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五年级 科学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范围:第一单元)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 我们一般用( )表示食物链中“谁被谁吃”的关系。
【答案】箭头
【解析】
【详解】由食物链的概念可知:即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存在的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中能量是流动的,箭头方向也可以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
2.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动物在长期生活繁衍的过程中也形成了( )的生存技巧。
【答案】适应环境
【解析】
【详解】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生物离不开合适的环境。动物在长期生活繁衍的过程中也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生存技巧。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3. 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____________和水分,在绿叶中制造养料,并释放出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二氧化碳 ②. 氧气
【解析】
【详解】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分,在叶绿体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在光照条件下,绿豆芽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叶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料。
4. 我们可以通过( )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
【答案】对比实验
【解析】
【详解】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保持一样。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
5. 雷鸟羽毛因( ),而与环境一致,冬季羽毛为( ),与雪地一致;春夏则为有横斑的( ),以配合冻原地区的植被颜色。
【答案】 ①. 季节而异 ②. 白色 ③. 灰褐色
【解析】
【详解】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雷鸟生活在冻原地区,其羽毛的颜色因季节而异。冬季羽毛呈白色,与雪地相一致;春夏则为有横斑的灰褐色,以配合冻原地区的植被颜色,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6. 企鹅身体储存大量( ),有利于抵御( )。
【答案】 ①. 脂肪 ②. 严寒
【解析】
【详解】企鹅的身体储存了大量的脂肪,能抵御严寒、保持体温;企鹅的身体呈流线型,趾间有蹼,善于游泳;企鹅以海洋中的浮游动物为食,主要是南极磷虾。
7.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 )、( )、( )等条件。实验告诉我们,( )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答案】 ①. 空气 ②. 水 ③. 适宜的温度 ④. 阳光
【解析】
【详解】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8. 牡丹花的生长消耗水和肥料,所以它是消费者。( )
【答案】×
【解析】
【详解】牡丹花的生长虽然消耗了水和肥料,但是牡丹花属于植物,能够利用自身存在的叶绿体吸收光能,为食物链提供能量。所以牡丹花属于生产者。一般来说,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9. 做生态瓶前,一定要先了解一些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条件。( )
【答案】√
【解析】
【详解】生态瓶里动物和植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着。如果生态瓶里的非生物环境很好,适于植物的生长,那么过多的植物就会占领了动物生存的空间;如果动物繁殖过快,就会出现食物不足、空间过小的情况。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生态瓶的平衡关系。所以做生态瓶前,一定要先了解一些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条件。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10. 歌词“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中描述小燕子具有迁徙的行为。( )
【答案】√
【解析】
【详解】由于动物和生活的环境相互影响,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过程,动物的身体形态结构与其食物、习性都是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由于四季的变化,不同动物过冬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有迁徙、冬眠、换毛、备粮等方法。歌词“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中描述的小燕子具有迁徙的行为。
11. 冬天,冬青的叶子不会掉落,所以它不能适应季节的变化。( )
【答案】×
【解析】
【详解】冬青属于常绿植物,由于叶片表面是蜡质的,因而能够减少水分散失。为了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冬季到来时,冬青不会像落叶植物那样叶片完全脱落,但是也根据生长环境的实际情况,有部分叶片掉落。
12. 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盒子放3粒种子,可以减小实验的偶然性。( )
【答案】√
【解析】
【详解】种子发芽受到外界条件和内部条件的影响,所以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盒子都应至少放3粒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防止有损坏的不能发芽的种子,让实验结果更准确。
13. 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绿豆种子不会发芽。 ( )
【答案】×
【解析】
