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6节 几种重要的盐第2课时 盐的制取基础过关全练1.(2023浙江诸暨月考改编)下列物质的制备或用途不正确的是 ( )A.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B.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C.氯化钠——可从海水中提取D.纯碱——用于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2.(2023浙江嘉兴北师大南湖附中期中)下列有关氯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是一种盐B.氯化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氯化钠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D.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的3.(2023浙江杭州余杭中泰中学月考)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CaO+H2O Ca(OH)2B.Zn+H2SO4ZnSO4+H2↑C.2H2O22H2O+O2↑D.Na2CO3+Ca(OH)2 CaCO3↓+2NaOH4.【新独家原创】实验台上Ba(NO3)2、AgNO3、K2CO3三种溶液的标签被腐蚀,小科想通过实验来鉴别,他选用下列哪一种试剂能完成任务 ( )A.硝酸钾 B.盐酸C.氢氧化钠 D.氯化钠5.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荡。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在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 能力提升全练6.【主题教育·传统工艺】(2021浙江嘉兴中考,11,★☆☆)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铜的方法,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①通过蒸发溶剂可获得晶体B.②是通过复分解反应获得铜C.③所得硫酸铜溶液一定是饱和的D.④说明铁元素变成了铜元素7.(2022广西百色中考,17,★★☆)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Cu(NO3)2、KCl、HClB.K2SO4、NaOH、NH4ClC.HNO3、NaCl、Ca(OH)2D.KNO3、Na2SO4、NaCl8.(2023浙江宁波镇海古塘中学期中,11,★★☆)下列离子能在pH=13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Cl-、Na+、H+B.K+、S、Cu2+、NC.Cl-、K+、S、Na+D.Ca2+、Cl-、Na+、C9.(2023浙江乐清英华学校期中,15,★★☆)甲、乙两化工厂分布如图所示,箭头代表水流方向,如果在a处取水样检测,水中含有少量NaOH、Na2SO4;在c处取水样检测,pH=7且水中只含有少量NaCl。则b处水中含有的一组物质是 ( )A.MgSO4、NaCl B.H2SO4、Ba(NO3)2C.BaCl2、HCl D.H2SO4、MgCl210.【新题型·工艺流程】(2021浙江杭州中考,28 ,★★☆)某种粗盐水中有少量含S、K+的杂质,小金用这种粗盐水经过下列实验流程制取纯净氯化钠晶体。(1)固体A是 (填化学式)。 (2)加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将溶液C蒸发至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得到晶体,所得晶体仍不是纯净的氯化钠,理由是 。 11.将12.9克NaCl和Na2CO3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水中形成溶液,再将75克CaCl2溶液分5次加入该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 1 2 3 4 5加入CaCl2 溶液质量/克 15 15 15 15 15生成沉淀的 总质量/克 3 m 9 10 10求:(1)表格中m的数值是 。 (2)溶液中Na2CO3完全反应是在第 次实验。 (3)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4)请画出上述过程溶液中NaCl质量的变化图。素养探究全练12.【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2江苏宿迁中考改编)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以下两个实验。①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②CuSO4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1)写出实验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结束后,将两个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同一干净的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滤液呈无色,则滤液中一定不含的离子是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紫色,则滤液呈 性(填“酸”“碱”或“中”)。 (3)该小组同学对滤液中溶质成分继续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红认为:只有NaCl;小亮认为:可能有NaCl、BaCl2;小明认为:可能有NaCl、BaCl2、Na2SO4。【交流讨论】从物质共存的角度分析,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你的猜想是 。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证明谁的猜想正确。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 溶液 无明显 现象 小亮猜想不正确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BaCl2溶液 你的猜想成立13.【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3浙江嘉兴秀洲月考)我国制碱工业采用联合制碱法生产纯碱,其反应原理如下:NaCl+NH3+H2O+CO2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资料阅读】①通常情况下,浓氨水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易挥发出氨气。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②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吸收二氧化碳。