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食物与能量综合训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象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食物与能量综合训练

资源简介

大象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食物与能量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想要了解猩猩、鲨鱼和狼吃什么食物时,下列不能采取的方法有( )。
A.去动物园找饲养员叔叔了解
B.到图书馆查找相关的资料
C.去这些动物的栖息地进行近距离的观察
2.下列可以自己制造“食物”的是( )。
A.分解者 B.生产者 C.消费者
3.制作生态瓶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瓶内不能放泥沙,因为泥沙会发臭
B.放入生态瓶内的鱼类,要充分考虑它们的食物关系
C.生态瓶内植物放得越多越好,因为植物能提供氧气和养料
4.如图是某动物的头部骨骼标本。请你判断这种动物的主要食物可能是( )。
A.植物的叶和茎 B.植物的果实 C.动物的肉
5.既以植物为食又以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杂食性动物。下列几组动物中,全是杂食性动物的是( )。
A.马、牛、羊 B.猫、狗、猩猩 C.虎、豹、狼
6.下列生物中位于食物链终点的是( )。
A.蚂蚁 B.鲸鱼 C.人
7.食物和柴油中都储存着( ),以便再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A.化学能 B.电能 C.动能
8.很多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都长有“翅膀”,其作用不包括( )。
A.吸收更多阳光 B.便于靠风力传播 C.保护种子
9.如果狐被大量捕猎,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增加,因为狐和鹰之间是( )。
A.竞争关系 B.吃与被吃关系 C.相互依赖关系
10.下列做法中有利于我们长期营养搭配均衡的有( )。
A.餐饮上注意荤素搭配
B.油脂类食物应该多吃
C.糖类甜又能提供能量,应该多吃
11.与吊兰一样都属于草本植物的是( )。
A.绿萝 B.桂花树 C.月季
12.在下面物体上滴几滴碘酒后,颜色能变成蓝色的是( )。
A.黄瓜 B.放入酒精中处理过的树叶 C.新鲜的树叶
二、填空题
13.奇奇找出农田生物群落里的食物链:小麦→蝗虫→麻雀→鹰,这条食物链的生产者是 ,鹰属于 者。
14.泡桐树在阳光的照射下茁壮成长,将光能转化为 能。
15.食物链通常都是从 开始,以 结束的。能量从 转移到 身上。
16.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发现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能够产生 。
17.根据获取食物类型的不同,可以将动物分为 、 、 。
18.绿色植物在给自己制造养分的过程中,绿色叶片把根吸收来的 和由气孔吸进来的 合成为植物所需的养分供植物生长,同时释放出氧气。
19.一颗植物种子长成高大的植株需要能量,植株是利用叶片把光能转化成了 贮存在植物体内的。
20.根据获取食物类型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动物分为 动物、 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三、判断题
21.生物的物种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 )
22.食物网是由很多条食物链交织而成。( )
23.生态瓶里的能量是不可以流动的。( )
24.非生物没有生命,在生态系统里的作用无足轻重。( )
25.世界性的能源问题主要反映在能源短缺及供需矛盾所造成的能源危机方面,所以世界各国都提出要节约能源。( )
26.在自然界中,当一种生物的天敌被消灭光后,这种生物的数量会一直增加,不会减少。( )
27.食物链中的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平衡。( )
28.当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热量总和不能满足人体需要时,就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 )
29.一日三餐要均衡,饥一顿饱一顿可不行。( )
30.绿色植物在为自己制造“食物”的同时,也为动物制造了食物和氧气。( )
四、连线题
31.请将下列动物与其食性连起来。
狗 植食性

牛 杂食性
兔子
猴子 肉食性
五、简答题
32.生物群里有下列动植物:鹰、蛇、蝗虫、田鼠、小麦。列出2条它们可能存在的食物链。
33.历史上,由于呼伦贝尔草原野狼成群,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了威胁,为了保护人畜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擒狼活动,使狼的数量锐减。结果几年之后,草场急剧退化,甚至面临沙化的危险。请你写出草原上狼的数量锐减为什么会造成草原沙化!
34.绿色植物是如何制造“食物”的?
六、综合题
35.20世纪50~60年代,由于因为麻雀啄食粮食糟蹋农作物,我国开展了“剿灭麻雀”的运动,在大量捕杀了麻雀之后的几年里,蝗虫没有了天敌,就大肆繁殖起来,大量的蝗虫吞食农作物的茎叶,使农产品完全遭到破坏,引发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后来科学家们发现,麻雀是吃蝗虫的好手,消灭了麻雀,导致了蝗灾发生、农田绝收等一系列惨痛的后果。
(1).根据文中叙述,写出一条食物链。
(2).麻雀被大量捕杀后,带来什么危害?
