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复习生物部分:专题三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复习生物部分:专题三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复习生物部分
专题三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
真题练习
考点1 光合作用
1.(2023嘉兴、舟山,13,4分)科学小组在探究光合作用所需条件时,暗处理后,分别对三组天竺葵的叶片做如下处理:①用铝箔包住;②浸没在冷开水中;③切断叶脉。光照一段时间后,经检测发现均无淀粉产生,则三组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分别是(  )
A.叶绿体、光照、水分    
B.光照、空气、水分
C.光照、水分、空气    
D.空气、叶绿体、水分
2.(2023杭州,8,3分)为验证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能产生氧气,小金将如图所示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用带火星木条检验试管内气体,出现复燃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是有无金鱼藻
B.选水生植物金鱼藻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是便于观察和收集气体
C.该实验证明植物在光照下产生氧气的同时也能吸收二氧化碳
D.该实验若在无光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完全相同
3.(2021金华,35,8分)大棚种植农作物过程中,在作物生长旺盛期和成熟期,农民会给作物补充二氧化碳来提高产量。研究表明,施用“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增产效果比较优异。
【资料】①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会释放CO2,供植物吸收利用;
②吊袋内CO2气肥释放量会随着光照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温度过低时CO2气肥释放量较少;
③使用时,将气肥悬挂在农作物枝叶上方位置比放在农作物底部位置效果好;
④施用气肥不可离农作物太近。
请你用所学知识及以上资料信息,解释施用“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增产效果比较优异的原因。
4.(2023绍兴,23,12分)为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小敏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一盆阳台上的青菜移到黑暗环境中放置24小时;
②再把该盆青菜放到阳光下照射4小时;
③取该盆中某株青菜上面积相等的茎、叶柄、叶片3个部位,浸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进行水浴加热,直至叶片完全褪成黄白色;
④取出后用清水洗净,滴上碘液观察各部位的颜色变化;
⑤实验结果:只有叶片部位变蓝,青菜的茎、叶柄部位不变蓝。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将青菜移到黑暗环境中放置24小时的目的是   。
(2)实验中选取青菜的茎和叶柄这两个非绿色部位是为了与叶片进行    。
(3)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4)小金直接取阳台上未经暗处理的青菜的茎、叶柄、叶片3个部位,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观察各部位颜色变化,发现全部变蓝。得出青菜的茎、叶柄、叶片中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结论。你是否同意小金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5.(2023丽水,27,6分)小科通过实验验证外界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实验器材】吸管、菠菜、注射器、烧杯、LED灯(冷光源)、秒表、刻度尺。
【实验步骤】①用吸管在菠菜叶片上打孔(如图甲),取6个叶圆片;②将叶圆片置于注射器中,吸取30毫升水,用手堵住注射器小孔,拉动活塞,反复8次,使叶圆片内气体逸出(如图乙);③将叶圆片取出放入含有CO2释放剂的烧杯中,叶圆片沉于底部;④把LED灯放置在离烧杯10厘米处照射(如图丙),并开始计时,观察并记录所有叶圆片都上浮所需时间;⑤改变LED灯与烧杯的距离,使距离为20厘米、30厘米,重复上述实验。



【原理解释】原来沉在水底的叶圆片,因为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氧气附着在叶圆片上,使叶圆片受到的浮力变大,当浮力大于叶圆片的重力,叶圆片上浮,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越短,表示光合作用越强。
(1)小科验证的是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填“温度”或“光照强度”);
(2)LED灯距烧杯越近,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越    ;
(3)实验前菠菜不需要进行暗处理的理由是                 。
6.(2021杭州,27,8分)小金同学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设计了如下实验。
材料用具: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无叶绿体)、黑纸片、打孔器、白纸板、吸管、适宜浓度的酒精、碘液、回形针。
实验步骤:
①将天竺葵放置黑暗环境中24小时。
②把黑纸片用回形针夹在天竺葵植株的某一叶片上半部,然后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
③剪下此叶片,用打孔器分别在A(黑纸片遮光的绿色部位)、B(未遮光的绿色部位)和C(未遮光的白色部位)各取一个叶圆片(如图所示)。
④把取下的叶圆片放到装有酒精溶液的试管中,水浴加热,脱色后在清水中漂洗。
⑤将3个叶圆片放在白纸板上,用吸管吸取碘液,分别滴在3个叶圆片上,观察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④中将叶圆片放到酒精溶液中进行脱色处理的目的是       。
