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年秋季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三年级科学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面的食物中滴了碘酒会变蓝的是( )。A. 肥肉 B. 胡萝卜 C. 馒头【答案】C【解析】【详解】碘酒是淀粉探测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肥肉和胡萝卜中不含淀粉,馒头中含有淀粉,滴加碘酒会变蓝。2. 下列有助于我们保持长期均衡营养的做法是( )。A 我最喜欢吃薯条了,我要天天吃B. 早上不吃早餐,中餐和晚餐多吃点补充回去C. 没有一种物质包含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所以我不可以挑食【答案】C【解析】【详解】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分析选项可知,没有一种物质包含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所以我不可以挑食,有助于我们保持长期均衡营养,C是正确的选项;AB都不利于我们保持长期均衡营养。3. 雷雨天,下列哪些做法是错误的( )。A. 在树下躲雨 B. 在雨中打电话 C. 以上都是【答案】C【解析】【详解】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为了预防雷电引起的灾难,雷雨天不在树下躲雨,雷雨天不在雨中接打电话,雷雨天不用尖头金属杆雨伞等。4. 正确的吸气流程是空气经过( )进入肺部。A.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B. 鼻→咽→喉→支气管→气管C. 鼻→气管→咽→喉气→管支【答案】A【解析】【详解】人体通过呼气和吸气这种呼吸运动,不断进行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正确的吸气流程是空气经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部。5. 为了使小圆柱更稳定,下图是王月分别用同块橡皮泥给小圆柱配重的三种方法,你认为方法( ) 更稳定。A. B. C.【答案】B【解析】【详解】不倒翁不倒的原因就是下面是半球形,上轻下重,重心低,重心越低,物体的稳定性越好。台灯、台式电话等就是利用了不倒翁的原理制作的。根据不倒翁原理解答即可。一般而言,下面的结构中更稳定的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重心越低,物体的稳定性越好。图中的橡皮泥最好放在小圆柱的底部,这样就会上轻下重,小圆柱的稳定性会很好。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电学常识我知道。6. 电池有_______极和_______极。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形成了电流的闭合回路,人们称这种闭合回路为_______。【答案】 ①. 正 ②. 负 ③. 电路【解析】【详解】电池有正极和负极,正极与负极不能直接用导线连接。电流从电池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会发光。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形成了完整的闭合回路,人们称这种闭合回路为电路。7. _______是一种控制电流通断装置。开关用_______和绝缘体两种材料做成,底盘是塑料的,接连点和接触杆是金属 。【答案】 ①. 开关 ②. 导体【解析】【详解】开关是一种控制电流接通与断开装置,用导体和绝缘体两种材料做成。电源、灯泡、开关连接好后,当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电路构成了闭合回路,当开关处于打开状态时,电路就断开了。我是中国人,我骄傲。8. 榫卯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体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智慧。榫卯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_______部分叫榫(或叫榫头);_______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选择“凸出”或“凹进”填空。)【答案】 ①. 凸出 ②. 凹进【解析】【详解】榫卯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体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智慧。榫卯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其结构特点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钉子,利用榫卯加固物件。9. _______是春秋末年鲁国人。生活在大约公元前500年。民间传说他发明了锯子、墨斗、刨子等工具。【答案】鲁班【解析】【详解】鲁班是春秋末年鲁国人。生活在大约公元前500年。民间传说他发明了锯子、墨斗、刨子等工具。许多工具的发明灵感来自于生物,相传鲁班在上山时被茅草叶子划破了手,他仔细观察茅草叶子,发现叶片边缘有齿状凸起,摸起来很锋利,受此启发发明了锯子。三、综合题(每空1分,共4分)10. 填一填。我是一粒小豌豆,你知道我在人体内是怎么“旅行”的吗?【答案】【解析】【详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口腔摄入食物,牙齿咀嚼食物,舌头搅拌食物,唾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食道蠕动,推送食物进入胃。胃能够短暂地储存食物,并对食物进行进一步的消化和吸收。食物的吸收工作主要是在小肠里完成的,绝大部分营养成分在小肠内被消化、吸收了;剩下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变成粪便,由肛门排出。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11. 小明不小心把一包粗盐倒在了地上,里面全是沙子,他决定自己尝试去除这些沙子,重新获得干净的盐,他是这样做的。(1)他先用_______装置将盐溶解在水中。(填“甲”、“乙”或“丙”)(2)待盐完全溶解后,他再用_______(填“甲”、“乙”或“丙”)装置分离沙子和盐水,这个过程叫_______(填“蒸发”、“过滤”或“沉淀”)。(3)若想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他需要用_______(填“甲”“乙”或“丙”)装置,这个过程叫_______(填“蒸发”、“过滤”或“沉淀”)。【答案】 ①. 甲 ②. 乙 ③. 过滤 ④. 丙 ⑤. 蒸发【解析】【详解】分离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分开,分离有沉淀、过滤、结晶等方法。物质的性质不同,使用的分离方法也就不同。常用的方法有沉淀、过滤、蒸发。