科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联合制碱法进行了如下实验:Ⅰ.关闭K1,先打开K2通入NH3,调节气流速率,待其稳定后,再打开K1通入CO2。Ⅱ.待三颈烧瓶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关闭K2停止通入NH3;一段时间后,关闭K1停止通入CO2。Ⅲ.将三颈烧瓶内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将滤出的固体洗涤、低温干燥,得到碳酸氢钠固体。再加热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即得纯碱。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B装置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 。 (3)D装置中生石灰的作用是 。 (4)C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作用除了随时添加饱和食盐水,还有的作用是 。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浸有稀硫酸的棉花团,其目的是 。 (5)关闭K2停止通入NH3,还要继续通入一段时间CO2,其目的是 。 (6)写出副产品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全练1.D 大理石可用作建筑材料,A正确;用小苏打焙制糕点时,小苏打受热分解能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从而使糕点疏松多孔,B正确;氯化钠可从海水中提取,C正确;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不能与纯碱溶液反应,不能用纯碱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D错误。2.A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A正确,D错误。氯化钠不能与盐酸反应,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错误。氯化钠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C错误。3.D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A项,属于化合反应。B项,属于置换反应。C项,属于分解反应。D项,属于复分解反应。4.B 硝酸钾与Ba(NO3)2、AgNO3、K2CO3均不反应;盐酸能与K2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与AgNO3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与Ba(NO3)2不反应,能观察到三种不同现象;氢氧化钠与Ba(NO3)2、K2CO3均不反应;氯化钠与Ba(NO3)2、K2CO3均不反应。故选B。5.产生气泡 氯化钠和氯化钙(或NaCl和CaCl2)解析 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稀盐酸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产生气泡;BD段表示Na2CO3和CaCl2反应过程,则C点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未参加反应的氯化钙。能力提升全练6.A 通过蒸发溶剂可获得晶体,A合理。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②生成了铜单质,不是复分解反应,B不合理。③通过加水溶解,得到硫酸铜溶液,溶液不一定饱和,C不合理。④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不是铁元素变成了铜元素,D不合理。7.D A项,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Cu(NO3)2溶于水呈蓝色。B项,NaOH与NH4Cl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C项,HNO3与Ca(OH)2反应生成硝酸钙和水,不能大量共存。D项,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8.C pH为13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H+、OH-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水,A不能大量共存。Cu2+、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B不能大量共存。Ca2+、C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D不能大量共存。故选C。9.C 根据题给信息,a处的水中含有NaOH、Na2SO4,c处的水中只含有氯化钠,且pH=7,说明应除去氢氧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引入氯离子,钡离子会将硫酸根离子沉淀,氢离子会中和氢氧根离子,同时阴离子为氯离子,C符合题意。10.(1) BaSO4(2) BaCl2+Na2CO3BaCO3↓+2NaCl(3)钾离子未除去解析 (1)粗盐水中含有S,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Ba2+与S结合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化学式为BaSO4; ( 2 )溶液A中有过量氯化钡,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BaCl2+ Na2CO3BaCO3↓+ 2NaCl。11.(1)6 (2)4(3)解:设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CaCl2 CaCO3↓+2NaCl106 100x 10 g= 解得x=10.6 g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100%≈82.2%答: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82.2%。(4)解析 (1)由表中数据可知,每加入15 g的CaCl2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是3 g,第三次共生成沉淀9 g,则第二次共生成沉淀6 g,所以m=6。(2)由表中数据可知,第四次加入氯化钙溶液共产生10 g沉淀,说明碳酸钠已完全反应。(4)由计算可知,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2.9 g-10.6 g=2.3 g,氯化钠的总质量为2.3 g+11.7 g=14 g。设参加反应的氯化钙溶液的总质量为a,3 g∶15 g=10 g∶a,解得a=50 g。