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章·素养综合检测卷(测试内容:下册第1章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题序 一 二 三 四 评卷人 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教材变式·P5活动改编】在气球上画些小圆点,充气使气球膨胀,下列有关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气球上的点代表宇宙中的星系B. 该实验可模拟宇宙膨胀过程C. 该实验不能作为大爆炸宇宙论的证据D. 气球膨胀过程中有一个中心,由此可推测宇宙也有一个中心2. (2022浙江南浔期末)火星是地球上人类可以探测的最近的星球,我国将于2050年左右,实现首次载人登陆火星。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 )A. 行星 B. 卫星 C. 恒星 D. 彗星3. (2023北京东城翔宇中学高一期中)科幻小说《三体》中虚构的三体外星文明来自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请结合下图回答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属于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4. 地球拥有悠久的过去,还有漫长的未来,它的内部结构也是人类持续探索的领域。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地球演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中生代是主要造煤时期B. 喜马拉雅山脉是在古生代形成的C. 动物界经历了“爬行动物→鱼类→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的演化D. 植物界经历了“海洋藻类→陆生孢子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演化5. (2022浙江杭州西湖月考)如图是生物学家米勒模拟原始大气合成有机物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装置中通入的四种气体是用来模拟原始地球的大气的B. 火花放电模拟闪电C. 烧瓶中的沸水模拟了高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D. 该实验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6. (2022浙江云和模拟)若△、□、☆表示具有亲缘关系的三类生物,如图所示为这三类生物的化石在未经变动的不同地层中的出现情况,则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 ( )△☆☆□□☆△△□□△△□△ △ △A. △→□→☆ B. ☆→□→△C. △→☆→□ D. ☆→△→□7. (2022浙江南浔一模)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的捕蝇草,可以捕食昆虫补充所缺营养。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贫瘠的土壤在捕蝇草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 )A. 进行自然选择 B. 诱发植物变异C. 影响生长发育 D. 提供营养物质8. (2022浙江宁波月考)人体背部的中央,从侧面看,整条脊柱呈“S”形,这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 ( )A. 直立行走的结果 B. 捕食的结果C. 逃避敌害的结果 D. 以上说法都错9. (2022重庆中考)下列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 )A. 无光条件下长出的黄白色的蒜苗B. 经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C. 用杂交技术培育的高产抗倒伏小麦D. 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虫棉10. (2022福建中考)昆虫会啃食甘蓝(一种植物)。在进化的过程中,部分甘蓝能合成对昆虫有毒的芥子油,能避免昆虫啃食而被保留,少数昆虫适应了有毒的芥子油,继续啃食甘蓝。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昆虫与甘蓝之间不存在生存斗争B. 甘蓝合成芥子油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C. 昆虫啃食甘蓝后产生了适应芥子油的变异D. 合成芥子油的甘蓝被保留是昆虫选择的结果二、填空题(本题有4小题,共16分)11. (2022浙江义乌期末)(4分)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甲 乙(1)如图甲是在用专门仪器拍摄的太阳照片。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它从里到外可分为3层,其中最外层是 层; (2)如图乙,用大球模拟地球,小球模拟月球,把两个球和灯置于同一水平面的视线上。将小球由A处移动到B处,观察小球穿过阴影区时发生的现象。分析可知,该实验模拟的是 现象。 12. (2019浙江嘉兴中考)(4分)有一火山岛,其上分布着数目相近、毛色不同的同种鼠,后来由于火山爆发,火山灰覆盖整个小岛。某生态学家自2000年起每隔两年对鼠的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表。年份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灰鼠数(只) 198 202 199 357 382 392红鼠数(只) 202 198 201 43 18 8(1)该岛火山爆发可能发生在 与 之间。 (2)岛上红鼠和灰鼠数目变化的原因是 。 13. (2022浙江兰溪模拟)(4分)如图为太阳系八大行星运行图。(1)请在图中识别木星的位置为 (填数字)。 (2)假如地球的自转周期变成与现在的地球公转周期相同,下列现象中最有可能会出现的是 。 A. 没有昼夜现象B. 有昼夜交替C. 太阳西升东落D. 面向太阳的一面气温高14. (2022浙江台州一模)(4分)如图表示长期使用某一种农药后马铃薯甲虫数量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AB段没有下降到0的原因是 ; (2)马铃薯甲虫群体抗药性逐渐增强是农药对害虫定向 的结果。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15. (2021浙江丽水月考)(9分)1953年米勒向如图所示装置中通入甲烷、氢气、氨气等以模拟原始大气成分,通过放电和照射紫外线的方式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获得了多种氨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对米勒所做实验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①内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B. ②内模拟了原始大气中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C. ③内模拟了原始海洋D. ④内产生了多种蛋白质(2)若实验装置的气体中有氧气存在,则实验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 。 (3)实验结果得到了氨基酸混合物,从生命起源的角度可得出的结论是 。 16. (2023浙江杭州学正中学期中)(9分)伞藻是一种大型单细胞藻类,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细胞核位于“假根”中。不同的伞藻有不同形状的“帽”,有的呈伞形(如图1甲),有的呈菊花形(如图1乙)。 图1 图2(1)曾有科学家利用伞藻进行实验,希望弄清楚生物的遗传究竟是由细胞质控制的还是由细胞核控制的。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将甲伞藻的帽和柄都切除,然后将乙伞藻的柄移植到甲伞藻的假根上。一段时间后,该伞藻会长出新的帽(如图2)。实验结果显示,伞藻长出的新帽形状与 (填“甲”或“乙”)相同,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基于该实验结果,科学家进行进一步实验,将甲伞藻的细胞核去除,将乙伞藻的细胞核移入,切除甲伞藻的帽,请你预测:一段时间后,甲伞藻再长出的新帽会是 形帽。 四、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17. (2022广西南宁中考)(16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是第一位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他带领“海水稻”团队试验种植的耐盐水稻亩产量超过八百千克。海水稻稻壳顶端有的有芒,有的无芒。无芒有利于收割、脱粒及稻谷的加工。为研究海水稻有芒和无芒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进行了以下杂交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1)水稻用种子繁殖后代,这属于 生殖。 (2)根据实验判断,水稻的有芒是 (选填“显性”或“隐性”)性状。若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实验一中亲代有芒个体的基因组成是 。 (3)实验二亲代全部有芒,子代出现无芒性状,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18. (10分)如图中的化石是古生物学家从不同的地层中挖掘出来的,通过对这些化石的观察你能够了解到什么呢 35亿年前的生物化石5亿年前的生物化石4亿年前的生物化石 1亿年前的生物化石观察步骤:Ⅰ.按照地质年代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观察。Ⅱ.尽可能地描述每种化石呈现的生物的形态特征。Ⅲ.试着推测每种化石生物的可能生活环境。讨论:(1)你认为上图中的各种化石生物与现存的哪类生物可能有亲缘关系 (2)请你根据上述化石生物对生物进化的可能趋势进行推理。 答案全解全析答案 速查 1 2 3 4 5D A C A D6 7 8 9 10A A A A D1. D 根据材料,该实验模拟的是大爆炸宇宙论,气球上的小点代表宇宙中的星系,随着气球的膨胀在相互远离,A、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该实验能够模拟大爆炸宇宙论,但不能作为大爆炸宇宙论的证据,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虽然气球膨胀过程中有一个中心,但是真实宇宙的膨胀是没有中心的,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2. A 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故选A。3. C 根据材料可知,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因此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是与太阳系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属于银河系。4. A 中生代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盛,是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之一, A正确;地球上的诸多高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是在新生代时期形成的, B错误;动物界经历了“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的演化历程,C错误;植物界经历了“藻类植物→陆生孢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演化历程, D错误。5. D 米勒在实验室用充有CH4、NH3、H2O、H2四种气体的密闭装置,以加热、放电来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成功合成了一些氨基酸、有机酸和尿素等,叙述正确,A不符合题意;实验中的火花放电是用来模拟原始地球的闪电现象的,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米勒用烧瓶中的沸水模拟了高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米勒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环境下,无机分子能反应生成有机分子,D叙述是错误的,符合题意。6. A 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线索。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陆生生物的化石越多,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演变而来的。从图中可以发现△在底层最先出现,说明△较简单、低等,上一层出现□,说明□较高等。最上一层才出现☆,说明☆最高等。因此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故选A。7. A 捕蝇草这类植物长期生活在缺乏营养物质的环境中,在该环境中,具有捕虫结构的植物,可以补充营养;那些无法额外补充营养的植物,就被环境淘汰了。可见,贫瘠的土壤在捕蝇草的进化过程中起到自然选择的作用,故选A。8. A 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使前后肢逐渐有了分工,后肢增长,脊柱由弓状变为“S”形,骨盆变短增宽,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并使用工具,故选A。9. A “无光条件下长出的黄白色的蒜苗”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经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用杂交技术培育的高产抗倒伏小麦、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虫棉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10. D 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为争夺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昆虫和甘蓝之间存在生存斗争,A错误;甘蓝合成芥子油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甘蓝体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该性状能够遗传给后代,B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同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昆虫适应芥子油的变异是少数个体原本就有的,C错误;合成芥子油的甘蓝被保留是昆虫选择的结果,D正确。