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的家园综合训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象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的家园综合训练(含解析)

资源简介

大象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的家园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造成鱼类的大量死亡是因为( )。
A.环境发生改变 B.不能适应环境 C.动物集体自杀
2.在研究了水质对金鱼生活的影响之后,究究小组进行了实验经历交流。对于此次交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次交流没必要
B.通过交流能更好地掌握实验方法
C.对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
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这句话的意思是橘子树在淮河以南可以结出橘,在淮河以北结出的是酸苦的枳。这说明了( )。
A.橘子树必须总在淮河以南才能存活
B.不同环境的同种生物,在某些特征上可能有很大差异
C.橘子树可以改变环境
4.植物为了适应环境,想出了各种方法,下列植物的特征是为了适应缺水环境的是( )。
A.荷花的叶子宽大 B.浮萍的根细小 C.仙人掌的叶长成针状
5.仙人掌上长的刺是仙人掌的叶子,叶子变成针刺状,主要是为了适应沙漠环境( )的特点。
A.温度低 B.水分少 C.日照强
6.取一株绿萝,在三片叶子的表面涂上醋,另外三片叶子的表面涂上水。一段时间后,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表面涂上醋的叶子变黄,涂上水的叶子没有变化
B.表面涂上水的叶子变黄,涂上醋的叶子没有变化
C.这几片叶子都没有变化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设计住宅时,只需要考虑坚固耐用,不必考虑节能的问题
B.在给住宅设计系统设施时,要注意与房屋的结构相协调
C.在建造和装修住宅前,要先规划设计好各个系统的位置、路线
8.金丝猴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常年栖息于高山密林中,它们喜欢的食物有( )。
A.小鸟 B.野生蘑菇类 C.野果、嫩芽、苔藓、鸟蛋
9.下列动物以大树为栖息地的是( )。
A.狗 B.金丝猴 C.鱼类
10.不同的植物对阳光、水、空气等条件的需求程度不同,下列植物中喜欢在背阴的环境中生长的是( )。
A.向日葵 B.苹果树 C.苔藓
11.在研究丹顶鹤、大熊猫的生存需求时,通过( )等方法来研究比较适合。
A.做实验 B.推导和演算 C.调查、采访或查资料
12.植物为了适应环境,想出了各种方法,下列植物的特征是为了适应缺水环境的是( )。
A.芭蕉的叶子宽大 B.浮萍的根细小 C.戈壁滩的胡杨根系发达
二、填空题
13.当动物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时,将会 甚至 。
14.大熊猫爱吃 ,需要湿润的气候和安静的环境,所以喜欢栖息在茂密的 里。
15.当环境条件如 、 、 和 等发生变化时,动物行为也会相应改变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16.科学论文必须具备 性、 性、 性。
17.科学小论文应该用 表达自己的观点,说理 ,条理清楚。
18.栖息地为植物提供阳光、 、 、适宜的 等基本生存条件。
19.动物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符合动物的生活习性,为它们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充足的食物、 、 、水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动物的栖息地。
20.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为人类提供的生物资源、水资源、 、 等各种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判断题
21.环境变化促使越来越多的白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迁徙到三门峡越冬。( )
22.动物需要合适的栖息地,植物也需要合适的生长环境。( )
23.所有植物的生长需求是相同的。( )
24.严重的水污染可能会导致部分生物生长畸形。( )
25.我知道北方适合种植小麦,南方适合种植水稻。( )
26.当环境条件如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发生变化时,动物行为会有所变化。( )
27.长颈鹿喜欢吃各种高树的叶子和枝丫,适合生活在干燥而开阔的稀树草原地带。( )
28.高山密林,气候湿润,远离人群,食物丰富,是金丝猴舒适的栖息地。( )
29.亚马孙雨林产生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十分之一,被称为“地球之心”。( )
30.乌龟和金鱼都生活在水中,因此它们对栖息地的需求完全相同。( )
四、连线题
31.请将下列动物与栖息地连接起来。
小丑鱼 茂密的森林
狮子 辽阔的草原
企鹅 浩瀚的海洋
东北虎 寒冷的冰川
五、简答题
32.为什么动物会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
33.植物生长与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34.究究的家乡有山有水,每年夏季都会有珍稀飞禽到此栖息,如果想一直保持这种状态,究究家乡的人们应该怎么样做?(至少三点)
35.请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奇妙现象。
参考答案:
1.B
【详解】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够生存。造成鱼类的大量死亡的原因是不能适应环境。
2.A
【详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六个步骤。在研究了水质对金鱼生活的影响之后,究究小组进行了实验经历交流。对于此次交流,通过交流能更好地掌握实验方法,对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
3.B
