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业水平期中质量检测 科学试卷Ⅱ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 (2023八下·金东期末)下列各图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不能表示纯净物的是( )A. B.C. D.2. (2023九上·昌平期末)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电磁铁能吸起许多大头针。下列关于电磁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磁铁的上端是N极B. 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可以通过吸起大头针的数目来判断C. 若滑片P向左移动,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数量会减少D. 若仅将电路中的电源正负极对调,电磁铁会吸起更多的大头针3. (2024九上·百色期末)如图所示为直流电动机在两个不同时刻的工作原理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这两个时刻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相同B. 这两个时刻边中的电流方向相同C. 这两个时刻边受到的磁力方向不同D. 在同一个时刻边受到的磁力方向与边受到的磁力方向相同4. (2023九上·兴文期末)如图所示是小明家家庭电路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开关S与灯泡串联B. 断路器可以接到零线上C. 当开关S断开时,用试电笔分别测试电路中a、b、c、d四处,能使氖管发光的是cD. 该插座能将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与零线相连5. (2023九上·凤台期末)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 分子之间有间隔B. 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C.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D. 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6. (2022九上·陈仓期中)在化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H ②2CO ③SO2④⑤Ca2+⑥2OH-⑦H2O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7. (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为研究球形磁体的磁极,将两个磁体放置一起,两球相互吸引,扭转其中一球180度,两球相互排斥,在球形磁铁的周围分别放置了四枚小磁针,如图所示,置于P处的小磁针的指向最有可能的是( )A. B. C. D.8. (2023八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金属棒AB、CD水平放置在蹄形磁体的磁场中,两个蹄形磁体的N极和S极标识都没了。当小乐拉动AB向右移动时,发现CD会向左运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在铜、铁两种金属中,应该选用铜来制作AB和CDB. 此探究实验中,装置甲的工作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C. 若AB不动,向左移动甲中的磁体,CD会向左运动D. 若调换装置乙中磁体的上下磁极,拉动AB向左移动,CD会向左运动9. (2023八下·鄞州期末)如图所示为”磁悬浮抗震屋”,其在房屋的基座上增加了磁悬浮设备,当地震来临时,在短时间内房屋就会自动脱离地面悬浮在空中从而减小危害。据此分析房屋悬浮的磁感线分布情况为( )A. B. C. D.10. (2023八下·吴兴期末)目前,很多地下车库都安装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如图所示)。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的是A. 安装充电桩时,不连接地线也可以B. 有经验的电工在安装充电桩时不必断开电源开关C. 每个充电桩在安装时都要装漏电保护器D. 充电桩起火,应迅速浇水扑灭11. (2023八下·路桥期末)小柯用一根导线和一枚铁钉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电磁铁。线圈通电后,钉尖处可以吸引回形针。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铁钉吸引的回形针越多说明磁性越强B. 线圈通电后,钉帽一端为电磁铁的S极C. 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则钉尖处不能吸引回形针D. 若电流大小不变,增大线圈匝数,钉尖处吸引回形针的数量不变12. (2023八下·路桥期末)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是条形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模型,由图知磁感线并不是闭合曲线B. 乙是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a代表的是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C. 丙是原子结构模型,中央是原子核,核外是带正电的电子绕核运动D. 丁是植物气孔模型,挤压充气使气球膨胀,相当于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13. (2023八下·海曙期末)为了取出某一较深缝隙中的铁钉,小曙想到了以下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A. B. C. D.14. (2023九上·阳泉期末)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刷卡机,当人们将带有磁条的信用卡在刷卡机指定位置刷一下,刷卡机的检测头就会产生感应电流便可读出磁条上的信息。下列选项中与刷卡机读信息原理相同的是( )A. B.C. D.15. (2023八下·杭州期末)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的结构模型(“·”、”O”和”●”分别表示电子、中子、质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B.甲、丙为同一种原子C.乙、丁属于同一种元素 D.甲、乙互为同位素原子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28分)16. (2023八下·金东期末)用化学用语填空:(1)氧化铝: ; (2)2个硫酸根离子: 。17. (2023八下·杭州期末) 1886年,法国化学家莫瓦桑第一次制得了氟的气态单质,并确定其化学式为F。 它几乎可以与所有金属直接化合,且在化合物中氟几乎都呈-1价。(1)F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科学家还用Xe(氙气)和PtF6首次合成了含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合物XePtF6,其中PtF6。