【详解】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绿豆种子会发芽,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点睛】本题考查种子发芽的条件,要求学生掌握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14.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 )
【答案】√
【解析】
【详解】自然界长期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平衡。生物群落中的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
15. 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是候鸟迁徙的主要原因之一。( )
【答案】√
【解析】
【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进行迁徙、冬眠、换毛。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是候鸟迁徙的主要原因之一。
16. 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
【答案】√
17. 骆驼能在干燥的沙漠里生活。( )
【答案】√
【解析】
【详解】骆驼是最能适应于干旱环境的动物,被人们称为“沙漠之舟”。骆驼适应沙漠的特征是:(1)骆驼脚掌宽大、脚垫厚实,有利于在沙漠行走;(2)鼻孔可关闭、睫毛粗长可抵御风沙;(3)驼峰可存储水分和能量。它可以连续两个星期不喝一口水。
18. 狼的生存能力很强,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下也可以生存。( )
【答案】√
【解析】
【详解】在众多的动物中,狼是最能适应外界环境的,由于狼适应了外界环境的能力很强,使其不论在哪种环境中都能找到自己及种群生存方法,所以狼可以生存于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说狼是主宰环境的强者。
19. 食物链通常从凶猛的肉食动物开始,到绿色植物终止。( )
【答案】×
【解析】
【详解】略
20. 生态瓶中的动物放得越多越好。( )
【答案】×
【解析】
【详解】生态瓶中的植物不是越多越好,多到一定程度,影响了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小动物的活动空间,对生态系统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21. 为了快速得出结论,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可以同时改变两个条件。( )
【答案】×
【解析】
【详解】对比实验中一般有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实验。实验组是指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即人为控制变量的为实验组;对照组是指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即变量是理想的或接近自然状态的为对照组。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不能同时改变两个条件。
22. 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可以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 )
【答案】√
【解析】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23. 有些动物还会进行“夏眠”,非洲肺鱼既有鳃,还有肺,当烈日使河水蒸发,造成几个月的干涸期时,肺鱼便钻入泥中,不吃不喝,一直睡到雨季到来。引起非洲肺鱼“夏眠”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 温度 B. 阳光 C. 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夏眠与冬眠一样都是动物在缺少食物的季节为了生存的自然现象,夏眠也叫“夏蛰“.动物在夏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某些动物对炎热和干旱季节的一种适应。有些动物还会进行“夏眼”,非洲肺鱼既有鳃,还有肺,当烈日使河水蒸发,造成几个月的干涸期时,肺鱼便钻入泥中,不吃不喝,一直睡到雨季到来。引起非洲肺鱼“夏眠”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水。
24. 生态瓶里的非生物为动物提供了( )。
A. 栖息地 B. 食物 C. 能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这就是生态瓶。生态瓶由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组成,生态瓶里的非生物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地。
25. 入秋后,由于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会( )。
A. 筑巢配对 B. 长出厚厚的羽毛 C. 飞到温暖的南方越冬
【答案】C
【解析】
【详解】生物学家们把动物依季节不同而变更栖息地区的习性,称为迁徙。迁徙是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方式之一,入秋后,因为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会飞到温暖的南方越冬
26. 农民伯伯在( )的条件下播种,种子最容易发芽。
A. 非常寒冷 B. 阳光暴晒,土壤干燥 C. 温度适宜,土壤潮湿
【答案】C
【解析】
【详解】种子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所以农民伯伯在温度适宜,土壤潮湿的条件下播种,种子最容易发芽。
27. 我们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的实验时,下列操作步骤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在玻璃皿中各放入3粒绿豆
②在其中一个玻璃皿中放入适量土壤,另一个不放
③准备2个玻璃皿和6粒大小相同的绿豆
④放在同一地方,并定期给两个玻璃皿内浇同样多的水
A. ③①②④ B. ③①④② C. ③④①② D. ③②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我们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的实验时,要保持只有土壤一个变量,所以操作步骤排序是准备2个玻璃皿和6粒大小相同的绿豆、在玻璃皿中各放入3粒绿豆、在其中一个玻璃皿中放入适量土壤,另一个不放、放在同一地方,并定期给两个玻璃皿内浇同样多的水,最后观察实验现象。
28. 要想使花盆中的绿豆苗生长得更好,我们不应该做的是( )。
A. 定期浇适量的水 B. 松松土,让土壤里有更多的空气 C. 用不透明的罩子盖住
【答案】C
【解析】
【详解】绿豆苗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阳光。
A.定期浇适量的水可以让绿豆苗保持充足的水分,生长得更旺盛,不符合题意;