据此,可画出NaCl质量随加入CaCl2溶液质量变化的曲线。素养探究全练12.(1)CuSO4+BaCl2 BaSO4↓+CuCl2(2)Cu2+(或铜离子) 中 (3)【交流讨论】小明 NaCl、Na2SO4 【设计实验】Na2CO3或Na2SO4 (含C或S的可溶性物质) 有白色沉淀生成解析 (2)实验结束后,将两个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同一干净的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滤液呈无色,说明滤液中一定不含的离子是Cu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紫色,则滤液呈中性。(3)【交流讨论】小明的猜想一定不正确,因为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与硫酸钠不能共存,因此“你的猜想”应是NaCl、Na2SO4。【设计实验】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钡沉淀,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故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Na2CO3或Na2SO4溶液,无明显现象,证明小亮猜想不正确。根据实验结论“你的猜想成立”可知,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实验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13.(1)CaCO3+2HCl CaCl2+H2O+CO2↑(2)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3)氧化钙和水反应产生热量,使氨气的挥发加快(4)平衡气压 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空气(5)尽可能多地吸收二氧化碳,增大碳酸氢钠的产率(6)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解析 (1)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4)C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作用除了随时添加饱和食盐水,还有平衡气压的作用;在长颈漏斗内放置浸有稀硫酸的棉花团,其目的是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空气。(5)关闭K2停止通入NH3,还要继续通入一段时间CO2,其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吸收二氧化碳,增大碳酸氢钠的产率。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6节 几种重要的盐第1课时 常见的盐基础过关全练1.(2022湖北宜昌中考)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学成归国,发明了制碱新法“侯氏制碱法”,所制纯碱属于(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2.(2023浙江温州七校联考)下列关于氯化钠性质和用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易溶于水B.能吸收空气中水分而潮解C.其溶液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D.0.9%的NaCl溶液用作医疗上的生理盐水3.(2023浙江舟山定海四校期中)现有下列试剂①石灰水、②食醋、③食盐水、④纯碱溶液、⑤烧碱溶液,其中检验贝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必须用到的是 ( )A.②⑤ B.①② C.②④ D.①③4.(2023浙江杭州西湖一模)下列关于纯碱(Na2CO3)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纯碱属于碱类物质B.纯碱的水溶液pH<7C.纯碱能与盐酸反应,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纯碱中含少量烧碱杂质,可用稀盐酸除杂5.【新独家原创】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开设的“天宫课堂”进行了泡腾片实验。她向注入蓝色颜料的水球内放入一颗泡腾片,泡腾片入水后快速产生大量气泡,水球“沸腾”了!大量气泡没有离开水球而是逐渐将水球充满,美轮美奂。泡腾片成分中含有柠檬酸(具有酸性)、碳酸氢钠等。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对应解释错误的是 ( )A.产生的气泡均匀向四周扩散,而不像在地球上会上浮——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B.将水溶性颜料溶于水球,水球呈美丽的蓝色——颜料溶于水形成溶液C.泡腾片放入水球,水球充满气泡并变大——发生化学变化生成CO2气体D.为了验证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可以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两者反应会产生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白色沉淀能力提升全练6.(2022重庆中考A卷,11,★★☆)《本草纲目》记载“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烧”涉及氧化反应B.“灰”指草木灰,含有碳酸钾C.“灰淋汁”涉及溶解D.“取碱浣(洗)衣”利用碱的腐蚀性7.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烧杯内有固体残留并得到无色溶液甲;②取少量无色溶液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③继续向①的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1)仅通过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 ; (2)无色溶液甲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填字母)。 A.碳酸钠 B.硫酸钠C.硝酸钡 D.氢氧化钠8.【跨学科·数学】(2021浙江台州中考,32,★★☆)钙是生物体骨骼的重要组成元素。鱼骨中含有碳酸钙,现设计图甲实验测定鱼骨中的碳酸钙含量,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图乙。甲乙提示:①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HAc)。