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同步练习(3课时 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同步练习(3课时 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4章 代谢与平衡
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第2课时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基础过关全练
1.【新独家原创】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两种消化类型。下列属于物理消化的是 (  )
A.口腔内对食物的咀嚼和搅拌
B.淀粉在口腔内被消化为麦芽糖
C.蛋白质在胃内被初步消化
D.小肠内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被彻底消化
2.(2022北京中考)下列营养物质不经消化就可直接被人体吸收的是 (  )
A.淀粉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3.(2022海南中考)下列有关消化和吸收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胆汁中的消化酶可以乳化脂肪
B.唾液中含有消化淀粉的消化酶
C.小肠内壁有大量的肠腺,有利于消化
D.胃壁内有胃腺,可分泌含有胃蛋白酶的胃液
4.(2021山东周村期末)能够吸收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消化道器官有  (  )
A.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B.小肠、大肠
C.口腔、胃、小肠和大肠
D.口腔、胃
5.【新题型·框图推断】(2022浙江杭州二模)如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X曲线代表脂肪的消化过程
B.食物进入大肠前,Z被分解成氨基酸
C.淀粉、蛋白质、脂肪主要消化的部位是C
D.D中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
能力提升全练
6.(2023浙江永嘉崇德实验学校月考,2,★☆☆)某人经常不吃早餐,导致胆汁不能正常排放,并因此产生胆结石而致胆管堵塞。胆管堵塞后会直接影响消化的营养素是 (  )
A.脂肪   B.蛋白质
C.纤维素   D.淀粉
7.(2022广西南宁中考,10,★☆☆)“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物。下列有关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唾液和肠液都含有多种消化酶
B.营养物质都在小肠内被消化吸收
C.胃能吸收水、无机盐、蛋白质
D.脂肪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8.【新方法·控制变量法】(2022广东中考,12,★☆☆)某兴趣小组按照下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预测实验现象最可能为 (  )
组别 加入的物质 处理 温度 (℃) 保温时长 (min) 加碘液 后现象
甲 适量馒 头碎屑 2mL 唾液 搅拌 37 10 ①
乙 适量馒 头碎屑 2mL 清水 搅拌 37 10 ②
A.①变蓝,②不变蓝
B.①不变蓝,②不变蓝
C.①不变蓝,②变蓝
D.①变蓝,②变蓝
9.【学科素养·生命观念】(2021北京中考)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中老年人愿意搭配食用多种谷物,保证健康饮食。
(1)研究者用红豆、薏米等多种谷物配制成杂粮粉,并对比每100 g杂粮粉、小麦粉和玉米面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含量,得到如表。比较表中数据,杂粮粉中蛋白质、钙和    的含量高,同时又具有低脂肪和低糖的特点,符合中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蛋白质 (g) 糖类 (g) 脂肪 (g) 钙 (mg) 膳食纤维 (g)
小麦粉 9.9 74.6 1.8 38 0.6
玉米面 12.4 66.7 4.6 120 1.5
杂粮粉 27.9 54.7 1.4 386 6.2
(2)人体摄入杂粮粉后,其中的蛋白质在如图中    (填序号)内开始消化,随后进入小肠,小肠内含有多种    ,是人体消化的主要场所。蛋白质最终在小肠内被分解为    。
(3)钙不需要经过消化,可直接被人体吸收进入    。经检测,杂粮粉中的蛋白质和钙的吸收率均高于小麦粉和玉米面。
(4)有人提出“中老年人可以完全用杂粮粉替代米面作为主食”,你认为这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
素养探究全练
10.【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2浙江杭州中考)19世纪,法国学者沃泰默提出假设:狗的胃酸(主要成分为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感受器,通过神经传导,最终将信息传给效应器(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为验证假设,他做了如下实验:①将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胰液分泌。②将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静脉中,一段时间后未观察到有胰液分泌。③切断与上段小肠相连的所有神经,但保留血管通畅。将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胰液分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果能否支持沃泰默的假设                  。
理由是                             
                              。
(2)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分析沃泰默的研究论文后,提出了另一种假设:胃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到达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为了验证此假设,请完善下列实验方案:
剪下狗的一段小肠(具有活性),刮下黏膜,与     和砂粒一起研磨,将过滤后的提取液注入同一条狗的静脉中。一段时间后观察             。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A 物理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被细化和软化,营养物质的成分没有发生改变,A符合题意。
2.D 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需要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3.A 胆汁中不含消化酶,A说法错误。
