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第九章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学习目标1. 知道学前儿童绘画发展的阶段与特征,初步树立科学的学前儿童绘画教育观。2. 理解学前儿童绘画教育的目标与方式,掌握学前儿童绘画活动设计与指导的基本思路,初步了解绘画活动和其他领域活动整合的策略,并能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和反思。3. 能初步运用所学的原理评价学前儿童绘画教育实践,并提出自己的感受与建议,具有开展幼儿园绘画教育的兴趣与信心。目录第一节 学前儿童绘画发展的阶段与特点一、 涂鸦期(1.5—3.5岁)(一) 未分化涂鸦(杂乱线)(1.5—2岁):随机、不规则的线。这个阶段是涂鸦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儿童拿起笔绘画的初始阶段,有人也把这个时期称作“杂乱线”。第一节 学前儿童绘画发展的阶段与特点一、 涂鸦期(1.5—3.5岁)(二) 控制涂鸦(单一线)(2—2.5岁):重复的、有方向的线。 控制涂鸦也被称作“单一线”,这个阶段的儿童随着其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已经能够画出重复的有方向的线条,主要体验重复动作的节奏。第一节 学前儿童绘画发展的阶段与特点一、 涂鸦期(1.5—3.5岁)(三) 圆形涂鸦(圆形线)(2.5—3岁):重复画圆,封闭的圆和未封闭的螺旋线。圆形涂鸦也被称为“圆形线”,圆形线显示的是一种较高级的涂鸦水平。第一节 学前儿童绘画发展的阶段与特点一、 涂鸦期(1.5—3.5岁)(四) 命名涂鸦(命名线)(3—3.5岁):自言自语,画完命名。此时儿童表现出凭借绘画与别人交流思想的倾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期。第一节 学前儿童绘画发展的阶段与特点二、 象征期(3.5—5岁)(一) 从构思上看, 这个阶段的幼儿绘画常常是先动笔、后构思,一形多义是这个阶段幼儿构思的一个显著特点。(二) 从造型看这个阶段幼儿的心理符号由直觉控制,所以多半凭直觉印象,用简单的几何形组合,用象征符号来描绘物体的粗略形象,这些图形和符号脱离整体没有意义。第一节 学前儿童绘画发展的阶段与特点二、 象征期(3.5—5岁)第一节 学前儿童绘画发展的阶段与特点二、 象征期(3.5—5岁)(三) 从构图上看 幼儿此时最常用的空间表达方式是把每个形象在画面上进行罗列,每个形象之间相互独立,毫无秩序,但也能从某种程度上感受幼儿所要表达的主题。(四) 从设色上看这个时期,色彩对幼儿的吸引力超过造型。超过60%的幼儿的涂色控制能力不佳,无意识地使用颜色,使用颜色数目少,一半以上的幼儿使用一至六种颜色。第一节 学前儿童绘画发展的阶段与特点二、 象征期(3.5—5岁)(一) 从构思上看处于图式阶段的幼儿进入到了事先构思的阶段,从涂鸦期没有构思、象征阶段边画边构思,发展到形象期的事先构思,这是一个质的飞跃。第一节 学前儿童绘画发展的阶段与特点三、 图式期(形象期)(5—7岁)(二) 从造型上看这个阶段的幼儿喜欢用线条描绘物体形象的轮廓,不再用图形组合的方式造型。第一节 学前儿童绘画发展的阶段与特点三、 图式期(形象期)(5—7岁)(三) 从构图上看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增长和绘画表现能力的增强,幼儿绘画作品中的形象也逐渐增多,幼儿开始注意到大小比例,但夸张的现象依然十分明显,比例的分寸掌握较差。第一节 学前儿童绘画发展的阶段与特点三、 图式期(形象期)(5—7岁)(四) 从设色上看这个时期的幼儿对色彩产生极大热情,幼儿用色的主观意愿性强,只有少数幼儿不能很好地表现涂色能力。幼儿开始注意到物体的固有色,用色与实物相关者达到三分之二以上,但是较少按物体的固有色彩选色,主要是为了满足其个人美感的需要,作品有明显的装饰性,幼儿会用色彩表现情感。第一节 学前儿童绘画发展的阶段与特点三、 图式期(形象期)(5—7岁)第二节 学前儿童绘画教育的目标一学前儿童绘画教育的总目标二不同阶段儿童绘画活动的发展目标三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实施目标(1) 审美情感: 乐于参加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带来的乐趣,喜欢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2) 审美感知: 知道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种类和基本用途,知道不同色彩、造型和构图的含义及其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方式。(3) 审美表现与创造: 能运用恰当的工具和材料,选择适宜的色彩、造型和构图去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能用适当的方式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能利用各种材料,用色彩、图案和图形组合等方式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第二节 学前儿童绘画教育的目标一学前儿童绘画教育的总目标二不同阶段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发展目标第二节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的目标3—4岁儿童绘画活动的发展目标(1) 喜欢参加绘画活动,对绘画活动有兴趣,能快乐、大胆、轻松地作画,体验到绘画活动的快乐。