(2)小金同学以         作为观察指标来判断3个叶圆片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光合作用。
(3)A和B进行对照的目的是验证             。
(4)若实验结果为叶圆片B变蓝,叶圆片C不变蓝,则可得出的结论是            。
7.(2022丽水,27,6分)某兴趣小组参观植物工厂时,发现不同植物在补光时会用不同颜色的光,这是为什么呢 他们开展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光的颜色是否会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弱
【实验步骤】①称取三份200克生长旺盛不带土的佛甲草,分别放入3个透明的塑料袋内,通入体积和CO2浓度均相同的人体呼出气体,袋内各放置了一个氧气传感器并密封(如图甲)。置于室温为22 ℃的不同暗室中;②三个装置分别用200瓦的LED蓝光灯、红光灯、绿光灯保持45厘米的距离照射5小时,每隔1小时记录读数,将测得的数据制成如图乙的曲线。
【评价反思】
(1)实验中判断光合作用强弱的依据是  (填“CO2”或“O2”)体积分数变化快慢;
(2)分析图乙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3)他们将测得的绿光数据与资料进行对比,发现数据偏大,从光源或环境角度分析其可能的一个原因是          。
8.(2022绍兴,24,12分)人们称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兴趣小组对光合作用进行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是否有影响
【实验探究】
①取三个相同的无色透明玻璃瓶,设置A、B、C三组实验,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新鲜菠菜叶片和CO2缓冲液(维持瓶中CO2含量稳定);
②分别在导管中注入一滴红墨水,塞上橡皮塞,关闭活塞,控制红墨水初始位置相同;
③分别将装置放在相同强度的红光、绿光和黄光下照射(如图所示);
A  B C  D
④光照相同时间后,红墨水均向左移动,测得红墨水移动的距离分别为l红、l绿、l黄,且l红>l黄>l绿。多次重复实验后,结果相同(忽略温度对实验的影响)。
【得出结论】    。
【交流拓展】
(1)实验中通过比较          来比较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为进一步得出光合作用强度,设置了实验D,将相同装置放于黑暗环境中,其他条件不变。测得红墨水移动距离为l暗。
①装置D中红墨水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②实验中红光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强度值可表示为      (用l红和l暗表示)。
考点2 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9.(2023丽水,11,3分)丽水某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利用气雾栽培技术立体种植蔬菜(如图),蔬菜产量比传统技术提高10倍以上,气雾栽培是把植物的根系完全暴露在空气中,营养液以气雾的方式直接喷到根上,更利于吸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营养液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
B.蔬菜利用种子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C.营养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
D.根吸收的水分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10.(2023杭州,7,3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是长期进化形成的。下列有关植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毛细胞向外突起扩大吸收面积,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B.根、茎和叶脉中的导管相互连通,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
C.仙人掌的叶呈针状,有利于减少因蒸腾作用过多失水
D.叶片向光面与背光面相比,前者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多,有利于光合作用
11.(2021丽水,25,6分)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为探究“大棚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某兴趣小组制作了如图甲所示装置:用干燥、透明的密闭容器模拟大棚,其内放有一株吊兰,传感器测定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
在室温25 ℃时,将装置放在有阳光照射的窗台上,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ppm表示百万分之一)。请回答:
(1)实验中发现容器内壁附有较多水珠,这些水珠主要通过吊兰的    作用产生。
(2)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3)要提高大棚内作物产量,可适当增加大棚中CO2含量,写出一种具体方法:                  。
12.(2021温州,26,9分)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发现温度会影响菠菜呼吸作用的强度。于是他们对“菠菜在哪一温度下呼吸作用最强”进行实验探究。
(1)选择下列器材,写出本实验的步骤。
器材:如图所示的恒温箱(温度可调节)、装置甲(塑料袋有透明和不透明两种)、电子天平、若干新鲜菠菜。
(2)植物呼吸作用会消耗有机物。因此小明认为上述实验中,也可以通过比较实验前后菠菜质量减小的快慢来判断呼吸作用的强弱。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
