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中测试科学试题卷亲爱的同学:1.本卷共四大题,满分 100 分,完成时间 90 分钟。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放。做题时,请认真审题,细心答题。祝你成功!一 、选择题(本题共 15 个小题; 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1.如图为某地中小学男女生身高生长速度曲线图,不能从曲线图中读出的是( )A. 进入青春期的男生喉结比女生凸起明显B. 男生女生在 7~8 岁之间生长速度相近C. 8~11 岁之间女生生长速度比男生快D. 男生女生身高突增的年龄不同2.在地震救援中采用的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所示, 它的多个探头接触洞壁, 收集幸存者的微弱呼 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C.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传声”D.白天噪声较大, 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3.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如果易拉罐底部 第 1 页(共 20 页)小孔是三角形, 则观察者在半透明塑料薄膜上看到的像是( )A.三角形光斑 B.烛焰倒立的虚像C.烛焰正立的虚像 D.蜡烛倒立的实像4.如图是枝芽结构模式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 1 能发育成新的芽结构B.图中 3 能发育成枝条C.图中 4 能发育成茎D.图中 5 能发育成侧芽5.夏商时期, 已有铜质的铃和皮制的鼓。人耳能分别出铃声和鼓声是根据声音的(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6.乡村美景美不胜收:池塘正中长着千年古柏,水边白鹭悠走,水下鱼儿畅游……游客用手机拍下了这些场景。下列相关“影 ”的形成原理中正确的是( )A.妈妈手机的“摄影 ”——光的折射B.水下鱼儿的“鱼影 ”——光的反射C.岸边白鹭的“黑影 ”——光的色散D.水中古柏的“倒影 ”——光的直线传播7.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山的“倒影” B. 日食C.汽车观后镜 D.水中“折 ”笔8.一颗花生中有 2 粒种子, 则此花生的形成需要的子房、胚珠的数目分别是( )第 2 页(共 20 页)A .2 、2 B . 1 、 1 C . 1 、2 D .2 、 19.关于凹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凹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进行发散B.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不可能交于一点C.凹透镜也有两个实焦点D.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可能是平行光10.细菌和真菌的生活也需要一定的条件,下面属于它们生活必要条件的是( )①水分 ②空气 ③有机物 ④适宜的温度 ⑤阳光.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①②④ D. ①③④11.如图所示是通过车内后视镜(平面镜)观察到后方汽车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看到汽车的像是实像B.看到汽车的像比实际汽车小C.能从车内看到后方汽车是由于光的反射D.车内后视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12.克隆羊“多利 ”长相与提供细胞核的母羊相像,这一实例说明了细胞核( )A.能合成有机物 B.控制着生物的遗传C.能控制物质进出 D.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13.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f,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 变,如图所示, 先后使烛焰位于 a、b、c、d 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 关于 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第 3 页(共 20 页)A.烛焰位于 a 点时,光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 c 点时,光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烛焰位于 b 点时,光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烛焰位于 d 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4.如图是桃花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雌蕊包括( )A. ④⑤ B. ⑥⑦⑧⑨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⑤15.如图是一位同学眼球成像的示意图, 他所患眼疾及矫正视力应配戴的透镜类型是(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二 、填空题(3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16.上联“树影横江,鱼戏枝头鸦宿浪 ”;下联“ 山色倒海, 龙吟岩畔虎眠滩 ”。此对联妙趣横生,意境深远, 包含着丰富的光学知识。(1)上联中的树影、鱼、枝头、鸦, 属于虚像的有 ;(2)下联中的“ 山色倒海 ”的光学原理是 。17.图甲为人类生殖发育过程示意图,图乙为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 [A] 有长长的尾巴,能游动。(2) [C] 形成的场所在图乙中的[ ] 。(3)胚胎发育的主要部位是图乙中的[ ] 。18.如图描述的是绿色植物——大豆的一生, 根据图示回答问题。第 4 页(共 20 页)(1)图示①→②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此过程中营养来自①中的 。(2)在①经②到③过程中,发育为 a 和 b 的是种子的 。(3)④的主要结构是 。(4)④→过程中, 所结果实中种子不止一粒的原因是④中的 。19.如图是形状相似的三个钢笔笔套,它们的唯一不同就是长度不一样,小明同学发现: 依次用口吹这三个笔套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来越低。小明在查阅资料后终于弄懂了口吹笔套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笔套内的空气柱。小明又根据这个实验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个竹 笛(如图 2),在竹管开口处①向管内吹气时, 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⑥时, 音 调可以改变,吹奏歌曲。