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原子团,XePtF6中Pt元素的化合价为 。18. (2023八下·仙居期末)如图所示是一个自制的小指南针。用硬纸板和大头针制作指南针的底座,使缝衣针磁化后,穿过按扣的两孔,放在底座的针尖上,当小指南针静止后,针尖指向北方。(1)小指南针的 (选填“针尖”或“针尾”)为南极。(2)小指南针能自动指示方向,这是因为受到 对其的磁力作用。19. (2023八下·椒江期末)如图甲,司南是我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指示方向的磁勺放置在光滑的底盘中心,可以自由转动。(1)制作司南底盘的材料应该选用 (选填”铁”或”铜')。(2)假想地球内有一块大磁铁,图乙、丙两个示意图中,合理的是 。20. (2023八下·武义期末)为辨别钢棒是否有磁性,小科设计实验进行探究。(1) 如图甲所示,当钢棒靠近小磁针时,若观察到小磁针与钢棒相互 ,则判断钢棒原来一定具有磁性;(2) 如图乙所示,若钢棒有磁性,将钢棒从图示位置水平向左移动到铁块左侧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21. (2022九上·舟山开学考)如图所示是一款磁悬浮地球仪,地球仪的球体中有一个磁体,环形底座内有一金属线圈,金属线圈通电后有磁性,与球体中的磁体相互排斥使地球仪悬浮,则条形磁体的b端为 极,若要让地球仪悬浮的更高,开关S2连到接线柱 上(选题“1”或“2”)。22. (2022八下·东阳期末)有一款“智能照明灯”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天暗时灯L自动发光,天亮时自动熄灭。已知控制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1为定值电阻,R2为光敏电阻,其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当光照强度增大时,电压表示数将 。(2)若将R1换成阻值稍大的电阻,则灯L的发光时间 (选填“变短”或“变长”)。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3分,共27分)23. (2020九上·长兴开学考)为了研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利用电源、电流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细铁钉、指针(带刻度)、电磁铁(用漆包线制作的一个六抽头电磁铁,每20匝抽出一个接线端)等器材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1) 图甲实验中小明是根据 来判断磁性的强弱。(2) 与甲图实验方案相比,乙图实验方案的优点是 。(3) 小明利用图乙实验装置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关系的实验。当线圈匝数从10匝换成100匝后,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24. (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小山同学对手机无线充电的原理感到好奇。查阅资料后得知:充电时充电器内的发射线圈产生磁场,手机内的接收线圈会产生感应电流给电池充电,结构如图甲。学过电磁感应原理的小山同学提出质疑:手机和充电器在充电过程中都不动,并没有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为何会产生感应电流?对此,她设计了图乙实验进行验证。操作序号 开关及滑动变阻器状态 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1 开关由断开变为闭合 向左2 开关由闭合变为断开 向右3 开关闭合时,滑片向左移动 向左4 开关闭合时,滑片向右移动 向右5 开关闭合后,滑片不移动 不偏转6 改变电源正负极,闭合开关,滑片向左移动 向左7 改变电源正负极,闭合开关,滑片向右移动 向右(1) 闭合开关后灵敏电流计指针并没有发生偏转,小山认为,可能是P线圈中的感应电流过小原因是Q线圈的磁性过小,于是将变阻器滑片向 移。他这样做是基于假设:感应电流大小与磁场强弱有关。(2) 滑片移动后,仍未观察到指针偏转,但再断开开关、闭合开关、移动滑片时灵敏电流计指针有明显偏转。请教科学老师后得知:当闭合电路围成的平面内磁感线数量发生改变时,电路中就能产生感应电流。请根据上述事实,解释丙图实验中导体ab上下运动时,闭合电路中无法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 。(3) 小山发现不同情况下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不同。她猜测与Q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改变有关。于是进行实验并记录现象。小海认为小山的说法并不正确,表格中的 (填操作序号)这两次实验可成为小海作出这个判断的理由。25. (2022八下·丽水期末)人类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原子结构的认识发展史简单归纳如下:(1) 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基于“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的实验提出的。根据实验现象(如图),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填字母)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C.原子核带正电荷 D.核外电子带负电荷(2) 如图乙,α粒子通过荧光屏会引起闪光。荧光屏设计成360°环绕,是因为卢瑟福在实验前认为α粒子可能穿过金箔,也可能 。(3) 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微粒从氮原子中被击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将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击出的微粒一定含有 。(提示:α粒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四、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26、27题各4分,28题2分,29题5分,共15分)26. (2023八下·椒江期末)患甲流时,可服用药片非布他司,其化学式为C16H28N2O4。请回答下列问题:(1) C16H28N2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 C16H28N2O4中氢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H:N= .(3) 62.4克C16H28N2O4中氧元素的质量与多少克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27. (2023八下·仙居期末)水位自动报警器是利用电磁继电器工作的装置。(1) 请按以下要求连接水位自动报警器的工作电路:当水位在安全位置以下时,绿灯亮;水位到达安全位置上限时,红灯亮。(2) 请用所学科学知识说明水位报警器的工作原理。28. 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所示为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请回答:(1) 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写序号)。