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年级第二学期学习评价科学(1)一、选择题。(只选正确答案的序号)(每小题3分,共30分)1. 运动的锤子能把核桃砸开,这说明( )。A. 核桃的壳太薄了 B. 锤子有重量 C. 运动的锤子具有能量2. 想让正在发声的锣停止发声,我们应该( )。A. 用锤敲击锣面 B. 用手按住锣面 C. 堵住自己的耳朵3. 下列物体中,( )的运动形式是转动。A. 荡秋千 B. 钟摆 C. 运动着的扇叶4. 下列物体的运动路线表示正确的是( )。A. 投篮 B. 升国旗 C. 乘坐摩天轮5. 下列同学中,( )没有注意交通安全。A. 翻越护栏 B. 走过街天桥过马路 C. 红灯停,绿灯行6.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可以观察到( )。A. 没有任何现象 B. 水面溅起水花 C. 水面冒出气泡7. 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任何改变的是( )。A.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降落 B. 汽车在公路上加速行驶 C. 停在一楼的电梯开始向上运行8. 小明和小兰用纸杯和长度相同的棉线、毛线、铁丝制成三种不同的“土电话" ,这三种材料中,传播声音效果最好的是( )。A. 棉线 B. 毛线 C. 铁丝9. 用大小不同力敲击鼓面的同一位置,用力小时,发出的声音,______;用力大时,发出的声音___。横线上应填入的内容依次是( )。A. 弱;强 B. 强;弱 C. 高;低10. 如右图,敲击铝片琴,并比较三块铝片发出声音的高低结果是( )。A. 三块铝片发出的声音同样高B. ①号铝片发出的声音最高C. ③号铝片发出的声音最高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每小题2分,共34分)11. 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或者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等现象,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12. 推理就是不需要任何根据的猜测。( )13. 写字时,笔尖的运动路线既有曲线又有直线。( )14. 滑冰运动员的滑行路线只有曲线。( )15. 各种运动方式之间没有联系,不能同时出现。( )16. 让物体运动起来,我们可以观察它们的运动形式。( )17. 站台上设置安全线是为了乘客的安全。( )18. “安全岛”是在车辆来往频繁路口或道路中间划出的供行人穿越时躲避车辆的小块地方。( )19. 发生交通事故时,我们要拨打报警电话( )20. 声音只能水平方向传播。( )21. 我们听到的声音, 一部分来自大自然,一部分来自人类活动。( )22. 周围的声音太大会震得我们耳朵疼,这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23. 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 )24. 像水波可以向远处传播一样,声波也可以向远处传播。( )25. 弹奏古筝时,古筝能发出高低起伏强弱不同的声音。( )26. 声音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 )27. 制作水杯琴,敲水多的杯子的声音比敲水少的杯子的声音要高。(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8分)28. 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___________。29. 物体的运动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转动等。30. 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__产生的。31. 归类题。(将下列物体按照其运动路线归类,只填序号)① ②盘旋的老鹰 无风时下落的苹果③ ④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 投出去的铅球32. 看图判断。(判断下列做法是“√”否“×”能使物体发出声音)1. 2.弯曲钢尺( ) 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 )3. 4.拉伸橡皮筋( ) 拨动橡皮筋( )六、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2分)下面是某同学为验证“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是否有关”的实验。请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图甲 图乙充满空气 真空a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观察能否听到闹钟的声音。b用抽气筒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仔细倾听,观察我们听到的声音是否发生变化。c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至接近真空状态,观察我们听到的闹钟声音的变化。33. 刚开始放进闹钟时,( )(填“能”或“不能”)听见闹钟声音, 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声音也变得越来越( )(填“强”或“弱”)。34. 上图中,能听到闹钟声音的是( );不能听到闹钟声音的是( )(填“图甲”或“图乙”)35. 根据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与空气( )。(填“有关”或“无关”)36. 拓展:若将防水闹钟放入水中,我们( )闹钟声音。A. 能听到 B. 不能听到 C. 无法判断四年级第二学期学习评价科学(1)一、选择题。(只选正确答案的序号)(每小题3分,共30分)1. 运动的锤子能把核桃砸开,这说明( )。A. 核桃的壳太薄了 B. 锤子有重量 C. 运动的锤子具有能量【答案】C【解析】【详解】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运动的锤子能把核桃砸开,这说明运动的锤子具有能量,所以C符合题意。2. 想让正在发声的锣停止发声,我们应该( )。A. 用锤敲击锣面 B. 用手按住锣面 C. 堵住自己的耳朵【答案】B【解析】【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要让正在发声的锣立刻停止发声,应该马上用手按住锣面,使它不再振动。3. 下列物体中,( )的运动形式是转动。A. 荡秋千 B. 钟摆 C. 运动着的扇叶【答案】C【解析】【详解】转动:物体以一点为中心或以一直线为轴做圆周运动,可叫做转动。A.荡秋千是摆动,不符合题意;B.钟摆是摆动,不符合题意;C.运动着的扇叶是转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4. 下列物体的运动路线表示正确的是( )。A. 投篮 B. 升国旗 C. 乘坐摩天轮【答案】B【解析】【详解】物体有平动、滚动、振动、跳动和摆动等运动方式,物体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方式。投篮时篮球是弧形运动,乘坐摩天轮是转动,升国旗的运动路线是向上运动。B选项符合题意。5. 下列同学中,( )没有注意交通安全。A. 翻越护栏 B. 走过街天桥过马路 C. 红灯停,绿灯行【答案】A【解析】【详解】良好的生活习惯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关系到我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在马路上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不要与机动车抢道,不翻越护栏,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没有红绿灯的路口要注意观看路上的车辆,再快速通过。