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3月份月考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3月份月考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下学期
六年级科学第一次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选择题和判断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涂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其他题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12分)
1. 近视眼看不清( )的物体。
A. 远处 B. 近处 C. 黑暗
2. 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共同特点的是( )。
A. 都是可再生能源 B. 开发技术要求较高 C. 资源比较丰富
3. 声音通过外耳道后,引起( )振动。
A. 听小骨 B. 鼓膜 C. 耳蜗
4. 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就会停车,红灯的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 )。
①视网膜 ②晶状体 ③瞳孔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5. 下列产生电能的形式没有应用新能源的是( )。
A. 天然气发电 B. 潮汐能发电 C. 生物能发电 D. 风力发电
6. 皮肤角质层是皮肤表皮的最外层,由死亡的无核角质细胞组成。下列哪个不是角质层的特点?( )
A. 没有血管分布
B. 没有神经分布
C. 结构复杂,里面分布着神经、血管、汗腺等
7. 汽车使用的汽油,来源于( )。
A 煤 B. 石油 C. 天然气
8. 下列植物的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 松树-开花,有种子,无果皮
B. 肾蕨-开花,没有种子
C. 小麦-开花,结果,有果皮,有种子,只有一片子叶
9. ( )不是矫正假性近视的科学方法。
A 坚持做眼保健操 B. 多进行户外活动 C. 做激光手术
10. ( )不是合理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措施。
A. 有计划地进行开采 B. 禁止使用 C. 植树造林
11. 以下动物的行为,( )不是为了适应环境而发生变化的。
A. 变色龙改变体色 B. 蛇蜕皮 C. 北极熊冬眠
12. 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水污染的危害。
A. 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 B. 传播传染病 C. 影响工作效率
二、判断题。(“A”代表正确,“B”代表错误,每小题1分,共10分)
13. 用一只眼看物体和用两只眼看物体效果不一样( )
14. 常掏耳朵是一种不良的行为。( )
15. 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看清近处的物体。( )
16. 给桃树、西瓜、风仙花分类时,可以按照茎的不同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两类。( )
17. 很多环境变化是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 )
18. 近视眼和老花眼都是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
19. 能源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多长时间。( )
20. 用双手捂住耳朵,就听不到任何声音了。( )
21. 我们的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灵敏。( )
22. 新能源往往具有环保无污染的特点,所以不必节约使用。( )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23. (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每年释放的氧气可供200万人呼吸一年。
24. 耳朵内半透明的薄膜是( )。
25. 牵引晶状体的肌肉可以调节晶状体的( )。
26.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与_____________有关。
27. 同一种动物在野外和在动物园中的行为是(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28. ( )被称为“黑色的金子”,( )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29. 将特征不同的植物用一分为二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就是在进行__________。
30. 我们将西瓜吃进嘴里时,( )中味觉细胞受到食物的刺激,通过( )将信号传给脑,我们就尝到甜甜的味道了。
31. 我们能看到美丽的蝴蝶,这是因为蝴蝶反射的光通过眼睛的( )、晶状体等,在( )上成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把信号传给脑,我们就看到了美丽的蝴蝶。
四、简答。(每小题4分,共8分)
32. 怎样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至少写四条)
33.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五、综合能力题。(每空1分,共8分)
为了弄清楚我们的眼睛是如何看清物体的,奇妙探究小组做了如图的实验。
34. 实验中纸屏模拟是眼球的( ),放大镜模拟的是眼球的( )。
根据以上实验,并结合搜集到的资料,我们发现眼睛的睫状肌可以调节晶状体的凸度,从而使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能在( )上形成清晰的像。如果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睫状肌持续( )(选填“收缩”或“舒张”),就容易疲劳,调节能力会逐渐减弱,从而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这就是近视的形成。
35. 近视镜的镜片是( )镜。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平面镜
36. 根据实验结果,奇妙探究小组准备制作一份预防近视的科普小报,请你帮他们列出三条预防近视的方法。
(1)( )
(2)( )
(3)( )2023-2024学年下学期
六年级科学第一次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选择题和判断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涂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其他题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12分)
1. 近视眼看不清( )的物体。
A. 远处 B. 近处 C. 黑暗
【答案】A
【解析】
【详解】近视是指眼睛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大多是由于不良的用眼习惯所造成,也可能是由于遗传导致,所以A符合题意。
