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第2节 氧化和燃烧(第1课时)浙教版 八年级下教材解析【核心概念】【学习内容与要求】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2.3 物质变化的特征⑩了解氧化反应及燃烧,知道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的过程。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木炭、硫、红磷、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氧化反应的含义、燃烧的条件。本节课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学生对燃烧现象很少注意观察,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注重源于生活,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⑤认识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如燃烧的条件。创设情境生活中的“变质”:生锈的铜币苹果变色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土豆变色生锈的铁制品探究实践生锈的铜币苹果变色土豆变色生锈的铁制品铜、铁与氧气等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细胞中的一些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氧元素,不仅只有氧气。缓慢氧化探究实践思考与讨论硫和铁在氧气中燃烧与苹果、铁生锈这两组氧化反应的异同点?硫在氧气中燃烧铁在氧气中燃烧苹果变色生锈的铁制品反应剧烈而快速氧化反应反应速度缓慢,在短期内不易察觉剧烈氧化在氧化反应中,氧气具有氧化性。探究实践燃烧是可燃物质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篝火晚会油井边废气燃烧森林大火煤炭燃烧在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非常常见。缓慢氧化是缓缓发热而不发光的氧化 。缓慢氧化可引起自发燃烧,甚至可能发生爆炸 。1.燃烧一定发光发热吗?那么发光发热的一定是燃烧吗?思考燃烧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并且有新物质的生成,发生化学变化。但有发光、发热现象的未必都是燃烧。2.为什么木炭能燃烧而水就烧不着呢?为什么同样用火点粉笔和蜡烛,粉笔不着蜡烛能着?木炭、蜡烛是可燃物,容易燃烧;水、粉笔不是可燃物。条件一:燃烧必须要有可燃物。探究实践探究实践1.点燃一支蜡烛,观察它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然后将一个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观察此时蜡烛燃烧的现象。活动通过这个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蜡烛火焰逐渐熄灭。蜡烛的燃烧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玻璃杯内没有充足的氧气蜡烛火焰逐渐熄灭要有助燃剂,常用的助燃剂为氧气。探究实践2.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如图所示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观察现象。通过这个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火柴头先燃烧起来。火柴头和火柴梗的温度相同温度先达到火柴头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火柴头先燃烧起来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温度达到该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无烟煤着火点(℃) 40 240 250 ~ 330 320 ~ 370 700 ~ 750探究实践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归纳出燃烧的条件:条件一:要有可燃物。条件三: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条件二:要有助燃剂,通常为氧气。燃烧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探究实践森林中的枯枝落叶长期堆积后,虽然未经点燃,有时也会自己燃烧起来。你能用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这种现象吗?思考与讨论由于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被积累后,温度升高达到该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不经点火就自发燃烧。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叫自燃。粮食、麦秆、煤炭、擦拭机器的棉纱等,如果堆放不合理,空气不流通就会引起自燃。探究实践如果燃烧以极快的速度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瞬间累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地膨胀,就会引起爆炸。②有限空间;①急速燃烧;③瞬间累积大量热;④气体急剧膨胀。爆炸爆炸有可能是物理变化,也有可能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探究实践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思考:氧化反应剧烈反应:缓慢反应: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迁移应用1.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铁生锈 B.食物腐败 C.蜡烛燃烧 D.塑料的老化C2.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B.燃烧一定会发光、发热C.可燃物达到一定温度时才有可能燃烧D.燃烧一定是化合反应D迁移应用3. 要让木柴燃烧得更旺,通常要架空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加快散热的速度 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4.下列说法: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化合反应;③急速的燃烧一定会爆炸;④自燃是缓慢氧化引起的;⑤白磷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其中正确的是( )2·1·c·n·j·yA.①④⑥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 D.②③⑤A板书设计第2节 氧化和燃烧(第1课时)氧化和燃烧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有助燃剂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剧烈氧化:缓慢氧化同时满足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节 氧化和燃烧(第1课时)【核心概念】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学习内容与要求】2.3 物质变化的特征⑩了解氧化反应及燃烧,知道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的过程。⑤认识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如燃烧的条件。【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知道什么是氧化反应;了解缓慢氧化与燃烧的异同点;知道燃烧的条件。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对比,学生能自主分析出缓慢氧化与燃烧的区别。通过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学生能将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3.探究实践: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归纳得出燃烧所必需的条件,并根据相关条件来判断物体能否燃烧。4.态度责任:通过对燃烧和氧化的观察和探究,学生能够发展对探索空气中的气体性质的欲望,养成用实验来验证猜想的习惯,提高自主思维能力。【教学思路】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木炭、硫、红磷、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氧化反应的含义、燃烧的条件。