(3).鸟类学家经过论证,认为麻雀对人和自然的利大于弊,请你写出利与弊。
利; 。
弊; 。
(4).请你从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的角度分析,现在人类应如何对待麻雀?为什么?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想要了解猩猩、鲨鱼和狼吃什么食物时,可以去动物园找饲养员叔叔了解,选项观点正确;
B、想要了解猩猩、鲨鱼和狼吃什么食物时,可以到图书馆查找相关的资料,选项观点正确;
C、想要了解猩猩、鲨鱼和狼吃什么食物,不能去这些动物的栖息地进行近距离的观察,不利于保护自己,选项观点错误。
2.B
【详解】在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是生产者,以其它生物为食的叫消费者。还有一类生物专门“吃”动植物的残骸或废弃的食物,同时还留下可以被植物吸收的物质被称为分解者。B符合题意。
3.B
【详解】制作生态瓶时,我们应该先放土壤,再向里面放植物,等植物存活后,再向里面放一些小动物,所以放入生态瓶内的鱼类,要充分考虑它们的食物关系,B是正确的选项;A错误,生态瓶内可以放泥沙,定期换水,泥沙不会发臭;C错误,生态瓶内植物要适量,否则会破坏生态平衡。
4.C
【详解】动物按其吃食物的种类分三类:食肉动物、食草动物、杂食动物。分析图片可知,这个动物的犬齿发达,适于撕裂肉食,是食肉动物,C符合题意。
5.B
【详解】据动物的食性可以把动物分为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叫杂食性动物。马、牛、羊是草食性动物;猫、狗、猩猩是杂食性动物;虎、豹、狼是肉食性动物。B符合题意。
6.C
【详解】在生态系统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一般都是绿色植物;直接或者间接消费生产者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人在食物链中是消费者,食物链的终点。C符合题意。
7.A
【详解】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不同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食物和柴油中都储存着化学能,以便再转化为其它他形式的能量。
8.A
【详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很多,借助风力传播的种子,一般都比较小而轻,有翅膀的结构或带有绒毛。其作用是便于靠风力传播 ,保护种子;吸收更多阳光和长有“翅膀”,没有关系。A符合题意。
9.A
【详解】即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存在的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如果大量捕猎狐,那么鹰的数量一定时间内将先增多,因为天敌减少,食物竞争力减小了,狐和鹰之间是竞争关系。
10.A
【详解】根据营养平衡理论,科学搭配食物,强调平衡就是健康,每日膳食中选用的品种要多,我们应当制定科学的膳食搭配原则,如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每日吃适量新鲜水果和蔬菜、运动量大时,多吃糖类,补充能量,A是正确的选项。
11.A
【详解】草本植物的共同特征有茎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木本植物的共同特征有茎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根据对植物的认知,绿萝属于草本植物,桂花树、月季属于木本植物。A选项符合题意。
12.C
【详解】A、黄瓜含有丰富的水和维生素等,几乎不含有淀粉,所以滴碘酒不会变蓝色,故A不符合;
B、放入酒精处理过的树叶,叶绿素能够溶解在酒精中,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也就不能制造淀粉了,所以滴碘酒不会变蓝色,故B不符合;
C、新鲜的树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太阳制造淀粉,并释放氧气,所以滴碘酒会变蓝色,故C符合题意。
13. 小麦 消费
【详解】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食物链的源头在绿色植物,终点是凶猛的肉食动物。农田生物群落里的食物链:小麦→蝗虫→麻雀→鹰,这条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小麦,鹰属于消费者。
14.化学
【详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15. 植物 食肉动物 植物 动物
【详解】食物链通常从植物开始,到食肉动物结束。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捕食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能量从植物转移到动物身上。
16.淀粉
【详解】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饥饿处理后进行半边遮光处理的实验,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
17.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杂食性动物
【详解】动物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如果按动物的食物分可以分为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等类型。肉食性动物是只以动物为食的动物如狐、狼等;植食性动物是只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如羊、大熊猫等;杂食性动物是即吃动物又吃植物的动物,如鸡、狗等。
18. 水分 二氧化碳
【详解】绿色植物的叶和根能摄取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并通过吸收太阳光,在绿叶中合成淀粉。在这一过程中,叶片中绿色物质将太阳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淀粉等物质中,同时释放出氧气,这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9.化学能
【详解】植物在阳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这样,植物就能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植物体内。
20. 植食性 肉食性
【详解】根据获取食物类型的不同,可以将动物分为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以植物为食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以动物为食的动物是肉食性动物;以植物和动物为食的动物是肉食性动物。
21.√
【详解】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之间关系密切。如果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状态叫作生态平衡。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就能较长时间地维持相对的稳定。
22.√
