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概念解析】中古时期: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公元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其中10—14世纪被看作是严格意义上的封建社会,它是古希腊罗马文明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一段过渡式的社会形态,习惯上称之为西欧封建社会。【知识梳理】一、西欧封建社会建立基础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不断迁徙,建立了一系列王国。基本特征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产生原因 ①社会:社会动荡 ②经济:自然经济的产物(自给自足) ③现实: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内容 ①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 ②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③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影响 消极 ①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西欧王权软弱。 ②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政治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积极 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经济:庄园制度与农奴制度 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大小不一,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土地类型 经营者 权利与义务领主自营地 领主 ①提供农民土地; ②直接经营领主自营地; ③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案件,维护庄园秩序。(带有基层自治色彩)基本特征 经济:庄园制度与农奴制度 农民份地 自由农 ①交纳地租,服劳役;②法律上自由;③耕种土地。农奴 ①耕种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 ②交纳地租,自备工具服劳役; ③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宗教:基督教 地位 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表现 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政治: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精神:控制教徒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西欧封建社会的新变化 王权的加强 背景 ①封建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但蕴含了统一力量; ②国王是名义上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③城市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自治运动推动。表现 ①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②到15世纪晚期,法兰西国王击败了各地封建主,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 ③西班牙和葡萄牙:15世纪末,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城市的兴起与自治 兴起条件 政治: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 农业:耕地面积扩大,自然和畜力得到有效利用; 工商业: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兴起时间 10—11世纪起争取自治 原因 城市主要位于封建领主土地上,受封建领主奴役,束缚工商业发展。方式 与封建主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赢得一定自治权。影响 ①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 ②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2.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拜占庭 发展历程 ①395年建立,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期达到鼎盛 ②6世纪中后期,因游牧部族冲击和内部矛盾而陷入混乱 ③7世纪中后期,丧失叙利亚到北非大片土地 ④9世纪中后期,一度复兴,但再也未能恢复鼎盛时期的疆域 ⑤14世纪30年代,奥斯曼人兴起,逐步蚕食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 ⑥1453年灭亡社会状况 ①经济发展:工商业发达,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②政治扩张:6 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 ③法律贡献: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罗马民法大全》,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衰落原因 ①拜占庭的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自身资源; ②地处欧亚交通要冲,地理位置原因使其常常发生战争。 ③由于游牧部族的冲击、土地兼并引起的内部矛盾激化、继承制度不完善引起的统治阶级内部权力斗争激烈,拜占庭帝国陷入混乱; ④十字军东征带来了巨大打击(甚至君士坦丁堡曾被攻陷); ⑤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军事占领。俄罗斯 发端 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一度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被征服 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正式建国 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并向周围扩张。1547年, 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他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扩张 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问题探究】1.阅读材料,思考这段话体现了封君与封臣之间怎样的关系?材料一: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美]约翰·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译《西方社会史》第一卷关系 ①以土地为纽带形成从属关系,有严格的等级性; ②具有双向契约关系,权利、义务交织; ③层级间相对独立2.根据材料,比较奴隶与农奴的异同,分析中古时期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它(庄园)承袭了罗马的大地产,但和罗马大地产不同的是。庄园由农奴…而不是奴隶耕种。在现代意义上,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好得多。……更重要的是,尽管许多农奴的命运肯定相当艰难,但他们很少完全听凭他们的领主随意支配打发。 ——[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同 在法律上都是非自由人,都受到农奴主或奴隶主的压迫。异 奴隶是主人的财产,依附于主人,没有任何自由,缺乏生产积极性; 农奴的地位相对奴隶较高,与奴隶相比,受到的束缚更宽松,生产积极性更高生产关系 由奴隶制经济转变为封建制经济,生产关系进步。3.根据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中古中后期,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朱迪斯·M·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变化前 变化后政治 封君封臣制度,分裂割据 世俗王权加强经济 庄园与农奴制度,自给自足 工商业发展,城市自治运动文化 基督教占据统治地位,束缚人性 大学兴起,思想解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