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AcCaAc2+H2O+CO2↑②鱼骨中其他成分与食醋反应生成的气体可忽略不计(1)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2)由图乙中的AB曲线,可知锥形瓶中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4)生活中,用喝醋的方法除去卡在咽上的鱼刺,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请你结合实验结果加以说明。9.【新题型·创新实验】(2021浙江嘉兴中考,32,★★☆)小嘉发现:向碳酸钠溶液中倾倒稀盐酸,很快就产生了气泡;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滴加一定量后才有气泡产生。查阅资料: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先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Cl+NaHCO3,当Na2CO3全部转化成NaHCO3后,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为此他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一:在广口瓶中加入1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用注射器向瓶中缓慢注入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观察到瓶内无明显现象;步骤二:继续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瓶内连续产生气泡,烧杯中澄清石灰水 。 )(1)步骤二中,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 。 (2)上述实验中,加入稀盐酸多少克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 (3)向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中无论是倾倒还是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质量是相同的,其本质原因是什么 10.(2021浙江金华中考,33,★★☆)某品牌钙片的部分信息:①钙片主要成分为碳酸钙;②每片钙片的质量为1克。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用该品牌钙片做了如下实验:把100克稀盐酸分成五等份,分次将稀盐酸添加到放有10片钙片的烧杯中,充分反应(钙片中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得到的实验数据见下表。实验次数 1 2 3 4 5加入稀盐酸的 质量/克 20 20 20 20 20剩余固体的 质量/克 8.0 6.0 4.0 2.2 2.2回答下列问题:(1)钙片用于补“钙”。钙片中所含的钙是指 ; A.元素 B.单质 C.原子(2)10片钙片中所含碳酸钙的总质量为 克; (3)计算该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素养探究全练11.【学科素养·科学思维】(2021浙江衢州中考)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含量,某小组同学在一定质量的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利用生成CO2的质量来测定(忽略稀盐酸挥发的影响)。甲乙(1)小科用图甲装置实验,通过测定反应前后D装置质量的变化来得到CO2质量。为了避免水蒸气对实验的影响,使测量结果更准确,装置C中应装入 (填试剂名称)。 (2)小明用图乙装置实验,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总质量的变化来得到CO2质量。他用碱石灰做干燥剂,请判断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3)实验时,正确选择干燥剂后,两装置均可通过左侧导管鼓入某种气体一段时间,来进一步减小误差。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选项 实验 装置 反应开始前 鼓入的气体 反应结束后 鼓入的气体A 甲 氮气 氮气B 甲 干燥空气 干燥空气C 乙 氮气 氮气D 乙 干燥空气 干燥空气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全练1.D 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2.B 氯化钠易溶于水,A正确;氯化钠没有吸水性,不能吸收空气中水分而潮解,B不正确;氯化钠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C正确;生理盐水是0.9%的NaCl溶液,D正确。3.B 食醋显酸性,能和碳酸盐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B。4.C 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A错误。纯碱的水溶液显碱性,pH>7,B错误。纯碱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正确。纯碱、烧碱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D错误。5.A 因为处于失重状态,产生的气泡均匀向四周扩散,而不像在地球上会上浮,A错误;将水溶性颜料溶于水球,水球呈美丽的蓝色,是由于颜料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B正确;泡腾片中的碳酸氢钠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水球充满气泡并变大,C正确;将被检验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D正确。能力提升全练6.D “烧”即薪柴在空气中燃烧,涉及氧化反应,A正确;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B正确; “灰淋汁”指用水溶解得到碳酸钾溶液,C正确; “取碱浣(洗)衣”指的是利用碳酸钾溶液呈碱性,能与油污反应的性质,碳酸钾属于盐,D错误。7.(1)Ba(NO3)2 (2)ABD解析 (1)根据①可知,把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和残留固体,说明有碳酸钠或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沉淀,因此原白色固体中肯定有硝酸钡。