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
(测试内容:上册第1~4章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序 一 二 三 四 评卷人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022黑龙江哈尔滨中考)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
      
A. 冰雪融化 B. 检验氧气   
  
C. 小花喷水后放入CO2中 D. 铁钉生锈
2. (2022重庆中考B卷)成语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下列成语的本义一定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
A. 盲人摸象    B. 南辕北辙
C. 火中取栗    D. 绳锯木断
3. (2022湖南怀化中考)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
A. KMnO4   B. H2SO4   C. O2   D. Fe2O3
4. (2022北京中考)下列自行车构件及配件所用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
A. 塑料车筐    B. 橡胶车胎
C. 钢制车圈    D. 棉布座套
5. (2023浙江杭州余杭中泰中学月考改编)下面是健康成年人体内液体的pH范围,其中呈酸性的是 (  )
A. 血浆7.35~7.45    B. 胃液0.9~1.5
C. 胆汁7.1~7.3     D. 胰液7.5~8.0
6. (2022北京中考)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会减小的是 (  )
A. 浓盐酸    B. 大理石
C. 浓硫酸    D. 氢氧化钠
7. (2022山东烟台中考)下列各组固体物质,只用加水溶解的方法不能鉴别的是 (  )
A. NaCI,KCl     B. CaCO3,CaCl2
C. CuSO4,Na2CO3    D. NH4NO3,NaOH
8. (2022辽宁鞍山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
A KCl MnO2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O2 H2O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C Cu Fe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D NaCl溶液 BaCl2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
9. (2022四川自贡中考)现有X、Y两种金属,如果把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放入到硝酸铜溶液中,无任何现象,则X、Y、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是 (  )
A. Gu>X>Y   B. X>Cu>Y   C. X>Y>Cu   D. Y>X>Cu
10. (2022江苏徐州中考)如图所示,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分别连接到电流表的正负极,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即可构成化学电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该装置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
B. 反应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变小
C. 实验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
D. 涉及的反应为Zn+CuSO4Cu+ZnSO4
11. (2022湖北襄阳中考)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MgCl2、NaOH、(NH4)2SO4    
B. Ba(OH)2、KNO3、NaCl
C. NaOH、H2SO4、Ba(NO3)2    
D. AgNO3、HCl、NaHCO3
12. (2023浙江宁波镇海蛟川书院期中)下面是某同学学习笔记中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
A. 打开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C. 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D. 向稀盐酸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13. (2018浙江台州中考)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
A. FeFe2O3Fe(OH)3
B. CuOCuSO4CuCl2
C. SSO2H2SO4
D. CO2Na2CO3NaOH
14. 如图所示,分别用力F1、F2、F3匀速提起重物A,若不计摩擦,关于三个力的大小关系,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A. F1=F2=F3    B. F1>F2>F3
C. F2>F1=F3    D. F115. (2022浙江丽水中考)如图是某兴趣小组用轻质杆制作的杆秤,经测试发现量程偏小。下列操作能使杆秤量程变大的是 (  )
A. 将a点向左移
B. 将b点向右移
C. 换一个质量较小的秤砣
D. 将a、b点都向左移等长距离
16. (2023浙江宁波鄞州期末)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却凉凉的。主要是因为 (  )
A. 海水的密度大    B. 海水的比热容大
C. 沙子的密度大    D. 沙子的比热容大
17. (2023浙江宁波前湾新区中学期末)质量为6 kg的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使物体以0.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始终保持水平,其示数为3 N,不计绳子的伸长、绳重和测力计的自重及滑轮组内部的摩擦(g取10 N/kg),则  (  )
A. 作用在绳端的拉力F为6 N
B. 水平桌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是3 N
C. 在2 s内拉力F做功1.2 J
D. 在2 s内拉力F的功率是1.8 W
18. (2023浙江金华永康育才学校期末)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实验装置是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B. 将左边容器中的电阻丝换成10 Ω的电阻丝后,就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C. 该实验装置是利用U形管中液体的热胀冷缩来反映电阻丝放出热量的多少的
D. 通电一段时间后,左侧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比右侧的大
19. (2022浙江兰溪月考)图1是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午餐食谱,图2是淀粉、蛋白质在人体内消化、吸收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图1
图2
A. 图1中甲设计的食谱比较合理,因为食谱中含有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比较高
B. 图2中①表示消化过程,进行该过程的主要场所是胃
C. 图2中②表示吸收过程,进行该过程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D. 图2中淀粉、蛋白质的消化终产物a、b分别是葡萄糖和甘油
20. (2022新疆中考)人体的肾脏就像精密的过滤器,每个肾脏包括100多万个肾单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①②③组成肾单位
