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综合训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象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综合训练(含解析)

资源简介

大象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和白糖不属于同种物质的是( )。
A.用白糖磨成的糖粉 B.白糖熔化成的糖浆 C.白糖熬煳后变成的焦糖
2.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3.妈妈在做红烧肉时,把白糖放入油锅里熬成焦黄色的焦糖,这里焦糖的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还是糖,没有变化
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B.空气中只有氧气氮气 C.空气中只有二氧化碳
5.以下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是( )。
A.冰融化成水 B.纸燃烧成灰 C.熬糊的白糖
6.下列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
A.铁和铁锈 B.水蒸气和冰 C.鲜牛奶和酸奶
7.下列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铜生锈 B.碗打破 C.雪融化
8.铁生锈是铁在空气中的( )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氧化现象。
A.氧气和水 B.太阳和风 C.氮气和水
9.菜刀是厨房中常用的工具,有一些铁制菜刀很容易生锈,影响使用。下列情况下,相同的菜刀生锈程度最轻的是( )。
A.切完菜后随意放置 B.洗净擦干放置 C.用水冲洗后放置
10.物体燃烧、铁生锈都离不开空气中的(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11.下列关于白糖的变化,产生了新物质的是( )。
A.白糖研磨成粉末 B.白糖加热后变成苦味的焦糖 C.白糖溶于水
12.人体呼吸和蜡烛燃烧都能产生(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二、填空题
13.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干燥的空气中, 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 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它们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14.铁锈是 色的混合物,铁锈片比较 ,容易碎成粉末。
15.一定时间内地球上排出的二氧化碳和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 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就基本保持稳定,这种状态叫 。
16.铁是一种有光泽的 金属,坚硬而有韧性,不易断裂, 导电,能够被 吸引。
17.红磷燃烧会消耗掉 并生成固体的 ;磷燃烧会产生 物质,不可直接接触或闻其气味。
18.全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是 雨林,它产生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 ,被称为 。
19.钢筋外贴瓷砖,铁水管涂漆是为了防止生铁锈。这样做是要隔绝铁与 和 的接触。
20.白糖的主要成分是 ,蔗糖在 的温度下,会脱水变成有 味的 糖。
三、判断题
21.能使带火星的木棍燃烧的气体是氧气,因为氧气支持燃烧。( )
22.铁是有光泽的灰白色金属,它坚硬有韧性不易断裂,能导电,能够被磁铁吸引。( )
23.铁锈对生产、生活的危害很大,我们要尽量避免铁生锈。( )
24.冰融化成水属于状态发生了变化。( )
25.很多不含碳的物质也能被氧化,氧化后的产物中没有二氧化碳。( )
26.生活中的铁和铁锈虽然颜色不同,但性质差不多。( )
27.把蜡烛熔化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
28.要鉴别两种物体是不是同一种物质,只需要比较它们的外在特征,如颜色、光泽、结构等。( )
29.只要保持干燥或者隔绝空气中的氧气、氮气,就能防止铁生锈。( )
30.物体发生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一定会发生改变。( )
四、简答题
31.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有什么办法防止铁生锈?试举一例。
32.简述“将白糖磨成粉末”和“将白糖熬成焦糖”本质上的不同。
五、实验题
33.铁生锈实验,如图所示,研究铁生锈和水与空气关系的一个实验装置。
甲试管中把铁钉放在一团湿的棉花球上;
乙试管中把铁钉放入后,注入经煮沸(赶走空气)快速冷却的水,将铁钉浸没后在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
丙试管中加少量干燥剂,再放一团干的棉花球,把铁钉放在干棉花球上,塞紧橡皮塞。
(1)甲中的铁钉,能和水与空气充分接触;乙中的铁钉,只能和 接触;丙中的铁钉,只能和 接触。
(2)一星期后观察发现,试管中的铁钉锈蚀比较严重,而 和 两个试管中的铁钉基本上没有生锈的现象。
(3)该实验证明,铁钉的生锈是 和 共同作用的原因。
(4)通过对铁钉生锈的探究,请写出3种常见的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A. B. C.
