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 人物描写一组一、教学目标1.认识“嘎、绊”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15个字,会写“摔跤、手疾眼快”等词语。2.能结合三个片段中描写人物的语句,说出人物的特点。3.了解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外貌等表现人物的特点,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重点)4.课间十分钟,观察一名特点鲜明的同学,试着用学过的方法写一写他。(难点)二、拓展资源《顶碗少年》《祥子拉车》《范进中举》三、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3课时四、教学过程出示单元核心任务:“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本单元我们将寻访名家笔下性格迥异的人物,感受一个个鲜活、经典的人物形象,并寻找我们身边有鲜明特点的人,运用学到的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写一写“特别的他”。第一课时在白洋淀生活着一群古灵精怪的小战士,他们帮着红军埋地雷,打鬼子。其中最聪明勇敢的就是小嘎子,他的奶奶被残暴的敌人杀死了,他便怀着为奶奶报仇的决心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这节课我们就去看看小嘎子和他的小伙伴摔跤的精彩场景。任务一:结合预习单,巩固生字新词,了解文章主要内容。1.对照预习单,读一读下列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嘎子 鹐架 冷绊子 脚腕子2.注意读好下面的儿化音。单褂儿 胖墩儿 门墩儿 虎势儿 牛劲儿 猴儿似的3.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露(lù lòu)出破绽 露(lù lòu)水4.根据下面的提示,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摔跤》写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摔跤的故事。从两个孩子的称呼可以初步看出他们的特点分别是小嘎子__________,小胖墩儿__________。——《摔跤》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的故事。从两个孩子的称呼可以初步看出他们的特点分别是小嘎子调皮可爱,小胖墩儿体形比较壮。任务二:默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1.默读课文《摔跤》,思考:小嘎子和小胖墩儿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圈画相关语句,简单写下自己的感受。(1)小嘎子:①聪明、富有心计的小嘎子。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小嘎子清楚两人在形体上的差异,明白“单凭力气”摔不过小胖墩儿,所以小嘎子不选“一叉一搂”,而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随便摔”。这的确是一个聪明而富有心计的小嘎子。②灵活、敏捷的小嘎子。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小嘎子“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其意图是抓住小胖墩儿“傻大黑粗”“动转不灵”的弱点,伺机“下冷绊子”。细致的动作描写,很好地表现出小嘎子灵活、敏捷的特点。③争强好胜的小嘎子。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转了三四圈”“三抓两挠”“揪”“推拉拽顶”,写出了小嘎子想尽办法想扳倒小胖墩儿,可以看出小嘎子非常想赢,这是一个争强好胜的小嘎子。④沉不住气的小嘎子。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从“沉不住气”可以看出小嘎子对半天不能取胜表现出极不耐烦的样子,这也预示着他将失败。(2)小胖墩儿:“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通过小胖墩的动作,可以看出小胖墩是个摔跤的惯手,动作非常熟练。而且,面对小嘎子围着他蹦来蹦去的战术,他集中精力,沉着地以不变应万变,表现出小胖墩儿自信、沉着的特点。——对小胖墩儿的语言描写让我们看到他让小嘎子优先选择摔跤的规则,比较憨厚率直。2.借助下面的工具图梳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动作,你发现了什么?——我们发现,小嘎子的动作相对多一些,尤其是“蹦来蹦去”“下冷绊子”“推拉拽顶”等,显得他机灵、敏捷。而小胖墩儿的动作比较单一,且偏静态,“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显得小胖墩儿很沉着,只在关键时刻,使出制胜的一招“推”,显得他比较老练、镇定。3.同桌两人练习朗读,把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动作描写读生动。4.总结文章的写法。——课文借助连续的动态十足、灵活的动作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小嘎子的灵活、敏捷和争强好胜,选取相对较少、偏静态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小胖墩儿的老练、自信、实力强。任务三:拓展阅读丛书文章《顶碗少年》,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阅读丛书文章《顶碗少年》,圈画出描写顶碗少年的语句,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片段1: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这意想不到的失误,使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作者通过具体而生动的动作描写,写出了表演难度之大,也反映出顶碗少年技艺高超。