A.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B.分子变小了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2) 从变化Ⅰ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的实质是 。29. (2023八下·椒江期末)电梯为居民出入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出于安全考虑,电梯设置有超载自动报警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R1为保护电阻,R2为压敏电阻,R2 阻值与它所受压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电梯没有超载时,电动机正常工作,电铃不响:当控制电路中的电流达到0.1安时,电铃报警,电动机不工作。已知控制电路电源电压为12伏,电磁铁线圈电阻不计,当R2受到2000牛压力时,R2与R1两端的电压之比为2:1.(1) 图甲中的D点应与触点 (选填”A”、”B”或”Y”)相连。(2) 该电梯的最大载重(轿厢内人和货物的总重)为多少牛?(3) 若想降低该电梯最大载重,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选填字母)A. 适当降低R1阻值B. 适当减小控制电路的电源C. 适当增加电磁铁的线圈匝数D. 适当把电磁铁向右平移一小段距离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解答】A.根据图示,图中分子相同,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B.该图中只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B错误;C.该图中有两种不同的分子,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D.该图中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图中只有一种原子,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故答案为:C。2.【答案】B【解析】【解答】A.由图中可知,当开关S闭合后,由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下端是N极,A不符合题意;B.电磁铁的磁性越强,吸起的大头针的数目越多,所以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以通过吸起大头针的数目来判断,B符合题意;C.由图中可知,若滑片P向左移动,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小,故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磁铁的磁性变强,故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数量会增加,C不符合题意;D.若仅将电路中的电源正负极对调,则电磁铁的正负极对调而磁性强弱不变,故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不变,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电磁铁的下端是N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以通过吸起大头针的数目来判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小,故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磁铁的磁性变强;仅将电路中的电源正负极对调,则电磁铁的正负极对调而磁性强弱不变。3.【答案】C【解析】【解答】 ABC根据电源的正负极可知,这两个时刻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不相同;导体受力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由图示可知,导线ab在甲图中电流方向是由b到a的,在乙图中电流方向是由a到b的,磁场的方向相同,电流方向不同,受力方向不同;故AB错误、C正确;D、在同一个时刻ab边的电流方向与cd边电流方向不相同,ab边受到的磁力方向与cd边受到的磁力方向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C。【分析】 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制成的,导体受力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据此可结合图示做出判断。4.【答案】A【解析】【解答】A、开关应与被控制的电路串联,所以,开关应与被控制的灯泡串联,A正确;B、断路器必须接在火线上,紧急情况时及时切断火线,B错误;C、当开关S断开时,d点与火线相连,用试电笔接触该点时氖管发光;a、b、c与零线接通,氖管不发光,C错误;D、三孔插痤中有一个孔是用来连接地线的,让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的外壳接地,可以防止因漏电导致金属外壳带电而发生触电事,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安全用电的原则,开关应与被控制的电路串联,断路器必须接在火线上,试电笔相当于用电器,当两端有电压时才能发光;三孔插痤中有上面的孔是用来连接地线的,让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的外壳接地,可以防止因漏电导致金属外壳带电而发生触电事。5.【答案】B【解析】【解答】A、图中白色部分是苯分子,可看出分子之间有间隔,不符合题意;B、只能说明原子真实存在,原子之间有间隔,不能知道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符合题意;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不符合题意;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存在间隔及原子的构成分析。6.【答案】C【解析】【解答】A、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不符合题意。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④ 中的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不符合题意。C、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③SO2、⑦H2O中的“2”分别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1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符合题意。