【详解】植物所具有的不同的形态结构是它们长期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由于气候原因,橘对气温要求比较高,淮北地区气温和气候完全不适于橘的生长,阳光、水分、温度、土壤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但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植物的这些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它们的生活习性也决定了它们一般只能在具备这些环境因素的地方生存,所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环境温度不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说明了不同环境的同种生物,在某些特征上可能有很大差异,B是正确的选项。
4.C
【详解】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生活环境关系密切。为了适应酷旱的环境,经过千千万万年的演变过程,体态变了样,叶子退化了,变成了针状或刺状,这就从根本上减少了蒸腾面。
5.B
【详解】生物形态结构总是与生长的环境相适应的,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的植物形态结构不同,植物形态结构适应于其生长环境。仙人掌上长的刺是仙人掌的叶子,叶子变成针刺状,主要是为了适应沙漠环境水分少的特点。
6.A
【详解】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大量增加,它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并随着降雨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酸雨。酸雨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取一株绿萝,在三片叶子的表面涂上醋,另外三片叶子的表面涂上水。一段时间后,表面涂上醋的叶子变黄,涂上水的叶子没有变化,说明酸影响植物的生长。
7.A
【详解】了解一项工程需要由多个系统组成,如建造住宅需要考虑结构、供水、采光、供暖系统等。工程建设过程的步骤: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画或写解决方案);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实施建设。
A、在设计住宅时,不仅需要考虑坚固耐用,还必须考虑节能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
B、建造住宅需要考虑结构、供水、采光、供暖系统等,在给住宅设计系统设施时,要注意与房屋的结构相协调统一,故B正确;
C、住房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房屋的框架、承重、户型、采光等。在建筑设计之初,需要考虑房屋结构,一般会安装供水、供电、供暖等多个系统,还要注意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在建造和装修住宅前,要先规划设计好各个系统的位置、路线,故C正确。
8.C
【详解】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动物的生存需要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金丝猴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常年栖息于高山密林中,它们喜欢的食物有野果、嫩芽、苔藓、鸟蛋。
9.B
【详解】每种生物都有适合自己生存和繁衍的栖息地,栖息地类型多样,有大有小,不同的生物往往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生物环境里。金丝猴以大树为栖息地。
10.C
【详解】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苔藓类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一般是阴暗潮湿阴暗潮湿,这是因为苔藓类植物和蕨类植物的根系不发达,吸收水的能力不强;向日葵、苹果树喜欢在向阳的环境中生长。
11.C
【详解】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查阅资料、参观、采访、调查等,在研究丹顶鹤、大熊猫的生存需求时,通过调查、采访或查资料等方法来研究比较适合。
12.C
【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植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环境是相适应的,如胡杨,叶片较小或退化,地上部分较小,根系发达,便于在干旱的环境中寻找水分,C符合题意。
13. 死亡 灭绝
【详解】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所以当气候、食物、空气、水源等环境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在发生变化,以此适应环境。当动物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时,将会死亡甚至灭绝。
14. 箭竹 竹林
【详解】大多数生物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惯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许多生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大熊猫爱吃箭竹,喜欢温润的气候和安静的环境,由此推断大熊猫喜欢栖息在茂密的竹林里。
15. 气候 食物 空气 水源
【详解】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所以当气候、食物、空气、水源等环境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在发生变化,以此适应环境。
16. 科学 创造 实践
【详解】科学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科学论文包括开头、正文和结尾三部分,它必须具备科学性、创造性和实践性。
17. 收集到的材料 充分
【详解】在撰写科学小论文的过程中,我的收获是科学小论文应该用收集到的材料表达自己的观点,说理充分,条理清楚。
18. 空气 水 温度
【详解】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不同的环境里生活着不同的植物。栖息地为植物提供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基本生存条件。
19. 阳光 空气
【详解】动物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符合它们的生活习性,为它们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充足的食物、阳光、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栖息地。一棵树可以成为多种生物的栖息地,例如:松鼠、小鸟、虫子等。