2. 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共同特点的是( )。
A. 都是可再生能源 B. 开发技术要求较高 C. 资源比较丰富
【答案】C
【解析】
【详解】目前尚未被人类大规模利用,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开发、合理利用能源,叫做新能源。新能源有地热能、核能、潮汐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共同特点是可再生能源和开发技术要求较高。资源比较丰富不属于新能源的共同特点,所以C符合题意。
3. 声音通过外耳道后,引起( )振动。
A. 听小骨 B. 鼓膜 C. 耳蜗
【答案】B
【解析】
【详解】外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外耳道后,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等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信号传给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所以B符合题意。
4. 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就会停车,红灯的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 )。
①视网膜 ②晶状体 ③瞳孔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它是由瞳孔、晶状体、视神经、视网膜构成的。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光的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这些物体了。所以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就会停车,红灯的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瞳孔、晶状体、视网膜 。
5. 下列产生电能的形式没有应用新能源的是( )。
A. 天然气发电 B. 潮汐能发电 C. 生物能发电 D. 风力发电
【答案】A
【解析】
【详解】目前尚未被人类大规模利用,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开发、合理利用的能源,叫作新能源。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风力、可燃冰、潮汐能、生物能、海洋能、沼气能、核能等,这些都是可再生能源,不会污染自然环境。天然气属于常规能源,所以A符合题意。
6. 皮肤角质层是皮肤表皮的最外层,由死亡的无核角质细胞组成。下列哪个不是角质层的特点?( )
A. 没有血管分布
B. 没有神经分布
C. 结构复杂,里面分布着神经、血管、汗腺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皮肤角质层作为皮肤表皮的最外层,由死亡的无核角质细胞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皮肤的保护层。角质层的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角质细胞紧密堆积而成,并不包含神经、血管或汗腺。这些结构通常位于皮肤的真皮层或更深层。C说法错误。
7. 汽车使用的汽油,来源于( )。
A. 煤 B. 石油 C. 天然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煤炭、石油、天然气: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资源。石油来源于海洋动物的遗骸,这些遗骸经过千万年的特殊变化而形成了石油。汽车使用的汽油,来源于石油。
8. 下列植物的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 松树-开花,有种子,无果皮
B. 肾蕨-开花,没有种子
C. 小麦-开花,结果,有果皮,有种子,只有一片子叶
【答案】B
【解析】
【详解】A.松树能开花,有种子,无果皮,正确;
B.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但没有花、果实、种子,错误;
C.小麦能开花,结果,有果皮,有种子,只有一片子叶,正确;
所以B符合题意。
9. ( )不是矫正假性近视的科学方法。
A. 坚持做眼保健操 B. 多进行户外活动 C. 做激光手术
【答案】C
【解析】
【详解】近视是指眼睛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大多是由于不良的用眼习惯所造成,也可能是由于遗传导致。预防近视的方法:1.要保持正确的阅读距离;2.坚持做眼保健操;3.减少近距离用眼和电子产品使用;4.多进行户外活动;5.不要偏食挑食,不要过多吃糖等。做激光手术不是矫正假性近视的科学方法,所以C符合题意。
10. ( )不是合理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措施。
A. 有计划地进行开采 B. 禁止使用 C. 植树造林
【答案】B
【解析】
【详解】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资源,也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合理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措施:有计划地进行开采、植树造林、增加能源的储备量、改进工业技术,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所以B符合题意。
11. 以下动物的行为,( )不是为了适应环境而发生变化的。
A. 变色龙改变体色 B. 蛇蜕皮 C. 北极熊冬眠
【答案】B
【解析】
【详解】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许多生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一些动物会因季节的变化而向其他地区迁徙或者换羽、换毛、进入冬眠、夏眠等。变色龙改变体色和北极熊冬眠是为了适应环境而发生变化的。蛇蜕皮是一种生理现象,是一种生长规律,所以B符合题意。
12. 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水污染的危害。
A. 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 B. 传播传染病 C. 影响工作效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水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造成,污染源主要包括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工业污染源等。当水中含有有害物质时,有害物质可以通过粮食、蔬菜、鱼肉等进入人体,还可以经人饮水进入人体。食用被污水浇灌的农作物会导致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在人体内聚集。导致急性、慢性中毒和传播传染病属于水污染的危害。影响工作效率不属于水污染的危害,所以C符合题意。
二、判断题。(“A”代表正确,“B”代表错误,每小题1分,共10分)
13. 用一只眼看物体和用两只眼看物体效果不一样。( )
【答案】√
【解析】