D、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H中的“2”表示氢原子的个数为2,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①表示2个H原子;②表示2个CO分子;③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O原子,④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⑤Ca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⑥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⑦H2O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7.【答案】C8.【答案】B【解析】【分析】(1)铁磁性物质在磁场中会受到吸引力;(2)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3)(4)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运动方向有关,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铁在磁场中会受到磁场的吸引,从而影响实验效果,为了使实验效果明显,选择的金属棒应该是铜棒,故A正确不合题意;B.拉动AB向右移动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则此装置甲应用的原理是电磁感应,故B错误符合题意;C.当小乐拉动AB向右移动时,发现CD会向左运动,若AB不动,向左移动甲中的磁体,相当于AB向右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流方向不变,CD会向左运动,故C正确不合题意;D.拉动AB向左移动,产生的电流方向改变,若调换装置乙中磁体的上下磁极,磁场的方向改变,CD受力的方向不变,CD会向左运动,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9.【答案】D【解析】【分析】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作用的,磁感线如下图【解答】A. 房屋自动脱离地面悬浮在空中,说明房屋与地面是相互排斥的,图中表示的是异名磁极相互吸引,A错误B.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图中磁感线错误,B错误C. 图中磁感应错误,且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不符合题意,C错误D.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符合题意,D正确故答案为:D10.【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安全用电的常识判断。【解答】A.安装充电桩时,不连接地线,可能会由于漏电引起触电事故,故A错误;B.有经验的电工在安装充电桩时不必断开电源开关,这样可能会有触电的危险,故B错误;C.每个充电桩在安装时都要装漏电保护器,这样可以防止漏电引起的触电事故,故C正确;D.充电桩起火,应迅速先切断电源再灭火,否则会造成二次触电伤害,故D错误。故选C。11.【答案】A【解析】【分析】(1)由安培定则可判断电磁铁的极性;(2)电磁铁是通电产生电磁的一种装置;(3)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线圈匝数和有无铁芯有关。【解答】A.磁性强弱可以通过铁钉吸引的回形针多少体现的,磁性越强,铁钉吸引的回形针越多,磁性越弱,铁钉吸引的回形针越少,故A正确;B.由图可知,电流从钉尖一端流入,根据由安培定则可知,大拇指指向铁钉的另一端,则钉帽一端为电磁铁的N极,故B错误;C.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若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则钉尖处仍然能吸引曲别针,故C错误;C.若线圈匝数不变,增大电流,钉尖处吸引曲别针的数量会增加,故D错误。故选A。1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甲乙丙丁所表示的意义进行解答。【解答】A.磁感线都是闭合的曲线,而非不闭合的曲线,故A错误;B.在地壳中含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因此a表示氧元素,它属于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C.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荷,而电子带负电荷,故C错误;D.气孔是由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小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是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过程中空气和水蒸气的通路,丁图中挤压充气使气球膨胀,相当于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故D正确。故选D。13.【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磁体的性质分析判断。【解答】AB.条形磁铁吸引下面的铁钉,同时吸引上面的铁棒,于是铁钉被带出来,故A、B正确不合题意;条形磁铁将铁棒磁化,铁棒变成一个磁体,铁棒再吸引铁钉,于是铁钉被带出来,故C正确不合题意;条形磁铁不能将铜棒磁化,因此铜棒不会吸引下面的铁钉,那么铁钉不能被带出来,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4.【答案】D【解析】【解答】刷卡机读出信息原理就是电磁感应现象。A.如图反映的是,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是电流的磁效应,A不符合题意;B.如图电路,当闭合开关时,导体棒中有电流流过,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运动,B不符合题意;C.当螺线管通电时,在周围产生磁场,这是电流的磁效应,C不符合题意;D.如图电路中没有电源,当闭合开关,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进行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有感应电流产生,这是电磁感应现象。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产生感应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15.【答案】C【解析】【分析】①甲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原子核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乙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原子核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丙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原子核有1个质子,丁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原子核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②科学上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题图中甲和丙(乙和丁)属于同一种元素。