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章·素养综合检测卷(测试内容:上册第1章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题序 一 二 三 四 评卷人 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2022海南中考)2022年6月5日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点火升空 B. 箭船分离C. 太阳帆板展开 D. 自主交汇对接2. (2022黑龙江大庆中考)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百炼成钢 B. 滴水成冰C. 立竿见影 D. 披荆斩棘3. (2021吉林中考)下列对物质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用生石灰做发热剂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 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D. 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4. (2018浙江衢州中考)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 B C D5. (2021天津中考)下列为一些常见食物的近似pH,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适宜吃的食物是 ( )A. 苹果:2.9~3.3 B. 橘子:3.0~4.0C. 葡萄:3.5~4.5 D. 玉米粥:6.8~8.06. (2020青海中考)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KNO3 B. NH4HCO3C. Ca(H2PO4)2 D. K2SO47. (2021北京中考)下列物质能除铁锈的是 ( )A. 盐酸 B. 植物油C. NaOH溶液 D. 食盐水8. (2022浙江舟山中考)判断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需要证据支持。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后,能证明两者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 A B C D9. (2022湖北黄石中考)如表为四种植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不适宜种植在酸性土壤中的是 ( )选项 A B C D植物 杨梅 菠萝 甘薯 冬枣pH 4.0~5.0 4.5~5.5 5.0~6.0 8.0~8.510. (2022江苏徐州中考)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 用氢氧化钠溶液治疗胃酸过多C. 用浓硫酸做食品干燥剂D. 用自来水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11. 【新题型·微型实验】(2023浙江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联考)将一大烧杯倒扣在培养皿上,培养皿上所放物质如图所示。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Ⅰ处试液变蓝 B. Ⅱ处溶液变浑浊C. Ⅲ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D. Ⅳ处试纸变红12. (2022湖北黄石中考)物质的鉴别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鉴别CO2和N2 用燃着的木条,观察火焰是否熄灭B 鉴别AgNO3与Na2SO4溶液 取样,滴加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C 鉴别NH4Cl固体和(NH4)2SO4固体 取样,加入NaOH固体,研磨,闻气味D 鉴别白色CuSO4固体和NaCl固体 取样,加水溶解,观察颜色13. 【跨学科·数学】(2022浙江金华中考)如图曲线能正确反映下列化学变化中y与x变化关系的是 ( )A. 锌粒中滴入稀硫酸:y代表氢气的质量B. 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y代表沉淀的质量C.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y代表混合溶液的pHD. Cu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y代表沉淀的质量 第13题图 第14题图14. (2022湖北黄冈中考)向盛有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先滴加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稀硫酸,其中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烧杯中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中含有硫酸钠B. b点对应溶液的pH等于7C. 原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钡的质量为15.4 gD. 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u(OH)2CuSO4+2H2O15. (2023浙江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联考)下列各组离子在pH=2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Na+、Ca2+、Cl-、OH-B. K+、Mg2+、N、SC. K+、Ba2+、N、SD. N、Na+、C、Cl-二、填空题(本题有1小题,共14分)16. 【主题教育·劳动教育】(2022湖北宜昌中考)(14分)参加社会实践,提升科学素养。(1)家务劳动。做凉拌皮蛋时,放入适量的食醋,主要目的是除去皮蛋中含有的 (填“酸”或“碱”)性物质。餐后利用洗涤剂的 作用清洗餐具油污。 (2)疫情防控。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病毒的传播,其原理类似于化学实验中的 操作。测量体温时,水银温度计的汞柱随温度的升高而变长,其微观原因是 。 (3)研学实践。走进农田,给果树施化肥,该化肥是一种灰白色粉末,可能属于 肥(填“氮”“磷”或“钾”)。步入工厂,用除锈剂(主要成分是稀盐酸)给铁螺钉除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践感悟。物质的 决定用途,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1小题,共11分)17. 【新题型·数字化实验】(2022浙江金华中考节选)(11分)某校科学研究小组同学开展“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的实验探究。【实验原理】CaCO3+2HCl CaCl2+H2O+CO2↑【发生装置】(1)结合实验原理,图1中发生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是 (填字母); 图1【实验探究】探究Ⅰ.影响因素探究在制取CO2气体时,为了探究影响反应快慢的因素,小组同学进行了四组实验,如表所示。实验组别 甲 乙 丙 丁大理石的质量/g、 颗粒大小 m块状 m块状 m粉末状 m粉末状盐酸的体积/mL、浓度 V稀盐酸 V浓盐酸 V稀盐酸 V浓盐酸(2)若探究盐酸的浓度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可选择实验甲与 (选填实验组别)进行对照。 探究Ⅱ.性质探究做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验证实验时,同学们将NaOH溶液加入充满CO2气体且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观察到塑料瓶变扁,由此得到CO2与NaOH发生反应的结论。但有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CO2气体溶于水导致气压减小。为回答该同学的质疑,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两个250 mL的烧瓶中分别充满CO2气体,通过注射器同时向两个烧瓶中分别注入同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最后得到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由此,小科得出CO2气体溶于水会导致塑料瓶变扁,同时CO2与NaOH也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图2(3)结合图2中A、B曲线变化特点,写出能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 。 四、解答题(本题有1小题,共15分)18. (2022浙江绍兴中考)(15分)举重前运动员常常会抓一把“镁粉”在手里搓,以起到防滑效果。某种“镁粉”中只含有MgO、Mg(OH)2、MgCO3中的一种或几种固体。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分别取4.2克MgO、Mg(OH)2、MgCO3和“镁粉”置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四种固体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如表所示,且烧杯③和烧杯④中产生了大量气泡。请结合实验现象和数据回答问题。物质 MgO Mg(OH)2 MgCO3 “镁粉”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克 121.8 m 58.0 61.9(1)烧杯③中产生的气体是 。 (2)“镁粉”中不只含有MgCO3一种物质,理由是 。 (3)表格中m的值为多少 (请写出计算过程)(4)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兴趣小组补充了如下实验:取“镁粉”和MgCO3各4.2克,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相同条件下的气体体积分别为952毫升和1 120毫升,由此可知该种“镁粉”的成分是 。 