4.B 人体消化道内的胃、小肠和大肠都有吸收功能,其中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能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大肠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B选项符合题意。
5.D 淀粉的消化是在口腔中开始的,根据题图可知,X曲线代表的是淀粉的消化过程,A错误;Z是脂肪,脂肪在小肠中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B错误;淀粉、蛋白质、脂肪主要的消化部位是D小肠,C错误;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D小肠中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D正确。
能力提升全练
6.A 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消化液,经胆管流入小肠,胆汁能乳化脂肪,利于脂肪的消化。胆管堵塞后,流入小肠的胆汁大大减少,会直接影响脂肪的消化。
7.D 唾液中只含有唾液淀粉酶,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A错误;淀粉会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蛋白质会在胃中被初步消化,B错误;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C错误;脂肪最终在小肠内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D正确。
8.C 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甲组内的唾液可以将淀粉分解,乙组清水不能分解淀粉,故加碘液后①不变蓝、②变蓝。
素养探究全练
9.(1)膳食纤维 (2)④ 消化液 氨基酸 (3)血液(或毛细血管) (4)不合理,长期食用可能出现营养失衡 (或“合理,蛋白质和钙吸收率较高,适合吸收功能不好的中老年人”)
解析 (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杂粮粉中蛋白质、钙、膳食纤维的含量均高于玉米面和小麦粉,并且糖和脂肪的含量均较低。(2)蛋白质的消化是从④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随后进入小肠,在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3)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物质,能够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壁吸收进入血液。(4)题述内容不合理,长期食用可能会出现营养失衡。(或题述内容合理,蛋白质和钙吸收率较高,适合吸收功能不好的中老年人。)
10.(1)不能 若假设成立,则切断与上段小肠相连的所有神经后,不会出现分泌胰液的现象 (2)稀盐酸 是否有胰液分泌
解析 (1)沃泰默提出的假设是狗的胃酸(主要成分为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感受器,通过神经传导,最终将信息传给效应器(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沃泰默设置的实验中,①步骤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胃酸(稀盐酸)有关系;③步骤说明“信息”不是由神经传导的。因此,沃泰默设置的实验不能支持他自己的假设。(2)为验证斯他林和贝利斯提出的假设,可以设计如下实验:剪下狗的一段小肠(具有活性),刮下黏膜,与稀盐酸和砂粒一起研磨(模拟小肠的蠕动),将过滤后的提取液(含有小肠黏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注入同一条狗的静脉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如果有胰液分泌,则假设成立;如果没有胰液分泌,则假设不成立。
第4章 代谢与平衡
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第3课时 酶的催化作用
基础过关全练
1.(2022山东潍坊中考)某生物兴趣小组通过实验发现,胃蛋白酶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对淀粉却不起作用。这种现象说明酶具有 (  )
A.高效性  B.专一性
C.多样性  D.稳定性
2.(2022云南中考)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水浴加热的温度为37 ℃,是为了模拟人的口腔温度
B.两试管加入的唾液和清水的量应该相同
C.②号试管滴加碘液后变蓝是因为水浴加热时间不够
D.该实验证明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3.【新特色·生物医疗】(2023浙江金华南苑中学月考)某药品部分说明书如图所示,请阅读后回答。
(
【成分】每片含胰酶300毫克
,
胃蛋白酶13毫克。
【性状】本品为肠溶衣与糖衣的双层包衣片。
【适应证】消化不良
,
食欲缺乏。
【注意事项】服用时切勿嚼碎
……
)
(1)在该药片中,胰酶和胃蛋白酶分别被不同包衣片包裹成内外两部分,根据营养素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先后顺序,药品“内层包衣”里的酶是    。
(2)该药品嚼碎后服用会影响药效,原因是               
                              。
能力提升全练
4.(2023浙江永嘉崇德实验学校月考,13,★★☆)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甲         乙
A.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0,因为麦芽糖含量增长最快
C.图乙中Tb到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含量不再上升,此时淀粉酶已失活
D.若两支试管中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分别在温度Ta、Tb催化一段时间后,再调整实验温度从Ta→T0、Tb→T0此时两支试管中酶的活性相同
5.【新题型·创新实验】(2023浙江永嘉崇德实验学校月考,26,★★☆)近来“果蔬酵素”深受广大减肥、爱美人士的追捧,经查阅酵素的实质是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观察某酵素的食用说明,发现需温水冲饮。为探究温度对酵素活性的影响,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提供以下器材:试管若干、淀粉溶液、酵素溶液、碘液、烧杯若干、胶头滴管、热水、冰块等。