【详解】用一只眼看物体和用两只眼看物体效果不一样。两只眼睛观察的时候视角要开阔,清晰度提高,而且可以判断物体的位置距离,一只眼是不能确定距离的。
14. 常掏耳朵是一种不良的行为。( )
【答案】√
【解析】
【详解】预防耳病的方法:(1)平日要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2)不随便掏耳朵。(3)游泳时戴耳塞,不到有噪音的地方玩耍或学习,不对着同学的耳朵大声说话。(4)清理耳朵要去正规医院。为了保护我们的听力,不要经常掏耳朵。
15. 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看清近处的物体。( )
【答案】√
【解析】
【详解】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连接晶状体的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楚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16. 给桃树、西瓜、风仙花分类时,可以按照茎的不同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两类。( )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植物茎的特点把植物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像樟树一样的茎称为木质茎。如:桃树等。像狗尾草一样的茎称为草质茎,如:西瓜、风仙花。给桃树、西瓜、风仙花分类时,可以按照茎的不同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两类,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17. 很多环境变化是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 )
【答案】√
【解析】
【详解】当我们生活的环境发生了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变化时,就成为威胁人类的环境问题。这种变化可能是自然发生的,也可能是由于人的活动所引起的。当前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现象。
18. 近视眼和老花眼都是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
【答案】×
【解析】
【详解】近视眼的形成是因为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疲劳失去调节能力,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老花眼是由于晶状体老化导致的调节力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的调节能力越来越差,无法把光会聚在视网膜上。近视眼是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老花眼是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所以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19. 能源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多长时间。( )
【答案】×
【解析】
【详解】能源是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通常指热能、电能、光能、机械能、化学能等。能源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成千上年的时间,所以我们要节约能源。
20. 用双手捂住耳朵,就听不到任何声音了。( )
【答案】×
【解析】
【详解】用双手捂住耳朵,我们也是能听到声音。外界物体振动产生声波通过外耳道后, 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等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信号传给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鼓膜很薄而且很有弹性,即使很轻微的声音,它会产生振动,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21. 我们的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灵敏。( )
【答案】×
【解析】
【详解】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器官,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例如:眼是视觉器官,看到光线信息;耳是听觉器官,听到声音信息;鼻是嗅觉器官,闻到气味信息;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信息;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信息。我们的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灵敏,但是成人之后,我们的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题目观点错误。
22. 新能源往往具有环保无污染的特点,所以不必节约使用。( )
【答案】×
【解析】
【详解】目前尚未被人类大规模利用,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开发、合理利用的能源,叫作新能源。新能源往往具有环保无污染,但是开发技术和成本很高,我们要节约使用,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23. (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每年释放的氧气可供200万人呼吸一年。
【答案】塞罕坝机械林场
【解析】
【详解】塞罕坝机械林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能为京津冀地区抵御风沙、净化水质、缓解污染。据评估,塞罕坝的森林生态系统每年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1.37亿立方米,相当于10个杭州西湖的蓄水量,每年释放的氧气可供200万人呼吸一年。
24. 耳朵内半透明的薄膜是( )。
【答案】鼓膜
【解析】
【详解】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由耳郭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组成,鼓膜是半透明的薄膜。内耳由耳蜗等组成。
25. 牵引晶状体的肌肉可以调节晶状体的( )。
【答案】凸度
【解析】
【详解】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连接晶状体的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楚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26.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与_____________有关。
【答案】太阳能
【解析】