参考答案:
1.C
【详解】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用白糖磨成的糖粉、用白糖熔化成的糖浆,白糖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是没有产生新物质,而白糖熬煳后变成的焦糖是不同于白糖的新物质,属于有新物质产生的化学变化,与其他两个选项不同。
2.B
【详解】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按体积计算,干燥的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此外,空气中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约占1%。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3.B
【详解】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妈妈在做红烧肉时,把白糖放入油锅里熬成焦黄色的焦糖,这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4.A
【详解】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它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等其他气体。
5.A
【详解】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
A、冰块融化,物体的状态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符合题意;
B、纸燃烧发光、发热、冒烟,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熬糊的白糖会产生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6.B
【详解】A.铁和铁锈是不同的物质,铁锈是铁在有水和空气的条件下产生的新物质。
B.水蒸气和冰都属于水,只是状态不同,属于同一种物质。
C.鲜牛奶和酸奶物质不一样,酸奶是通过牛奶发酵而制成的。
7.A
【详解】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铜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碗打破,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8.A
【详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
9.B
【详解】铁生锈是空气和谁共同作用的结果,空气、水和铁制品接触,生锈条件充分,则容易生锈,否则,破坏生锈的条件,则不容易生锈。切完菜后随意放置、用水冲洗后放置,菜刀能够与空气、水充分接触,生锈条件较好,容易生锈。如果把菜刀洗净擦干放置,生锈条件不充分,生锈程度最轻。
10.B
【详解】氧气是大气的重要组成成分,占整个大气层体积的21%。氧气是一种氧化剂,活性强,动物呼吸、物体燃烧、铁生锈都离不开空气中的氧气。
11.B
【详解】物理变化中,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没有改变,只是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各种化学变化中,一定是产生了新物质,原来的物质已经改变,这是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由此判断,化学变化中会存在物理变化,但是物理变化中不会存在化学变化。
A、白糖研磨成粉末,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物质没有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白糖加热后变成苦味的焦糖,物质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故B符合题意;
C、白糖溶于水属于物理变化,白糖没有发生物质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12.B
【详解】我们喝的一些饮料中,就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当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的气泡就是二氧化碳;我们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也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13. 氮气 氧气
【详解】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不同气体具有各自的特征。干燥的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它们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14. 红棕 松脆
【详解】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锈是红棕色的混合物,铁锈片比较松脆,容易碎成粉末,不能被磁铁吸引、不能导电、导热性变差。
15. 相等 碳中和
【详解】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燃料的燃烧都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氧气不会减少,因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中和。一定时间内地球上排出的二氧化碳和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也是相等的。
16. 灰白色 能 磁铁
【详解】铁是有光泽的灰白色金属,有光泽、光滑、没有空隙,它坚硬有韧性不易断裂,能导电,能够被磁铁吸引;铁锈:红褐色、无光泽、粗糙、有小孔、不能导电、不能被磁铁吸起。
17. 氧气 五氧化磷 有毒
【详解】红磷燃烧的现象包括产生明亮的火焰、生成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热、消耗氧气等。红磷燃烧时会产生白色火焰,这是因为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能量释放,并生成了白色固体产物——五氧化磷。磷燃烧会产生有毒物质,不可直接接触或闻其气味。
18. 亚马逊 三分之一 地球之肺