(1)设计方案如下: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试管中酵素的质量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6.(2023浙江永嘉崇德实验学校月考,23,★★☆)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的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查询资料得知,18 ℃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由图可知,在各自的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的活性最低的是     。
(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保持为15~18 ℃,学习小组作出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 ℃之间。他们设置15 ℃、16 ℃、17 ℃、18 ℃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并说明理由:                             
                              。
(3)研究还发现,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的含量少、活性低,所以人工养殖投放的饲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   的比例,以减少对海洋的污染。
素养探究全练
7.【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3浙江金华南苑中学月考)图中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先将酶和乳汁分别加入2个试管,然后将两个试管放入同一水浴环境中15 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乳汁凝固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多次实验,记录在不同温度下乳汁凝固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表:
装置 A B C D E F
水浴温度 (℃) 10 20 30 40 50 60
凝乳时间 (min) 不凝固 7.0 4.0 1.5 4.0 不凝固
(1)分析表格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
(2)若将装置F中的混合物冷却至40℃时会发现乳汁仍不凝固,原因是
                              。
(3)若水浴前就将酶和乳汁放入同一试管中混合并保温,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B 胃蛋白酶能使蛋白质分解,但不能使淀粉分解,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2.C ②号试管中清水无法使淀粉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C选项叙述错误。
3.(1)胰酶 (2)胰酶的成分是蛋白质,胰酶会在胃中被初步消化而失去活性,从而影响药效
解析 (1)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因此根据营养素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先后顺序,药品“内层包衣”里的酶是胰酶。(2)如果嚼碎后服用,肠溶衣与糖衣的双层包衣会被破坏,而胰酶的成分是蛋白质,胰酶会在胃中被初步消化而失去活性,从而影响药效。
能力提升全练
4.D 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Ta 时酶的活性被抑制,Tb时酶永久性失活,D说法错误。
5.(1)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适量且等量的淀粉溶液;②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37 ℃、100 ℃和0 ℃的水中水浴5 min;③向各试管中注入适量且等量的酵素溶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37 ℃、100 ℃和0 ℃的水中水浴5 min;③向各试管中滴适量且等量的碘液;⑤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2)不变
解析 (1)见答案 (2)酵素的实质是酶,是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性质和数量不发生改变,因此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试管中酵素的质量不变。
6.(1)肠蛋白酶 (2)不能,在15~18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步升高,酶活性峰值未出现 (3)淀粉
解析 (1)由图1可知,三种蛋白酶在各自最适pH值下,肠蛋白酶对应的酶活性最小。(2)由图2可知,当温度在15~18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蛋白酶的活性一直在增强,酶活性峰值未出现,没有出现下降的拐点,因此,不能断定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 ℃之间。(3)大菱鲆消化道内淀粉酶少、活性低,不利于淀粉的消化,所以在人工投放饲料时要降低淀粉的比例。
素养探究全练
7.(1)在实验中,水浴温度为40 ℃时,乳汁凝固时间最短,此时凝乳酶活性较高 (2)高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使酶永久失活,故温度即使降低,酶的活性也不能恢复 (3)若水浴前将酶和乳汁放入同一试管中混合并保温,在达到预设的温度之前,可能就已经发生了反应,会影响实验效果
解析 (1)由表格可知,在40 ℃时乳汁凝固时间最短,所以该酶的最适温度在40 ℃左右。(2)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永久失活,温度即使降低,酶的活性也不能恢复。F组中的酶已经失活,所以将F组混合物冷却至40 ℃,乳汁依然不凝固。(3)酶具有高效性,若水浴前将酶和乳汁先混合再保温,可能会因为发生凝固反应而使实验结果不准确。第4章 代谢与平衡
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第1课时 消化系统的组成
基础过关全练
1.(2022浙江台州中考)下列图示中表示人体消化系统的是(  )
  
A B
  
C D
2.(2021浙江西湖月考)小张患有龋齿,在受冷、热、酸、甜等刺激后,会有酸痛感觉,这说明其龋洞已深入 (  )
A.牙釉质  B.牙骨质
C.牙本质  D.牙髓腔
3.【新方法·情境模拟】(2023浙江新昌期中)小华吃西瓜时不小心把一些西瓜籽吞进肚子了,最终这些西瓜籽会随粪便排出体外。这些西瓜籽在小华体内经过的部位依次是 (  )
A.口腔→咽→小肠→胃→大肠→肛门
B.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咽→胃→大肠→小肠→肛门
D.口腔→咽→胃→肝脏→小肠→大肠→肛门
4.位于消化道外,且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消化腺是  (  )