片段2: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碗,又掉了下来。——作者通过对顶碗少年表演失败后重新开始、不服输的描写,表现了少年在艺术道路上不屈不挠的精神。片段3: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作者通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了他从不知所措到逐渐镇静下来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他面对挫折,迎难而上的品质。任务四: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小练笔。1.内化写法,感受表达效果。——在写人叙事的文章里,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我们要根据人物的特点恰当选取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词,进行细致的动作刻画。2.学生仔细观看课间十分钟活动的视频,确定自己想写的同学,然后选取恰当的动作来表现他的特点,在小组里交流。提示:学会精选动词,运用一连串的动作表现活动中的人物,以突出其特点。评价内容 特别棒 还不错 需努力能写清楚人物的特点能运用连续的动作描写,突出人物的特点语言表述有条理3.佳作分享。下课铃一响,同学们蜂拥而出,操场上顿时热闹起来。我们几个女生跳绳,肖飞可是个跳绳高手。只见她手握绳柄,双臂自然垂下,手腕一抖,绳就绕着她的身体飞起来。她双脚脚尖点地,绳就像长了眼睛似的,准确无误地从她脚底滑过。开始时,我们还能数清楚她跳了几个,可是她越跳越快,人绳合一了,让人眼花缭乱,只觉得她不是在跳绳,而是在练“轻功水上漂”。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走进白洋淀,欣赏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精彩的摔跤表演,品味了徐光耀先生笔下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学习了他精选动作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人手法,下节课我们将走进老北京,去认识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徐光耀先生笔下的两个儿童,学习了精选连续性动作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人方法。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老北京,去认识一位人力车夫——骆驼祥子。任务一:结合预习单,巩固生字新词。1.请对照预习单,读一读下面的词语。颧骨 铸成 伤疤 挺脱 肉鼻子 结实硬棒2.理解词语。挺脱:强劲,结实。身量:人的身材;个子。任务二:默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1.默读课文,圈画描写祥子特点的语句,思考:祥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现祥子的特点?片段1: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了……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这是对祥子身材的描写。——“铁扇面似的”“直硬的背”“宽”“威严”形象地写出了祥子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特点。片段2: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这是对祥子衣着的描写。祥子将自己装扮成了车夫的样子。“杀”字突出了祥子的干练,用鸡肠子带儿系住裤腿突出了祥子的干练、整洁。片段3:他没有什么模样……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对祥子的面部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短粗的眉、肉鼻子、和头一边儿粗的脖子,这些细致的外貌刻画都突出了祥子的结实健美、充满生机活力。2.梳理对祥子外貌的描写,体会外貌描写的要点。——这两段文字围绕“挺脱”一词,从面部、身材、衣着三方面对祥子的外貌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突出了他身体的结实健壮、富有生机,一个自信乐观的底层劳动者的形象跃然纸上。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祥子的特点,读出祥子的自豪。任务三:迁移写法,运用外貌描写写一段文字。《骆驼祥子》一书里,还有一个经典的女性形象——虎妞。她是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她长得虎头虎脑,大胆泼辣,因此吓住了男人,成了没人敢娶的老姑娘。请你仔细观察图片(课件出示虎妞图),尝试运用外貌描写突出她的大胆泼辣。她长得虎头虎脑,外表丑陋,像一个大黑塔。脸红起来,黑红,加上半残的粉,与青亮的灯光,好像一块煮老了的猪肝,颜色复杂而难看。鼻子纵起些纹缕,眉棱棱着。任务四:拓展阅读丛书文章《祥子拉车》,进一步体会祥子的形象。阅读丛书文章《祥子拉车》,圈画出描写祥子外貌的语句,感悟祥子的人物形象。片段1:他自己,自从到城里来,又长高了一寸多……他似乎既是个成人,又是个孩子,非常有趣。——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展现了祥子身材高大、结实健美的特点,从中可以感受到祥子是一个身体健壮、充满自信和活力的青年。片段2: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作者用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了祥子与车之间配合得十分默契,可见他拉车技术的高超。