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第一框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导学案【课标要求】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政治认同: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每个公民认真学习民法知识,提高法治素养。 科学精神: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 法治意识:尊崇法律、敬畏法律,把法治作为工作、生活的准则和指南,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公共参与: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重点: 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理解如何依法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难点: 理解民法规定的六项基本原则。【问题导学】1.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2. 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原因及体现3. 民法基本原则【自主预习】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1.民法(1)含义:民法调整 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 和 。(2)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共分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等7编。规范了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名词点击1】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1) 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出生、生存的人。 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称为该国的公民。(2)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 。①营利法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②非营利法人:公立学校、公立医院等③特别法人:政府机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3) 非法人组织:是指不具有 ,但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如: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律师事务所等。【名词点击2】人身关系、财产关系(1)人身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基于人格和身份形成的无直接物质利益因素的民事法律关系。(例如:姓名权;肖像权)(2)财产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基于物质利益而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如:静态的财产支配关系,如所有权关系;动态的财产流转关系,如债权债务关系等2. 民法作用(意义):①民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无论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还是就业创业,无一不需要民法的规范。民法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与每个人的一生密切相关。法律是社会生活的 。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学习法律常识,增强法治意识,遵守法律规则(P2)②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合法权益。(P3一段)③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P5最后三行)3.民事法律关系(关系+要素)(1)含义: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 调整的 关系和 关系。(2)构成要素: 、客体和 。①民事关系主体:A.含义: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 、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 和非法人组织。B.类型: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C.权利:自然人从 时起到 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 时起到 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A含义:民事 和 所指向的 。B类型: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例如,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______,债权关系的客体是______,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____________和______,人身关系的客体是____________。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 和承担的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 ____________的,也是____________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知识拓展1】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类型(P4)(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①成年人( 的自然人);② 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 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注意: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行为。)(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未成年人 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注意:其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有效,不追认则无效)(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①不满 周岁的未成年人;② 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③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 。(注意:可以进行纯获利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民事行为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知识拓展2】民事权利、民事义务、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P4)(1)民事权利:是指民法赋予的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特定利益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2)民事义务:是指民事主体为满足民事权利所保护的利益而依法应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3)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有没有——自然人从出生始到死亡止;法人、非法人组织从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4)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能不能——通过自己的行为)[注意]民事主体需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才能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资格,而不是实际的权利,它是民事主体获得民事权利的前提。