A.唾液腺  B.胃腺
C.胰腺   D.肝脏
5.(2021山东淄博沂源期中)成人小肠的长度一般为5~6米,盘曲于腹腔内,如图是小肠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3是小肠绒毛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B.小肠中有多种消化液
C.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D.小肠内表面有1小肠绒毛、2皱襞,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
能力提升全练
6.(2023浙江永嘉崇德实验学校月考,1,★☆☆)饥饿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听到肚子咕咕叫;吃饱的时候,我们有时感觉很撑。形成饥饿或饱腹感的器官是 (  )
A.大脑  B.脊髓  C.胃  D.小肠
7.(2022湖北云梦期中,5改编,★★☆)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器官,下列有关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胆汁是由胃腺分泌的
B.④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有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食物的作用
C.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D.③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素养探究全练
8.【学科素养·科学思维】【新方法·对比分析法】一天,某少年按如图所示时间就餐,在不刷牙的情况下口腔内液体的pH在一天中的变化如图所示:
(1)晚上不就餐时,口腔内pH一般维持在  左右。
(2)口腔若经常保持酸性,容易患龋齿。若一天进行三次漱口,最佳的时间安排是   。
A.三次吃点心前   B.三次吃点心后
C.早、午、晚餐前  D.早、午、晚餐后
9.【学科素养·科学思维】胰腺炎是近年来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大多与暴饮暴食有关。一旦患上胰腺炎会让患者痛苦不堪。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5是   ,它能分泌   。
(2)1是   腺,它能分泌      ,9是  腺,它能分泌   。
(3)某人患急性阑尾炎,需开刀切除的结构是[ ]   。
(4)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   。
(5)胰腺是人体内第二大腺体。经过胰腺病专业委员会研究发现:胰腺炎患者在三大供能物质的消化方面均受到影响,其中胰腺脂肪酶对脂肪消化和吸收影响最大,严重者会出现脂肪排泄物,其粪便呈油脂状或泡沫状,常浮于水面。通过曲线图乙(即胰脂肪酶产量与粪便中脂肪量的关系)发现,随着胰脂肪酶量的下降,粪便中脂肪的含量会   ,因此可以通过检查粪便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胰腺炎。
10.【学科素养·生命观念】(2023浙江温州期末)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为小肠的宏观结构图和微观结构图。
(1)小肠内表面的环形皱襞上有许多指状突起,叫做      ,可以极大增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2)下列与小肠消化功能无关的结构特点是   (选填字母编号)。
A.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B.小肠内壁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C.小肠很长,有5~6米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A 由图可知,A表示消化系统,B表示内分泌系统,C表示神经系统,D表示泌尿系统。
2.D 牙髓内有丰富的神经,小张患龋齿后会有酸痛感觉,这说明龋洞已深入了牙髓腔。
3.B 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是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故选B。
4.D 人体的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其中位于消化道外的是唾液腺、胰腺和肝脏,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故选D。
5.D 小肠内表面有大量环形皱襞,它的表面又有很多突起,称为小肠绒毛。故1为皱襞,2为小肠绒毛。它们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故D错误。
能力提升全练
6.A 人体的感觉是由大脑中的相应神经中枢形成的,故选A。
7.A 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胃腺能分泌胃液,A错误。
素养探究全练
8.(1)7.5  (2)B
解析 (1)据图可知:晚上不就餐时,口腔内pH会维持在7.5左右。(2)据图可知:三次吃点心后,口腔内的pH相对较低,且呈酸性,所以若一天进行三次漱口,最佳的时间安排是在三次吃点心后。
9.(1)肝脏 胆汁 (2)唾液 唾液 胰 胰液
(3)13 阑尾 (4)11 小肠 (5)增多
解析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1)图中5是肝脏,它能分泌胆汁。(2)1是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9是胰腺,它能分泌胰液。(3)大肠的起始部位是盲肠,盲肠上连着一条细小的盲管是13阑尾,患急性阑尾炎时需切除阑尾。(4)11小肠之所以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5~6 m,小肠内壁上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5)通过曲线图乙(即胰脂肪酶产量与粪便中脂肪量的关系)发现,随着胰脂肪酶产量的下降,粪便中脂肪的含量会增多,因此可以通过检查粪便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胰腺炎。
10.(1)小肠绒毛 (2)B
解析 (1)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其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细小的突起,叫做小肠绒毛,这些结构扩大了小肠的消化和吸收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2)小肠内有肠液、胰液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小肠内壁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很长,约5~6米,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