【详解】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很多,它们之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因此生物之间有很多条食物链。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一张复杂的食物网。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构成了密切联系的生物界。题目说法正确。
23.×
【详解】生态瓶是透光的,可让里面的植物得到阳光。生态瓶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跟无机环境之间,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通过食物链依次传递的,其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并且是逐级递减的。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4.×
【详解】非生物包括能量,无机物等,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一,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题目说法错误。
25.√
【详解】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能源就与人口、粮食、环境、资源被列为世界上五大问题。世界性的能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能源短缺和供需矛盾造成的能源危机。节约能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所以世界各国都提出要节约能源。
26.×
【详解】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在自然界中,当一种生物的天敌被消灭光后,这种生物的数量短期会增加,但是时间一长,其食物就会不充足,数量会下降。
27.√
【详解】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食物链中的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平衡。要维护生态平衡,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28.√
【详解】人的生存和活动需要能量。当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热量总和不能满足人体需要时,就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比如低血糖等。
29.√
【详解】科学合理的饮食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基础,饮食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一天三餐规律饮食,不暴饮暴食,营养上注意荤素搭配,不偏食,均衡膳食,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题干说法正确。
30.√
【详解】植物自己制造食物的器官是叶。叶是维管植物营养器官之一。功能为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为自己制造“食物”的同时,也为动物制造了食物和氧气。
31.
【详解】根据动物的食性,我们可以将动物分为杂食性动物、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三种。狗、猴子是杂食性动物;狼是肉食性动物;牛、兔子是植食性动物。
32.小麦→蝗虫→田鼠→蛇→鹰;小麦→田鼠→蛇→鹰;小麦→蝗虫→蛇→鹰;小麦→田鼠→鹰;小麦→蛇→鹰。
【详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给出的生物中,小麦是生产者,鹰、蛇、蝗虫、田鼠都是消费者。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吃的一方。故存在的食物链有:小麦→蝗虫→田鼠→蛇→鹰;小麦→田鼠→蛇→鹰;小麦→蝗虫→蛇→鹰;小麦→田鼠→鹰;小麦→蛇→鹰。
33.在人的猎杀下,狼的数量减少,野兔和牛羊的数量增加,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草原难以承载,导致草场急剧退化,草原面临沙化的危险。
【详解】呼伦贝尔草原以前牧草丰茂,牛羊成群,现在草场退化,面临沙化,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生态危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在人的猎杀下,狼的数量减少,野兔和牛羊的数量增加,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草原难以承载,导致草场急剧退化,草原面临沙化的危险。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爱惜动植物,保护生态平衡;优化生产方法,防止环境污染。发展科学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34.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
【详解】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
35.(1)稻谷→蝗虫→麻雀 (2).虫灾发生、农田绝收的后果。 (3). 可以消灭害虫 麻雀爱吃庄稼粮食 (4).麻雀作为动物中的一员,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麻雀爱吃和糟蹋粮食,所以要理性对待,将麻雀的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解析】(1).植物可以制造“食物”,是食物链的源头,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食物链体现的是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通过阅读材料,我们能发现蝗虫吃稻谷、麻雀吃蝗虫的食物关系。
(2).各种生物之间都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它们之间关系密切。 生物数量之间保持着相对稳定时,这种状态被称为生态平衡。麻雀在生态环境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帮助农民控制害虫,保护农作物。而当它们被大量捕杀后,破坏了生态平衡,害虫的数量就会大量增加,给农作物带来更大的危害。
(3).麻雀是自然界的工蜂和园丁,帮助控制昆虫数量,传播植物花粉,维持生态的稳定。如果麻雀数量持续减少,将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但是麻雀泛滥会对经济和农业造成影响,麻雀爱啄食农作物,极大的危害了地方的农业产值。
(4).麻雀是可以帮助控制昆虫数量,传播植物花粉,维持生态的稳定。 但是麻雀泛滥会对经济和农业造成影响,麻雀爱啄食农作物,极大的危害了地方的农业产值。综上所述,人类应该意识到麻雀作为动物中的一员,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麻雀爱吃和糟蹋粮食,所以要理性对待,将麻雀的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