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复习化学部分:专题十二 物质的检验、推断、分离和提纯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复习化学部分:专题十二 物质的检验、推断、分离和提纯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复习化学部分
专题十二 物质的检验、推断、分离和提纯
真题练习
考点1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1.(2021嘉兴、舟山,7,3分)现有锌、氧化铜、硫酸钡和石灰石四种固体,为了区分它们,小嘉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一个物质检索表,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表示的是石灰石
B.乙表示的是锌
C.表中“▲”应该表示为“黑色固体”
D.也可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对丙、丁分类
2.(2023金华,9,3分)物质的鉴别是重要的实验技能。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试剂或方法选择错误的是 (  )
选项 需鉴别物质 试剂或方法
A 铁粉、木炭粉 磁铁吸引
B 盐酸、氯化钠溶液 硝酸银溶液
C 氧气、二氧化碳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
D 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钠固体 水
3.(2023绍兴,13,4分)小敏在鉴别氢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四瓶无色气体时,对它们的部分性质进行归纳梳理并编制了检索表(如图)。检索表中S代表的是 (  )
检索表
 1a具有可燃性……………………………………P 
 1b不具有可燃性…………………………………2 
 2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Q 
 2b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 
 3a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R 
 3b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S 
A.氢气    B.氮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4.(2023宁波,14,3分)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含氯化铁、硫酸钠、氢氧化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宁进行了如下实验:
根据实验现象,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滤液丙中含有氯化铁
B.沉淀乙为氢氧化铁、硫酸钡
C.滤液甲中一定不存在氢氧化钠
D.样品中一定有氯化铁、硫酸钠、氢氧化钡
5.(2022金华,25,4分)某混合气体X由CO2、CO、H2O(水蒸气)、H2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X气体依次通过如图1装置(假定每步反应均完全),现象分别为A中溶液变浑浊;B中固体变为红色;C中粉末变为蓝色;D中溶液变浑浊。
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能得出CO 气体一定存在的证据是           。
(2)只要在图1中加装一个图2装置,就能确定原混合气体X中是否含有H2。
图2
①写出图2装置中试剂名称:    ;
②该装置连接在图1中哪两个装置之间:________ (用字母表示)。
6.(2022绍兴,31,9分)举重前运动员常常会抓一把“镁粉”在手里搓,以起到防滑效果。某种“镁粉”中含有MgO、Mg(OH)2、MgCO3中的一种或几种固体。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
分别取4.2克MgO、Mg(OH)2、MgCO3和“镁粉”置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四种固体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如表所示,且烧杯③和烧杯④中产生了大量气泡。请结合实验现象和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 MgO Mg(OH)2 MgCO3 “镁粉”
消耗稀盐酸 的质量/克 121.8 m 58.0 61.9
(1)烧杯③中产生的气体是       。
(2)“镁粉”中不只含有MgCO3一种物质,理由是   。
(3)表格中m的值为多少 (请写出计算过程)
(4)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兴趣小组补充了如下实验:取“镁粉”和MgCO3各4.2克,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相同条件下的气体体积分别为952毫升和1 120毫升。由此可知该种“镁粉”的成分是         。
考点2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7.(2023丽水,32,8分)思维模型是依据事物发展内在规律建立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能引导有序思维、增进深度理解、促进问题解决。小科建构了“物质除杂”的思维模型(如图)。
(1)铜粉中混有少量的铁粉,用磁铁吸引除去。该方法属于上述模型中的    (填“分离转移”或“反应转化”)。
(2)根据“性质差异”,铜粉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铜可用足量稀盐酸除去,原因是    能与稀盐酸反应。
(3)上述模型中“不增不减”是除杂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质量。除去氯化钠中的杂质氯化钡,小科采用反应转化的方法,原理是BaCl2+K2SO4 BaSO4↓+2KCl,从反应的生成物有KCl可知,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原因是不符合除杂中的    原则(填“不增”或“不减”)。
(4)将氯化钠中的杂质BaCl2除去,实质上是除去钡离子。2.08克BaCl2中钡元素的质量为    克。
模拟练习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2021湖州)某科学兴趣小组在课余时间做了“开门大吉”的游戏,其规则是每把钥匙代表一种试剂,每扇门代表需要鉴别的两种溶液,见下图。如果钥匙代表的试剂能够鉴别出门上代表的两种溶液,钥匙就能把门打开(每把钥匙只能使用一次),下列能够依次将四扇门打开的钥匙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2.(2023杭州一模)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①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 将混合气体通过碱石灰干燥剂
②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的CaCO3,充分反应后过滤
③ 检验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S 取样,滴加Ba(NO3)2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④ 除去CuO粉末中混有的少量Cu粉 将混合物在足量空气中加热
A.①    B.②    C.③    D.④
3.(2023杭州一模)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实验室里的食盐水和蔗糖水 品尝味道
B 除去CuSO4溶液中混有的少量H2SO4 加过量的氧化铜,过滤