【详解】绿色植物的叶和根吸收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并通过吸收阳光,在绿叶中制造其生存所需要的养分,同时放出氧气,这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亚马逊热带雨林拥有世界森林总量的三分之一。 亚马逊雨林占世界雨林面积的一半,森林面积的20%,是全球最大及物种最多的热带雨林。亚马逊雨林产生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被称为“地球之肺”。
19. 水 氧气
【详解】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隔绝空气、水和铁制品的接触,能够有效防止生锈。钢筋外贴瓷砖,铁水管涂漆是为了防止生铁锈。这样做就是要隔绝铁与水和氧气的接触,破坏铁生锈的条件。
20. 蔗糖 190-220℃ 苦 焦
【详解】白糖是由甘蔗和甜菜榨出的糖蜜制成的精糖。白糖色白,干净,甜度高。白糖含有糖类,糖类是人体主要营养来源之一。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蔗糖在190-220℃的温度下,会脱水变成有苦味的焦糖。
21.√
【详解】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形状、没有气味、能支持燃烧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棍燃烧的气体是氧气,因为氧气支持燃烧。
22.√
【详解】铁是有光泽的灰白色金属,有光泽、光滑、没有空隙,它坚硬有韧性不易断裂,能导电,能够被磁铁吸引;铁锈:红褐色、无光泽、粗糙、有小孔、不能导电、不能被磁铁吸起。
23.√
【详解】铁锈是红褐色的,并具有无光泽、较脆、有空隙、粗糙、不能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等特征。铁锈对生产、生活的危害很大,我们要尽量避免铁生锈。题目说法正确。
24.√
【详解】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糖块磨成糖粉,冰融化成水等等只是物体的形状、大小、状态等发生了变化,构成物体的物质并没有改变。
25.√
【详解】氧化是指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有些不含碳的物质,如氢气、氧气、氮气等,也可以与氧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相应的氧化物,这些氧化物中不含有二氧化碳。
26.×
【详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生活中的铁和铁锈虽然颜色不同,但性质差了不少,比如铁能导电,较坚硬;铁锈不能导电,较软。
27.×
【详解】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把蜡烛熔化的过程只是形态上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28.×
【详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要鉴别两种物体是不是同一种物质,既需要比较它们的外在特征,如颜色、光泽、结构等,也需要比较它们的内在属性,如导电性、导热性、能否被磁铁吸引等,题目观点错误。
29.×
【详解】铁生锈的主要因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防锈的办法主要是根据生锈的机理,阻断铁与空气等外部环境的接触从而避免化学反应的发生,因此就不会生锈了,给容易生锈的物体采取喷漆、电镀、涂抹防锈油脂、防锈蜡、防锈液、真空包装等方法,也可以将容易生锈的物体放到干燥的环境中。所以只要保持干燥或者隔绝空气中的氧气、氮气,就能防止铁生锈;氮气性质稳定,不会让铁生锈,题目观点错误。
30.×
【详解】物体变化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因此,物体发生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一定会发生改变的说法是错误的。
31.涂油锈或电镀防锈或搪瓷防锈。
【详解】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隔绝空气、水和铁制品的接触,能够有效防止生锈。日常生活中,人们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很多,如涂油、电镀防锈或搪瓷防锈等都能阻止铁生锈。
32.“将白糖磨成粉末”和“将白糖熬成焦糖”的区别:前者是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后者是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详解】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将白糖磨成粉末”和“将白糖熬成焦糖”的区别:前者是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后者是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33. 水 空气 乙 丙 空气

镀锌 镀锌 刷漆
【分析】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
【详解】(1)铁生锈的主要因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甲中的铁钉,能和水与空气充分接触;乙中的铁钉,只能和水接触;丙中的铁钉,只能和空气接触。
(2)铁生锈的主要因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星期后观察发现,甲试管中的铁钉锈蚀比较严重,而乙和丙两个试管中的铁钉基本上没有生锈的现象。
(3)这个实验证明,铁钉的生锈是水与空气共同作用的原因。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铁生锈的条件是:水和氧气。
(4)通过对铁钉生锈的探究,隔绝空气和水与铁制品的接触,破坏生锈的条件,就能有效防止生锈。常见的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在铁制品表面镀锌,能使铁与水和氧气隔绝,可以防锈;在铁上涂油,能使铁与水和氧气隔绝,可以防锈;在铁的表面刷漆,能使铁与水和氧气隔绝,可以防锈;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燥与清洁能防锈;在铁制品表面覆盖搪瓷,可以防锈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