则当布团⑤分别位于 a、b、c 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 ,音调最低的位置是 。20.聚焦教材第 5 页(共 20 页)(1)u>2f,f(2)u=2f,u=2f,像物异侧,成 、 的 。(3)f2f,像物异侧, 成 、 的 。(4)u=f,不成像。 u三 、实验探究题(24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21.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实验步骤】:①选取健康、饱满的绿豆种子 60 粒,并准备好 3 个带盖的塑料盒、纱布等。②分别在塑料盒上贴上标签 ABC,每个盒子中放 4 层纱布,在纱布上随机放入一些数量不一的种子。③按照下表所示进行操作。④3 天后观察种子萌发情况。装置 条件A 不洒水 23℃恒温培养箱B 适量水(以快要淹没种子为宜) 23℃恒温培养箱C 适量水(以快要淹没种子为宜) 4℃冰箱(1)幼苗的茎和叶是由胚中的 发育而来。(2)小金看完小胡同学的实验过程后,觉得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该不足之处是 。将实验步骤修改合理后, 得到实验结果: 只有装置 B 中的种子萌发。(3)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小胡同学为了探究另一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又设置了一个实验装置 D,选取 20 粒 健康、饱满的绿豆种子放在塑料盒里,装满清水并盖上盒盖,放在 23℃恒温培养箱中 3 天。观 察发现“部分种子胚根突破种皮 ”这一“异常现象”,小胡对此现象疑惑不解。询问老师后知道,部分种子胚根突破种皮的原因是 。(5)对(4)出现的问题有什么改进的建议 。第 6 页(共 20 页)22.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 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 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 ”。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② , 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 10 次。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实验完成后,小明获得了如下数据: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1)步骤②中小明为了使橡胶球每次撞击玻璃板的力度是一样的, 请问他是如何操作的?(2)请完善表格中的“▲”处内容:(3)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来反映的;(4)小明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了相应的实验结论, 由此小明想为了更好的控制噪声污染, 我们卧室的玻璃应选用 玻璃(单层/双层)。23.小欢和小乐在实验室合作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据图回答问题:第 7 页(共 20 页)(1)小欢将点燃的蜡烛 A 竖立在薄玻璃板前, 并拿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B 在薄玻璃板后移 动, 直到看到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如图甲所示。在完成上述操作时,实验室内的 光线应 (选填“强 ”或“弱”)一些;此时,从小乐的角度看, 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选填“重合 ”或“不重合”)。(2)小欢若按图乙所示进行探究,会因一处操作不当而难以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写出操作不 当之处 ;并在图乙中画出蜡烛 A 所成的像。 。24.小明学习了《透镜及其应用》后,了解了透镜的一些知识.请回答以下问题:(1)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2)通过凸透镜能看清邮票的细微之处,如图甲所示, 此时凸透镜与邮票间的距离 凸透镜的焦距(选填“大于”、“等于 ”或“小于 ”).(3)在探究“ 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光屏 上有一个烛焰清晰的像, 则此像是 (选填“放大”、“等大 ”或“缩小 ”)、 (选填“正立 ”或“倒立”)的像.如果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 对调蜡烛和光屏的位置,(选填“能 ”或“不能 ”)在光屏上再次得到一个烛焰清晰的像.四 、解答题(16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25.如图是女性排卵、受精和怀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第 8 页(共 20 页)(1)图中 A 结构的生理功能是除能产生卵细胞外,还能分泌 ,维持女性第二性征。(2)胚胎发育初期由 提供营养,等胚胎植入 (填代号) 内壁后, 胚胎通过· 从母体不断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排入母体血液,由母体的肾脏和呼吸系统排出。(3)如果对某女性进行外科结扎手术避孕,是切断该女性的 (填代号)并结扎, 使卵细胞不能与精子结合, 卵细胞被身体吸收, 对女性身体没有不良影响。26.如图所示, 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 S,S 发出的一束光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 A 点。完成此光路图。27.5 月 22 日下午, 乐清市政府携手某网络平台, 为乐清农产品、海产品等进行“直播带货”。 某桑葚果农说:“线上销售不仅让全国各地的网友尝到了美味桑葚, 也解决了疫情期桑葚的滞销 难题”。有偏远地区(快递到达时间长)的网友反映桑葚腐烂,出现酸臭的味道,而近地的网友 却好评连连,没有反映此问题。于是,果农向有关部门请求帮助。工作人员在寄回的桑葚中检验出大量的枯草芽孢杆菌, 并查阅到以下资料:①桑葚富含有机物, 是一种酸甜爽口、营养丰富的水果, 并其有一定的药理价值。②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性状,广泛分布于土壤和空气中; 枯草芽孢杆菌在 温暖且富含有机物的有氧环境下能够快速繁殖, 一般每 2 小时就能够繁殖一代, 是使得水果腐烂的最常见细菌。请你根据以上材料, 向果农解释邮递到偏远地区的桑葚腐烂的原因。第 9 页(共 20 页)期中测试答案解析科学试题卷亲爱的同学:1.本卷共四大题,满分 100 分,完成时间 90 分钟。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放。做题时,请认真审题,细心答题。祝你成功!