B.充足的空气也可以让绿豆苗生长得更旺盛,不符合题意;
C.用不透明的罩子盖住会让绿豆苗见不到阳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产出自身需要的养料,会影响绿豆苗的生长,符合题意;
故选C
29. 下列比较容易找到蚯蚓的是( )。
A. 黄泥浆里 B. 菜地里 C. 沙堆里
【答案】B
【解析】
【详解】蚯蚓是常见的土壤生物,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所以在菜地里容易找到蚯蚓。黄泥浆里、沙堆里都不适宜蚯蚓生存。
30. 下列选项中,不会在食物链中出现的是( )。
A. 猴子 B. 桃树 C. 果园
【答案】C
【解析】
【详解】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通常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由于果园不是生物,不会在食物链中出现的,所以C符合题意。
31. 假定在一个由草、鹿、狼组成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的数量将( )
A. 迅速上升
B. 上升后下降
C. 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略
32. 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物群落的是( )。
A. 灵湖里所有的鱼 B. 灵湖里所有的生物 C. 一片农田
【答案】B
【解析】
【详解】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物群落。如果生物群落中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灵湖里所有的生物可以看成一个生物群落,所以B符合题意。
33. 青蛙在秋天的时候,会刨土挖洞,这是为了( )。
A. 产卵 B. 捕食 C. 准备冬眠
【答案】C
【解析】
【详解】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的需要时,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当环境改变时,生物需要适应它们所在的环境来维持生存。青蛙会在四个季节做出不同的行为,比如秋季,青蛙会刨土挖洞是为了准备冬眠。
34. 有一种鸟的生活习性:是白天休息,夜晚觅食;秋天,从北方飞往南方越冬。影响鸟的这两种习性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A. 空气、光照 B. 温度、水分 C. 光照、温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有一种鸟的生活习性:白天休息,夜晚觅食,是光照影响形成的昼夜节律;鸟类秋天时从北方飞往南方越冬。主要是北方温度低,南方温度高,南方食物丰富,是受温度影响形成的季节节律,故影响鸟的这两种习性的生态因素依次是光照和温度,故C正确;
35. 在研究土壤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的实验时,首先要( )。
A. 做出假设 B. 制定计划 C. 提出问题 D. 实施计划
【答案】C
【解析】
【详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故选:C。
36. 常温下,明明取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放在阳光下,加适量的水,另一组放在柜子里,不加水。明明这样做( )。
A. 是科学的,在探究种子发芽和阳光关系
B. 是科学的,在探究种子发芽和水的关系
C. 是不科学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种子发芽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有生长所需的足够的水分和空气,有适当的温度。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根据实验的过程可知,这两组实验改变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光照,一个是水分,同时改变两个条件不符合对比实验的要求,这个实验没法得出结论,所以这个实验不科学。
37. 将下列动物与其适应环境改变的行为用直线连起来。
大雁 冬眠
熊 迁徙
兔 换毛
蚂蚁 储存食物

【答案】
【解析】
【详解】大多数生物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许多生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一些动物会因季节的变化而向其他地区迁徙或者换羽、换毛、进入冬眠、夏眠等。动物的迁徙都是定向的、定期的,而且多是集成大群进行,如大雁等。冬眠是动物对冬季气温低,食物少等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冬眠的动物有熊、蛇等。换毛过冬:兔子、羊等。蚂蚁过冬的方式主要包括减少活动和储存食物。
五、综合题。(18分)
某科学实验小组模拟温室效应实验。取1个透明的塑料密封袋和两支型号相同的温度计,将一只温度计装入密封袋内封好,另一支不做处理。
38. 他们采用透明密封袋而不是黑色密封袋的主要原因是( )。
A. 透明密封袋的吸热效果好
B. 黑色密封袋无法读出温度计示数
C. 二氧化碳气体是透明的
39. 实验中,需要把装入密封袋的温度计和另一支温度计并排放在( )。
A. 树荫下 B. 阳光下 C. 教室里
40. 实验中。用_______记录时间。
41. 一段时间后,密封袋内的温度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密封袋外的温度。
42. 这个实验既是一个_______实验,也是一个_______实验。
【答案】38. B 39. A
40. 秒表 41. 高于
42. ①. 模拟 ②. 对比
【解析】
【分析】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38题详解】
他们采用透明密封袋而不是黑色密封袋的主要原因是黑色密封袋无法读出温度计示数。
【39题详解】
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即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实验中,需要把装入密封袋的温度计和另一支温度计并排放在树荫下,测量的温度才是正确的。
【40题详解】
工具能够帮助人类做许多人类不能做事情,扩大了人的视野,延伸了人的肢体,增强了人的力量。我们在进行观察的时候,常常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实验中,用秒表记录时间。
【41题详解】
根据实验现象可知,一段时间后,密封袋内的温度高于密封袋外的温度。
【42题详解】
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只控制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只有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都不变,才能找到变量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这个实验既是一个对比实验,也是一个模拟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五年级 科学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范围:第一单元)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 我们一般用( )表示食物链中“谁被谁吃”的关系。