(2)根据②可知,取少量无色溶液甲滴加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甲呈中性,则溶液甲中没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即无色溶液甲中肯定没有A、D;根据③可知,加入稀硝酸,固体质量减小,即固体中有碳酸钡与稀硝酸反应,假如有硫酸钠,那么加入稀硝酸后溶解碳酸钡产生的钡离子就会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根据化学方程式:BaCO3+2HNO3 Ba(NO3)2+H2O+CO2↑,Ba(NO3)2+Na2SO4 BaSO4↓+2NaNO3,碳酸钡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7,而硫酸钡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3可知,若含有硫酸钠,则会产生质量比碳酸钡还要大的硫酸钡,那情况就和实验图像不符,因此无色溶液甲中一定不存在碳酸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故选A、B、D。8.(1) 吸收被二氧化碳带出的水,防止影响实验 (2)变小 (3)1.25%(4)这个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碳酸钙的含量很少,用醋只能反应其中极少一部分,更多的鱼刺还是没有被反应掉。解析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将二氧化碳带出的水吸收,减小误差;(3)二氧化碳的质量=820 g-819.89 g=0.11 g,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Ac CaAc2+H2O+CO2↑100 44x 0.11 g= x=0.25 g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0.25 g/20 g)×100%=1.25%。9.(1) 变浑浊 (2) 解:设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x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Na2CO3 + HCl NaCl + NaHCO3 106 36.510 g×10.6% x×7.3%解得:x=5 g答:加入稀盐酸5 g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3) 两种方式都是碳酸钠中的碳元素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解析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0.(1)A (2)7.8(3)解:设稀盐酸的溶质质量为x。CaCO3 + 2HCl CaCl2+H2O+CO2↑100 732 g x=x=1.46 g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0%=7.3%答: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解析 (2)由题表数据可知,最终剩余的2.2 g固体是钙片中的杂质,则10片钙片中所含碳酸钙的总质量=1g/片×10片-2.2 g=7.8 g。素养探究全练11.(1)浓硫酸或浓H2SO4 (2)不合理,因为碱石灰也要吸收二氧化碳 (3)ACD解析 (1)为了避免水蒸气对实验的影响,使测量结果更准确,装置C中应装入浓硫酸,因为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不能吸收二氧化碳。( 2 )小明的做法不合理,因为碱石灰也能够吸收二氧化碳。(3) 甲装置反应前后鼓入氮气,能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D装置吸收,实验结果更准确,A选项可行;甲装置不能鼓入干燥空气,因为干燥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影响实验结果,B选项不可行;乙装置反应前后鼓入氮气,能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逸出,实验结果更准确,C选项可行;乙装置反应前后鼓入干燥空气,能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逸出,实验结果更准确,D选项可行。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6节 几种重要的盐第3课时 盐与化肥基础过关全练1.(2022辽宁鞍山中考)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 ( )A.NH4HCO3 B.K2SO4C.Ca(H2PO4)2 D.KCl2.(2022 河南中考)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化肥。下列化肥(用化学式表示)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CO(NH2)2 B.K2SO4C.KNO3 D.Ca(H2PO4)23.(2022四川自贡中考)振兴乡村,发展农业生产,化肥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化肥中属于磷肥的是 ( )A.尿素 B.硫酸钾C.碳酸氢铵 D.磷酸二氢钙4.(2022北京中考)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物质能用作钾肥的是 ( )A.K2SO4 B.CO(NH2)2C.NH4Cl D.Ca(H2PO4)25.(2022贵州毕节中考)“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关于碳酸铵、氯化铵、硫酸钾和磷矿粉四种化肥鉴别的方案及结论,错误的是 ( )A.通过直接观察固体颜色就可以鉴别出磷矿粉B.取样溶解后加入硝酸钡溶液能鉴别出硫酸钾C.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有两种化肥能闻到氨味D.只用氢氧化钡溶液可将前三种化肥鉴别出来6.(2022湖北黄石中考)如图是磷酸二氢钾(KH2PO4)化肥包装上的部分信息,有关该化肥叙述不正确的是 ( )(磷酸二氢钾净重 50 kgKH2PO4≥98%高纯度,全水溶,易吸收)A.属于复合肥料 B.易溶于水C.是纯净物 D.主要含有四种元素7.【跨学科·数学】(2022浙江舟山中考)开春以来,为提高水稻产量,某农场积极做好科学施肥、精准防治病虫害等工作。(1)水稻不同生长期需要不同的肥料。如在水稻抽穗、开花时期,为促进穗数增多、籽粒饱满,需要多施磷肥。下列属于磷肥的是 (填字母)。 A.碳酸钾(K2CO3) B.尿素[CO(NH2)2] C.磷酸二氢钙[Ca(H2PO4)2](2)氮肥能促进水稻幼苗生长,一百亩水稻需要施3 950千克碳酸氢铵(NH4HCO3),这些碳酸氢铵用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来合成,需要氨气(NH3)多少千克 (3)井冈霉素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常用药。要为一百亩水稻喷洒该农药,需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01%的药液7 500千克,应购买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井冈霉素药液多少千克 能力提升全练8.(2023浙江温州实验中学月考,9,★☆☆)科学施肥可以提高粮食产量。