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灭菌与无菌制剂 概述(二)课件(共15张PPT)- 《药剂学》同步教学(华中科大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灭菌与无菌制剂 概述(二)课件(共15张PPT)- 《药剂学》同步教学(华中科大版)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无菌制剂概述(2)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热原的概念、组成及性质;
(2)熟悉去除热原的方法;
(3)了解热原的检查方法。
2.能力目标
能合理选用热原的去除方法
3.思政-素养目标
加强学生的药学伦理及法律法规意识。
4.重点
热原的性质
5.难点
热原的去除方法
RESEARCH BACKGROUNDS
热原的概念
热原(pyrogen) :是由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微量就可以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
组成 磷脂
脂多糖 致热能力最强,致热活性中心
蛋白质
大多数细菌都能产生热原,霉菌、病毒也能产生热原,致热能力较强的是革兰阴性杆菌。
含有热原的注射液注入体内后,大约半小时就能产生发冷、寒战、体温升高、恶心呕吐等反应,严重者出现昏迷、虚脱,甚至生命危险。
RESEARCH BACKGROUNDS
热原的主要性质
①耐热性:
60℃加热1h不受影响
180 ℃ ~ 200℃干热2-4h
250 ℃干热30 ~ 45min
650 ℃干热1min
通常注射剂灭菌的条件下,往往不足以使热原破坏。
RESEARCH BACKGROUNDS
热原的主要性质
②滤过性:热原体积约为1~5nm,一般的滤器均可通过,即使微孔滤膜也不能截留,但可被活性炭吸附;
③不挥发性: 热原本身不挥发,但在蒸馏时,可随水蒸汽雾滴带入注射水,故应设法防止;
④水溶性:磷脂+多糖,热原能溶于水
⑤其他: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等)、超声波能使热原失活。
RESEARCH BACKGROUNDS
热原的污染途径
①注射用水带入(主要)
②原辅料带入
③容器、用具、管道与设备等带入
④制备过程与生产环境污染
⑤输液器具带入或产品密封不合格
RESEARCH BACKGROUNDS
热原的去除方法
耐热性 能经受高温加热处理的容器与用具,于250℃加热30min以上,可破坏热原。
1.高温法
180℃ 3~4h
200℃ 1 h
250℃ 30~45min
650℃ 1min
除去容器、用具上热原的方法
RESEARCH BACKGROUNDS
热原的去除方法
2.酸碱法
玻璃容器、用具可用硫酸清洗液或稀氢氧化钠处理,以破坏热原
强酸、碱、氧化剂、超声波破坏
除去容器、用具上热原的方法
RESEARCH BACKGROUNDS
热原的去除方法
吸附性
1.吸附法
活性炭对热原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同时有助滤、脱色作用
在注射剂配液中使用较广
去除药液中热原的方法
RESEARCH BACKGROUNDS
热原的去除方法
分子筛原理
2.凝胶滤过法
生化制剂适用分子筛过滤去除热原以及制备无热原的去离子水。
去除药液中热原的方法
3.超滤法
粒径
3.0~15nm孔径的超滤膜除去热原。
RESEARCH BACKGROUNDS
热原的去除方法
带负电荷
1.离子交换法
去除水中热原的方法
2.反渗透法
3.蒸馏法
不挥发性
蒸馏法应用于注射用水的生产
RESEARCH BACKGROUNDS
热原的检查方法
1.热原检查法(家兔法)
特点
①优点:灵敏度为0.001μg/ml,试验结果接近人体真实情况;
②缺点:操作繁琐,不能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不适用于放射性药物、肿瘤抑制剂等细胞毒性药物制剂。
应充分考虑动物的利益,善待动物,防止或减少动物的应激、痛苦和伤害,尊重动物生命,制止针对动物的野蛮行为、采取痛苦最少的方法处置动物;
实验动物项目要保证从业人员的安全;
动物实验方法和目的符合人类的道德伦理标准和国际惯例。
加强药学伦理、法律法规意识
RESEARCH BACKGROUNDS
热原的检查方法
2.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鲎试剂法)
特点:
①优点:灵敏度为0.0001μg/ml,比家兔法灵敏10倍,操作简单易行,试验费用低,结果迅速可靠;
②缺点:对革兰阴性菌以外的内毒素不灵敏,尚不能完全替代家兔法。
适用性:适用于注射剂生产过程中的热原控制和家兔法不能检测的某些细胞毒性药物制剂。
RESEARCH BACKGROUNDS
热原的检查方法
2.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鲎试剂法)
细菌内毒素检测仪
鲎试剂+热原=凝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