一 、选择题(本题共 15 个小题; 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1.A【解析】由曲线图可知, 男生女生在 7~8 岁之间生长速度相近,8~11 岁之间女生生长速度比 男生快,男生女生身高突增的年龄不同,而进入青春期的男生喉结比女生凸起明显这一现象不能 由曲线图获知, A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2.A【解析】(1)根据超声波的定义判断;(2)根据声音的特性判断;(3)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4)根据噪声的定义和对环境的影响判断。A.人类的听觉范围为 20~20000Hz,而超声波的频率大于 20000Hz,幸存者肯定听不到, 故 A 错误符合题意;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故 B 正确不合题意;C.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传声”,故 C 正确不合题意;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故 D 正确不合题意。故选 A.3.D【解析】根据小孔成像的成因和特点判断。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因此成的是倒立的实像。由此可知, 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是蜡烛倒立的实像, 故 D 正确,而 A.B、C 错误。故选 D。4.【解析】第 10 页(共 20 页)解: A.图中 1 是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 发育成新的芽结构, A 正确;B、图中 3 是幼叶将来发育成叶, B 错误;C、图中 4 是芽轴将来发育成茎, C 正确;D、图中 5 是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 D 正确。故选: B。5.A【解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据此分析判断。人耳能分别出铃声和鼓声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故 A 正确,而 B、C、D错误。故选 A.6.A【解析】根据光的折射、广的反射和直线传播的知识判断。【解答】A.摄影的主要设备为照相机,照相机的主要结构为凸透镜,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再从玻璃射入空气发生折射现象, 故 A 正确;B.水里的鱼发出的光从水射入空气,从而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我们看到的是它的虚像,故 B 错误;C.岸边白鹭的黑影, 其实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照不到的黑色区域,故 C 错误;D.古柏发出的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因此“倒影 ”是反射形成的虚像,故 D 错误。故选 A.7.B【解析】解:A.水中倒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不符合题意;B、日食的形成,是利用光沿直线播形成的现象,符合题意;C、汽车观后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不符合题意;D、水中“折 ”笔, 是利用了光的折射,不符合题意.故选 B.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第 11 页(共 20 页)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 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 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8.【解析】一朵花经过传粉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情况为:解: 由上图可知,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所以果实的数目取决于子房的数目,种子 的数目取决于胚珠的数目。故一颗花生中有 2 粒种子, 则此花生的形成需要的子房、胚珠分别是1 和 2。故选: C。9.D【解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有实焦点;凹凸镜有虚焦点.【解答】解:A.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不单指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故 A 错误;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交于一点,叫做凹透镜的焦点,故 B 错误;C、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故 C 错误;D、从凹透镜虚焦点发出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是平行光, 故 D 正确.故选: D.10.D【解析】:①水分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因此细菌、真菌的生活需要水,其次细菌、真菌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它们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所以细菌、真菌的生活第 12 页(共 20 页)还需要③有机物,同时它们也需要④适宜的温度,因为低温能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高温能杀死细菌、真菌.故选: D.生物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11.C【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分析判断。【解答】A.车内的后视镜为平面镜, 因此看到汽车的像为虚像,故 A 错误;B.根据“物像等大 ”可知,看到汽车的像与实际汽车一样大, 故 B 错误;C.平面镜成像是光在镜面发生反射形成, 故 C 正确;D.车内后视镜对光线没有会聚作用, 故 D 错误。故选 C。12.B【解析】克隆技术是指利用生物的无性生殖而产生遗传上均一的生物群。生物体 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所以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克隆技术属于现代生物技术。在克隆羊“多利 ”的培育过程中,一只是提供了细胞膜和细胞质, 另一只提供了细胞核, 第三只提供了胚胎的发育场所(子宫)。克隆羊“多利 ”长相与提供细胞核的母羊相像,说明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着生物的遗传。故答案为: B13.C【解析】(1)(2)(3)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判断;(4)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判断。