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内容基本信息学科 历史 实施年级 高一二课题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使用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 《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标要求 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古时期的世界,在这个时期,人类历史延续了古代世界的农本经济,各个地区基本独立发展,因此,不同地区产生了相当不同的文明。本课通过了解亚洲封建国家,包括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南亚笈多帝国和东亚的日本以及朝鲜的演变,理解中古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 从结构上看,本课先是概述西亚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二者在世界历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接着介绍南亚和东亚的国家。 从内容上看,第一、二子目从西亚文明发展的年代和逻辑顺序出发,先交代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及文化成就,随之介绍帝国分裂后阿拉伯世界的继续扩张及其影响,重点体现在奥斯曼帝国对阿拉伯政治和文化制度的继承,以及新历史背景下奥斯曼帝国兴起对东西方贸易的影响。两个子目既关注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也强调历史的变化。第三子目叙述了南亚和东亚的国家,其中印度部分在体现历史变化——德里苏丹国是阿拉伯世界扩张的结果一一的同时,注意到印度历史的连续性:印度教在笈多帝国时代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日本是第三子目比较重要的内容,既介绍了日本历史的发展受到中国的影响,又突出了日本自身的特点:幕府政治。朝鲜与日本表现出类似的特点:历史发展固然深受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奥斯曼帝国是阿拉伯帝国解体后兴起于小亚细亚的帝国;南亚和东亚在亚洲历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德里苏丹国是阿拉伯世界继续扩大的结果之一,日本和朝鲜则在中国的影响下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制度和文化。本课内容反映了古代文明的独立发展与相互联系。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对古代日本的大化改新、幕府统治、古代朝鲜、阿拉伯帝国建立、文化成就等已经学习过,因而有一定的基础。而对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发展及帝国概况、中古时期印度先后建立的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初中没有涉及, 对阿拉伯帝国对东西方交流影响学生缺乏深入的认识,需要比较详细的叙述。教学目标 通过历史地图、时间轴和表格等形式,梳理西亚、南亚、东亚各国的兴起经过和社会状况,进而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通过总结中古时期西亚、南亚和东亚的历史特点,进一步认识整个中古时期的亚洲文明的概况。 通过分析相关历史地图和文献史料,理解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对东西方交流的影响,通过评价幕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提升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阿拉伯帝国 学习难点:日本幕府政治的兴起教学过程导入 从图中看出,中古时期的亚洲都包括哪些地区? 任务一:探究西亚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对东西方交流的影响。 任务1-1:结合教材P23地图和【学思之窗】,说说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 【学思之窗】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任务1-2:总结阿拉伯帝国文化的特点,多角度分析文化繁荣的原因和影响。 阿拉伯帝国文化成就 材料一:帝国的庞大规模,它同欧亚大陆各地区的实际联系,它从几大文明中心获得的极为丰富的遗产,都大大有助于伊斯兰教科学的真实成就。例如,以“智慧之城”自誉的巴格达,就拥有一批翻译,一个图书馆,一座天文台和一所学校。那里的学者们翻译、研究了希腊科学家和哲学家的著作,以及波斯和印度的科学论文。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哈里发马门(813-833年)十分热心扶植科学文化事业。曾派著名学者向拜占庭皇帝索取希腊古典著作,包括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原理》。将这些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以与译稿同等重量的黄金酬劳翻译者。他还在巴格达创建了规模宏伟的学术研究中心——智慧馆,把从各地搜集来的文化典籍收藏在这里。智慧馆集图书馆、科学院和翻译局为一体,既是科学研究所,也是培养科技人才的高等学府。 ——据朱寰主编《世界古代史》(下册)整理 材料三:中国的造纸术、罗盘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印度数学、稻米、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丰富了欧洲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欧洲社会发展的进程。阿拉伯人不愧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 在基督教文化垄断下,辉煌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几乎荡然无存,古典著作,鲜为人知。然而,阿拉伯学者却通过翻译保存了大量的希腊学术著作,并把这些著作通过拉丁文等译本传回欧洲,弥补了欧洲文化的“断层”……为欧洲新文化——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朱寰主编《世界古代史》(下册) 任务1-3:结合教材P24地图和文字,分析奥斯曼帝国的扩张给东西方交流带来的影响。 任务二:了解南亚和东亚各国的社会状况及特点。 任务2-1: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日本幕府政治兴起的原因。 材料四:实行班田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赐田和人口的增多,公田不够分配。八世纪初,政府为增加耕地鼓励人民垦荒。723年,颁布“三世一身法”,规定垦生荒(生荒:未开垦的土地)者可占三世,开熟荒(熟荒:荒芜了的耕地)者准许终身用益。743年,又颁布“垦田永代私有法”,承认垦田私有。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任务2-2:结合教材【问题探究】,分析日本幕府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问题探究】 有关锁国的利弊,历来议论纷纭;但它确实是加强和巩固幕府封建统治的有效政策,长达二百余年的江户时代,能在国内保持和平,幕府政权得以维持,锁国无疑是个有力因素。在经济方面,国内产业得到发展,在文化方面,日本独特文化得以昌盛,等等,可以说都是由于锁国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它缩小了人民刚刚开展的、面向世界的目光,扼杀了不断探索的精神…… ——坂本太郎《日本史》 【本课小结】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