B. ①两端连接的都是动脉
C. ②内的液体是原尿
D. ③能重吸收全部的无机盐
21. (2021浙江杭州拱墅月考)如图所示为高等植物在室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浓度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图像,下列关于有氧呼吸作用、无氧呼吸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有氧呼吸氧化分解有机物较彻底、释放能量较多,是主要的呼吸方式
B. 无氧呼吸时,无氧呼吸的强度随氧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C.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都需要酶的参与
D. 在细胞内无氧气或氧气较少(即氧气少于一定临界值)时才会进行无氧呼吸
    第21题            第22题
22. (2022浙江绍兴越城期中)如图为血管及血液组成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提取DNA分子时,可以用成熟的1作为材料
B. 若此段血管是肝静脉,2中含有营养物质和激素
C. 某人若患肺炎,血液中3的数目会明显增加
D. 若此段血管是肾动脉,其管壁较薄,管腔较小
二、填空题(本题有4小题,共24分)
23. (2022浙江宁波中考改编)(8分)电动汽车正在走进千家万户。高速公路上有一平直路段AB,相距5 km,一辆电动汽车从A地匀速运动到B地用时0.05 h,这一行程中电动汽车的平均能耗为0.22 kW·h/km。
(1)从A地到B地,电动汽车的速度为    km/h。
(2)从A地到B地,电动汽车消耗的电能为   kW·h。
(3)不同能源的单位能耗的碳排放量不同,其中电能的排放系数为1.00 kg/(kW·h)(消耗1 kW·h的电能相当于排放1.00 kg的)。则汽车从A地到B地消耗的电能相当于排放   千克的碳元素。
(4)从A地到B地的行程中,电动汽车消耗电能的75%用于驱动车轮推动汽车前进,则汽车受到的阻力大小为   N。
24. (2022四川泸州中考)(8分)工业上用FeCl3溶液蚀刻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蚀刻废液又可再处理,实现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其流程转化关系如图。
请回答相关问题。
(1)“蚀刻废液”的全部溶质有     和少量FeCl3。操作Ⅰ的名称是      。
(2)参照上述流程,画出由“金属残渣X”分离回收Cu和FeCl2溶液的简单流程图                              。
(3)上述流程中,能使三价铁转化为二价铁的物质有     。
(4)蚀刻掉128 g铜,消耗FeCl3的质量为    g,理论上至少需要20%FeCl3溶液的质量为   g。(不需要写出计算过程)
25. (2022湖北襄阳中考)(4分)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曾为纯碱工业技术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某同学绘制了包括纯碱在内的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H间的关系图(如图)。已知A是碳酸钠,俗名叫纯碱,D和E反应后溶液呈蓝色,D、E、F是不同类别的物质。图中“—”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一步可以实现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的化学式是     。
(2)F和D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6. (2023浙江金华南苑中学月考)(4分)血液循环系统贯穿着整个人体。通过血液的运输,为人体各处的组织细胞输送氧气和养料,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患者的肺部受损后未能及时恢复,导致血液中的氧气不足,就会有生命危险。体外膜肺氧合(也叫人工肺)就是一个可以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新技术(如图),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治疗中,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人工肺”包括两部分:一是氧合器部分,可以实现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使血液获得氧气;二是人工泵部分,可以推进血液的流动,实现血液循环,相当于人体的   。
(2)人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     完成的。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小题,共20分)
27. (2022黑龙江哈尔滨中考)(8分)某初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和一些实验用品,围绕着实验室中的一瓶氢氧化钠溶液,展开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1】通过所学的知识,同学们已经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中的(1)  (填一种离子符号)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结论
【实验验证】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证明了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分子和(2)  (填一种离子符号)都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由此验证了问题1中的结论。
图1
【讨论交流】氢氧化钠溶液在洁净的空气中可能会变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变质的原因(3)            。
【提出问题2】瓶中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若变质是否完全变质
【实验与结论】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图2
步骤一:向溶液A中滴加过量的(4)   (填化学式)溶液,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步骤二:向过滤后得到的滤液B中通入CO2气体,观察到液面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溶液中(5)   ,进而得出这瓶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提出问题3】已变质的氢氧化钠占变质前纯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即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
【深入探究】三位同学分别从瓶中取等质量的溶液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氢氧化钠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并将实验步骤及相关数据记录如下:
甲同学 乙同学 丙同学
实验步 骤及相 关数据 将所取溶液蒸干,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4.26 g 向所取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1.97 g 向所取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将溶液蒸干,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5.85 g
【分析与结论】通过分析发现,任选两位同学的数据,就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为(6)   %。