此外,这段中的描写还表现了祥子对拉车的喜爱,可见他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性格特点。片段3:他的身体使他相信,即使不幸赶到“点儿”上,他必定有办法,不至于吃很大的亏;他不是容易欺侮的,那么大的个子,那么宽的肩膀!——两个“那么”勾勒出祥子高大健壮、充满活力的特点,也写出了祥子对自己充满自信。课堂总结:写人的文章,不一定面面俱到,非得集中写出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而要根据人物的特点,有重点地抓住一两点来写,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板书设计:第三课时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和小伙伴摔跤的小嘎子,刚进城里拉人力车的祥子,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中国文学史上有名的人物——严监生,来看看他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又是如何描写他的。任务一:结合预习单,巩固生字新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请对照预习单,读一读下面的词语。严监生 诸亲六眷 揩揩眼泪——重点关注“严监生”的“监”,读四声。2.读好下面的句子,借助注释,理解句中的文言词汇。(1)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2)“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3)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小说的成书年代是清代,文中带有不少文言词汇,借助注释理解文意后,把句子读通顺。3.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文章主要写了严监生死前记挂油灯里的两茎灯草,赵氏挑掉一茎,他才断了气。任务二:品读语言,感悟人物形象,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1.对于临死前的严监生,你对他的哪个动作印象最深刻?——伸出的两个指头。2.圈画出描写伸出两个指头的语句,读一读。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作者选取严监生因为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硬是撑着不咽气的典型事例,重点刻画了严监生的动作。3.作者是如何把这一典型事例写具体、写生动的呢?请你再读文章,根据下面的表格,体会严监生当时的心理。诸亲六眷 诸亲六眷的猜测 严监生的动作和神态 严监生当时的心理大侄子 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把头摇了两三摇 着急二侄子 还有两笔银子不曾吩咐明白 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焦急、生气奶妈 两位舅爷不在跟前 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气恼赵氏 两茎灯草费油 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安心——作者重点刻画了严监生的动作和神态,将严监生因为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硬是撑着不咽气的典型事例描写得具体、生动。4.思考:在众人猜测原因时,严监生心里会想什么?——当听到大侄子猜测原因时,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此时他可能会想:亲人不见面不要紧,要紧的是那两茎灯草啊!得浪费多少油啊!——当听到二侄子猜测另一原因时,此时他可能会想:我怎么可能把两笔银子放在哪里不吩咐明白呢,要紧的是那两茎灯草啊!你们怎么就不明白呢!——当听到奶妈也没说对原因时,此时他可能会想:你在我家待了这么多年,居然连我的这点儿心思都看不出来,真是愚蠢!——当赵氏终于猜对了严监生的用意时,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此时严监生临死前可能会想:还是你了解我啊!灯草被挑掉了一根,我就放心了。5.分析到这里,你觉得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补充资料:监生:明清两代指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也可以用捐纳的办法取得这种称号。也就是说“监生”,一般是非富即贵的人。严监生的家庭背景: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儒林外史》——可以用家财万贯来形容严监生的家境,而他临死前惦记的不是亲人,也不是交代后事,而是挂念小小的两茎灯草,这不是节俭,而是爱财如命、吝啬。——文中作者从小处着眼,抓住“两茎灯草”这一典型事例,让严监生这个吝啬的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历久弥新。6.再次品读语句,进一步感悟严监生的吝啬。片段1: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富得流油的严监生病入膏肓,临终前竟然记挂着油灯里的两茎灯草,作者把“伸着两个指头”这个标志性的单一动作,进行了反复刻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片段2: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当诸亲六眷猜不对严监生的意思时,奄奄一息的他重复“摇头”“瞪眼”“伸出两根手指”等动作,努力让众人明白,这些特定的动作突出了严监生的吝啬。小结:这篇文章选取严监生临死前仍惦记节省灯油这个典型事例,通过神态、动作的描写,刻画了他的吝啬。我们在写人时,也要注意选择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通过细节描写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任务三:对比阅读,体会《摔跤》和《两茎灯草》动作描写的不同。