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章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课件(共28张PPT)(工信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第十章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课件(共28张PPT)(工信版)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十章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学习目标
1. 知道学前儿童手工能力的发展特点及教育目标,并能结合实际选择与分析。
2. 明确学前儿童手工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基本思路,并能结合实际设计、实施与反思。
3. 能初步运用所学的原理评价学前儿童手工活动实践,并提出自己的感受与建议,具有开展幼儿园手工教育活动的兴趣与信心。
目录
第一节 学前儿童手工的本质及其内涵
一、 手工与美的关系
手工的本质就是艺术的本质
二、 对学前儿童手工制作的科学理解
学前儿童手工在广义上指的是学前儿童所从事的手工操作或手工制作活动。
三、 学前儿童手工的特点
(一) 造型性
(二) 视觉性
(三) 表现媒材
这个时期的儿童由于手部小肌肉发育不够成熟,认识能力有限,所以手工活动并没有明确的目的,而只是一种纯粹的玩耍活动,他们对手工工具和材料十分好奇,满足于摆弄和操作它们,感受着自主活动的快乐。但此时的儿童还不理解手工工具和材料的性质,也不能正确地使用这些手工工具和材料。
第二节 学前儿童手工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一、 无目的的活动期(2—4岁)
这个时期大约相当于儿童绘画中的象征期,儿童由无目的的动作逐渐出现有意图的尝试。他们常在制作开始时就宣称要做什么,然后开始制作。
第二节 学前儿童手工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二、 基本形状期(4—5岁)
这一时期的儿童由于手部精细肌肉不断发育,手眼协调能力有所增强,又掌握了一些操作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因而他们的表现欲望很强烈,喜欢用各种工具和材料来操作,表现自己的意愿。
第二节 学前儿童手工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三、 样式化期(5—7岁)
第三节 学前儿童手工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手工教育的总目标

不同阶段儿童手工活动的发展目标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实施目标
(1) 能大胆地塑造和制作多种平面和立体的手工作品,用以美化周围环境和进行游戏活动。
(2) 能积极投入手工活动,体验手工活动的乐趣。
(3) 初步尝试不同手工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养成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
第三节 学前儿童手工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手工教育的总目标

不同阶段儿童手工活动的发展目标
第三节 学前儿童手工教育的目标
3—4岁儿童手工活动的发展目标 4—5岁儿童手工活动的发展目标 5—6岁儿童手工活动的发展目标
(1) 愿意参加手工活动,愿意尝试各种手工工具和材料,体验手工活动的乐趣。 (2) 初步学习用糨糊、胶水等粘贴沙子、种子等点状材料,学习撕、拼贴、折(对边折、对角折)、印纸等面状材料,学习用搓、团圆、压扁、黏合的方法塑造简单的立体物象。 (3) 初步养成安全、卫生、整洁的手工活动习惯。 (1) 喜欢参与各种手工活动,能经常使用多种手工工具和材料表现自己观察或想象的事物。 (2) 能用较为丰富、复杂的点状材料(如木屑、纸屑、泡沫屑等)粘帖出简单的物象,学习用纸折出(按中心线折、双正方折、双三角折)、剪贴出简单的物象,学习用捏的方法塑造出简单的立体物象,并学习用泥塑造平面的物象。 (3) 初步学习用其他点状、线状、面状和块状的自然物体和废旧材料制作玩具。 (4) 养成安全、卫生、整洁的手工活动习惯。 (1) 积极参与各种手工活动,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方法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2) 学习运用多种点状材料拼贴物象表现简单的情节,学习用多种技法将纸折出物体的各个部分,组合成物体物象;学习用目测的方法将纸等面状材料分块剪、折叠剪来拼贴平面的物象或制作立体的物象;学习用拉伸的方法并配合其他泥工技法塑造结构比较复杂的物象,表现其主要特征和简单细节。
(3) 能综合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和技法制作教具、玩具、礼品、演出服饰、道具等布置环境、美化生活,并注意装饰美。
(4) 手工活动中能与他人相互配合,也能独立表现。
(5) 养成安全、卫生、整洁的手工活动习惯。
三、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实施目标
第三节 学前儿童手工教育的目标
第四节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内容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实施

