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5节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基础过关全练1.(2022江苏常州中考)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下列使用胶头滴管的操作正确的是 ( ) A.滴加酚酞 B.取用盐酸 C.搅拌溶液 D.放置滴管2.(2022广西百色中考)芋头皮上含有一种叫皂角素的碱性物质,皮肤沾上它会奇痒难忍。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可用来止痒的是 ( )A.牙膏(pH≈9.0) B.食醋(pH≈2.5)C.肥皂(pH≈10.0) D.洗洁精(pH≈7.5)3.(2022山东东营中考)东营某化工厂产生的污水pH=2,主要污染物是硫酸。现要将污水调节至接近中性,达标后再排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检测:用pH试纸或pH计检测污水的酸碱度B.原理:处理酸性污水的实质是消耗污水中的氢离子C.验证:取水样,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处理未达标D.应用:可与造纸厂排放的碱性污水混合,达标后再排放4.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则 ( )A.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混合溶液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C.混合前后水分子总数不变D.混合前后阳离子总数不变5.将稀盐酸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NaCl溶液中,充分混合后均无明显现象。混合后相关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间均未发生化学反应B.变化中都有新物质产生C.混合后溶液酸碱性都不变D.图甲可表示酸碱反应的实质6.(2022 河北中考)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硫酸,该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N点时的溶液一定呈红色B.P点时的溶液能与纯碱发生反应C.M→N过程中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D.M→P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钠不断增加7.【跨学科·数学】(2022浙江绍兴中考)在做酸碱反应的实验时,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烧杯内相关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C D8.(2021浙江杭州中考)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稀盐酸、氢氧化钠恰好都完全反应的是 ( )A.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B.加氢氧化镁固体,固体全部溶解C.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D.测定溶液的pH,刚好显中性9.(2022浙江杭州中考)HCl气体通入水中可得到盐酸。室温下,将HCl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直至溶液的pH=7,回答问题:(1)Cl和Cl的中子个数相差 个。 (2)HCl气体通入NaOH溶液前后,试管中溶液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选填“①”“②”或“③”)。 能力提升全练10.(2023浙江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联考改编,11,★★☆)为完全中和某氢氧化钠溶液,需用一定量的盐酸,如果改用等浓度等质量的硝酸,反应后溶液的pH为 (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等于011.(2023浙江金华南苑中学月考,15,★★☆)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 )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C.滴入适量BaCl2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D.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S个数比为2∶112.(2023浙江兰溪育才中学月考,3,★★☆)向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OH和 NaClB.a、b、c点时的溶液中都含有Na+、Cl-C.c点时NaOH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D.b点时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13.(2023浙江嘉兴北师大南湖附中期中,6,★★☆)如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 mL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 mL时,所得溶液呈酸性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 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D.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14.向盛有20 g 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如图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15.【新题型·数字化实验】(2022山东济南中考,8,★★☆)某同学在常温下进行了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向20 mL 0.4%的NaOH溶液(预先滴入3滴酚酞试液)中逐滴滴入0.4%的稀盐酸。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借助计算机绘制出溶液pH随所滴入稀盐酸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烧杯中的溶液在a点时显红色B.在b点时溶液中H+和OH-恰好完全反应C.在c点时烧杯中的溶液呈酸性D.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里Na+逐渐减少16.(2022浙江湖州中考,35,★★☆)在研究“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过程中,取一洁净的锥形瓶,往其中加入25克氢氧化钠溶液,然后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1)为了获取酸能与碱反应的证据,滴加稀盐酸前,锥形瓶中还需加入的是 。 (2)酸与碱之间反应的实质是 。 (3)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锥形瓶及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①a的值是 。 ②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素养探究全练17.【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2浙江台州中考)在研究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时,把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中,得到无色溶液A。无色溶液A中除了氯化钡还有什么 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 实验二猜想 可能还有盐酸 可能还有氢氧化钡实验 过程 在试管中加入2~3颗锌粒,再滴加少量无色溶液A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无色溶液A,再滴加2~3滴氯化铁溶液实验 现象 无气泡产生 有 ② 色沉淀产生 实验 结论 无色溶液A不含 ① 无色溶液A含有氯化钡和氢氧化钡(1)请把表格内容填写完整:① ;② 。 (2)该同学为了从无色溶液A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钡晶体,请你帮他写出合理的方法: 。 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全练1.A 使用胶头滴管时,应垂直悬空在烧杯口上方滴加,A正确;用胶头滴管取药品时不能倒置,防止药品腐蚀胶帽,B错误;胶头滴管不能替代玻璃棒来进行搅拌,C错误;胶头滴管不能平放在桌面上,应该放在专用的烧杯中,D错误。2.B 利用酸与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可以选用显酸性的物质来涂抹止痒。