自然人要想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参加民事法律关系,还应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条件,所有的自然人都有民事权利能力,但不一定都有民事行为能力。【知识拓展3】民事权利体系(P5)4.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1)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 和 共同发挥作用,做到 和 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体现:①我国民法不仅体现 ,而且注重将 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②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1.含义: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 和司法机关审理 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2.民法确定基本原则的原因:(1)社会成员的私人利益之间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冲突。(2)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 、履行 ,调整各方之间的 。3.民法的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 一律平等。(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3)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4)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 ,不得违背 。(注意: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 。【体系构建】阅读教材,构建本框题的知识体系,并提炼出本框题主要观点、列出提纲。【易错提醒】1.我国民法调整公民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法治社会,人们只要遵守法律就行了,社会就能够和谐。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国际组织对主权国家的矛盾和纠纷具有一定的强制力。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出于善意的行为即使对他人的权利有所侵害,也可以酌情免除责任。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与活动一】张某今年21岁,在某公司上班,每月有2800元的收入。为了上班方便,张某在某小区租了一间房。7月份,张某欲花2万元从李某处买一辆二手汽车,此事遭到了张某父母的强烈反对,但张某还是买了下来。同年10月,张某因车祸死亡。随后,张某父亲找到李某,认为张某与李某之间的买卖无效,要求李某返还钱款,开走汽车。结合本案,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探究任务]1.分析本案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2.张某向李某买汽车的行为是否有效 为什么 【问题与活动二】寒假期间,12岁的刘某将积攒的5 000多元压岁钱取了出来,瞒着父母到商场买了一台电脑。父母知道后很生气,带着他到商场要求退货。遭到商场的拒绝,刘某父亲将商场告上了法院。[探究任务]⑴商场的做法违反了民法的哪些基本原则?说明理由。⑵如果你是法院的审判人员,你准备怎样裁决这一纠纷?【问题反馈】1.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下列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①A建筑公司要求B市政府付清某公共工程的尾款②市场监管局对刷单、炒信的某网店处以500元罚款③甲答应乙一起去超市购物后反悔,乙要求甲履行承诺④即将参加高考的小辉要求邻居小清不要在午休时间弹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王某与张某达成专利使用协议,王某一次性支付10万元获得张某某项专利两年的使用权。上述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客体是( )A.10万元专利使用费B.该项专利成果C.专利使用和给付费用行为D.双方对对方人格的尊重3.关于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必须单独适用B.必须合并适用C.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D.单独适用和合并适用二者只能选其一4.社会是由不同成员组成的,社会成员之间就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冲突。对于民法规定民事活动应遵循的原则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是为了保护私人利益B.重点是为了保护集体利益C.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D.关键是为了协调公共利益5.某网络音乐直播平台主播向其粉丝索要“打赏”。13岁的中学生小S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里,将妈妈微信钱包中的5万元陆续转账给该主播。对此事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网络主播公开向粉丝索要财物,构成诈骗罪B.家长疏于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只能承担损失C.小S与主播是自愿交易,愿打愿挨,无可厚非D.小S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家长可通过法律渠道追回钱款6.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下列关系中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有( )A.自然人甲与乙之间的继承纠纷B.某银行多付储户存款纠纷C.某4S店与自然人丙之间订立的汽车买卖合同D.某税务机关与自然人丁之间的税款征收关系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以“民”命名的法典。它以民为本,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利益诉求,最大化地谋求人民的利益,全面保障人民的权利,这是民法典的特色所在,也是民法典立法宗旨和目的所在。下列关于民法说法正确的是( )①民法仅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②民法可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③民法优先保护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④劳动法、行政诉讼法都属于民事法律规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民法典系调整人民群众、各行各业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的基本法,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颁布施行应成为全面加强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契机。关于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信等原则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③民事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独立、互不干涉的④民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下列选项中民法基本原则对应正确的是( )A.江某在妻子李某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夫妻共有财产购置的房产擅自赠与王某,违背了平等竞争原则B.小王明知自己的公寓附近即将修建工厂,且噪声将会很大,仍卖给了想要得到一处环境安静的住处的张某,违背了诚信原则C.小翠(19岁)不可以结婚,但与小刚结婚违背了平等原则D.张三在某旅游景区试戴一串手链后,被商家强制购买,违背了绿色原则10.王某在微博上转发某新冠肺炎患者身份信息,严重侵犯他人隐私,被警方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即使新冠肺炎患者对新冠肺炎疫情传播有责任,人们也不能曝光其隐私。新冠病毒受害者不该再受到网络暴力的伤害。