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一)酸、碱、盐的性质(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一)酸、碱、盐的性质(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一)
酸、碱、盐的性质
一、选择题
1.(2022湖南岳阳中考)下列有关酸、碱、盐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分数会下降
B.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CO2等气体
C.氯化铵可作氮肥,与碱性草木灰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
D.碳酸钠属于盐,其水溶液呈中性
2.思维导图是知识整理的重要工具,如图是某思维导图的一部分,可以填入括号中的是 (  )
A.能与活泼非金属反应
B.能与某些酸反应
C.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D.能与某些盐反应
3.(2023浙江嘉兴北师大南湖附中期中改编)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 (  )
A.氢氧化钙、烧碱、Ca(OH)2
B.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
C.碳酸钠、小苏打、Na2CO3
D.氧化钙、消石灰、CaO
4.(2022广西贵港中考)如图是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生成的氯化钾由离子构成
B.反应前后氯离子的数目不变
C.反应的实质是OH-与H+结合生成H2O
D.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只有K+、Cl-
5.某锥形瓶内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 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m1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m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反应至A点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40 g
B.反应至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CuCl2和NaCl
C.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质量为280.4 g
D.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23.4 g
6.(2022浙江温州中考)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匹配正确的是 (  )
选项 结构 性质 用途
A 稀盐酸中含有氢离子 具有 酸性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
B 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 具有 酸性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
C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 具有 碱性 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D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具有 碱性 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7.(2022广西贵港中考)现有一杯含有三种溶质的无色溶液,下列对该溶液中所含溶质猜测合理的是 (  )
A.KNO3、NaOH、BaCl2
B.K2CO3、H2SO4、AgNO3
C.NaCl、MgCl2、Cu(NO3)2
D.NaNO3、NH4Cl、Ba(OH)2
8.(2022江苏连云港中考)为探究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样品是否变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实验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气泡放出。
实验三: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实验一说明NaOH溶液没有变质
B.实验二说明NaOH溶液全部变质
C.实验三中生成的沉淀为Ba(OH)2
D.实验三说明NaOH溶液部分变质
9.【新题型·数字化实验】(2022四川眉山中考)如图甲所示装置,同学们借助传感器监测溶液pH和温度的变化情况来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图乙为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图丙为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甲
图乙
图丙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由图丙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图乙曲线的c点表示该反应恰好完全反应
D.图乙曲线的d点溶液中溶质为NaCl
二、非选择题
10.(2022浙江杭州中考)《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许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物质的认识和应用的事例。如:
硝石:“硝质与盐同母,大地之下潮气蒸成,现于地面。”
石灰:“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用以砌墙、石,则筛去石块,水调黏合。”
(1)硝石(硝酸钾)与食盐同属于    类物质(选填“酸”“碱”或“盐”)。
(2)文中石灰指氧化钙,可通过CaCO3CaO+CO2↑反应制备,此反应属于   反应(填写反应的基本类型);水调黏合过程中,氧化钙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1.【新特色·奖杯游戏】(2023浙江嘉兴北师大南湖附中期中)“寓学于乐”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如图为“领取奖杯游戏”的物质阶梯。只有阶梯上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才可向上攀登。
(1)若攀登阶梯甲能领取奖杯,则标号为③的台阶可以是下列哪一种物质   (填字母)。
A.NaCl  B.Na2CO3
C.CO2   D.Fe2O3
(2)搭建阶梯乙
从以下提供的物质O2、Fe、Fe2O3、HCl、NaOH中选择,填在图中相应的台阶上,能领取奖杯。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
(3)寻找化学反应规律台阶中有八个化学反应,其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
12.【新题型·微型实验】(2023浙江青田七校联盟期中)如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适量稀盐酸,研究物质的性质。
(1)没有明显现象变化的孔穴有    (填孔穴序号)。
(2)孔穴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孔穴6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                    (写出所有可能)。
13.(2022浙江湖州中考)小越在做“碱和盐的性质”实验时,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氯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是怎么产生的呢 小陈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小越猜想:除了这种可能性外,还可能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钙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钙和氯化钠,由于氢氧化钙溶解度较小,从溶液中析出,产生白色沉淀。