老师对同学们的探究意识和不断深入的钻研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
28. (2022北京中考)(6分)小京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额定电压为2.5 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甲                乙
(1)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至    端。
(2)闭合开关S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当电压表示数为2.5 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 A。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29. (2023浙江温州鹿城期末质量调测模拟)(6分)小金同学在探究唾液的催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时,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请阅读实验记录表并回答问题:
实验操作内容 甲组 乙组 丙组
1 取三只试管并编号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mL 2 2 2
2 不同温度条件水浴5分钟 37 ℃ 37 ℃ 0 ℃
3 另取三只试管并编号 试管4 试管5 试管6
加入唾液/mL 0 1 1
加入清水/mL 2 1 1
4 不同温度条件水浴5分钟 37 ℃ 37 ℃ 0 ℃
5 混合溶液并充分摇匀,在不同温度下水浴5分钟 试管1和4 37 ℃ 试管2和5 37 ℃ 试管3和6 0 ℃
(1)对比甲、乙两组可知,乙组混合溶液遇碘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    。淀粉在人体的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还有     ;要证明唾液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应选用    两组实验进行比较。
(2)小金同学还想探究重金属离子(铜离子)对唾液的催化作用是否有影响 他提出只要再增设一组实验,即将乙组实验的清水用氯化铜溶液替代就可以完成探究。你觉得这样做合理吗 请说出理由。
四、解答题(本题有3小题,共12分)
30. (2022辽宁大连中考)(4分)明代学者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记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右图是书中记载的古人用脚踏碓(duì)将稻米去皮的情境。该脚踏碓是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杠,杠的前端装有椭圆形碓头,脚连续踏踩杠的后端,木杠可绕O点上、下运动,碓头就不断砸打稻米。
(1)该脚踏碓属于费力杠杆,请分析其属于费力杠杆的原因。(注:可在图上画出力臂示意图以辅助说明)
(2)碓头砸打稻米时动能越大,稻米越容易去皮。请分析这种杠杆使稻米容易去皮的原因。
31. [含评分细则](2022广西贺州中考)(4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9 V,电阻R1=10 Ω,闭合开关S时电阻R2两端电压为6 V。求:
(1)通过电阻R1的电流;
(2)电阻R2的电功率;
(3)电阻R2通电1 min产生的热量。
32. (2022湖南邵阳中考)(4分)取一定量NaCl和NaHCO3组成的固体样品放入烧杯中,然后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分析并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     g;
(2)a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计算所加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
答案全解全析
答案 速查 1 2 3 4 5 6 7 8
A C D C B A A C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B B C D A D B
17 18 19 20 21 22
D D C D B B
1. A 冰雪融化,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时,木条复燃,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属于化学变化;铁钉在空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
2. C 盲人摸象、南辕北辙、绳锯木断的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均是物理变化;火中取栗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3. D 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Fe2O3属于氧化物。
4. C 塑料车筐是用塑料制成的,橡胶车胎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塑料、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钢制车圈是用钢铁制成的,钢铁属于金属材料。棉布座套是用棉线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
5. B 当物质的pH小于7时,呈酸性。胃液的pH小于7,呈酸性。
6. A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于空气中会因挥发出氯化氢而质量减小;大理石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不变;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于空气中会因吸收水蒸气而质量增大;氢氯化钠易潮解,露置于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且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质量增大。故选A。
7. A A项,氯化钠、氯化钾都能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且无明显放、吸热现象,用水不能鉴别,符合题意;B项,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钙易溶于水,用水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C项,硫酸铜溶于水后得到蓝色溶液,碳酸钠溶于水后得到无色溶液,用水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D项,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解后溶液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用水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8. C 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A错误。氢氧化钠溶液不具有吸水性,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B错误。Fe和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C正确。BaCl2能与适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盐酸,不符合除杂原则,D错误。