技术员测定了某耕地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测定结果及土壤肥量标准见下表,则此耕地应该施用的化肥是 ( )含氮 含磷 含钾土壤肥量标准/(g/kg) 0.62 0.34 17.8测定结果/(g/kg) 0.50 0.36 18.1A.硫酸钾(K2SO4)B.尿素[CO(NH2)2]C.氯化钾(KCl)D.磷酸二氢钙[Ca(H2PO4)2]9.竹生长快,适应性强,又有广泛的用途,更是一种重要的森林资源。为研究氮肥施加量对竹材产量的影响,科学家选取三块土壤、朝向和种类等条件相同的竹林,分别施加不同量的同种氮肥,测出竹材产量。实验连续进行三年,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在实际生产中,施加氮肥最合理的量为 kg/m2,理由是 。 10.(2022浙江宁波中考,32,★★☆)“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一种新型化肥——硝酸铵钙,其有效成分为NH4NO3和Ca,进入土壤后,都成为可吸收的离子,不会引起土壤板结,且钙离子可提高农作物对病害的抵抗力。小宁利用某品牌的硝酸铵钙化肥,进行以下实验:取化肥样品8.0 g,与足量的NaOH固体充分混合,加热到固体质量不再减小,生成0.17 g 氨气(NH3)。把反应所得固体溶于适量水中,再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沉淀和滤液,测得沉淀质量为4.0 g。(已知:NH4NO3+ NaOHNaNO3+ NH3↑+ H2O;化肥中的其他成分不含Ca、N元素,且不参加反应)(1)作为氮肥,硝酸铵钙在植物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 。 A.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B.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使果实、种子的成熟提早C.使茎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2)计算样品中NH4NO3的质量分数。(3)计算滤液中NaNO3的质量。11.(2021浙江丽水中考,32,★★☆)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是一种常见的肥料。烧制草木灰是我国传统农耕方式,但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为护卫蓝天白云,我市发布通告,禁止露天烧制草木灰。(1)从化学肥料分类角度分析,碳酸钾属于 (填“氮肥”“磷肥”或“钾肥”); (2)要确认草木灰浸出液中含有C ,需用到的试剂是 ; (3)为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小科进行以下实验:①取50克样品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后,将浸出液全部转移到烧杯中;②在烧杯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得到沉淀;③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5克固体。求该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发生化学反应,K2CO3+CaCl22KCl+CaCO3↓ )素养探究全练12.【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1内蒙古包头中考)某农场有一袋标签已破损的铵态氮肥,破损标签内容如图所示,同学们对这袋氮肥的成分进行探究并验证其还有肥效,设计了如下实验活动。活动一:探究氮肥的成分。【猜想与假设】猜想1:NH4NO3猜想2:(NH4)2SO4猜想3:NH4HCO3猜想4:NH4Cl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2不合理,理由是 。 【实验探究】(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无气泡产生,则该氮肥的成分一定不是 (填化学式)。 (2)为了确定该氮肥究竟是剩余两种中的哪一种,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 活动二:验证氮肥还有肥效。【实验操作】如图向盛有氮肥样品的锥形瓶中注入NaOH浓溶液。【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该氮肥还有肥效。【施用指导】施用铵态氮肥时要注意 。 13.台州是“中国大棚葡萄之乡”。近年来,果农在农技部门指导帮助下,在葡萄架下种植比较耐阴的豆科类、叶菜类等经济作物,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钾肥能促进糖类的合成与运输,提高葡萄品质,在葡萄开花后要注意补充钾肥。下列属于钾肥的是 (填序号)。 ①KCl ②CO(NH2)2 ③NH4HCO3(2)如图表示大棚内某段时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t1~t2时段内二氧化碳浓度逐渐下降的原因是 。 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全练1.A NH4HCO3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K2SO4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Ca(H2PO4)2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KCl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2.C CO(NH2)2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K2SO4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KNO3中含有钾元素与氮元素,属于复合肥;Ca(H2PO4)2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3.D 尿素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硫酸钾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碳酸氢铵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磷酸二氢钙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4.A K2SO4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CO(NH2)2、NH4Cl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Ca(H2PO4)2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5.B 磷矿粉是灰白色的,与其他化肥不同,通过直接观察固体颜色就可以鉴别出磷矿粉,A正确。