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再别康桥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的作品属于“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代表了不同文体的风格,在中国现当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新月派的代表作品,体现了“三美”主张,具有独特的意境和风格,对学生掌握诗歌艺术技巧,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有着重要意义。《再别康桥》这堂课,朗读是关键,有“美读”才有“美品”。教学时要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充分感受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通过合作探究品味意象背后所流露出来的深层情感,体会诗人徐志摩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看看诗人的情感与诗歌的形式是如何完美融为一体的。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能背诵全诗。
2.小组合作探究,品味意象背后所流露出来的深层情感,体会诗人徐志摩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和赞美之情。(重点)
3.通过问题探究,了解作者生平经历,了解新月派诗歌风格特点,培养学生感悟爱、美、自由的能力。(难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送别,诗歌导入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用离别抒发情感。提到送别诗,你能想到哪些与送别有关的意象呢?
柳(折柳送别):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
酒(饮酒饯别):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水(流水惜别)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草(芳草离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优美的离别诗”,这首诗歌究竟有何魅力呢?带着这个疑问,一起来学习《再别康桥》。
设计意图:依据诗歌的文体特征,复习送别诗的相关意象,不仅能了解学情,而且有助于激发课堂学习兴趣。
二、初读诗歌,品味三美
1.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
河畔(pàn) 青荇(xìng) 榆阴(yú yīn) 浮藻(zǎo)
长篙(gāo) 斑斓(lán) 笙箫(shēng xiāo) 漫溯(sù)
2.读完了诗歌,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3.在徐志摩的笔下,这首诗歌语言清新,意境典雅,给人一种飘逸唯美的感觉。你认为这首诗歌美在哪里呢?(提示:结合徐志摩诗歌流派分析)
资料助读: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到泰戈尔《新月集》影响。新月派提倡新格律诗,主张诗歌“理性节制情感”和诗的形式格律化。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代表诗人: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设计意图:读完谈感受,尊重学生的阅读初体验,为诗歌的品读做好铺垫。
三、音乐美,感知情调
诗歌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韵律:押韵灵活,朗朗上口。
节奏: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修辞:重章叠唱,回环复沓。
1.请同学们找出诗歌中押韵的韵脚。
(“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2.如果给这首诗配乐朗诵,你认为哪首音乐最合适?
明确:前面两首音乐要么太高亢了,要么太欢快了,都不适合用在离别的情景下,只有第三首音乐惆怅凄美,带有淡淡的依依惜别之情,这也是《再别康桥》的感情基调,带着这种依依惜别情一起来读一读,注意诗歌中的标点符号、重轻音和停顿节奏。(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3.你觉得诗歌的哪些地方最能体现“重章叠唱,回环复沓”?(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
4.就让我们跟随徐志摩的步伐身临其境的去剑桥大学看一看吧!(师读)
设计意图:诵读是学习诗歌的不二法门,在诵读中感知音乐美。学生选择音乐的过程,其实就是检验是否把握诗歌情感基调的过程。
四、绘画美,欣赏意象
1.诗歌的绘画美多采用色彩绚丽的词语(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辉斑斓)和巧用动词(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使诗歌具有动态感的画面美。
2.老师指导:第一小节——招手云彩图(不舍)“西天的云彩”,是诗人告别的对象,实为母校、朋友和回忆, “轻轻的招手”,仿佛怕惊扰了母校,连用三次“轻轻的”修饰,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定下了全诗哀而不伤的基调。
第七小节——挥手云彩图(释然)诗的最后一节与开头呼应。诗人是那样不舍得离去,却“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愿惊动心爱的康桥,不舍得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情,同时也有一种洒脱、释然的韵味。
3.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分为五个小组,每个小组找出每一小节的意象,用“动词+意象”或“意象+动词”的方法归纳画面,讨论其情感。
明确:
第二小节——金柳荡漾图(欢喜)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新娘是少女最美丽的时候 ,所以用“夕阳中的新娘”喻柳,写出柳树的娇柔、婀娜的美好姿态,表达了诗人的欢喜和对康桥的依恋。
第三小节——水草招摇图(迷恋)“招摇”可否换成“摇摆”?不可以。因为:①“招摇”在此处有“招手摇摆”义,另有 “逍遥”义,用 “招摇”写出水草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②“招摇”也有“招手”之义,拟人手法,仿佛康桥在对诗人招手示意,表示欢迎,表达诗人对康桥永久的迷恋。
第四小节——清潭沉淀图(眷恋)彩虹是美好的象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拜伦潭”比成彩虹,虚实结合,不仅是对眼前景致之美的赞叹,更表达了对昔日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与追忆。
第五小节——漫溯星辉图(兴奋)诗人迷恋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即将要离别康桥,想象自己寻找那“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情不自禁的想要“放歌”,兴奋快乐的情绪达到顶点。
第六小节——夏虫沉默图(无奈)“沉默”是否会削弱离别感情?不会。因为沉默比千言万语更有力量,在沉默中体会离别的惆怅、无奈、悲伤,就连夏虫好像也体会到了诗人离别之情,也为他保持沉默。告别虽无声,情却如惊雷。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言胜过千万语呀!
4.诗歌中的意象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特征?
共同特征:都是康河边有色彩的意象,体现了康桥色彩斑斓的美景,表现诗人对康桥的赞美和眷恋。(联系徐志摩的康桥情结)
5.为什么诗人不能放歌?
因为康桥给了诗人太多美好的回忆和理想,诗人从梦中回归现实,现实生活的不如意,理想的幻灭,想到就要离别康桥而去,不禁忧从中来,不能放歌。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小组讨论、换词比较、提问等方法,引导学生完成对诗歌二至六小节诗歌意象意境和情感的解读。
五、建筑美,熟练背诵
节的匀称:全诗共七节,四行一节
句的整齐: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
六、小结和板书
《再别康桥》给我们提供了一场美学盛宴,让我们体悟到他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也希望同学们能发现并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