③原子中核内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原子,题图中甲和丙(乙和丁)互为同位素原子。④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解答】A.据图可知,甲和丙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即核电荷数相同,故A错误;B.据图可知,甲和丙原子核中中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原子,故B错误;C.据图可知,乙丁丙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故C正确;D.据图可知,甲和乙原子核中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故不是同位素原子,故D错误;故答案为:C。16.【答案】(1)Al2O3(2)2SO42-【解析】【分析】先按照一定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再在每种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出每个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要表示多个离子在离子符号前面加数值。【解答】(1)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根据化合价正总和为零的规则写出化学式:Al2O3(2) 硫酸根离子的符号是 SO42- , 2个硫酸根离子: 2SO42- 。17.【答案】(1)非金属(2)+5【解析】【分析】①常温下呈气态单质的元素名称常用“气”为部首,如氢、氦、氮、氟、氖、氯、氩。常温下其单质呈液态的元素常用“氵”或“水”为部首,如溴、汞等。常温下呈固态的非金属单质的元素常用“石”为部首,如碳、硫、磷等。金属元素常用“钅”为部首,如钠、铁等。②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原子团所带电荷数即为该原子团整体化合价数。【解答】(1)F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2)F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由于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所以有(-1)×6+1×y=-1,所以Pt的化合价为+5价。18.【答案】(1)针尾(2)地磁场【解析】【分析】(1)当磁体自由转动时,一旦静止下来,指南的一端为南极,指北的一端为北极;(2)根据磁体指南北的原因解答。【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当指南针静止后,针尖指向北方,针尾指向南方,则针尾为南极;(2)小指南针能自动指示方向,这是因为受到地磁场对其的磁力作用。19.【答案】(1)铜(2)丙【解析】【分析】(1)铁磁性材料包括铁、钴、镍等;(2)根据地球的磁场分布规律判断。【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司南本身为一个磁体,它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实现指南北的功能,而下面的底盘不能对其产生影响,因此底盘不能是铁磁性材料,古选用铜。(2)地磁两极和地理两极交错分布,即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而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古选丙。20.【答案】(1)排斥(2)先变小再变大【解析】【分析】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同时磁体也可以吸引磁性物质。每个磁体有两个磁极,而磁极的磁性最强,对于条形磁体来说,两端分别是两个磁极,中间的磁性最弱。【解答】 (1)由于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同时磁体也可以吸引磁性物质,所以图中的实验若观察到小磁针与钢棒相互靠近,则不能判断钢棒原来一定具有磁性;但由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若观察到小磁针与钢棒相互排斥,则能判断钢棒原来一定具有磁性;(2)磁体上的不同部位的磁性强弱不一样,磁体两端磁性最强,而中间磁性最弱,因而铁块在条形磁体的两极处受到的吸引力最大,在正中处受到的吸引力最小,所以当钢棒水平向左移动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先变小再变大。21.【答案】S;2【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磁极方向,再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确定b端的磁极;(2)根据影响电磁铁磁场强弱的因素的知识解答。【解答】(1)线圈上电流方向向左,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左,此时大拇指指向下端,则下端为N极,上端为S极。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b端为S极。(2)要让地球仪悬浮的更高,则需要增大电磁铁的磁场,即换用线圈匝数更多的,因此将开关S2改接在接线柱2上。22.【答案】(1)减小(2)变长【解析】【分析】(1)首先分析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化,然后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的规律确定电压表的示数变化;(2)电磁铁吸合时需要的电流大小是不变的,据此分析发光时间的变化。【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定值电阻R1与光敏电阻R2串联,电压表测R2的电压。当光照强度增大时,光敏电阻R2的阻值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减小。(2)若将R1换成阻值稍大的电阻,此时总电阻增大,而总电流减小,则当光照强度到达原来的临界值时电磁铁不会吸合,因此灯泡L的发光时间延长。23.【答案】(1)电磁铁吸引的小铁钉数量(2)当电流变化较小时也能反映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变化(3)将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直至电流表示数与线圈匝数为10匝时的电流相同【解析】【分析】(1)电磁铁吸引小铁钉的数量越多,说明电磁铁的磁性越强;(2)在乙实验中,铁芯微小距离的变化,上面的指针就能出现大角度的偏转,即指针对磁场的变化有一个放大作用;(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时,必须控制电流相等而改变线圈匝数。【解答】(1)图甲实验中小明是根据电磁铁吸引的小铁钉数量来判断磁性的强弱。(2)与甲图实验方案相比,乙图实验方案的优点是:当电流变化较小时也能反映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变化。(3)小明利用图乙实验装置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关系的实验。当线圈匝数从10匝换成100匝后,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将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直至电流表示数与线圈匝数为10匝时的电流相同。