(2) 认识并爱护油画棒、蜡笔、水彩笔、水粉画笔和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掌握其基本使用方法,握笔方法和作画姿态正确。(3) 会画基本线条(直线、曲线、折线)和简单形状(圆形、方形等),能有控制地、手眼协调地表现线条的方向、曲折、粗细、疏密,感觉线条的变化,并将线条和形状用于表现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简单的单个物体的轮廓特征及其变化。(4) 能辨别红、黄、蓝、橙、绿、棕、黑、白等不同颜色,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对色彩感兴趣,并会选择使用多种颜色作画。(5) 会区分并尝试画出主体色和背景色,能用主观感觉大胆画出主体形状和衬托背景的色彩。(6) 知道画面的主要物体要比其他部分大,会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安排主要形象并把它画大些;画面有简单的对称感、节奏感和均衡感。二不同阶段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发展目标第二节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的目标4—5岁儿童绘画活动的发展目标(1) 能在小班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多种绘画方法(如蜡笔画、水粉画、水墨画等)作画,体验绘画的快乐。(2) 能较正确地把握形状的基本结构,理解形状符号的象征意义;能用各种线条和形状表现感受过的物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3) 能打破模式画的干扰,大胆地按自己的主观意愿作画,线条富有表现力。(4) 认识12种常见颜色,能辨别同一种颜色的深、浅,对色彩敏感,能注意色彩的变化,并能用较丰富的色彩表现事物。(5) 能初步在画面上安排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能表现有韵律感、对称感的画面。二不同阶段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发展目标第二节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的目标5—6岁儿童绘画活动的发展目标(1) 会利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不同技法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感受,体验创造的快乐。(2) 能运用较有表现力的线条、形状和色彩,画出物体的变化和运动,组成内容较为丰富的画面,并注意画面的均衡、协调。(3) 能分辨色彩的浓、淡、鲜、灰,掌握深浅、冷暖颜色的搭配;能根据画面的需要,大胆、恰当地使用颜色表现自己的情绪情感。(4) 能根据线索、记忆,较完整地表现感受过的或想象中物体的动态结构以及某些事件的简单情节,运用自己的构思和联想画出具有独特性的作品。(5) 能表现两个及以上物体之间的关系,能表现一定的方向以及前后、远近等简单的空间关系及主体与背景的关系。(6) 能在各种几何形纸(如圆形、三角形、菱形等)和生活用品纸形上,用一些简单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花纹有规律地进行装饰,能用同类色或近似色装饰画面,使画面层次清楚、色彩和谐。由于各年龄阶段认知、经验和操作能力的差异,在具体的绘画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从审美情感、审美感知、审美表现与创造三个维度制定美术教育的目标第二节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的目标三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实施目标第二节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的目标三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实施目标第三节 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一传统学前儿童绘画教育存在的问题激发创造的学前儿童绘画教育策略二各类型绘画教育活动的指导三不同年龄班儿童绘画教育活动的指导四第一,注重临摹范图,忽视儿童的个性表现。第二,以专业视角安排教学进度,教材内容脱离儿童实际。第三,以“像不像”为评价标准,压抑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第三节 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一传统学前儿童绘画教育存在的问题(一) 引导儿童在直觉基础上大胆表现与创造第三节 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激发创造的学前儿童绘画教育策略二(二)开展游戏化的绘画教育第三节 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激发创造的学前儿童绘画教育策略二(三) 重视欣赏在绘画教育中的重要价值第三节 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激发创造的学前儿童绘画教育策略二(四) 提供丰富的绘画材料以激发儿童创造第三节 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激发创造的学前儿童绘画教育策略二(一) 物体画的指导1. 