B、C选项属于遵守交通规则,A选项违反交通规则,有危险。6.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可以观察到( )。A. 没有任何现象 B. 水面溅起水花 C. 水面冒出气泡【答案】B【解析】【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7. 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任何改变的是( )。A.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降落 B. 汽车在公路上加速行驶 C. 停在一楼的电梯开始向上运行【答案】A【解析】【详解】A.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降落,匀速就是速度快慢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B.汽车在公路上加速行驶,速度由慢变快,运动状态发生改变;C.停在一楼的电梯开始向上运行,电梯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8. 小明和小兰用纸杯和长度相同的棉线、毛线、铁丝制成三种不同的“土电话" ,这三种材料中,传播声音效果最好的是( )。A. 棉线 B. 毛线 C. 铁丝【答案】C【解析】【详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铁丝的传声效果比毛线和棉线都要好,所以为了传播声音效果更好,“土电话”使用的导线材料是铁丝。9.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的同一位置,用力小时,发出的声音,______;用力大时,发出的声音___。横线上应填入的内容依次是( )。A. 弱;强 B. 强;弱 C. 高;低【答案】A【解析】【详解】声音高低有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强弱与振动的幅度大小有关,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声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发声越弱。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的同一位置,用力小时振动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弱;用力大时振动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10. 如右图,敲击铝片琴,并比较三块铝片发出声音的高低结果是( )。A. 三块铝片发出的声音同样高B. ①号铝片发出的声音最高C. ③号铝片发出的声音最高【答案】B【解析】【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受物体振动快慢的影响。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上图所示是铝片琴,敲击并比较三块铝片发出声音的高低,①号铝片最短,振动最快,声音最高。选B。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每小题2分,共34分)11. 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或者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等现象,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答案】√【解析】【详解】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或者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等现象,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需要对物体施加力,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快慢,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12. 推理就是不需要任何根据的猜测。( )【答案】×【解析】【详解】猜测也叫假设,它是有依据的猜测,其依据往往来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所学知识为依据,对事物或现象的未来变化作出推测。所以推理是需要有科学根据的猜测。13. 写字时,笔尖的运动路线既有曲线又有直线。( )【答案】√【解析】【详解】物体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 叫做直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我们写字时,笔尖的运动路线有直线运动也有曲线运动。14. 滑冰运动员滑行路线只有曲线。( )【答案】×【解析】【详解】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平动、转动、摆动、滚动、振动等。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运动形式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运动员滑冰时,当运动员经过弯道时,运动员的运动路线是曲线,属于曲线运动。当运动员经过直道时,运动员的运动路线是直线,属于直线运动。题干说法错误。15. 各种运动方式之间没有联系,不能同时出现。( )【答案】×【解析】【详解】物体有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等运动方式。物体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方式。16. 让物体运动起来,我们可以观察它们的运动形式。( )【答案】√【解析】【详解】让物体运动起来,我们可以观察它们的运动形式。为了更加直观清晰地观察物体运动,我们在物体上贴一个圆点,这是常用的辅助方法。根据对运动形式的认识,在物体不同的位置上贴上圆点,观察到的物体的运动形式可能会不同。17. 站台上设置安全线是为了乘客的安全。( )【答案】√【解析】【详解】列车站台上设置安全线是为了保护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列车开来,空气流动速度很快的时候,如果乘客和工作人员站的离车很近,很容易被吸向列车出现事故。18. “安全岛”是在车辆来往频繁的路口或道路中间划出的供行人穿越时躲避车辆的小块地方。( )【答案】√【解析】【详解】“安全岛”是在车辆来往频繁的路口或道路中间划出的供行人穿越时躲避车辆的小块地方。增加了行人的安全性,尤其能够保障老人、孩子和残疾人等行动缓慢人群的安全,题干正确。19. 发生交通事故时,我们要拨打报警电话。( )【答案】√【解析】【详解】发生交通事故要打报警电话122;有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了要打120。事故发生后,打通电话,要汇报:地点、人员、车辆损伤情况,还应该保护现场,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20. 声音只能在水平方向传播。( )【答案】×【解析】【详解】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日常生活中,声音是通过空气向四面八方传播的。题干表述错误。21. 我们听到的声音, 一部分来自大自然,一部分来自人类活动。