13.(2022湖州,27,6分)小越发现家里种的仙人球晚上开花了(如图所示),感到非常好奇。向经验丰富的花农咨询后,她了解到多数仙人掌科植物在夜间开花,而且花期很短。多数仙人掌科植物不在白天开花而在夜间开花,有什么意义呢 查阅资料后发现,植物花瓣也会进行蒸腾作用,植物夜间开花能减少水分散失。为了验证花瓣也能进行蒸腾作用,她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选取一片仙人球花瓣,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上的水分吸干,将A、B两张相同的氯化钴试纸相对应地贴在花瓣的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固定。另取一张氯化钴试纸C置于仙人球所处的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三张氯化钴试纸的变色情况。
  实验二:分别撕取花瓣的上、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寻找某一种结构。
(1)实验一中氯化钴试纸C的作用是为了排除    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实验二中小越在低倍显微镜下想要寻找的结构是    。
(3)多数仙人掌科植物夜间开花的意义:
①植物花瓣在夜间开花比白天开花能有效减少水分散失。
②沙漠中的大多数动物昼伏夜出,在取食花蜜的同时帮助仙人掌    ,从而使仙人掌生命代代相传。
模拟练习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2022杭州)豌豆在播种前,要先进行松土。主要目的是有利于 (  )
A.土壤中的水分蒸发,保持土壤干燥,促进种子萌发
B.空气进入土壤,促进种子的有氧呼吸
C.阳光透过土壤间隙照到种子,促进种子光合作用
D.明显降低土壤温度,减少种子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2.(2023杭州一模)临安人民广场移栽了很多树木,一些树正在打针输液。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为了让植物吸收更多的营养,可以注射高浓度的营养液
B.施肥“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到树茎的输导组织中
C.给新移栽树的树干补水可保持树干水分,促进根系萌发新根
D.给树输液是树木移栽后养护、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的常见方法
二、非选择题(共33分)
3.(2023温州一模)(4分)干燥是木材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考虑节能环保,工人们会采用“生理干燥”的方法,即在树木砍伐前,对树干下端运输水分的结构进行处理,以截断水分向上运输,并利用植物本身的生理活动,使树干中的水分快速散失到大气中,达到干燥的目的。
(1)树干中运输水分的结构是    。
(2)树木中的水分快速散失到大气中的“生理活动”称为    。
4.(2022金华)(4分)“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已成为大家共识。人们食用的马铃薯(如图)通常长在地下,里面积累了大量的淀粉,是我国的五种主食之一。
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马铃薯中的淀粉主要是由叶片的光合作用制造的。由此可知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方向是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马铃薯中的淀粉需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淀粉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
5.(2023宁波一模)(6分)科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研究植物种子的呼吸作用。实验步骤如下:
甲 乙
①如图甲,连接试管、带活塞导管、漏斗、橡皮塞、广口瓶。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向漏斗中装入少量棉花,向广口瓶内装入浸湿的黄豆种子。
④静置一昼夜。
⑤如图乙,向试管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打开导管上的活塞,再向漏斗内倒入清水。
(1)同学们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原因是            ;
(2)小雪同学认为:步骤②无须检查装置气密性,因为该实验在漏斗口放棉花,广口瓶内外本来就是相通的。请你对该意见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3)步骤④并没有要求将装置保存在黑暗处的理由是:   。
6.(2022宁波)(6分)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
(1)实验前应先将两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利用    作用分解叶片原来积累的淀粉。
(2)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光照数小时后,从两盆天竺葵上各摘下一片叶子,经酒精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装置    (填“甲”或“乙”)中的叶片。
(3)实验中小宁发现钟罩内壁出现水珠,这些水珠    (填“是”或“不是”)全部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
7.(2023杭州一模)(8分)小徐对植物光合作用进行探究,设计了如图的三个装置。装置中玻璃板与钟罩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实验前,三个装置均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实验时将三个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其中50 mL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满足本实验使用。
甲  乙 丙
(1)本实验想要验证的猜想是   。
(2)光照几小时后小徐各取装置中的一片叶片用酒精进行脱色处理,滴加碘液后观察。请你推测,变蓝的叶片来自装置    (选填“甲”“乙”或“丙”)。