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实像的大小取决于物距的大小, 即物距最大时实 像最小,物距最小时实像最大,即在 a 点时最小,c 点时最大,故 C 错误符合题意,A.B 正确不合题意;当蜡烛在 d 点时,此时 u故选 C。第 13 页(共 20 页)14.C【解析】图中①柱头,②花柱, ③子房, ④花柄, ⑤花药,⑥花丝,⑦花瓣,⑧胚珠, ⑨花托. 解: 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雄蕊包括⑤花药和⑥花 丝,花药里有许多花粉;雌蕊包括①柱头、②花柱和③子房,子房内有许多⑧胚珠, 可见 C 正确.故选: C15.D【解析】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判断。【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此时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应该为近视眼。要使光线的交点向后移动到视网膜上,需要光线发散, 因此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故选 D。二 、填空题(30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16.(1)树影、鱼、枝头、鸦(2)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或平面镜成像)【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的反射和色散现象,对生活中的光现象要了解,属 于基础知识。物体的光照到水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在水中形成物体的虚像; 雨后,空中有大 量的小水滴,太阳光照在这些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也就是光的色散;光沿直线传播,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被挡住, 会在它的后面形成一个阴影区域, 也就是影子。【解答】(1)树影、枝头、鸦属于影子,是因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鱼的虚像;(2)下联中山色是经水面发生反射后,看到物体在水中的虚像,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答案为:(1)树影、鱼、枝头、鸦;(2)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或平面镜成像)。17.(1)精子(2)受精卵; 2;输卵管(3)3;子宫【解析】睾丸产生精子以及分泌雄性激素,卵巢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图乙中 1 是卵巢,2 是输卵管, 3 是子宫,4 是阴道(1)精子有长长的尾巴,能游动,游去与卵细胞结合。第 14 页(共 20 页)(2)C 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 形成的场所是在 2 输卵管中。(3)胚胎发育的主要部分是 3 子宫中故答案为:(1)精子 (2)受精卵 2 输卵管 (3)3 子宫18.(1)胚根;子叶(2)胚芽(3)花蕊(4)一个子房中含有多个胚珠【解析】图中①是大豆种子、 ②是萌发的种子、③大豆幼苗、 ④花、 ⑤果实;a 是叶, b 是茎,c 是根。根据种子萌发的过程, 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进行分析解答。(1)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 种皮胀破, 胚根最先突出种皮,发育成成根.营养来自①中的子叶。(2)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胚芽发育成 b 茎和 a 叶。(3)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 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雄蕊花药里的花粉散落出来,借助外力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 ④的主要结构是花蕊。(4)传粉、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时胚珠发育为种子, 子房发育为果实。所结果实中种子不止一粒的原因是 一个子房中含有多个胚珠 。19.a;c【解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空气柱的振动会发出声音,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因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频率越大, 音调就越高;当位于 a 位置时,空气柱最短, 振动最快,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当位于 c 位置时,空气柱最长, 振动最慢,发出声音的音调最低;20.(1)倒立;缩小; 实像(2)倒立;等大; 实像(3)倒立;放大; 实像(4)虚像第 15 页(共 20 页)【解析】(1)根据图片可知,u>2f,f(2)根据图片可知,u=2f,像物异侧,成倒立、等大的实像。(3)f2f,像物异侧,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根据图片可知,u=f,不成像。 u三 、实验探究题(24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21.(1)胚芽(2)没有控制变量(或每组的种子数量不同)(3)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4)水中溶解有少量的氧气(5)将水煮沸【解析】1.种子萌发的主观条件是有一个健康的胚;外界条件是: 空气、适宜的温度和水分。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 验, 叫对照实验,在实验中, 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1)幼苗的茎和叶是由胚中的胚芽发育而来。(2)小胡同学的实验,不足之处是没有控制变量(或每组的种子数量不同)。(3)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4)部分种子胚根突破种皮的原因是水中溶解有少量的氧气。(5)煮沸并冷却的水除去了水中的溶解氧, 故对(4)出现的问题可以将水煮沸。22.(1)将橡胶球拉开到同一高度处,然后静止释放(2)平均值(3)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4)双层【解析】1、根据机械能的转化可知, 步骤 ② 中的操作应该是将橡胶球拉开到同一高度处然后静止释放;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实验误差;第 16 页(共 20 页)3、实验原理: 橡胶球敲击玻璃板,玻璃板振动将玻璃球弹开;4、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小,说明玻璃球振动幅度小。