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识字6 古对今 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认识“圆、严”等13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2. 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等词语。3. 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4. 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过程与方法目标:1. 运用图画、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2.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节奏和韵律。3. 指导学生进行想象,感受课文描绘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2. 培养学生对自然、四季的热爱之情。【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1.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 体会课文的节奏和韵律。3. 感受课文描绘的意境。学习难点:1. 理解文中“朝霞、夕阳、严寒、酷暑”等词语的意义。2. 体会课文的节奏和韵律。【学习准备】1. 学生预习课文,圈出生字,尝试拼读并组词。2. 教师准备课件,包括生字图片、课文朗读录音等。【自主学习】任务一:预习课文,圈出生字,尝试拼读并组词。1. 仔细阅读课文,在文中圈出生字,包括“古、今、圆、严、凉、细、语、夕、晨、暮、朝、杨、香”等13个生字。2. 尝试拼读每个生字,并组词。例如,将“古”字与“今”字组成“古今”,将“圆”字与“严”字组成“圆严”等。3. 思考生字的字形特点,观察笔画顺序,以便于书写。任务二:朗读课文,感受节奏和韵律。1. 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气和节奏,感受课文的韵律美。2. 尝试朗读生字所在的词语,例如“古对今、圆对方、严寒对酷暑”等,体会生字在词语中的发音。3. 试着模仿课文的韵律,朗读其他词语,例如“晨对暮、雪对霜、和风对细雨”等。任务三:思考课文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象,感受四季变化之美。1. 思考课文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象,如“朝霞、夕阳、鸟语花香”等。2. 感受四季变化之美,如“春暖花开、秋高气爽、冰天雪地”等。3. 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春天,桃花盛开,鸟语花香;夏天,烈日炎炎,鸟语蝉鸣”等。【课堂探究】活动一:学习生字,观察结构,学习笔顺,书写生字。1. 教师出示生字,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如“古”字是上下结构,首横宜长,首竖在竖中线上。2. 学生学习生字的笔顺,并尝试书写生字。3.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并选出最佳书写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活动二: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体会节奏和韵律。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节奏和韵律。2.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倾听,互相纠正。3. 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朗读的语气和节奏。4. 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体会课文的韵律美。活动三: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词语。1. 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如“朝霞、夕阳、鸟语花香”等。2. 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景象,理解课文中的词语。3.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如“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蝉鸣”等,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活动四:发挥想象,感受文中描绘的美好意境。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如“鸟语花香”的景象。2. 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教师的描述,想象课文中的美好意境。3.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美好意境,如“春天的桃花盛开,鸟语花香”等。【学习评价】评价一:朗读课文,评选“朗读之星”。评价二:填写课堂练习题。评价三:课堂表现,回答问题情况。【课后作业】作业一:复习生字,正确书写。作业二:熟练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作业三:完成课后练习题。作业四:阅读更多对子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