学前儿童日常手工教育活动
第四节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内容
(一) 泥塑
1. 常见的材料和工具
主要有黏泥、橡皮泥、超轻黏土、软陶、面团、泥工板、竹刀,以及其他如豆子等辅助材料。
第四节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内容
(二) 纸工
1. 剪纸
2. 折纸
3. 纸造型
第四节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内容
(三) 拼贴
拼贴也称为平面手工,幼儿拼贴主要有粘贴、剪贴、撕贴等形式。
第四节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内容
(四) 染纸
指导要点
(1) 首先要让幼儿了解材料的性质和特点
(2) 教师要指导幼儿将纸折叠。
(3) 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习染纸的方法。
第四节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内容
(四) 染纸
指导要点
(1) 首先要让幼儿了解材料的性质和特点
(2) 教师要指导幼儿将纸折叠。
(3) 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习染纸的方法。
第四节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内容
(五) 拓印
指导要点
(1)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印画的肌理变化美及规律美,激发幼儿印画的兴趣。
(2) 教师引导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材料,并认识工具和材料,了解各种材料的肌理。
(3) 学习用多种材料制作浮雕印章,刻出图案,感受印画活动的乐趣。
第四节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内容
(六) 编织
编织就是用线、绳、带子交织制作工艺品。这是一项古老的工艺
幼儿可以用毛线、玻璃绳、皱纹纸、海绵纸等材料,用简易的方法进行编织,
第四节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内容
(七) 综合制作
综合制作即运用多种技能与工具材料进行造型,对于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实施
第四节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 产生意图阶段
1. 为幼儿创设与工具材料充分接触的环境和机会
2. 在手工游戏与欣赏手工作品的过程中逐渐明确制作的意图
3. 帮助幼儿获得成功感,使之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
(二) 构思和设计阶段
教师的指导要点:
1. 帮助幼儿积累多种手工活动所需的立体表象。
2. 引导幼儿在熟悉多种手工活动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联想。
3. 引导幼儿多感受欣赏手工艺术品,学习其造型、色彩、构成等艺术手法。
(三) 制作与装饰阶段
1. 引导幼儿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用法,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规律
2. 提供操作机会,帮助幼儿逐步积累手工活动经验
3. 指导幼儿将模仿与独创相结合
4. 引导幼儿将手工制作与绘画、游戏活动有机结合
5. 正确评价幼儿的手工作品
6. 关注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第四节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 美术区手工活动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不仅可以为幼儿提供多样的、不同层次的手工活动工具材料,满足不同幼儿对手工活动的需要,使幼儿与工具材料互动更加灵活机动,为他们更好地进行手工活动提供平台;还可以弥补集体活动不足,便于教师进行个别教育,使每个幼儿都能有所提高。

学前儿童日常手工教育活动
第四节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二) 日常环境布置活动
积极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美化自己的生活、学习环境。对于日常环境布置,教师可以结合班级每一阶段的教育主题,组织幼儿制作相应的手工作品来进行,也可以把幼儿在日常手工活动中的作品进行艺术展示,从而起到装饰环境的作用。

学前儿童日常手工教育活动
第四节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三) 渗透在其他领域教育中的手工教育活动
一方面,教师要充分挖掘活动中美的成分,将其作为手工活动的一种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手工活动作为一种手段来促进其他领域的教育,做到相辅相成。而在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手工活动也占很大的比重。

学前儿童日常手工教育活动
第四节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四) 节日活动中的手工活动
节日活动能让幼儿美术能力和情趣得到充分展示的机会,教师应加以利用。幼儿园的节日活动通常以演出和游戏活动为主,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幼儿自主性,发动幼儿按照意愿自己制作并装饰简单的演出服饰、道具、游戏材料,装饰、布置节日环境,甚至给小演员装扮等,让幼儿参与其中。

学前儿童日常手工教育活动
第四节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五) 日常外出中的欣赏活动
除了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好手工教学活动之外,教师还应在其他的日常外出活动中有效渗透手工教学活动。幼儿园的外出参观、远足、散步等,是教师引导幼儿感受欣赏美的大好机会,可以帮助幼儿积累视觉表象,积累美的创作素材。

学前儿童日常手工教育活动
第四节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六) 随机性的手工教育活动
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教育机智,抓住每一个契机,进行随机性的手工教育。如: 幼儿的衣服、帽子,教师的胸针、围巾,新买的玩具等都可以作为随机欣赏的对象。

学前儿童日常手工教育活动
第四节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七) 亲子手工DIY
亲子手工活动是幼儿园手工教育活动的辅助部分,也是家园一体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计划及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内容,并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来,并拓展到家庭的亲子活动中。

学前儿童日常手工教育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