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新兴国家的发展 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新兴国家的发展 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简介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程标准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以及新兴国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内容概要
本课是部编版必修下册《中外历史纲要》第八单元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本课通过三个子目(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发展中国家的成就、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的概况。
时空坐标
重难点
1.重点: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的原因与表现
2.难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基础知识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1.亚洲 印度独立
(1)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等人领导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
(2)1947年,英国同意印度独立,实行印巴分治。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
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尼赫鲁
2.非洲 埃及、阿尔巴及利亚独立
(1)1952年,埃及军官发动武装起义(即“七月革命”),后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2)1954年,阿尔及利亚成立民族解放阵线,领导抗法斗争。1962年,阿尔及利获得亚独立。
(3)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年”。
(4)1963年,肯尼亚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3.拉丁美洲 古巴革命
(1)1959年,古巴革命力量推翻美国扶植的政权。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为社会主义国家。
(2)1999年底,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
“二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的主要原因:亚非拉地区民族主义的发展,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战争使帝国主义势力的削弱,联合国成立的推动。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1.概念: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
2.成就:
(1)亚洲国家 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国家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
(2)非洲国家,经历了“较快发展——陷入困境——再次增长”的轨迹。
(3)拉丁美洲 各国大力发展民族工业,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1.个性问题:
(1)亚洲国家,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2)拉丁美洲,各国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
(3)非洲,是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
2.共同挑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殖民主义侵略的遗留问题(如边界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等);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如决策失误、人口增长过快、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
知识拓展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原因、特点与影响
1.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国际帝
国主义的力量,迫使宗主国调整其殖民政策。
(2)战争促进了亚非拉地区人民的觉醒,民族意识增强,培养了民族革命力量。
(3)大战对殖民地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殖民地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主义政党的出现,为民族民主运动准备了重要的物质和组织条件。
(4)新老殖民主义者的矛盾与斗争为殖民
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5)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鼓舞并有力地支持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6)联合国的非殖民地化活动也是推动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
2.特点
(1)具有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广泛性。时间长、范围广,并且不断向纵深发展。
(2)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亚非拉众多殖民地半殖民地获得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第三世界崛起,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3)建立了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两类国家体系。
(4)大多数国家是通过和平方式取得胜利的。
(5)多数国家独立后,仍然与原宗主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政治和军事联系。
(6)战后的民族独立运动具有互相支持、互相援助的特点。
3.影响
(1)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导致殖民体系的瓦解和一大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出现。
(2)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版图和政治格局。
(3)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增多,改变了世界政治事务的力量对比,第三世界力量崛起,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4)新独立国家普遍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与霸权政策,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
(5)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教材解读
1.教材128页学思之窗
【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印度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由于英国殖民者长期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印度的教派冲突非常尖锐,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分别主张建立符合自己宗教性质的共和国,不断造成流血冲突。英国殖民者为了自身利益,一方面要及早抽身,另一方面仍想在印度独立后保持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2.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
1.推动了第三世界力量壮大,第三世界国家成了一些重要国际组织,如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2.冲击了旧的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
3.影响了美苏冷战方式,美苏加大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争夺,如1952年,美国对菲律宾启动了蔬菜种子项目,次年升级为“民主种子”项目。
4.联合国成员国的数量大大增加,联合国成员国的大洲分布发生重大变化。
5.影响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重视对非洲经济和技术援助。
3.教材130页思考点
以中国、埃塞俄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古巴等国为代表,主要通过武装斗争的方式取得国家独立和解放;印度主要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迫使殖民者退出印度。斗争的领导者,既有无产阶级政党,也有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在非洲还有当地部落的上层人物。
4.教材132页问题探究
不是。原因:二战促使更多殖民地的民族意识觉醒,增强了殖民地人民民族解放运动的革命意识。
战后殖民地经济发展,要求摆脱殖民统治,从而为本国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战极大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迫使宗主国对殖民政策进行调整。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鼓舞并有力支持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5.教材132页学习拓展
时代背景: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趋势进一步深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然存在。
意义:加强中国与非洲国家在新形势下的友好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谋求共同发展。为国际社会构建一个繁荣、公正、和谐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起到了推动作用。
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