硫酸钾、碳酸铵均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错误。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碳酸铵、氯化铵两种化肥能闻到氨味,C正确。只用氢氧化钡溶液可将前三种化肥鉴别出来,同时生成白色沉淀和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硫酸铵,只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氯化铵,只生成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钾,D正确。6.C 磷酸二氢钾(KH2PO4)中含有K、P两种元素,属于复合肥,A正确;根据题目中所给信息可知,磷酸二氢钾(KH2PO4)易溶于水,B正确;KH2PO4≥98%,说明该化肥中还含有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C错误;由KH2PO4可知,该化肥主要含有K、H、P、O四种元素,D正确。7.(1)C(2)解:设需要氨气的质量为x。NH3+CO2+H2ONH4HCO317 79x 3 950千克=x=850千克。(3)解:应购买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井冈霉素药液质量为=15千克答:(2)需要氨气850千克。(3)应购买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井冈霉素药液15千克。解析 (1)碳酸钾(K2CO3)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尿素[CO(NH2)2]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磷酸二氢钙[Ca(H2PO4)2]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能力提升全练8.B 从题表数据可知,此耕地应该施用的化肥是氮肥,尿素属于氮肥。故选B。9.0.01 从竹材产量分析,施加氮肥比不施肥有明显增加;施加0.04 kg/m2的氮肥,竹材产量比0.01 kg/m2增幅较小甚至下降,而且施肥过多容易引起土壤板结解析 根据题图可知,施加氮肥最合理的量为0.01 kg/m2,理由是从竹材产量分析,施加氮肥比不施肥有明显增加;施加0.04 kg/m2的氮肥,竹材产量比0.01 kg/m2增幅较小甚至下降,而且施肥过多容易引起土壤板结。10.(1)A(2)解:设样品中含有硝酸铵的质量为x,生成硝酸钠的质量为y。NH4NO3 + NaOHNaNO3+NH3↑+ H2O 80 85 17 x y 0.17 g= x=0.8 g= y=0.85 g样品中NH4NO3的质量分数为×100%=10%(3)解:设硝酸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的质量为z。Ca(NO3)2+Na2CO3 CaCO3↓+2NaNO3 100 170 4.0 g z=z=6.8 g滤液中NaNO3的质量为0.85 g+6.8 g=7.65 g答:(2)样品中NH4NO3的质量分数为10%。(3)滤液中NaNO3的质量为7.65 g。解析 (1)作为氮肥,硝酸铵钙在植物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故选A。11.(1)钾肥 (2)稀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 (3)解:设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为x。K2CO3+CaCl22KCl + CaCO3↓138 100x 5克解得:x=6.9克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 ×100%=13.8%答: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为13.8%。解析 (1)碳酸钾含有植物所需钾元素,属于钾肥;(2)要检验草木灰浸出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需用到稀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通过加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来验证。素养探究全练12.【猜想与假设】从标签中的化学式可知,铵根离子数为1,所以不是硫酸铵【实验探究】(1)NH4HCO3 (2)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该氮肥是NH4Cl;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该氮肥是NH4NO3【实验现象】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球变大【施用指导】避免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解析 【猜想与假设】据题图可知,该氮肥化学式中铵根离子数是1,而硫酸铵的化学式为(NH4)2SO4,故猜想2不合理。【实验探究】(1)碳酸氢铵与稀盐酸反应会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该铵态氮肥中加入稀盐酸后没有气体产生,说明该氮肥不是碳酸氢铵。(2)证明该氮肥是氯化铵还是硝酸铵,选择的试剂是硝酸银溶液,选取一定量的该氮肥溶于水,再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是氯化铵;若没有沉淀生成,则是硝酸铵。【实验现象】铵态氮肥与NaOH浓溶液混合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同时会观察到气球变大。【施用指导】由实验可知,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13.(1)① (2)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或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大于释放量)解析 (1)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2)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题图中t1~t2时段内二氧化碳浓度逐渐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或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大于释放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6.1 常见的盐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 1.6.2 盐的制取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 1.6.3盐与化肥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