(3)指出本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     (写出一点即可)。
(4)小徐想利用以上装置来研究光照对蒸腾作用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①选用乙、丙装置,除去其中的50 mL清水,实验中不考虑培养液中水的蒸发;②  ;
③2 h后,比较培养液的下降程度;④重复三次。
8.(2021台州)(5分)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可以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制造的有机物质量来表示。某同学按下列步骤测量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
①选取n张对称性良好的樟树叶片,将每张叶片标记为如图的A、B两部分;
②将叶片的A部分作遮光处理,B部分不作处理;
③光照t小时后,在所选的每张叶片A、B的对应部位各截取面积为S的小方片,分别烘干,称得A部分小方片总质量为mA,B部分小方片总质量为mB;
④计算出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
(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步骤①中选取的樟树叶片在数量上有什么要求                    。
(2)另一同学认为,上述方法在测量时没有考虑光合作用产物会运出叶片,这样会使测量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为了减少偏差,在步骤②之前对叶片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摘下叶片以切断叶柄
B.环剥叶柄以切断筛管
C.破坏叶柄木质部以切断导管
(3)樟树叶光合作用速率可表示为        。(用字母表示)
提升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2021丽水)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互相平衡(如图)。下列途径中属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
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    
D.生物的呼吸作用
2.(2023舟山一模)如图为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大棚植物的叶表皮结构,下列有关气孔开闭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气孔开放的数量影响蒸腾作用,不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b中水分的吸收能使a关闭,b中水分的散失使a打开
C.陆生植物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既有利于光合作用又保持了水分
D.气孔开闭能影响植物表面温度,不能影响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3.(2023杭州一模)下列有关实验设计和分析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甲   乙
丙 丁
A.甲图中,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可以初步检查脊髓功能是否正常
B.乙图中,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时,主要的实验变量是有无氢氧化钠溶液
C.图丙血管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液流向),若b表示肾小球,则c血管里流的是动脉血
D.丁图中,探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时,将唾液与淀粉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水浴,一段时间后,再将两者混合后置于不同温度下水浴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4.(2023湖州一模)(6分)近年来,蔬果采摘成了热门,既能体验到采摘的乐趣,又能亲近大自然。请结合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蔬菜、水果等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2)蔬果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浇水,蔬果所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    作用。
(3)在种植菠菜等叶类蔬菜时,菜农常常适当施加含    的无机盐以促进叶的生长。
5.(2022金华)(4分)科学观念是指在理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整体认识。物质与能量观是重要的科学观念。图甲为小棉同学构建的植物体的能量变化模型,请模仿并完成图乙中动物体的能量变化模型建构:
(1)图乙中“ ”处应该填      ;
(2)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主要用于      。
6.(2022丽水)(4分)小科为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他取两组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枝条,分别留下6张和3张叶片,把枝条同时插入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放在阳光下照射。1小时后,在两枝条等高位置切出相应的切片,观察到被染色的情况如图。请回答: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依据本实验,为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7.(2021绍兴)(12分)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敏对植物产生氧气的条件和场所进行了研究。
