降低、食物的缺乏。【详解】冬眠是动物适应大自然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冬眠时,动物体温下降,血液循环速度减慢,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显著降低,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也大大减少。起动物冬眠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温度的降低、食物的缺乏。24.候鸟迁徙、蛇冬眠、狗脱毛。【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们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通常会有冬眠、迁徙、换毛、洄游等行为。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