要引导儿童观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2. 要引导儿童从不同的角度表现物体第三节 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各类型绘画教育活动的指导三(二) 情节画的指导1. 有意识地引导儿童观察2. 开展多种形式的构图练习3. 通过感情体验来表现空间关系4. 通过欣赏感受大师作品中的构图形式第三节 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各类型绘画教育活动的指导三(三) 图案装饰画的指导1. 多欣赏图案装饰画作品,开阔儿童的视野2. 引导儿童循序渐进地学习图案装饰画3. 图案练习的方法要多样化第三节 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各类型绘画教育活动的指导三第三节 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不同年龄班儿童绘画教育活动的指导四(一) 小班1. 特点在绘画内容和题材上,小班儿童的认知能力较差,生活经验较少,所接触的事物的范围较小。因此,小班儿童主要是画出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最感兴趣的、轮廓简单的物体。2. 指导方式(1) 为儿童准备涂鸦的工具和材料。(2) 鼓励儿童大胆地作画。(3) 为儿童创设绘画的情境。第三节 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不同年龄班儿童绘画教育活动的指导四(二) 中班1. 特点中班儿童绘画的内容应在小班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描绘出各种物体的主要部分和基本特征,应有顺序地从较为简单的物体,通过观察转到更为复杂的物体上去。2. 指导方式(1) 通过多种形式观察物体。(2) 进行简单的构图练习。(3) 通过情感体验来表现空间关系。第三节 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不同年龄班儿童绘画教育活动的指导四(三) 大班1. 特点大班儿童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知识经验和作画技能,所表现的内容日益丰富。因此,大班儿童要学会画形体上更为复杂的物体,并能描绘出物体的细节部分及各种动态。2. 指导方式(1) 鼓励儿童进行情节画的创作。(2) 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3) 注重与儿童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科学、健康、社会领域教育中,重视并充分利用“图像语言”第四节 幼儿绘画教育活动与其他领域教育的整合一二语言领域:绘画是最佳搭档三绘画活动与游戏的自然交融四STEAM教育给我们的启示第四节 幼儿绘画教育活动与其他领域教育的整合一、 在科学、健康、社会领域教育中,重视并充分利用“图像语言”“图像语言”是意大利瑞吉欧课程体系的一个显著特色,“图像语言”是瑞吉欧教育工作者对“符号性的视觉表征活动”的另一种叫法。第四节 幼儿绘画教育活动与其他领域教育的整合二、 语言领域:绘画是最佳搭档绘画与语言是两个不同的学科,它们的艺术形式、培养目标、学习方式是不同的。绘画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幼儿的绘画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语言教育因素。第四节 幼儿绘画教育活动与其他领域教育的整合三、 绘画活动与游戏的自然交融游戏和绘画对于幼儿来说,都具有情绪表达和宣泄的功用。在整个绘画活动中,从活动前交流、活动后讲述,自始至终都有幼儿情感的表现,促进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四、 STEAM教育给我们的启示STEA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和数学(Mathematics)英语单词首字母的组合。STEAM教育就是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STEAM是一种教育理念,有别于传统的单学科、重书本知识的教育方式,它是一种重实践的超学科教育概念。STEAM教育是对基于标准化考试的传统教育理念的转型,它代表着一种现代的教育哲学,更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第四节 幼儿绘画教育活动与其他领域教育的整合儿童在区域活动(如科学角、建构角、种植角等)和一日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都为活动主题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化资源,教师要具备STEAM意识,敏锐发现并开发出具有研究价值的活动主题。在STEAM活动中,材料的选择要能促进儿童多方面智能的发展。在STEAM活动中,活动材料的结构化程度要与教育目标相适应。四、 STEAM教育给我们的启示第四节 幼儿绘画教育活动与其他领域教育的整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