实验一:取两个相同的密闭玻璃罩,甲中放入点燃的蜡烛,乙中放入与甲相同的点燃蜡烛和植物,并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如图甲、乙)。观察并记录现象,得出结论:植物可以产生氧气。
实验二:在图甲、乙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实验得出: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才能产生氧气。
实验三:用水绵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一侧,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图丙);
②将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如图丁)。
根据实验回答:
(1)小敏根据                    现象得出实验一的结论。
(2)要得出实验二的结论,请设计“进一步实验”的必要步骤:          。
(3)实验三中使用好氧细菌的目的是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专题三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
真题练习
1.B 
2.B
3.答案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在大棚内给作物施用“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能适当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增多,从而导致大棚作物的产量增多。吊袋内CO2气肥释放量随光照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加快,产生的有机物增多。绿色植物的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所以使用时,将气肥悬挂在农作物枝叶上方位置可使作物增产。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会抑制呼吸作用,从而导致农作物没有足够能量生长和发育,因此施用气肥时与农作物保持一定的距离能增加产量。(合理即可) 
4.答案 (1)使青菜耗尽原有淀粉,排除其对实验的干扰(2)对照 (3)叶绿体 (4)不同意。碘液能使茎和叶柄变蓝,说明它们确实含有淀粉,但这些淀粉可能是叶片合成后通过筛管运输到茎、叶柄等部位的,不能说明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 
5.答案 (1)光照强度 (2)短 (3)本实验是通过氧气产生的速度来判断光合作用的强弱,不需要检验淀粉,原有淀粉不影响实验结果 
6.答案 (1)溶解叶绿素,排除叶圆片本身的颜色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叶圆片是否变蓝 (3)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 (4)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7.答案 (1)O2 (2)其他条件都相同时,红光和蓝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弱的影响相同,且均强于绿光 (3)绿光光源不纯(或环境有微弱光;或环境有漏光;或环境温度变化了,佛甲草的光合作用增强)(合理即可) 
8.答案 【得出结论】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影响,红光、黄光、绿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依次减小
(1)红墨水移动的距离 (2)①右 ②l红+l暗 
9.D
10.B
11.答案 (1)蒸腾 (2)吊兰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使二氧化碳消耗量大于释放量 (3)施用二氧化碳气肥、燃烧木炭等 
12.答案 (1)①用电子天平称取50克新鲜菠菜,将其放到不透明的装置甲中,扎紧袋口,读取显示器上的测量结果并记录装置内CO2含量为a%。
②将装置放置在10 ℃恒温箱中4小时后,再次读取显示器上的测量结果并记录装置内CO2含量为b%,计算出a%与b%的差值。
③将恒温箱的温度调整为20 ℃、30 ℃、40 ℃,换用长势相近、质量相等的新鲜菠菜重复上述步骤。
④比较不同组别装置甲内二氧化碳含量在实验前后的差值,确定差值最大的一组,在其实验温度附近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重复上述实验。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不赞同。因为菠菜进行呼吸作用的同时也进行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也会导致菠菜质量减小 
13.答案 (1)空气中水分 (2)气孔或保卫细胞 (3)传粉 
模拟练习
基础练习
1.B 
2.A 
3.答案 (1)导管 (2)蒸腾作用 
4.答案 (1)自上而下 (2)小肠 
5.答案 (1)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2)该意见错误,因为如果装置漏气,则在第⑤步,向广口瓶内倒入清水时,瓶内气体可能从漏气处逃逸,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植物种子不会进行光合作用而干扰实验
6.答案 (1)呼吸 (2)乙 (3)不是
7.答案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照和二氧化碳 (2)乙 (3)实验次数太少(或实验样本数量太少) (4)将乙和丙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光照2 h
8.答案 (1)樟树叶片数量尽可能多 (2)B (3)
提升练习
1.A 
2.C 
3.B 
4.答案 (1)叶绿体 (2)蒸腾 (3)氮
5.答案 (1)化学能 (2)生命活动
6.答案 (1)植物蒸腾作用强弱是否与叶面积有关(或植物蒸腾作用强弱是否与叶片数量有关) (2)剪去移栽树木上部分枝叶
7.答案 (1)图乙中蜡烛燃烧时间比图甲中蜡烛燃烧时间长 (2)增加一组实验,与图乙实验器材相同,将蜡烛点燃和植物一起放入玻璃罩,遮光处理,观察蜡烛燃烧情况并记录 (3)指示氧气产生的位置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产生氧气的场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