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同步练习(2课时 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5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同步练习(2课时 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4章 代谢与平衡
第5节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第2课时 水盐平衡、代谢的多样性
基础过关全练
1.【跨学科·体育】在进行马拉松比赛过程中,路边常常有为运动员提供淡盐水的补给站点。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预防体内缺水
B.维持体内水盐平衡
C.维持体内无机盐的平衡
D.促进血液循环
2.(2022云南中考)下列不属于排泄的是 (  )
A.呼出二氧化碳
B.排出尿液
C.排出汗液
D.排出食物残渣
3.【跨学科·语文】【新独家原创】“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的“禾”与吃禾之种子的“人”在营养方式上的根本区别是  (  )
A.是否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
B.是否从环境中获取无机物
C.是否通过多种方式调节体内水盐平衡
D.是否能自由移动取食
4.(2022北京中考)尿酸过多在肾小管处形成结晶,会引起上皮细胞坏死,这直接影响肾小管的 (  )
A.滤过作用  
B.重吸收作用
C.贮存尿液  
D.排出尿液
5.(2023浙江金华南苑中学月考)如图所示,微穿刺法是利用显微操作仪将微吸管插入肾小体的囊腔中,提取囊内液进行微量化学分析的一种方法。
(1)正常情况下,微吸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因是经过            作用,这两种成分无法透过。
(2)③的液体中,含有下列哪些成分    。
A.水   B.无机盐
C.尿素   D.葡萄糖
能力提升全练
6.(2022海南中考,31,★☆☆)下表是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及肾小管末端液体内甲、乙两种物质的浓度,据此判断,甲、乙分别是  (  )
血浆 肾小囊中液体 肾小管末端液体
甲 0.72% 0.75% 1.25%
乙 0.1% 0.1% 0%
A.甲是尿素,乙是无机盐
B.甲是无机盐,乙是葡萄糖
C.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
D.甲是蛋白质,乙是葡萄糖
7.(2022浙江嘉兴期末,13,★☆☆)水盐平衡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面,对维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呼吸和呼吸作用都能使人体获得水分
B.出汗、排尿、排出粪便都是人体内水分流失的途径
C.若摄入的盐较多,肾脏会产生盐含量较高的尿液
D.维持水盐平衡最重要的器官是肾脏
8.(2021浙江金华永康二中期末,22,★★☆)某研究小组准备探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关闭活栓后,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碳酸氢钠饱和溶液不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甲组
乙组
(1)若观察到甲组右管液面上升,可判断微生物有氧呼吸时           (选填“消耗了氧气”或“消耗了二氧化碳”)。
(2)若观察到甲、乙两组实验中右管液面都不变,该微生物可能是    (选填“酵母菌”或“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
素养探究全练
9.【学科素养·探究实践】【新题型·创新实验】(2023浙江温州期末)在2020年上半年居家疫情防控期间,自制面点成了很多家庭的饮食乐趣。面粉发酵的好坏决定了面点制作的成功与否。为了掌握好发酵面粉的关键,小明做了如下探究(各组实验中面粉量、水量和酵母量均相同,操作时都先将酵母溶于水中后,分别倒入面粉中搅拌,再用手揉成面团):
组别 水温 保存 温度 放置 时间(h) 实验结果
A 20 ℃ 20 ℃ 左右 1 面团体积中等, 气孔量中等
B 5 ℃ 5 ℃ 左右 1 面团体积最小, 气孔量最少
C 35 ℃ 35 ℃ 左右 1 面团体积最大, 气孔量最多
D 50 ℃ 50 ℃ 左右 1 面团体积较小, 气孔量较少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小明的探究记录中可以发现,小明探究的是     对发酵的影响。
(2)酵母菌在面粉发酵过程中通过    呼吸的方式获得能量。
(3)根据小明所进行的探究可以得到结论: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情况下,                             
                              。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B 马拉松运动员运动量大,会大量出汗,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大量流失,为了维持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要适时、适量的补充淡盐水。
2.D 排泄的途径有三条:全部的二氧化碳、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3.A “禾”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直接制造成有机物并贮存能量,属于自养;人需通过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获得营养,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异养。
4.B 尿酸过多在肾小管处形成结晶,导致上皮细胞坏死,这直接影响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5.(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 (2)ABCD
解析 (1)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物质均可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微吸管提取的液体内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2)③是肾小囊腔,其内含有的液体是原尿,原尿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
能力提升全练
6.B 甲物质在血浆、肾小囊、肾小管末端中的含量逐渐增多,应该是无机盐或尿素;乙物质在血浆、肾小囊有,在肾小管末端没有,应该是葡萄糖。
7.A 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该过程并不能使人体获得水分,而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时分解有机物会产生水分。
8.(1)消耗了氧气 (2)乳酸菌
解析 (1)微生物有氧呼吸时会产生二氧化碳。甲组装置中放置了氢氧化钠浓溶液,可以吸收瓶中呼吸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若观察到甲组右管液面上升,是因为瓶中的氧气被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氢氧化钠浓溶液吸收,瓶内气压降低,右管液面上升。(2)乙组装置中碳酸氢钠饱和溶液不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此装置可以测量微生物呼吸过程中吸入和呼出的气体的差值。甲组装置右管液面不变,证明微生物呼吸时没有消耗氧气;乙组装置右管液面不变,证明微生物消耗气体和产生的气体的量相等。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消耗也不产生气体,无气体变化。
素养探究全练
9.(1)温度 (2)无氧 (3)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发酵