食醋的pH小于7,显酸性。3.C 用pH试纸或pH计检测污水的pH,即可知其酸碱度,A正确;酸性溶液中存在着大量的氢离子,处理酸性污水的实质是消耗污水中的氢离子,B正确;污水调节至接近中性,水中仍含有硫酸根离子,加入氯化钡溶液一定会产生白色沉淀,C错误;酸性污水中的氢离子能与碱性污水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因此可与造纸厂排放的碱性污水混合,达标后再排放,D正确。4.B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 NaCl+H2O,其中参加反应的NaOH与HCl的质量比为40∶36.5,若所得溶液 pH=7,表明NaOH与HCl恰好完全中和,反应后的溶液中只有NaCl一种溶质,即混合溶液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B项正确;反应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质量相等,则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应比稀盐酸大,A项错误;由于反应生成水,因此混合后比混合前水分子总数增多,C项错误;混合前的阳离子为钠离子和氢离子(二者的数目相等),反应后的阳离子只有钠离子,反应后阳离子总数变为原来的一半,D项错误。5.D 根据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了水分子,混合后溶液酸碱性发生了改变,A、C错误,D正确;乙中稀盐酸和NaCl溶液混合,没有新物质生成,B错误。6.B N点时溶液的pH等于7,显中性,N点时的溶液一定呈无色,A错误。P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显酸性,稀硫酸过量,硫酸能与纯碱发生反应,B正确。M→N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碱性逐渐变弱,C错误。M→N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钠的质量逐渐增大;N→P过程中,硫酸钠的质量不变,D错误。7.D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水的质量起点不为0,因为反应会生成水,所以水增加的量先多后少,A正确。氯化钠的质量起点为0,当恰好完全反应后,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变化,B正确。随着反应进行,氢氧化钠的质量不断减小,当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质量为0,C正确。当完全反应后,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氯化氢的质量不断增大,D不正确。8.D 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稀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稀盐酸、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加入氢氧化镁固体,固体全部溶解,说明溶液中含有剩余的盐酸,二者没有恰好完全反应;加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二者没有恰好完全反应;测定溶液的pH ,刚好显中性,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9.(1)2 (2)②解析 (1)Cl和Cl互为同位素,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中子个数相差37-35=2;(2)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根据题图可知,①为钠离子,②为氢氧根离子,③为水分子,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氢氧根离子,故选②。能力提升全练10.A 完全中和某氢氧化钠溶液,需用一定量的盐酸,如果改用等浓度等质量的硝酸,硝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盐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反应后氢氧化钠有剩余,则反应后溶液的pH大于7。11.D 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如果硫酸过量也不会有沉淀生成,A错误;酚酞试液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均不变色,B错误;硫酸和硫酸钠均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错误;当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Na+与S的个数比为2∶1,D正确。12.B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a点时,pH<7,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过量的HCl和反应生成的NaCl,A不正确;a、b、c点时的溶液中都含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因此都含有Na+、Cl-,B正确;c点时,pH>7,NaOH过量,C不正确;b点时,pH=7,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D不正确。13.A 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 mL时,溶液的pH等于7,显中性,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A正确。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 mL时,溶液的pH大于7,所得溶液呈碱性,B错误。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 mL时,溶液的pH小于7,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NaCl、HCl,C错误。由图像可知,pH开始时大于7,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D错误。14.B 设恰好完全反应时需7.3%的稀盐酸的质量为x。NaOH + HCl NaCl + H2O40 36.520 g×10% 7.3%×x= x=25 g即恰好完全反应时需要稀盐酸25 g,反应后溶液总质量为20 g+25 g=45 g,因此A、C选项不正确;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滴入稀盐酸,pH逐渐减小,D也不正确。故选B。15.D a点时,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A正确; b点时,pH等于7,溶液显中性,酸和碱完全中和,即溶液中H+和OH-恰好完全反应,B正确;c点时,pH小于7,溶液呈酸性,加入的稀盐酸过量,C正确;从微观角度看,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水,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里Na+没有变化,D错误。16.(1)无色酚酞试液(或紫色石蕊试液)(2)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或H++OH- H2O) (3)①20②解:设反应后溶液中溶质NaCl的质量为x。NaOH + HClNaCl+H2O 36.5 58.5 20 g×7.3% x=x=2.34 g反应后溶液中溶质NaCl的质量分数为×100%=5.2%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NaCl的质量分数为5.2%。解析 (1)由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所以滴加稀盐酸前,锥形瓶中可以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当滴加稀盐酸至溶液红色消失,说明酸与碱发生了反应。(2)酸碱之间反应的实质就是H+和OH-结合生成H2O。(3)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a的值为80.4-60.4=20。素养探究全练17.(1)①盐酸(或HCl) ②红褐 (2)加入适量(或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解析 (1)①锌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在试管中加入2~3颗锌粒,再滴加少量无色溶液A,无气泡产生,则说明无色溶液A不含盐酸;②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无色溶液A,再滴加2~3滴氯化铁溶液,氯化铁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钡,氢氧化铁沉淀为红褐色沉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