【详解】煤、石油、天然气是储存了亿万年前低等生物的遗体,而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太阳,所以归根结底也可以说成它们所储存的化学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27. 同一种动物在野外和在动物园中的行为是(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不同
【解析】
【详解】当环境不适合动物生存时,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或者被迫改变自己的行为来适应新的环境,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同一种动物在野外和在动物园中的行为是不同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动物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水、食物、空气等因素会导致动物行为的变化。
28. ( )被称为“黑色的金子”,( )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答案】 ①. 煤炭 ②. 石油
【解析】
【详解】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和化工原料,煤炭被称为“黑色的金子”,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29. 将特征不同的植物用一分为二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就是在进行__________。
【答案】二岐分类
【解析】
【详解】二歧分类法是一种科学分类法,它确定一个标准,将不同种类的生物按这个标准分成两类,在每一类下,再确定新的标准,将其分为两类,继续确定新的分类标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
30. 我们将西瓜吃进嘴里时,( )中的味觉细胞受到食物的刺激,通过( )将信号传给脑,我们就尝到甜甜的味道了。
【答案】 ①. 味蕾 ②. 味觉神经
【解析】
【详解】味蕾中的味觉细胞受到食物的刺激, 通过味觉神经将信号传给脑,我们就尝到了味道。我们将西瓜吃进嘴里时,味蕾中的味觉细胞受到食物的刺激,通过味觉神经将信号传给脑,我们就尝到甜甜的味道了。
31. 我们能看到美丽的蝴蝶,这是因为蝴蝶反射的光通过眼睛的( )、晶状体等,在( )上成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把信号传给脑,我们就看到了美丽的蝴蝶。
【答案】 ① 瞳孔 ②. 视网膜
【解析】
【详解】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它主要包括晶状体、瞳孔、视网膜、视神经等。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等,会在视网膜上成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把信号传给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我们能看到美丽的蝴蝶,这是因为蝴蝶反射的光通过眼睛的瞳孔、晶状体等,在视网膜上成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把信号传给脑,我们就看到了美丽的蝴蝶。
四、简答。(每小题4分,共8分)
32. 怎样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至少写四条)
【答案】①积极参加植树活动;②不随意毁坏树木;③不乱扔垃圾;④防治重金属污染等。
【解析】
【详解】噪声、雾霾、污水等是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措施:1.积极参加植树活动;2.不随意毁坏树木;3.不乱扔垃圾;4.防治重金属污染;5.绿色出行;6.清洁供暖等。
33.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答案】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把振动传递给耳蜗,耳蜗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递给大脑,这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解析】
【详解】人能听到声音需要三个条件:发出声音的物体振动、传递声音的物质介质、能够接受声音的听觉系统。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把振动传递给耳蜗,耳蜗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递给大脑,这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五、综合能力题。(每空1分,共8分)
为了弄清楚我们的眼睛是如何看清物体的,奇妙探究小组做了如图的实验。
34. 实验中纸屏模拟的是眼球的( ),放大镜模拟的是眼球的( )。
根据以上实验,并结合搜集到资料,我们发现眼睛的睫状肌可以调节晶状体的凸度,从而使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能在( )上形成清晰的像。如果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睫状肌持续( )(选填“收缩”或“舒张”),就容易疲劳,调节能力会逐渐减弱,从而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这就是近视的形成。
35. 近视镜的镜片是( )镜。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平面镜
36. 根据实验结果,奇妙探究小组准备制作一份预防近视的科普小报,请你帮他们列出三条预防近视的方法。
(1)( )
(2)( )
(3)( )
【答案】34. ①. 视网膜 ②. 晶状体 ③. 视网膜 ④. 收缩 35. B
36. ①. 加强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 ②. 在光线柔和均匀、稳定的环境中学习 ③. 不挑食,不偏食
【解析】
【34题详解】
实验方法:模拟实验。用纸屏模拟视网膜,放大镜模拟的是眼球的晶状体,用蜡烛模拟人眼看到的物体。我们发现眼睛的睫状肌可以调节晶状体的凸度,从而使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形成清晰的像。如果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睫状肌持续收缩就容易疲劳,调节能力会逐渐减弱,从而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这就是近视的形成。近视是由晶状体凸度变大造成的。
【35题详解】
近视是由晶状体凸度变大造成的。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近视的原理一般就是眼轴变长,正常的成像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需要一个凹透镜,使进入眼内的光线焦点向后移,以清晰地呈现在视网膜上,所以B符合题意。
【36题详解】
预防近视的方法:1.要保持正确的阅读距离;2.做眼保健操;3.减少近距离用眼和电子产品使用;4.多参加增加户外时间;5.在光线柔和均匀、稳定的环境中学习;6.不要偏食挑食,不要过多吃糖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