答案全解全析答案 速查 1 2 3 4 5 6 7 8A A C D D A A A9 10 11 12 13 14 15D A A D D D B1. A 点火升空过程中,燃料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箭船分离、太阳帆板展开、自主交汇对接过程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2. A 炼钢过程中,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3. C 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可用生石灰做发热剂,A正确;干冰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B正确;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错误;碳酸氢钠在加热时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焙制糕点,D正确。4. D 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稍倾斜,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并缓缓倾倒,A项错误;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B项错误;用pH试纸测定液体的pH时,应使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然后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不能够将试纸浸入待测液中(会污染待测液),C项错误;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再用双手握住试管外壁,若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D项正确。5. D 胃酸过多的人应食用偏碱性的食物。苹果、橘子及葡萄的pH都小于7,显酸性;玉米粥的pH为6.8~8.0,故选D。6. A KNO3中含K、N元素,属于复合肥;NH4HCO3中含N元素,属于氮肥;Ca(H2PO4)2中含P元素,属于磷肥;K2SO4中含K元素,属于钾肥。故选A。7. A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铁,从而除去铁锈。8. A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7,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后,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等于7,说明溶液显中性,可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故选A。9. D 冬枣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8.0~8.5,pH>7,不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故选D。10. A 熟石灰是一种碱,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因此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A正确。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B错误。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浓硫酸做食品干燥剂,C错误。铁锈不溶于水,也不与自来水反应,因此不能用自来水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D错误。11. A 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能使Ⅰ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A不正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正确。III处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溶液的碱性会减弱,溶液颜色逐渐变浅,C正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IV处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D正确。12. D CO2和N2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A错误。AgNO3与Na2SO4溶液均能与BaCl2溶液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银、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鉴别,B错误。NH4Cl固体和(NH4)2SO4固体均属于铵态氮肥,均能与NaOH固体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鉴别,C错误。取样,加水溶解,观察颜色,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的是硫酸铜,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的是氯化钠,可以鉴别,D正确。13. D 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一开始就产生氢气,与图像不符;二氧化碳与氯化钙不反应,不会产生沉淀,与图像不符;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pH的变化应从大于7逐渐减小到等于7、小于7,与图像不符;Cu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消耗完全,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与图像相符,D符合题意。14. D 由图像可知,加入稀硫酸沉淀质量增大,说明加稀硫酸之前溶液中氢氧化钡有剩余,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不能共存,故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中没有硫酸钠。由图像bc段沉淀质量不变,说明是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故b点溶液中有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由图像可知,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23.3 g,根据钡元素守恒,原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钡的质量为23.3 g×÷=17.1 g。cd段为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2SO4+Cu(OH)2CuSO4+2H2O。15. B pH为2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A项,氢离子、氢氧根离子能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B项,四种离子在溶液中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C项,钡离子、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项,C与H+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16. (1)碱 乳化 (2)过滤 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磷 Fe2O3+6HCl2FeCl3+3H2O (4)性质解析 (1)做凉拌皮蛋时,放入适量的食醋,主要目的是除去皮蛋中含有的碱性物质;餐后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清洗餐具油污。(2)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病毒的传播,其原理类似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操作;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测量体温时,水银温度计的汞柱随温度的升高而变长,其微观原因是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7. (1)BC (2)乙(3)B曲线明显低于A曲线(合理即可)解析 (1)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为固液混合物,不需要加热,故选BC。(2)实验变量为盐酸浓度,故选乙。(3)B曲线明显低于A曲线,两者压强存在差异,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18. (1)CO2(或二氧化碳) (2)相等质量的“镁粉”和MgCO3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不同(3)解:设与碳酸镁反应消耗的氯化氢的质量为x。MgCO3+2HClMgCl2+H2O+CO2↑84 734.2 g x=x=3.65 g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6.29%设与氢氧化镁反应消耗的氯化氢的质量为y。Mg(OH)2+2HClMgCl2+2H2O58 734.2 g y=y≈5.286 g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84.0 g答:表格中m的值为84.0。(4)MgCO3和Mg(OH)2解析 (1)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烧杯③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2)根据题表数据,“MgCO3和“镁粉”样品均为4.2 g,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不相等,可知“镁粉”中不只含有MgCO3一种物质。(4)设“镁粉”中MgCO3的质量为a,则=,解得a=3.57 g,MgCO3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58.0 g=49.3 g;“镁粉”中另一种物质的质量为4.2 g-3.57 g=0.63 g,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61.9 g-49.3 g=12.6 g,设4.2 g该物质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b,则=,解得b=84.0 g,故“镁粉”中除MgCO3外的另一种物质为Mg(OH)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