11. (1)日冕 (2)月食解析 (1)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2)图乙是模拟月食的过程:大球模拟地球,小球模拟月球,小球由A向B移动,地球阻挡住了太阳的光线形成阴影区,月球穿过阴影区形成月食。12. (1)2004年 2006年 (2)火山灰是灰色的,红鼠在新环境中易被敌害发现,所以数量急剧减少解析 (1)据表中数据可知:在科学家2006年的调查中,灰鼠数量明显增加,红鼠数量明显减少。可见火山爆发发生在表中的2004~2006年。(2)火山灰是灰色的,灰鼠有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能生存并大量繁殖,而红鼠在新环境中易被敌害发现,所以数量急剧减少。13. (1)5 (2)D解析 (1)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读图可知,图中第5颗行星是木星。(2)假如地球的自转周期和地球公转周期相同,就没有24小时发生昼夜更替的变化现象,但还会出现昼夜现象,不会出现太阳西升东落,由于地球的一个面长期受到太阳照射,所以面向太阳的一面气温高,故选项D符合题意。14. (1)群体中有少量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存活了下来 (2)选择解析 (1)变异是不定向的,部分甲虫具有抗药性,在杀虫剂的作用下,群体中有少量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存活了下来,所以图中曲线AB段没有下降到0。(2)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害虫个体间的抗药性存在着差异,有的害虫抗药性强,有的害虫抗药性弱。当环境中出现农药时,抗药性弱的害虫死亡,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存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中仍有抗药性强的个体和抗药性弱的个体,再次使用农药时,抗药性弱的害虫又会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存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再使用同等剂量的同种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了,导致农药灭杀害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本题中马铃薯甲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因为农药对马铃薯甲虫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15. (1)D (2)爆炸 (3)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解析 (1)分析图中米勒的实验,①中泵入甲烷、氨气和氢气等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②中冷凝器的冷却的过程,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③烧瓶内的水煮沸,模拟了高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④仪器底部收集的溶液,模拟的是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后的原始海洋。米勒的实验成功合成了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而不是蛋白质,可见D符合题意。(2)实验中模拟的原始大气中的气体还原性极强,与氧气在电击下容易发生爆炸。(3)实验结果得到了氨基酸混合物,从生命起源的角度可得出的结论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16. (1)甲 伞藻的遗传由细胞核控制(2)菊花解析 (1)甲伞藻具有伞形帽,乙伞藻具有菊花形帽,已知伞藻的细胞核位于假根中,将甲伞藻的帽和柄都切除,然后将乙伞藻的柄移植到甲伞藻的假根上,一段时间后,该伞藻长出新的帽,实验结果显示,伞藻长出的新帽形状与甲相同,即长出了伞形帽(如图2),据此可以得出结论:细胞核控制生物的性状或伞藻的遗传由细胞核控制。(2)基于该实验结果,科学家进行进一步实验,将甲伞藻的细胞核去除,将乙伞藻的细胞核移入,切除甲伞藻的帽,由于控制生物性状的结构是细胞核,所以一段时间后,甲伞藻再长出的新帽会是与乙伞藻相同的菊花形帽。17. (1)有性 (2)显性 AA (3)变异解析 (1)水稻利用种子繁殖后代,生殖过程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2)生物体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海水稻有芒和无芒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图中实验一可知,有芒和无芒的亲代生出的子代全有芒,说明有芒是显性性状,而无芒是隐性性状,若用A、a表示相关基因,则其遗传图解如下:由图可知,实验一中亲代有芒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3)实验二中亲代全部有芒,子代出现无芒性状,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此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18. (1)35亿年前的化石生物——细菌、蓝细菌等;5亿年前——节肢动物;4亿年前——蕨类植物;1亿年前——鸟类、爬行类等。(2)越古老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越少,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越晚近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生物进化可能的趋势为: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解析 (1)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35亿年前的化石生物与现代的细菌、蓝细菌等可能有亲缘关系;5亿年前的化石生物可能与现代的节肢动物有亲缘关系;4亿年前的化石生物可能与现代的蕨类植物有亲缘关系;1亿年前的化石生物可能与现代的爬行类、鸟类有亲缘关系。(2)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线索。越古老的地层里,化石生物的种类越少,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越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生物的进化趋势可能为: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