20. 土壤资源 矿产资源
【详解】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宇宙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它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源,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家园,爱护地球环境,人人有责。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气候资源和海洋资源等。
21.√
【详解】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够生存。环境变化促使越来越多的白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迁徙到三门峡越冬。
22.√
【详解】因为各种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所以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环境不适合时,动物会努力适应环境,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所以动物与植物一样,也需要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因此动物需要合适的栖息地,植物也需要合适的生长环境。故题干说法正确。
23.×
【详解】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养料等,但不同植物的生长需要不同,比如多数植物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生长的要好一些,但是有些喜阴植物,不适合在阳光照射下生活。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4.√
【详解】水污染带来的危害有:(1)给淡水养殖带来了巨大的损失。(2)造成部分生物产生畸形变异。(3)水域污染造成的赤潮,给海洋生物带来灭顶之灾。水域污染有可能导致部分生物畸形。本题说法正确。
25.√
【详解】降水是大气中落到地面的固体或液体形式的水。南方以水田为主,降水较多,热量充足,适合水稻的生长;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降水较少,雨热同期,适合小麦的种植,故有“南稻北麦”之说。
26.√
【详解】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所以当气候、食物、空气、水源等环境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在发生变化,以此适应环境。
27.×
【详解】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的结果,而不是喜欢吃各种高树的叶子和枝丫,长颈鹿喜欢栖息在稀树草原、灌丛、开放的合欢林地、树木稀少的半沙漠地带。
28.√
【详解】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地球上的栖息地是多种多样的,栖息地具备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金丝猴适合生活在高山密林中,那里气候湿润,远离人群,丛林茂盛,食物丰富,为金丝猴提供了舒适的栖息地。
29.×
【详解】绿色植物的叶和根吸收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并通过吸收阳光,在绿叶中制造其生存所需要的养分,同时放出氧气,这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亚马逊热带雨林拥有世界森林总量的三分之一。亚马逊雨林占世界雨林面积的一半,森林面积的20%,是全球最大及物种最多的热带雨林。亚马逊雨林产生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 1/3,被称为“地球之肺”。
30.×
【详解】地球上的栖息地是多种多样的,栖息地具备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乌龟和金鱼都生活在水中,它们对栖息地的需求不完全相同,如:乌龟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金鱼只能在水中生活。
31.
【详解】栖息地是生物出现在环境中的空间范围与环境条件的总和。不同的生物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它们的栖息地也是不同的,根据对生物的了解,小丑鱼的栖息地是浩瀚的海洋;仙人掌的栖息地是烈日炎炎的沙漠;企鹅的栖息地是寒冷的冰川;东北虎的栖息地是茂密的森林。
32.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
【详解】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33.植物周围的环境为植物的生长提供阳光、空气、水分、养料、适宜的温度等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条件,而植物的生长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详解】植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关系,植物周围的环境为植物的生长提供阳光、空气、水分、养料、适宜的温度等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条件,而植物的生长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34.①保护植被,花草树木;
②植树造林,禁止滥砍滥伐;
③大力倡导和宣传爱护环境美德。
【详解】珍稀动物是在自然界较为稀有和珍贵的动物。国际上各个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珍稀动物灭绝的问题,要保护珍稀动物。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建立养护场,都有利于保护珍稀动物。
35.海拔高度每升高1千米,气温会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一般会比山下低,植物的生长、开花会受到温度的影响。所以才有了让诗人感叹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奇妙现象。
【详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