2.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动物在长期生活繁衍的过程中也形成了( )的生存技巧。
3. 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____________和水分,在绿叶中制造养料,并释放出____________。
4. 我们可以通过( )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条件。
5. 雷鸟羽毛因( ),而与环境一致,冬季羽毛为( ),与雪地一致;春夏则为有横斑的( ),以配合冻原地区的植被颜色。
6. 企鹅身体储存大量( ),有利于抵御( )。
7.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 )、( )、( )等条件。实验告诉我们,( )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8. 牡丹花的生长消耗水和肥料,所以它是消费者。( )
9. 做生态瓶前,一定要先了解一些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条件。( )
10. 歌词“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中描述的小燕子具有迁徙的行为。( )
11. 冬天,冬青的叶子不会掉落,所以它不能适应季节的变化。( )
12. 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盒子放3粒种子,可以减小实验偶然性。( )
13. 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绿豆种子不会发芽。 ( )
14.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 )
15. 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是候鸟迁徙的主要原因之一。( )
16. 植物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
17. 骆驼能在干燥的沙漠里生活。( )
18. 狼生存能力很强,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下也可以生存。( )
19. 食物链通常从凶猛的肉食动物开始,到绿色植物终止。( )
20. 生态瓶中的动物放得越多越好。( )
21. 为了快速得出结论,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可以同时改变两个条件。( )
22. 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可以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 )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23. 有些动物还会进行“夏眠”,非洲肺鱼既有鳃,还有肺,当烈日使河水蒸发,造成几个月的干涸期时,肺鱼便钻入泥中,不吃不喝,一直睡到雨季到来。引起非洲肺鱼“夏眠”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 温度 B. 阳光 C. 水
24. 生态瓶里的非生物为动物提供了( )。
A. 栖息地 B. 食物 C. 能量
25. 入秋后,由于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会( )。
A. 筑巢配对 B. 长出厚厚的羽毛 C. 飞到温暖的南方越冬
26. 农民伯伯在( )的条件下播种,种子最容易发芽。
A. 非常寒冷 B. 阳光暴晒,土壤干燥 C. 温度适宜,土壤潮湿
27. 我们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的实验时,下列操作步骤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在玻璃皿中各放入3粒绿豆
②在其中一个玻璃皿中放入适量土壤,另一个不放
③准备2个玻璃皿和6粒大小相同的绿豆
④放在同一地方,并定期给两个玻璃皿内浇同样多的水
A. ③①②④ B. ③①④② C. ③④①② D. ③②①④
28. 要想使花盆中的绿豆苗生长得更好,我们不应该做的是( )。
A. 定期浇适量的水 B. 松松土,让土壤里有更多的空气 C. 用不透明的罩子盖住
29. 下列比较容易找到蚯蚓的是( )。
A. 黄泥浆里 B. 菜地里 C. 沙堆里
30. 下列选项中,不会在食物链中出现的是( )。
A. 猴子 B. 桃树 C. 果园
31. 假定在一个由草、鹿、狼组成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的数量将( )
A. 迅速上升
B. 上升后下降
C. 保持相对稳定
32. 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物群落的是( )。
A. 灵湖里所有的鱼 B. 灵湖里所有的生物 C. 一片农田
33. 青蛙在秋天的时候,会刨土挖洞,这是为了( )。
A. 产卵 B. 捕食 C. 准备冬眠
34. 有一种鸟的生活习性:是白天休息,夜晚觅食;秋天,从北方飞往南方越冬。影响鸟的这两种习性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A. 空气、光照 B. 温度、水分 C. 光照、温度
35. 在研究土壤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的实验时,首先要( )。
A. 做出假设 B. 制定计划 C. 提出问题 D. 实施计划
36. 常温下,明明取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放在阳光下,加适量的水,另一组放在柜子里,不加水。明明这样做( )。
A. 是科学的,在探究种子发芽和阳光关系
B. 是科学的,在探究种子发芽和水的关系
C. 是不科学的
37. 将下列动物与其适应环境改变的行为用直线连起来。
大雁 冬眠
熊 迁徙
兔 换毛
蚂蚁 储存食物

五、综合题。(18分)
某科学实验小组模拟温室效应实验。取1个透明的塑料密封袋和两支型号相同的温度计,将一只温度计装入密封袋内封好,另一支不做处理。
38. 他们采用透明密封袋而不是黑色密封袋的主要原因是( )。
A. 透明密封袋的吸热效果好
B. 黑色密封袋无法读出温度计示数
C. 二氧化碳气体是透明的
39. 实验中,需要把装入密封袋的温度计和另一支温度计并排放在( )。
A. 树荫下 B. 阳光下 C. 教室里
40. 实验中。用_______记录时间。
41. 一段时间后,密封袋内的温度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密封袋外的温度。
42. 这个实验既是一个_______实验,也是一个_______实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