( )【答案】√【解析】【详解】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中,声音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大自然发出的声音,一种是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22. 周围的声音太大会震得我们耳朵疼,这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答案】√【解析】【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具有的能量是声能,声音太大,会震得我们的耳朵疼,说明声音具有能量。23. 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 )【答案】×【解析】【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这种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24. 像水波可以向远处传播一样,声波也可以向远处传播。( )【答案】√【解析】【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像水波可以向远处传播一样,声波也可以向远处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25. 弹奏古筝时,古筝能发出高低起伏强弱不同的声音。( )【答案】√【解析】【详解】同一个物体,用力大小不同,振动的幅度就不同,声音强弱不同。同一个物体发声的方式不同,发声的部位不同,可能导致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就不同。弹奏古筝时,用力大小和部位都存在着不同,因此能发出高低起伏强弱不同的声音。26. 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 )【答案】×【解析】【详解】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27. 制作水杯琴,敲水多的杯子的声音比敲水少的杯子的声音要高。( )【答案】×【解析】【详解】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用同样的力度打击盛水多少不一样的玻璃杯,发现盛水多的杯子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8分)28. 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___________。【答案】力【解析】【详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力。29. 物体的运动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转动等。【答案】 ①. 平动 ②. 振动【解析】【详解】物体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平动、振动、转动、滚动和摆动等,各种运动形式之间互相联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30. 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__产生的。【答案】振动【解析】【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31. 归类题。(将下列物体按照其运动路线归类,只填序号)① ②盘旋的老鹰 无风时下落的苹果③ ④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 投出去的铅球【答案】直线运动:②③曲线运动:①④【解析】【详解】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是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是曲线运动。①盘旋的老鹰与④投出去的铅球运动轨迹是曲线,所以曲线运动是①④;②无风时下落的苹果与③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运动轨迹时直线,所以直线运动是②③。32. 看图判断。(判断下列做法是“√”否“×”能使物体发出声音)1. 2.弯曲钢尺( ) 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 )3. 4.拉伸橡皮筋( ) 拨动橡皮筋( )【答案】 ①. × ②. √ ③. × ④. √【解析】【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会发出声音。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弯曲钢尺或拉伸橡皮筋的做法物体没有振动,不能使物体发声,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和拨动橡皮筋的做法使物体发生了振动,可以使物体发出声音。六、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2分)下面是某同学为验证“声音传播与空气是否有关”的实验。请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图甲 图乙充满空气 真空a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观察能否听到闹钟的声音。b用抽气筒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仔细倾听,观察我们听到的声音是否发生变化。c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至接近真空状态,观察我们听到的闹钟声音的变化。33. 刚开始放进闹钟时,( )(填“能”或“不能”)听见闹钟声音, 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声音也变得越来越( )(填“强”或“弱”)。34. 上图中,能听到闹钟声音的是( );不能听到闹钟声音的是( )(填“图甲”或“图乙”)35. 根据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与空气( )。(填“有关”或“无关”)36. 拓展:若将防水闹钟放入水中,我们( )闹钟声音。A. 能听到 B. 不能听到 C. 无法判断【答案】33. ①. 能 ②. 弱34. ①. 图甲 ②. 图乙35. 有关 36. A【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环境中传播。【详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在抽掉钟罩里的空气前,能听见闹钟的声音,铃声是通过空气和钟罩传入人耳的,这说明气体和固体能传播声音。 在抽气筒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空的过程中,空气慢慢变少,闹钟的铃声也变得越来越弱。2、观察上图,甲装置里面充满空气,乙装置里面是真空的环境,声音可以在气体和固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的环境下传播。所以能听到闹钟声音的是图甲;不能听到闹钟声音的是图乙。3、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介质。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若将防水闹钟放入水中,我们能听到闹钟声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二实验小学等2校青岛版四年级下册3月月考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二实验小学等2校青岛版四年级下册3月月考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