对比《摔跤》中对小嘎子的描写,借助下面的表格梳理信息,思考:同样都是动作描写,两篇文章有什么不同呢?课文题目 动作描写的不同之处《摔跤》《两茎灯草》——一连串动作、动感十足、远镜头——单一标志性动作、静态、近镜头特写小结:通过对比阅读,我们发现,小嘎子是个机灵好动的小孩子,描写他摔跤的场面,一定是需要一连串、高频率的动作来刻画,以突出他的机灵。而严监生作为一个垂死之人,要表现他的吝啬,作者就抓住了竖起的两根手指这个典型性的单一动作,反复渲染,刻画了他的爱财如命。任务四:拓展阅读丛书文章《范进中举》,感悟人物的特点。1.自由读文章,想想作者是通过哪个典型事例突出他的特点的。——范进是一个追求功名、一朝中举后喜极而疯的人。通过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这个事例,表现了他可怜可悲的形象。2.画出最能体现范进特点的语句,感悟人物的特点。片段1:范进不看便罢,……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第3自然段)——动作描写,写出了范进突闻自己中举后喜不自胜的心情。片段2:走出大门不多路,……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第3自然段)——动作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样子,可怜又可悲的形象跃然纸上。3.思考:范进为何会有这样的表现呢?出示《范进中举》的相关情节和作品评价:范进考了二十多次,终于在五十多岁考上秀才,紧接着又中了举人,然而范进却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喜极而疯,被胡屠户打了一巴掌才清醒过来。范进中举前后人们对他的态度发生了极大转变,甚至连张乡绅也来赠金又赠房。《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极为精彩的篇章之一。本文就是通过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这个典型事例,充分表现了古代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以及当时趋炎附势、欺贫爱富、自私自利的社会风气。这也是《儒林外史》整本书所表达的中心思想。4.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儒林外史》。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清代吴敬梓先生的《儒林外史》,认识了家财万贯却极为吝啬的严监生,认识了科举制度下可怜可悲的范进,并学习了作者选取典型事例,抓住动作、神态等突出人物形象的写人方法。下节课我们将走进天津卫,去认识冯骥才笔下的奇人——刷子李。板书设计:(共56张PPT)13 人物描写一组五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精读引领课课时建议:3课时“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本单元我们将寻访名家笔下性格迥异的人物,感受一个个鲜活、经典的人物形象,并寻找我们身边有鲜明特点的人,运用学到的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写一写“特别的他”。单元核心任务第一课时在白洋淀生活着一群古灵精怪的小战士,他们帮着红军埋地雷,打鬼子。其中最聪明勇敢的就是小嘎子,他的奶奶被残暴的敌人杀死了,他便怀着为奶奶报仇的决心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这节课我们就去看看小嘎子和他的小伙伴摔跤的精彩场景。任务一:结合预习单,巩固生字新词,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嘎子 鹐架 冷绊子 脚腕子单褂儿 胖墩儿 门墩儿虎势儿 牛劲儿 猴儿似的ɡǎqiānwànbàn读准划线字的字音注意读好下面的儿化音露(lù lòu)出破绽 露(lù lòu)水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露(lù):①露水;②显露;表现露(lòu):义同“露”(lù)。√√《摔跤》写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摔跤的故事。从两个孩子的称呼可以初步看出他们的特点分别是小嘎子___________,小胖墩儿___________。小嘎子小胖墩儿调皮机灵体形比较壮根据下面的提示,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任务二:默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默读课文《摔跤》,思考:小嘎子和小胖墩儿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圈画相关语句,简单写下自己的感受。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小嘎子小嘎子清楚两人在形体上的差异,明白“单凭力气”摔不过小胖墩儿,所以小嘎子不选“一叉一搂”,而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随便摔”。这的确是一个聪明而富有心计的小嘎子。小嘎子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小嘎子“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其意图是抓住小胖墩儿“傻大黑粗”“动转不灵”的弱点,伺机“下冷绊子”。细致的动作描写,很好地表现出小嘎子灵活、敏捷的特点。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转了三四圈”“三抓两挠”“揪”“推拉拽顶”,写出了小嘎子想尽办法想扳倒小胖墩儿,可以看出小嘎子非常想赢,这是一个争强好胜的小嘎子。小嘎子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从“沉不住气”可以看出小嘎子对半天不能取胜表现出极不耐烦的样子,这也预示着他将失败。