为了检验小越的猜想,小陈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小越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后取上层液体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取该白色沉淀少许,加水后沉淀溶解,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
(1)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
(3)小越的猜想经检验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14.(2022浙江宁波中考)某白色固体M可能由Na2CO3、Na2SO4、MgCl2、Ba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小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则:
(1)白色沉淀G的化学式为                     。
(2)白色固体M的成分是                      。
答案全解全析
1.A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分数会下降;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用来干燥CO2等气体;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氨气,氯化铵与碱性草木灰混合使用会降低肥效;碳酸钠属于盐,其水溶液呈碱性。
2.D 根据酸的通性可知,可以填入括号中的是能与某些盐反应。
3.B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化学式是NaOH,故选B。
4.D 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钾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A正确;由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反应前后氯离子的数目不变,B、C正确;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微粒不是只有K+、Cl-,还含有水分子,D错误。
5.D 由题图中数据可知,反应至A点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40 g-100 g=40 g,A正确;反应至A点时,溶液中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有CuCl2和NaCl,B正确;由图像可知,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200 g-40 g=160 g。设生成的氢氧化铜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CuCl2+2NaOH Cu(OH)2↓+ 2NaCl
   80     98    117
  160 g×10%   x    y
=,=
解得x=19.6 g y=23.4 g
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质量为100 g+200 g-19.6 g=280.4 g,故C说法正确。
设40 g 10%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
NaOH+HCl NaCl+H2O
 40     58.5
40 g×10%    z
= 解得z=5.85 g
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5.85 g+23.4 g=29.25 g,D错误。
6.D 稀盐酸中含有氢离子,具有酸性,与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无关,A错误。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可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与具有酸性无关,B错误。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与具有碱性无关,C错误。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具有碱性,能与二氧化硫反应,故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硫气体,D正确。
7.A A项,三种物质之间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且不存在有色离子;B项,三种物质两两之间均能反应;C项,Cu(NO3)2溶液呈蓝色;D项,NH4Cl、Ba(OH)2反应生成氯化钡、氨气和水。故选A。
8.D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色,实验三中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Na2CO3+BaCl2BaCO3↓+2NaCl,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过滤,向滤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故选D。
9.C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由图丙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图乙中c点溶液的pH等于7,溶液显中性,表示该反应恰好完全反应;d点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10.(1)盐 (2)分解 CaO+H2O Ca
解析 (1)硝石(硝酸钾)与食盐都是由金属阳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同属于盐。
11.(1)B (2)NaOH、HCl、Fe、O2 (3)分解反应
解析 (1)碳酸钠分别能与硫酸、氢氧化钙反应,故选B;(2)根据相邻物质之间能反应可知,相应台阶从高到低的顺序是NaOH、HCl、Fe、O2。
12.(1)2、4、5
(2)Fe2O3+6HCl2FeCl3+3H2O
(3)NaCl、NaCl和HCl、NaCl和Na2CO3
解析 (1)没有明显现象变化的孔穴有2、4、5,稀盐酸与石灰水、氢氧化钠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钠和水,均无明显现象;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3)孔穴6中,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若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是NaCl;若反应后稀盐酸有剩余,溶液中溶质是NaCl、HCl;若反应后碳酸钠有剩余,溶液中溶质是NaCl、Na2CO3。
13.(1)2NaOH+CO2Na2CO3+H2O (2) 排除碳酸钠(或碳酸根离子)的干扰 (3)正确
解析 (1)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2)小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排除碳酸钠的干扰。(3)取小越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后取上层液体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取该白色沉淀少许,加水后沉淀溶解,说明沉淀不是碳酸钙,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沉淀是氢氧化钙,则小越的猜想经检验是正确的。
14.(1)AgCl (2)Na2CO3、MgCl2、Ba(OH)2
解析 白色固体M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得到白色沉淀A和无色溶液B,白色沉淀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所以白色固体M中一定含有Na2CO3,一定不含Na2SO4,因为Na2CO3分别与MgCl2、Ba(OH)2反应均生成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不溶于酸。无色溶液B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白色沉淀E,所以M中一定含有,无色溶液F中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G,所以G是AgCl,M中一定含有MgCl2。因此,白色固体M的成分是Na2CO3、MgCl2、B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