本节课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学生对燃烧现象很少注意观察,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注重源于生活,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生活中的“变质”: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由生活中的“变质”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氧化反应 [情景展示1] 生活中的“变质”: [问题探究] 这两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都发生了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在氧化反应中,氧气提供氧,具有氧化性。 [情景展示2] 回顾硫与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问题探究] 比较硫和铁分别在氧气中燃烧与苹果变色、铁生锈这两组氧化反应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剧烈氧化:反应剧烈、容易觉察,既发热、又发光,如:燃烧、爆炸…… 缓慢氧化:反应缓慢、不易觉察,只放出少量热,不发光,如:呼吸作用、食物变质、橡胶老化、金属生锈…… 介绍氧化反应时,注意“氧”的含义。以免学生误会而产生起歧义。 观察比较,学生自己发现两者不同燃烧的条件 [情景展示1] [问题探究] 什么是燃烧?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情景展示2] 观察下面两个实验。 [问题探究]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缺一不可 (2)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 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白磷红磷木材木炭无烟煤着火点/℃40240250~330320~370700~750[继续探究] 森林中的枯枝落叶长期堆积后,虽然未经点燃,有时也会自己燃烧起来。你能用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这种现象吗?爆炸又是怎么回事?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1)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失,使温度逐渐升高,达到其着火点,物质也会自发地燃烧起来,称为自燃。 (2)爆炸:燃烧以极快的速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瞬间累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地膨胀,就会引起爆炸。有的爆炸是化学变化,如鞭炮(火药)爆炸;有的爆炸是物理变化,如高压锅爆炸。 归纳异同点可使学生更加理解、内 化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概念、特点。 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燃烧的条件。 对于着火点应该使学生明白其特点为后继灭火作准备。课堂小结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节 氧化和燃烧(第1课时)考试这样考题型一 氧化反应角度1:氧化反应的叙述1.下列有关氧化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B.氧化反应一般都要放出热量C.氧化反应未必是化合反应,而化合反应必定是氧化反应D.人和动物的呼吸不是缓慢氧化角度2:氧化反应的判断2.下列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氧化汞→汞+氧气 B.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C.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D.碳酸→水+二氧化碳角度3:缓慢氧化与剧烈氧化3.下列现象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动物呼吸作用 B.氢气燃烧 C.酒的酿造 D.钢铁生锈题型二 燃烧的条件角度1:探究燃烧的条件4.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角度2:燃烧条件的应用5.小明旅游时经常使用一种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制成的锅煮面,轻便易携带,你觉得煮面时纸锅不会被烧掉的原因是( )A.面汤隔绝了氧气使纸锅不能燃烧B.面汤使纸锅的着火点升高了C.纸锅的着火点很高D.加热时面汤蒸发吸热使纸锅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角度3:燃烧、爆炸、自燃的关系6.物质跟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下列说法: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化合反应; ③急速的燃烧一定会爆炸;④自燃是缓慢氧化引起的; ⑤白磷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④⑥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 D.②③⑤题型三 学科综合7.化学反应有多种分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处表示的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现有反应: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则此反应应该填到( )A.a处 B.b处C.c处 D.d处题型四 拓展创新8.为了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 。(2)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中70 ℃热水的作用: 、。能力提升训练1.小明在生活中观察到:点燃的小木棒燃烧端朝上,往往没燃尽就熄灭,而燃烧端朝下,往往不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你认为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没燃尽就熄灭的最主要原因是 ,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请说明原因:。2.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图中该物质不能燃烧的点是( )A.N、P点 B.P点 C.M、P点 D.Q点3.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图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4.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A.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B.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相同C.Ⅰ、Ⅱ两类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D.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5.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B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说明火柴的着火点不超过100℃B.B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D.水沸腾后,水分子的间隔、质量和体积都增大参考答案考试这样考1.B 2.C 3.B 4.A 5.D 6.A 7.C 8.(1)白磷A燃烧 (2)加热 隔绝白磷B的氧气能力提升训练1.小木棒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着火点较低的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小木棒温度较易达到着火 2.C 3.C 4.C 5.D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节 氧化和燃烧(第1课时) 教学设计.docx 第2节 氧化和燃烧(第1课时) (共18张PPT).pptx 考试这样考--第2节 氧化和燃烧(第1课时).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