24.【答案】(1)左(2)该闭合电路中磁感线数量不变(3)3、625.【答案】(1)D(2)被弹射回来(3)1个质子和1个中子【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中描述的现象分析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2)当α粒子从金原子的空隙通过时,它们可以穿过金箔;当α粒子与金原子正面相撞时,会被弹射回来。(3)将氧原子和氮原子的结构进行比较即可。【解答】(1)A.当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只有少数α粒子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这说明原子核对它们的排斥力作用的范围很小,即原子核本身体积很小,故A正确不合题意;B.极少数α粒子会沿原方向返回,说明它们与原子核撞击后受到的作用力很大,即原子核本身的质量较大,故B正确不合题意;C.根据图片可知,α粒子与原子核相互排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荷,故C正确不合题意;D.没有任何现象说明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2)如图乙,α粒子通过荧光屏会引起闪光。荧光屏设计成360°环绕,是因为卢瑟福在实验前认为α粒子可能穿过金箔,也可能被弹射回来。(3)氮原子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而α粒子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生成的氧原子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那么被轰击出的粒子含有的质子数为:7+2-8=1,含有的中子数为:7+2-8=1。26.【答案】(1)312(2)1:1(3) ×100%×62.4g = ×100%×mco2mco2=17.6g【解析】【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2)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3)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解答】(1) C16H28N2O4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8+14×2+16×4=312。(2) C16H28N2O4中氢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为28:(14×2)=1:1.故答案为:(1)312;(2)1:1;(3)17.6g。27.【答案】(1)(2)当水位在安全位置以下时,控制电路断开,电磁铁无磁性,衔铁被弹开,与上静触点接触,此时工作电路中绿灯接入电路,绿灯亮。当水位到达安全位置上限时,控制电路接通,电磁铁有磁性,衔铁被吸引,与下静触点接触,此时工作电路中红灯接入电路,红灯亮。【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要求分析衔铁的位置与两个灯泡的连接情况即可;(2)根据图片,结合题目要求,分析整个装置的工作原理即可。【解答】(1)当水位在安全位置以下时,为断路,电磁铁没有磁场,衔铁在上面接通绿灯所在的电路,那么上面的静触点与绿灯相连。当水位在安全位置以上时,电路接通,则电磁铁有磁性,将衔铁吸下来接通红灯而发光,那么下面的静触点应该与红灯相连,而电源的另一端与衔铁上的动触点相连,如下图所示:(2)水位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当水位在安全位置以下时,控制电路断开,电磁铁无磁性,衔铁被弹开,与上静触点接触,此时工作电路中绿灯接入电路,绿灯亮。当水位到达安全位置上限时,控制电路接通,电磁铁有磁性,衔铁被吸引,与下静触点接触,此时工作电路中红灯接入电路,红灯亮。28.【答案】(1)C(2)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解析】【分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解答】(1)由变化Ⅱ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的间隔变小了,分子的数目、体积、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选C。(2)由变化Ⅰ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该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而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发生了改变,形成了新的水分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29.【答案】(1)A(2)由图得F= 2000N时,R2=160Ω,R1=80ΩR总= = 120ΩR1=R总-R1=120Ω-80Ω=40N由图得F=8000N(3)A;C;D【解析】【分析】(1)根据乙图分析压敏电阻的阻值随压力的变化规律,从而确定超载时电磁铁的磁场强弱变化,确定衔铁位置,最后与此时的工作状态进行对照即可。(2)由图甲知R1与R2串联,由根据图丙知当压力F=2000N时压敏电阻的阻值,再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计算出R1的阻值。 当电流为0.1A时,电梯超载,根据 计算出此时的总电阻,再根据R2=R总-R1计算出此时压敏电阻的阻值,最后根据乙图确定最大载重。(3)电梯超载报警时,电磁铁吸引衔铁的作用力几乎不变,可从影响电磁铁磁场强弱的因素,杠杆的平衡条件等角度思考解决方案。【解答】(1)当电梯超载时,压敏电阻的阻值减小,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增大,则它的磁场增强,将衔铁吸下来接通触点B。此时电铃报警,即C与B相接,那么触点D应该与A相接。(3)降低该电梯最大载重,即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大。而电磁铁吸合时电流大小不变,则总电阻不变。根据R总=R1+R2可知,需减小定值电阻接入电路的阻值,故A正确;降低该电梯最大载重,即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大。如果R1的阻值不变,那么根据R总=R1+R2可知,此时总电阻增大。根据U=IR可知,此时控制电路的电压增大,故B错误;降低该电梯最大载重,即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大,则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减小,而磁场减弱,此时可以通过增加电磁铁线圈匝数的方式增大磁场强度,故C正确;降低该电梯最大载重,即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大,则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减小,而磁场减弱,则衔铁受到的电磁力减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此时可以将电磁铁向右移动从而增大动力臂,故D正确。故选ACD。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