(1)过滤的作用是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开来,所以先将食盐溶解在水中,可以用甲装置来加快溶解,所以他先用甲装置将盐溶解在水中。(2)食盐和沙混合后,水能溶解食盐,沙子不能溶解于水中,利用滤纸过滤含有沙的食盐水时,最终留在滤纸上的是沙,把沙分离出来,这个时候可以利用过滤装置乙,所以待盐完全溶解后,他再用乙装置分离沙子和盐水,这个过程叫过滤。(3)要将食盐从盐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最合适的方法是蒸发,食盐不会蒸发,随着水分的蒸发,食盐慢慢结晶出来,这个时候可以利用蒸发装置丙。所以若想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他需要用丙装置,这个过程叫蒸发。12. 为了探究呼吸的秘密,三年级某班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分别往两个杯中倒入大半杯澄清的石灰水,向一个杯子中呼气,向另一个杯子中注入空气。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共同完成这次探究。(1)实验现象:呼气的石灰水变_______,注入空气的石灰水_______。(2)由此可以得出,人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相比,_______(选择“氧气”或“二氧化碳”填空)含量增加。(3)通过此次探究,我知道了冬天的时候教室门窗紧闭,不仅会导致病菌大量滋生,还会因为教室内空气_______(选择“氧气”或“二氧化碳”填空)含量减少,而导致胸闷甚至头晕,为避免发生此类情况我们该_______。【答案】 ①. 浑浊 ②. 没有发生变化 ③. 二氧化碳 ④. 氧气 ⑤. 开窗通风【解析】【12题详解】二氧化碳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人呼出的气体有大量二氧化碳,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只占0.03%,含量少不会使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实验现象:呼气的石灰水变浑浊,注入空气的石灰水没有发生变化。【13题详解】二氧化碳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现象:呼气的石灰水变浑浊,注入空气的石灰水没有发生变化。可以证明人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相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14题详解】在密闭的环境下,空气不流通,教室里人多,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没法散出去,氧气也没法补充进来,导致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应开窗通风提升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所以通过此次探究,我知道了冬天的时候教室门窗紧闭,不仅会导致病菌大量滋生,还会因为教室内空气氧气含量减少,而导致胸闷甚至头晕,为避免发生此类情况我们该开窗通风。2023年秋季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三年级科学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面的食物中滴了碘酒会变蓝的是( )。A. 肥肉 B. 胡萝卜 C. 馒头2. 下列有助于我们保持长期均衡营养的做法是( )。A. 我最喜欢吃薯条了,我要天天吃B 早上不吃早餐,中餐和晚餐多吃点补充回去C. 没有一种物质包含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所以我不可以挑食3. 雷雨天,下列哪些做法是错误的( )。A. 在树下躲雨 B. 在雨中打电话 C. 以上都是4. 正确的吸气流程是空气经过( )进入肺部。A.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B. 鼻→咽→喉→支气管→气管C 鼻→气管→咽→喉气→管支5. 为了使小圆柱更稳定,下图是王月分别用同块橡皮泥给小圆柱配重的三种方法,你认为方法( ) 更稳定。A B. 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电学常识我知道。6. 电池有_______极和_______极。能使小灯泡亮起来连接,形成了电流的闭合回路,人们称这种闭合回路为_______。7. _______是一种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开关用_______和绝缘体两种材料做成,底盘是塑料的,接连点和接触杆是金属 。我是中国人,我骄傲。8. 榫卯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体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智慧。榫卯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_______部分叫榫(或叫榫头);_______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选择“凸出”或“凹进”填空。)9. _______是春秋末年鲁国人。生活在大约公元前500年。民间传说他发明了锯子、墨斗、刨子等工具。三、综合题(每空1分,共4分)10. 填一填。我是一粒小豌豆,你知道我在人体内是怎么“旅行”的吗?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11. 小明不小心把一包粗盐倒在了地上,里面全是沙子,他决定自己尝试去除这些沙子,重新获得干净的盐,他是这样做的。(1)他先用_______装置将盐溶解在水中。(填“甲”、“乙”或“丙”)(2)待盐完全溶解后,他再用_______(填“甲”、“乙”或“丙”)装置分离沙子和盐水,这个过程叫_______(填“蒸发”、“过滤”或“沉淀”)。(3)若想把溶解在水中食盐分离出来,他需要用_______(填“甲”“乙”或“丙”)装置,这个过程叫_______(填“蒸发”、“过滤”或“沉淀”)。12. 为了探究呼吸的秘密,三年级某班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分别往两个杯中倒入大半杯澄清的石灰水,向一个杯子中呼气,向另一个杯子中注入空气。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共同完成这次探究。(1)实验现象:呼气的石灰水变_______,注入空气的石灰水_______。(2)由此可以得出,人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相比,_______(选择“氧气”或“二氧化碳”填空)含量增加。(3)通过此次探究,我知道了冬天的时候教室门窗紧闭,不仅会导致病菌大量滋生,还会因为教室内空气_______(选择“氧气”或“二氧化碳”填空)含量减少,而导致胸闷甚至头晕,为避免发生此类情况我们该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