C 除去CuSO4溶液中混有的氯化钠 加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D 鉴别Na2CO3和Na2SO4溶液 滴加BaCl2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4.(2021金华)稀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者已发生化学反应,下列操作及实验现象(或结果),不能证明反应发生的是 (  )
A.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
B.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
C.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pH等于7
二、非选择题(共3分)
5.(2023湖州一模)(3分)有一包白色粉末,是由硫酸铜、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检验其中的成分,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
(1)根据实验现象,白色粉末中一定没有        。
(2)实验中不能用 BaCl2溶液代替 Ba(NO3)2溶液的理由是      。
提升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2023宁波一模)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FeCl3、NaCl、Na2SO4、Na2CO3、Ba(NO3)2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同学发现该废液样品为无色溶液,为进一步确定废液的成分,取样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分析,可以得出原废液中 (  )
A.可能存在Na2SO4    
B.可能存在NaCl
C.可能存在FeCl3    
D.一定存在Ba(NO3)2
2.(2021绍兴)向一定质量的Mg(NO3)2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a克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不饱和的滤液和滤渣,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仍为a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
①滤渣中可能有铜
②向滤渣中加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③滤液中一定有Mg(NO3)2、Zn(NO3)2和Fe(NO3)2,可能有Cu(NO3)2
④若忽略过滤操作中溶液损失,滤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大于原混合溶液溶质的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3.(2023杭州一模)(4分)向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黄铜(铜和锌的合金)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并对滤渣进行洗涤。
(1)稀盐酸和黄铜粉末反应前后,烧杯中溶液里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表示的离子是   (填写离子符号)。
(2)若要检验滤渣是否洗涤干净,可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入适量      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4.(2023宁波一模)(4分)下列两种方案体现了物质除杂的不同思路。
思路一:将杂质直接转化为所需物质。
思路二:将所需物质转化为中间物质,再将中间物质转化为所需物质。
(1)运用思路一: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溶液,过滤、蒸发,即得氯化镁固体。
(2)运用思路二: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氯化钠和硫酸钾。根据以下流程回答问题。
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步骤②中加入的甲溶液是   (填化学式)溶液。
5.(2021湖州)(6分)小明在冬天输液时发现护士在输液管上加了一个装置,护士告诉他这是一次性输液加热棒,可以消除药液温度与体温的差异。加热棒里的成分到底是什么呢 科学研究小组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发现:一次性输液加热棒内的主要成分是还原性铁粉、炭粉和氯化钠等物质。该加热棒内是否真的含有这几种物质呢 科学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1)探究加热棒内是否含有氯化钠
①将加热棒内的物质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②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无明显现象,                (填写正确的实验操作及现象),证明滤液中含有Cl-。
(2)探究加热棒内是否含有铁粉
小明用磁铁靠近滤渣,发现部分黑色粉末被吸引。但被吸引的黑色物质也有可能是四氧化三铁。小明通过如图装置探究黑色物质是否含有四氧化三铁,该物质鉴定的原理:
Fe3O4+4H2 3Fe+4H2O
当观察到            这一现象时,排除了四氧化三铁存在的可能性。
小英同学认为这还不能确定铁粉的存在,因为除了四氧化三铁外,钴粉、镍粉也是能被磁铁吸引的黑色粉末。研究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取适量被吸引的黑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能将Fe2+转化为Fe3+),然后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证明溶液中有Fe3+,得出加热棒中含有铁粉这一结论。
(3)探究加热棒内是否含有炭粉
点燃不能被吸引的黑色粉末,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得出加热棒内含有炭粉这一结论。请写出此操作过程中确认炭粉存在的化学方程式:         、           。
综合上述实验,小明验证了加热棒内的主要成分。
加热棒为什么能够起到加热作用呢 小明还将进一步探究。
专题十二 物质的检验、推断、分离和提纯
真题练习
1.C 
2.B
3.B 
4.C 
5.答案 (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①浓硫酸 ②A与B之间
6.答案 (1)CO2 (2)相同质量的“镁粉”和MgCO3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不同
(3)解:设与 MgCO3反应的HCl的质量为x,与Mg(OH)2反应的HCl的质量为y。
MgCO3+2HClMgCl2+CO2↑+H2O
84    73
4.2克    x
= x=3.65克
Mg(OH)2+2HClMgCl2+2H2O
58    73
4.2克    y
= y≈5.286克
HCl%=×100%≈6.29%
m=5.286÷6.29%≈84.0
答:表中m的值为84.0。
(4)MgCO3和Mg(OH)2
7.答案 (1)分离转移 (2)氧化铜(CuO) (3)不增 (4)1.37
模拟练习
基础练习
1.B 
2.A 
3.B
4.C
5.答案 (1)硫酸铜、硫酸钠
(2)氯化钡溶液中有氯离子,会干扰氯化钠的检验
提升练习
1.B 
2.C 
3.答案 (1)Zn2+ (2)硝酸银
4.答案 (1)硫酸镁
(2)BaCl2+K2SO4 BaSO4↓+2KCl NaOH
5.答案 (1)滴加适量的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2)无水硫酸铜粉末不变蓝
(3)C+O2CO2 Ca(OH)2+CO2CaCO3↓+H2O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