9. B X、Y放入稀盐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选明X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之前;Y不反应,说明Y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之后;Y放入硝酸铜溶液中无任何现象,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Y强,因此,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X>Cu>Y,故选B。
10. B 反应过程中,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根据Zn+CuSO4ZnSO4+Cu
65        64
可知反应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变大,故B错误。
11. B A项,MgCl2与NaOH在溶液中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NaOH与(NH4)2SO4反应生成硫酸钠、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B项,三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C项,NaOH与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H2SO4与Ba(NO3)2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不能大量共存。D项,AgNO3与HCl在溶液中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HCl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
12. C 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上方无明显现象,A错误。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错误。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闻到刺激性气味,C正确。稀盐酸显酸性,向稀盐酸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D错误。
13. D 氧化铁与水不反应,不能一步将Fe2O3转化为Fe(OH)3,A不符合题意;硫酸铜和稀盐酸不反应,B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不能直接生成硫酸,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 A 因为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而不改变力的大小,所以使用定滑轮沿三个不同方向拉同一重物A时,若不计摩擦,则用的拉力大小相等,即F1=F2=F3=GA,故A正确,B、C、D错误。
15. D 将a点向左移,阻力臂增大,动力和动力臂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阻力变小,杆秤的量程变小;将b点向右移,阻力臂增大,动力不变,动力臂变小,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阻力变小,杆秤的量程变小;换一个质量较小的秤砣,阻力臂不变,动力臂不变,动力变小,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阻力变小,杆秤的量程变小;将a、b点都向左移相等距离,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变大,动力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阻力变大,杆秤的量程变大。故选D。
16. B 海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大,因此,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沙子升高的温度更高,故B符合题意。
17. D 因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 N,且一根绳子各处的拉力大小相等,所以,作用在绳端的拉力F为3 N,故A错误;由图可知,滑轮组内绳子的有效股数n=3,因为不计绳重、测力计重和滑轮组内部的摩擦,所以水平桌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f=nF=3×3 N=9 N,故B错误;由v=可知,物体A在2 s内通过的距离s物=vt=0.2 m/s×2 s=0.4 m,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s物=3×0.4 m=1.2 m,在2 s内拉力F做的功W=Fs=3 N×1.2 m=3.6 J,故C错误;在2 s内拉力F的功率P===1.8 W,故D正确。
18. D 由于两容器中的电阻丝的阻值相等,所以不能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由于通过左边容器中的电阻丝的电流和通过右边容器中的电阻丝的电流不相等,所以即使左边容器中的电阻丝换成10 Ω的电阻丝后,也不能控制两个电阻丝通过的电流相等,故不能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该装置是通过气体的热胀冷缩来反映电阻丝放热多少的;由于通过左边容器中电阻丝的电流大于通过右边容器中的电阻丝的电流,所以在相同的时间和相同的电阻条件下,左边容器中的电阻丝放热多,所以左侧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比右侧的大。故选D。
19. C 甲同学设计的食谱中,缺少维生素,乙同学设计的食谱中,米饭中富含淀粉,红烧鲫鱼富含蛋白质和脂肪,青菜和青椒富含维生素,所以较合理的是乙设计的食谱,A错误;图2中过程①表示大分子物质转变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即食物的消化过程,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液,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B错误;图2中②表示吸收过程,进行该过程的主要场所是小肠,C正确;图2中淀粉、蛋白质的消化终产物a、b分别是葡萄糖和氨基酸,D错误。
20. D 尿的形成要经过①肾小球和②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和③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原尿中的其余成分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最终形成了尿液,D错误。
21. B 氧化分解等量的有机物,有氧呼吸分解更彻底,释放的能量比无氧呼吸多,是主要的呼吸方式,A正确;无氧呼吸强度随氧气浓度增加而减弱,当氧气浓度达到一定值时会停止,B错误;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均需要多种酶催化,C正确;无氧呼吸强度随氧气浓度增加而减弱,故在无氧或低氧时才能进行无氧呼吸,故D正确。
22. B 1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所以提取DNA分子时,不可以用成熟的1作为材料,A错误;若此段血管是肝静脉,2血浆中含有水、营养物质和激素等,B正确;3是血小板,4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防御病菌、免疫和清除坏死组织等,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C错误;若此段血管是肾动脉,其管壁较厚,弹性较大,管腔较小,D错误。
23. (1)100 (2)1.1 (3)0.3 (4)594
解析 (1)从A地到B地,电动汽车的速度。(2)从A地到B地,电动汽车消耗的电能。(3)汽车从A地到B地消耗的电能相当于排放CO2的质量,排放碳元素的质量m碳=m×=1.1 kg×=0.3 kg。(4)电动汽车运动5 km的有用功。电动汽车的牵引力。当电动汽车匀速前进时,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与阻力相等,即。
24. (1)氯化亚铁和氯化铜 过滤
(2)
(合理即可)
(3)铁、铜 (4)650 3250