“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小胖墩儿自信、沉着动作描写小胖墩儿小嘎子蹦来蹦去下冷绊子推拉拽顶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灵活、敏捷、争强好胜老练、自信、沉着借助下面的工具图梳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动作,你发现了什么?细致的动作描写,可以突出人物的特点。任务三:拓展阅读丛书文章《顶碗少年》,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阅读丛书文章《顶碗少年》,圈画出描写顶碗少年的语句,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片段1: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中,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势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使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作者通过具体而生动的动作描写,写出了表演难度之大,也反映出顶碗少年技艺高超。片段2: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碗,又掉了下来。作者通过对顶碗少年表演失败后重新开始、不服输的描写,表现了少年在艺术道路上不屈不挠的精神。片段3: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作者通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了他从不知所措到逐渐镇静下来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他面对挫折迎难而上的品质。任务四: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小练笔。课间十分钟,观察一位同学,然后选取恰当的动作来表现他的特点,在小组里交流。评价内容 特别棒 还不错 需努力能写清楚人物的特点能运用连续的动作描写,突出人物的特点语言表述有条理下课铃一响,同学们蜂拥而出,操场上顿时热闹起来。我们几个女生跳绳,肖飞可是个跳绳高手。只见她手握绳柄,双臂自然垂下,手腕一抖,绳就绕着她的身体飞起来。她双脚脚尖点地,绳就像长了眼睛似的,准确无误地从她脚底滑过。开始时,我们还能数清楚她跳了几个,可是她越跳越快,人绳合一了,让人眼花缭乱,只觉得她不是在跳绳,而是在练“轻功水上漂”。佳作分享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走进白洋淀,欣赏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精彩的摔跤表演,品味了徐光耀先生笔下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学习了他精选动作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人手法,下节课我们将走进老北京,去认识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徐光耀先生笔下的两个儿童,学习了精选连续性动作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人方法。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老北京,去认识一位人力车夫——骆驼祥子。任务一:结合预习单,巩固生字新词。读准划线字的字音理解词语颧骨 铸成 伤疤 挺脱 肉鼻子 结实硬棒quánzhùtuōbābí挺脱:身量:方言。强劲;结实。人的身材;个子。任务二:默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默读课文,圈画描写祥子特点的语句,思考:祥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现祥子的特点?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了。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身材高大、身体健壮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干练、整洁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结实健美、充满生机活力小 结挺脱面部 身材 衣着结实健壮富有生机自信乐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祥子的特点,读出祥子的自豪。任务三:迁移写法,运用外貌描写写一段文字。请你仔细观察虎妞的图片,尝试运用外貌描写突出她的大胆泼辣。....她长得虎头虎脑,外表丑陋,像一个大黑塔。脸红起来,黑红,加上半残的粉,与青亮的灯光,好像一块煮老了的猪肝,颜色复杂而难看。鼻子纵起些纹缕,眉棱棱着。任务四:拓展阅读丛书文章《祥子拉车》,进一步体会祥子的形象。阅读丛书文章《祥子拉车》,圈画出描写祥子外貌的语句,感悟祥子的人物形象。片段1:他自己,自从到城里来,又长高了一寸多。他自己觉出来,仿佛还得往高里长呢。不错,他的皮肤与模样都更硬棒与固定了一些,而且上唇上已有了小小的胡子……可是心中暗自喜欢,因为他已经是这么高大,而觉得还正在发长,他似乎既是个成人,又是个孩子,非常有趣。身体健壮、充满自信片段2: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片段3:他的身体使他相信,即使不幸赶到“点儿”上,他必定有办法,不至于吃很大的亏;他不是容易欺侮的,那么大的个子,那么宽的肩膀!高大健壮充满活力与自信课堂总结写人的文章,不一定面面俱到,非得集中写出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而要根据人物的特点,有重点地抓住一两点来写,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第三课时任务一:结合预习单,巩固生字新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读准划线字的字音严监生 诸亲六眷 揩揩眼泪jiànzhūkāijuàn读好下面的句子,借助注释,理解句中的文言词汇。