这告诉我们( )①公民应增强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③网民的言论自由不得危害国家安全④国家平等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某市,一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个人信息被疯传,并遭到了“网络暴力”。经公安机关调查,此舆情是由王某将一张涉及该患者身份信息、活动轨迹的图片在其微博上转发所致。随后,王某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被依法予以行政处罚。下列对整个事件认识正确的是( )①在确诊之前,该患者拥有在法律范围内行动的自由②当权利遭受侵害时,公民可采取任何手段进行维权③网络空间非法外之地,任何人都应依法、文明上网④公安机关通过行使司法权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生于2009年11月的小蒋长期和外婆方某共同生活。2020年疫情期间小蒋偷偷使用方某的手机注册了游戏直播解说平台的账号(该平台系某科技公司运营),在方某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方某微信多次向科技公司转账充值以购买平台虚拟币打赏主播,单次转账金额多为1000元或5000元,总额高达10万余元。小蒋母亲发现上述行为后起诉至法院,要求科技公司返还转账充值钱款。下列关于本案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①与科技公司实际发生网络服务合同的当事人为小蒋②与科技公司实际发生网络服务合同的当事人为方某③小蒋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转账行为应认定为无效④小蒋因通过方某微信转账,其转账行为无需经小蒋母亲的追认而有效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3.民法是民事权利的审言书,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应当遵循相应的基本原则。以下关于日常生活中违反民法基本原则的行为的判断,错误的是( )A.李某在朋装市场中询问一件衣朋的价格之后,摊主强迫其贩买——违反了自愿原则B.张某知道他手中的一幅名画是假货,但是当作真迹卖给王某——违反了诚信原则C.王某经常在住宅中和朋友聚会至深夜,大声播放音乐——违反了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D.陇某在市场卖菜,有缺斤短两的行为——违反了绿色原则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下列选项中属于民法调整的是( )①甲买彩票中奖后与税务机关发生的税收关系②甲经过招标向某政府机关提供设备有偿维修服务③甲男与乙女的婚姻关系④甲帮助邻居老人拎重物回家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5. 下列可以成为我国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①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 ②某中外合资企业 ③某大学财务科 ④康师傅方便面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前不久,小柯通过某网站在某卖家购买了一双价值2085元的雪地靴,收到后发现质量有瑕疵,便要求换货。卖家一口答应,但当小柯寄回商品后,左等右等不见新靴子,卖家甚至表示不愿意退回靴款。眼见钱货两空,小柯一气之下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介入调查后,小柯提供了当时保存的聊天记录。经过查证,发现双方之前达成的换货协约成立,要求卖家立即退款,并对卖家予以相应警告。小柯成功地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简要分析本案中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共一千二百多条,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及附则,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有专家表示,民法典不仅仅是一部法律,更是一部完美的道德教科书,是当代社会精神文明的最集中体现,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合格公民的生动课堂。(1)“民法典不仅仅是一部法律,更是一部完美的道德教科书,是当代社会精神文明的最集中体现。”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2)某社区准备开展民法典宣讲活动,请你为该活动拟两条标语。1.1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导学案 答案【易错提醒】1.提示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提示 ×。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3.提示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4.提示 ×。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否则,即使出于善意,可能也要承担法律责任。【问题反馈】1.B【详解】①④: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基于民事法律事实并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是民法所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A建筑公司要求B市政府付清某公共工程的尾款”和“即将参加高考的小辉要求邻居小清不要在午休时间弹琴”均属于民事法律关系,①④符合题意。②:“市场监管局对刷单、炒信的某网店处以500元罚款”中“市场监管局”和“网店”不是平等主体,②不符合题意。③:“甲答应乙一起去超市购物后反悔,乙要求甲履行承诺”不涉及行为主体的财产和人身关系,并且应由道德来调整,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B【详解】ABCD:“王某与张某达成专利使用协议,王某一次性支付10万元获得张某某项专利两年的使用权。”,上述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客体是该项专利成果,不是10万元专利使用费、专利使用和给付费用行为和双方对对方人格的尊重,B正确,排除ACD。故本题选B。3.C【详解】ABD: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但不能任选其一,故ABD错误。C: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故C正确。故本题选C。4.C【详解】C:民法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不是为了保护哪一方的利益,而是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C应选。ABD:ABD均不是民法规定民事活动应遵循原则的原因,不选。故本题选C。5.D【详解】A:网络音乐直播平台主播向其粉丝索要“打赏”,没有构成诈骗罪。故A错误。BCD:依据我国法律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事的民事行为属于可撤销和变更的民事行为。某网络音乐直播平台主播向其粉丝索要“打赏”。13岁的中学生小S将5万元陆续转账给该主播,因为小S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家长可通过法律渠道追回钱款。故D正确,BC错误。故本题选D。6.D【详解】ABC:这三个选项涉及的是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其客体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ABC不选。D: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该选项涉及的是税收关系,存在于国家行政机关与纳税人之间,其客体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D应选。故本题选D。7.C【详解】①②:民法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该选项中“仅调整人身关系”错误,①说法片面,②说法正确。③:民法优先保护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③说法正确。④:劳动法和行政诉讼法都不属于民事法律规范,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8.A【详解】①: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信等原则,①说法正确。②:我国民法基本原则中的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②说法正确。