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荷塘月色》说课课件(共18张PPT)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2《荷塘月色》说课课件(共18张PPT)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朱自清
目录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重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说 教材
第七 单元 部编版必修教材唯一一个专门的散文单元。
单元 篇目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
《我与地坛》《赤壁赋》《登泰山记》
单元 学习 任务 学习写景抒情散文,体会民族审美心理,提升文学欣赏品位,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要关注作者寄寓的人生思考。
说 学情
Title
1. 大部分学生的认识问题还比较表面化
2. 大部分学生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
3.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
形成之中
4. 认可语文课文表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说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体会本文中“通感”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思维发展与提升:诵读课文,把握本文的行踪和情感脉络。熟读课文,并要求背诵第四、五、六段。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知作者“主观情”和“客观景”的融合。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品的感彩同当时的时代背景的内在联系,理解一个正直文人不满于现实又无法找到出路的苦闷心境。
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闷的心境和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
说 教学方法
方法
教法 1.美读法。
2.设疑、讨论法。
学法 1.课前预习法(课前预习,了解作家作品等相关知识和写作背景,读朱自清的《哪里走》、《一封信》)以及吴组湘的《敬悼佩弦先生》。
2.诵读感知法 (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语言之美、情感之美)
3.合作探究法 (分组探讨,组员代表记下探讨结果。)
一、导入:创设情境近荷塘
说教学过程
二、学习活动一:配乐朗诵初感知
三、学习活动二:含英咀华品真趣
四、学习活动三:独抒性灵思悠远
一、导入:创设情境近荷塘
如果给荷塘月色配乐朗诵,你觉得以下哪一首乐曲更适合文章的美呢?并说说理由。
二泉映月
好汉歌
花好月圆
the promise
明确:淡淡的美景,淡淡的喜悦之情
二、学习活动一:配乐朗诵初感知
1.配乐朗诵,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
2.用自己的话概述文章的内容。
(1)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给文章十个小段标上序号,找出文章主要写景的段落和抒情的段落,找出文章抒情的语句。
(2)作者的行踪是怎样的?请用箭头表示出来。
(3)作者感情发展脉络是怎样的?
文章抒情的语句主要有:
第一段: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第三段: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第六段: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第八段: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第十段: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作者漫步路线及情感变化
不宁静
渐入宁静
获得宁静
渐出宁静
小径
小径
三、学习活动二:含英咀华品真趣
提问:荷塘为什么能让“我”得到宁静?
1.寻找直接依据:
文中议论——“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2.赏析荷塘月色呈现的意境特征。(把握文中的主要意象:荷与月)
(8分钟小组合作:让学生充分交流,并展示分享交流结果)
荷塘
零星 、袅娜( 拟人 )
明珠 、星星 、美人 沁人心脾
缕缕 、渺茫的歌声似的( 通感 )时断时续
一道凝碧
看不见的 脉脉


幽雅宁静
月下的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流水)
田田
月色
(月光)
(月影)
如流水 静静地泻
薄薄的青雾浮起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灌木的黑影 杨柳的倩影
光和影的和谐像名曲
虽是满月,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朦胧优雅
塘上的
四、学习活动三:独抒性灵思悠远
为什么“我”心情最终无法摆脱“不宁静”?
1.直接依据。
(1)文中议论:“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我什么也没有。”(寥落与寂寞)
(2)文中议论:“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因为年龄早不是“妖童媛女”的年龄,更因为在动荡不安的现实世界里,早已找不到这样的嬉游之所)
2.补充背景知识。
1927年,“四一二”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大肆捕杀共产党人。作者对这种情形感到无比的痛心,然而他却没有能力反抗当局的残暴统治,因此心中颇不宁静。
小结:随着回家的步伐,朱自清离那个曾带给他淡淡喜悦和短暂超脱的梦幻荷塘越来越远,“不宁静”重回心头,沮丧、怅惘、寂寞、叹息成了他内心的主旋律。这种情感又附着在景物上,于是,目光所及(树色、远山、灯光),耳朵所闻(蝉声、蛙声)与心中所想(采莲的世界),都被这种情绪影响,于是他又成了现实世界中一个不自由的人。
作业:
请同学们以《荷塘月色下的朱自清》为题,写一段写景和抒情结合的文段。
板书设计
幽雅宁静的荷塘
朦胧优雅的月色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