(1)“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2)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明白。一声连着一声。概括主要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严监生死前记挂油灯里的两茎灯草,赵氏挑掉一茎,他才断了气。任务二:品读语言,感悟人物形象,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对于临死前的严监生,你对他的哪个动作印象最深刻?伸出的两个指头。圈画出描写伸出两个指头的语句,读一读。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作者选取严监生因为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硬是撑着不咽气的典型事例,重点刻画了严监生的动作。再读文章,根据下面的表格,体会严监生当时的心理。诸亲六眷 诸亲六眷的猜测 严监生的动作和神态 严监生的心理大侄子 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把头摇了两三摇 着急二侄子奶妈赵氏还有两笔银子不曾吩咐明白焦急、生气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气恼两茎灯草费油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安心作者重点刻画了严监生的动作和神态,将严监生因为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硬是撑着不咽气的典型事例描写得具体、生动。思考:在众人猜测原因时,严监生心里会想什么?当听到大侄子猜测原因时,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此时他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人不见面不要紧,要紧的是那两茎灯草啊!得浪费多少油啊!当听到二侄子猜测另一原因时,此时他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怎么可能把两笔银子放在哪里不吩咐明白呢,要紧的是那两茎灯草啊!思考:在众人猜测原因时,严监生心里会想什么?当听到奶妈也没说对原因时,此时他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赵氏终于猜对了严监生的用意时,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此时严监生临死前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在我家待了这么多年,居然连我的这点儿心思都看不出来,真是愚蠢!还是你了解我啊!灯草被挑掉了一根,我就放心了。结合资料说说,你觉得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监生:明清两代指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也可以用捐纳的办法取得这种称号。也就是说,“监生”一般是非富即贵的人。严监生的家庭背景: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儒林外史》爱财如命、吝啬小结方法这篇文章选取严监生临死前仍惦记节省灯油这个典型事例,通过神态、动作的描写,刻画了他的吝啬。我们在写人时,也要注意选择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通过细节描写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对比《摔跤》中对小嘎子的描写,借助下面的表格梳理信息,思考:同样都是动作描写,两篇文章有什么不同呢?课文题目 动作描写的不同之处《摔跤》《两茎灯草》一连串动作、动感十足、远镜头单一标志性动作、静态、近镜头特写任务三:拓展阅读丛书文章《范进中举》,感悟人物的特点。画出最能体现范进特点的语句,感悟人物的特点。片段1: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动作描写,写出了范进突闻自己中举后喜不自胜的心情。画出最能体现范进特点的语句,感悟人物的特点。片段2: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动作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样子,可怜又可悲的形象跃然纸上。思考:范进为何会有这样的表现呢?范进考了二十多次,终于在五十多岁考上秀才,紧接着又中了举人,然而范进却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喜极而疯,被胡屠户打了一巴掌才清醒过来。范进中举前后人们对他的态度发生了极大转变,甚至连张乡绅也来赠金又赠房。《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极为精彩的篇章之一。本文就是通过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这个典型事例,充分表现了古代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以及当时趋炎附势、欺贫爱富、自私自利的社会风气。这也是《儒林外史》整本书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清代吴敬梓先生的《儒林外史》,认识了家财万贯却极为吝啬的严监生,认识了科举制度下可怜可悲的范进,并学习了作者选取典型事例,抓住动作、神态等突出人物形象的写人方法。下节课我们将走进天津卫,去认识冯骥才笔下的奇人——刷子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3人物描写一组教案.docx 13人物描写一组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