解析 (1)根据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可知,“蚀刻废液”的溶质还含有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操作Ⅰ可以将固液分离开,该操作的名称是过滤。(2)“金属残渣X”中含有铜和铁,从“金属残渣X”分离回收Cu和FeCl2溶液,加入稀盐酸,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再过滤即可。(3)由“蚀刻废液”的溶质为氯化亚铁、氯化铜、FeCl3,加入过量铁粉后过滤,滤液的溶质只有氯化亚铁,可以推知铁能使氯化铁转化为氯化亚铁;由2FeCl3+Cu2FeCl2+CuCl2知,铜能使三价铁转化为二价铁。
(4)设蚀刻掉128 g铜,消耗FeCl3的质量为x。
2FeCl3+Cu2FeCl2+CuCl2
325  64
x   128 g
= x=650 g
理论上至少需要20%FeCl3溶液的质量为=3250 g。
25. (1)Na2CO3 (2)置换反应
(3)H2O+CO2H2CO3
解析 (1)A是碳酸钠,俗名叫纯碱,D和E反应后溶液呈蓝色,D、E、F是不同类别的物质,G、B会与碳酸钠相互转化,B、G会发生反应,所以B、G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C会与B反应,B会转化成C,所以B是二氧化碳,G就是氢氧化钠,C是水,水和F可以相互转化,所以F可以是氢气,E是盐酸或硫酸,D是氧化铜,H会与盐酸反应,会转化成氢氧化钠,所以H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物质A的化学式是Na2CO3;(2)F和D的反应是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3)B和C的反应是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
26. (1)心脏 (2)气体的扩散作用
解析 (1)图中“人工肺”包括两部分:一是氧合器部分,可以实现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使血液获得氧气,相当于人体的肺;二是人工泵部分,可以推进血液的流动,实现血液循环,相当于人体的心脏。(2)人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
27. (1)OH-
(2)Na+
(3)2NaOH+CO2Na2CO3+H2O
(4)CaCl2[或BaCl2或Ca(NO3)2 或Ba(NO3)2]
(5)产生白色沉淀
(6)20
解析 (1)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2)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水分子、钠离子、氯离子,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水分子和钠离子都不能使酚酞变色。(3)氢氧化钠变质是指其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4)步骤一实验结论为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盐和可溶性钙盐或钡盐都能产生白色沉淀,如氯化钙等。(5)步骤二实验结论为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通入二氧化碳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过量的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实验现象是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6)设变质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 + Ba(OH)2 BaCO3↓+2NaOH
106        197
x         1.97 g
= x=1.06 g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钠元素质量不变,则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06 g×÷)=0.8 g,则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为×100%=20%。
28. (1)B (2)0.3 0.75
解析 (1)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动至最大阻值的B端。(2)由图乙可知,电流表使用的量程是0~0.6 A,分度值为0.02 A,其示数为0.3 A,即两端电压为2.5 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I=0.3 A,即额定功率为P=UI=2.5 V×0.3 A=0.75 W。
29. (1)麦芽糖 肠液、胰液 乙、丙
(2)小金的方案不合理,因为实验缺乏对照组,所以应再增设一组,即将乙组实验中的清水用氯化钠溶液替代,再与小金同学设置的实验组进行对照,以排除氯离子的干扰
解析 (1)对比甲、乙两组可知,乙组混合溶液遇碘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而麦芽糖遇到碘液不变蓝。淀粉在人体的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还有肠液、胰液。要证明唾液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则唯一的变量应该是温度,因此应选用乙、丙两组实验进行比较。(3)小金的方案不合理,因为实验缺少对照组,所以应再增设一组,即将乙组实验中的清水用氯化钠溶液替代,再与小金同学设置的实验组进行对照,以排除氯离子的干扰。
30. 见解析
解析 (1)由解析图可知,O是支点,从O点向阻力F2的作用线作垂线,可得阻力臂l2,同理可得动力臂l1,脚踏碓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2)椭圆形碓头较细,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且该脚踏碓为费力杠杆,可以通过提升碓头高度而增大其重力势能,砸打稻米时动能越大,能够对外做的功越多,所以稻米越容易去皮。
31. (1)0.3 A (2)1.8 W (3)108 J
解析 (1)由题意可知,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U-U2=9 V-6 V=3 V, (0.5分)
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0.3 A; (1分)
(2)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则有I2=I=I1=0.3 A, (0.5分)
所以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P2=U2I2=6 V×0.3 A=1.8 W; (1分)
(3)方法一:电阻R2通电1 min产生的热量。 (1分)
方法二:电阻, (0.5分)
电阻R2通电1 min产生的热量Q2=R2t=(0.3 A)2×20 Ω×60 s=108 J。 (0.5分)
32. (1)4.4 (2)NaCl、HCl
(3)解: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盐酸的溶质质量为x
NaHCO3 + HCl NaCl+H2O+CO2↑
    36.5       44
     x       4.4 g
=
x=3.65 g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65%
答:所加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5%。
解析 (1)由图像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4.4 g。(2)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a点时盐酸过量,故a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HCl。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