③: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③说法错误。④: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9.B【详解】A:江某在妻子李某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夫妻共有财产购置的房产擅自赠与王某,违背了公平原则,A错误。B:小王明知自己的公寓附近即将修建工厂,且噪声将会很大,仍卖给了想要得到一处环境安静的住处的张某,违背了诚信原则,B正确。C:小翠(19岁)不可以结婚,但与小刚结婚违背了守法与公序良俗的原则,C错误。D:张三在某旅游景区试戴一串手链后,被商家强制购买,违背了自愿的原则,D错误。故本题选B。10.D【详解】①:材料主要说的是王某没有履行遵守法律、不得侵犯他人隐私的义务而被处罚,这启示公民应增强法律意识和义务意识,而不是权利意识,①不符合题意。②:材料表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有网络言论自由,但同时也有遵守法律、不得侵犯他人隐私的义务,②正确。③:在网络上泄露他人隐私,直接损害了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但是并没有涉及危害国家安全,③不符合题意。④:即使新冠肺炎患者对新冠肺炎疫情传播有责任,人们也不得曝光其隐私,这说明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国家保护,④正确。故本题选D。11.A【详解】①③:任何人都拥有在法律范围内行动的自由,都应该依法、文明上网,①③说法正确。②:公民维权要采取合法手段,②说法错误。④:材料中公安机关对王某进行行政处罚,并非行使司法权,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2.A【详解】①②:材料中“小蒋偷偷使用方某的手机注册了游戏直播解说平台的账号(该平台系某科技公司运营),在方某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方某微信多次向科技公司转账充值以购买平台虚拟币打赏主播”说明小蒋是与事情有直接关系的人,故小蒋是当事人,故①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③④:材料中“生于2009年11月的小蒋长期和外婆方某共同生活”说明小蒋2020年时不满16周岁,且不以自己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故小蒋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须经其代理人同意、追认,否则为无效。故③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3.D【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A:强买强卖违背了自愿的原则,故A不符合题意。B:买卖假货违背了诚信的原则,故B不符合题意。C:深夜噪声扰民违背了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故C不符合题意。D:缺斤短两的行为违背的是诚信原则,而不是绿色原则,故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4.D【详解】①: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甲买彩票中奖后与税务机关发生的税收关系不属于民法调整的民事法律关系,①排除。③: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由民法规范调整而形成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甲向乙问路,乙欣然指路,但因乙疏忽而指错方向不属于民法调整的民事法律关系,③排除。②④: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由民法规范调整而形成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甲男与乙女登记结婚形成的婚姻关系,甲向乙借100元而形成的债务关系都是民事法律关系,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5. [答案] A[详解] ①②:民事主体是指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①②属于我国民事法律关系主体③:不能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故不是民事法律关系主体,③排除④:康师傅方便面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④排除。故本题选A。16.主体:小柯和卖家;客体:一双价值2085元的雪地靴和2085元现金;内容:小柯享有的权利是从卖家换回一双价值2085元的无瑕疵的雪地靴或收到卖家退回的2085元现金,承担的义务是向卖家寄回收到的质量有瑕疵的雪地靴;卖家享有的权利是从小柯那里收回质量有瑕疵的雪地靴,承担的义务是向小柯提供一双价值2085元的无瑕疵的雪地靴或退回2085元现金。【分析】本题以具体的民事法律纠纷案例作为背景素材,主要考查民事法律关系三要素的有关知识,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本案中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属于分析类主观题,知识范围限定比较明确。考生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教材中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然后结合材料把三要素进行具体化,材料化。通读材料可以比较容易看出主体是小柯和卖家,客体是一双价值2085元的雪地靴和2085元现金。对于内容,要求考生必须细读材料,从材料中可以围绕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和依法承担的民事义务方面找到答案。买家小柯享有的权利是从卖家换回一双价值2085元的无瑕疵的雪地靴或收到卖家退回的2085元现金,承担的义务是向卖家寄回收到的质量有瑕疵的雪地靴;卖家享有的权利是从小柯那里收回质量有瑕疵的雪地靴,承担的义务是向小柯提供一双价值2085元的无瑕疵的雪地靴或退回2085元现金等。【点睛】提高主观题答题能力“四要素”:第一要素:审清主观题的设问,明确试题设问的限制性和规定性,确定答题范围,这是答题的关键。第二要素:学会分析材料、围绕材料提示搜索相关知识点是答题的依据。分析材料,弄清材料的层次,就可以利用材料的暗示,搜索相关知识点组织答案。第三要素: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是解答主观题的基础。需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确保自己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点。第四要素:规范答题。要正确运用政治术语答题,注意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的完整性。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防止出现理论和实际相脱离,即“两张皮”现象。17. (1)①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两者相辅相成。②民法的许多规定体现了道德理念,有利于人们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③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它为我们迈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2)示例:①主动学民法,有利你我他;②民法典与你一路同行。【分析】本题以我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材料,考查学生对《法律与生活》中法治与德治有关知识的掌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1)第一步:明确设问指向。答题类型属于说明类答题。第二步:提取关键信息,联系法律常识,逐层展开。信息①:有专家表示,民法典不仅仅是一部法律,更是一部完美的道德教科书→可联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信息②:更是一部完美的道德教科书,是当代社会精神文明的最集中体现→联系民法的许多规定体现了道德理念,有利于人们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信息③: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合格公民的生动课堂→联系它为我们迈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2)第一步:明确设问指向。答题类型属于开放类答题。第二步:结合生活实践,联系法律常识,要求语言简练流畅,语意明确。①主动学民法,有利你我他;②民法典与你一路同行。【点睛】开放性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