声音响度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小,声音响度小,反之大。(1)橡胶球从高处下落,势能转化为动能,要使撞击的力度相同, 势能要相同,所以可从同一高度处静止释放。据此可知他的操作是: 将橡胶球拉开到同一高度处, 然后静止释放 ;(2)实验中进行了多次测量,这是减小实验误差的一种方法,所以 表格中的“▲”处内容 是:平均值;(3)由实验的原理可知, 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 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的;(4)表格数据反映出,双层玻璃理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小,说明同样力度撞击时双层玻璃振动 幅度小,声音响度就小。 由此小明想为了更好的控制噪声污染,我们卧室的玻璃应选用 双层玻璃。故答案为:(1) 将橡胶球拉开到同一高度处,然后静止释放 (2)平均值 (3)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 (4)双层23.(1)弱; 重合(2)薄玻璃板未与纸面(或水平面) 垂直(合理即可);【解析】(1)平面镜中的像的亮度取决于物体的亮度, 蜡烛 A 越亮,周围的环境越暗,在镜子里成的像就越清晰;当完全重合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蜡烛 B 与 A 的像都会变成一个;(2)在桌面上完成这个实验时, 由于两只蜡烛只能呆在水平桌面上,而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所以玻璃板必须与桌面垂直; 如果玻璃板不垂直,那么成的像就不在水平桌面上,自然就无法做到完全重合。【解答】(1)小欢将点燃的蜡烛 A 竖立在薄玻璃板前, 并拿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B 在薄玻璃 板后移动,直到看到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如图甲所示。在完成上述操作时,实验室内的光线应(选弱一些;此时, 从小乐的角度看, 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重合。第 17 页(共 20 页)(2)小欢若按图乙所示进行探究,会因一处操作不当而难以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写出操作不当之处:薄玻璃板未与纸面垂直。通过蜡烛 A 的上下两点分别做薄玻璃板的垂线,然后根据“物像等距 ”在另一侧做出它们的像点,最后将两个像点连接起来即可。24.(1)凹(2)小于(3)缩小 ;倒立 ;能【解析】【解答】(1)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 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近视眼要佩带凹透镜矫正;(2)因放大镜成像时, 须将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即这时放大镜与邮票之间的距离应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此时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如图,物距大于像距,当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如果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 对 调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则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在光屏上能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答案为:(1)凹;(2)小于;(3)缩小;倒立; 能.(1)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确定透镜的类型;(2)用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焦点之内时,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正是应用了这一原理.(3)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应用于照相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四 、解答题(16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25.(1)雌性激素第 18 页(共 20 页)(2)卵黄;D;胎盘和脐带(3)C【解析】A 卵巢、B 卵巢排出的卵细胞、C 输卵管、D 子宫。卵巢有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 作用;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 也是受精完成和胚胎初期发育的地方;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及产生月经的地方。(1)女性的生殖系统各有不同的用途,图中 A 是卵巢,卵巢有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作用,维持女性第二性征。(2)在由受精卵形成胚泡的初期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由卵细胞中的卵黄提供;等胚胎 植入 D 子宫内膜后,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3)如果对某女性进行外科结扎手术避孕, 是切断该女性的 G 输卵管并结扎, 使卵细胞不能与精子结合,卵细胞被身体吸收,对女性身体没有不良影响。故答案为: (1)雌性激素 (2)卵黄; D; 胎盘和脐带 (3)C26.解:如图所示:【解析】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从 S 点发出的光线的反射光线 肯定经过 S 点的虚像;这条光线还经过 A 点,将二者连接后与镜面的交点就是寻找的入射点,最后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即可。【解答】(1)首先通过 S 点作镜面的垂线,然后在镜面的另一侧根据“物像等距 ”寻找它的像S'的位置;(2)连接 S'A,与镜面的交点就是入射点 O;(3)连接 SO 就是入射光线,连接 OA 就是反射光线。如下图:第 19 页(共 20 页)27.【解析】解: 细菌的生殖方式为最简单的分裂生殖,是无性生殖。枯草芽孢杆菌属于细菌,枯草芽孢杆菌 在温暖且富含有机物的有氧环境下能够快速繁殖,一般每 2 小时就能够繁殖一代, 因此邮递到偏远地区时间长, 桑葚容易腐烂。故答案为:细菌的生殖方式为最简单的分裂生殖,是无性生殖。枯草芽孢杆菌属于细菌,枯草芽 孢杆菌在温暖且富含有机物的有氧环境下能够快速繁殖, 一般每 2 小时就能够繁殖一代,因此邮递到偏远地区时间长,枯草芽孢杆菌繁殖快, 桑葚容易腐烂。第 20 页(共 20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