解析 (1)该实验中,各组实验的面粉量、水量和酵母量均相同,但温度不同,所以该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发酵的影响。(2)酵母菌在面粉发酵过程中,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二氧化碳以及其他代谢产物,并且获得能量。(3)在四组实验中,水温为35°C时,面团的体积最大,气孔量最多,即发酵得最充分,说明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发酵。第4章 代谢与平衡
第5节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第1课时 营养物质的利用、泌尿系统
基础过关全练
1.【主题教育·健康生活】(2022浙江舟山中考)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将牛奶及奶制品摄入量由300克改为300~500克。牛奶及奶制品能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组织修复等,是因其富含 (  )
A.纤维素  B.糖类
C.脂肪   D.蛋白质
2.【新独家原创】人们每天通过摄取食物获得各种营养,下面关于这些营养物质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
A.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吸收到体内的葡萄糖,只用于供能
B.脂肪是人体内贮存的能源物质
C.蛋白质经消化吸收后,重新合成人体特有的蛋白质
D.蛋白质也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3.(2022广东云浮中考)我国女足顽强拼搏,荣获2022年亚洲杯冠军。在训练和比赛中,下列可为运动员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  )
A.水   B.无机盐
C.糖类   D.维生素
4.(2022福建中考)如图为人体泌尿系统结构示意图,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5.(2022河北石家庄中考)下列关于人体泌尿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都是间歇的
B.膀胱是形成和贮存尿液的器官
C.左右两侧的输尿管直通体外
D.肾脏的肾小球具有滤过功能
能力提升全练
6.【教材变式·P165图片改编】(2022浙江杭州二模,3改编,★★☆)人工肾是一种替代肾脏部分功能的机器,其主体结构是一个透析器,透析出肾功能严重丧失病人的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有毒物质,新鲜透析液中含有一定浓度的K+、Na+等。图甲为尿液形成示意图,图乙为人工肾工作的基本原理示意图,据图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  )
图甲
图乙
A.净化后的血液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室
B.新鲜透析液的成分与血液成分完全一致
C.当肾功能衰竭时,体内的代谢废物依旧能及时排出
D.图乙中人工肾透析膜的作用相当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7.【新特色·生物医疗】(2022浙江台州中考,29,★☆☆)“全氟碳人造血”是一种白色乳剂,具有良好的运输氧气的能力,化学性质稳定,对人体没有毒害作用。
(1)这种人造血能运输氧气,与人体血液中的     (填血细胞名称)作用相似。
(2)若该人造血从失血者的上肢静脉注入体内,最先到达心脏的     。人造血不会在体内长期潴留,能随尿液排出体外。请用图中字母表示人造血随尿液排出体外所经过的路径:     。
素养探究全练
8.【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2浙江温州中考)在学习了“泌尿系统”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肾单位模型”,以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
“肾单位模型”评价表(节选)
评价 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模拟肾小球中对不同成分的滤过作用,效果明显 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某同学利用橡皮管、漏斗、水、相同的塑料颗粒、注射器等材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
(1)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写出其中一种成分:                              。
(2)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   中流出。(填序号)
(3)根据评价表,该模型“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D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青少年应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故选D。
2.A 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吸收到体内的葡萄糖,一部分被组织细胞用于氧化供能,多余的部分可以合成糖原或转变为脂肪,作为能源物质储备着,A叙述错误。
3.C 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运动员提供能量。
4.A 泌尿系统包括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和④尿道,①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
5.D 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肾脏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中,由于膀胱有暂时贮存尿液的功能,故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网组成的,对血液具有滤过功能。
能力提升全练
6.D 净化后的血液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A错误;新鲜透析液的成分与人体内的血液相似,但透析液中没有尿素等废物和血细胞及大分子蛋白质,B错误;当肾功能衰竭时,体内的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C错误;图乙中人工肾透析膜的作用相当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D正确。
7.(1)红细胞 (2)右心房 a→b→c
解析 (1)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能运输氧气。人造血能运输氧气,与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作用相似。(2)若该人造血从失血者的上肢静脉注入体内,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当血液经a入球小动脉流到b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物质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c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人造血随尿液排出体外所经过的路径为a→b→c。
素养探究全练
8.(1)大分子蛋白质(或血细胞) (2)③
(3)使用不同大小颗粒模拟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
解析 题图中部位①模拟肾小球、部位②模拟肾静脉、部位③模拟肾小管。(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2)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③中流出。(3)使用不同大小颗粒模拟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