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古代东非的国家一般都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辅之以畜牧、狩猎、采矿、制陶和建筑业,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这反映了古代东非国家
A.农业经济发展迅速 B.手工业技术领先
C.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D.经济结构多元化
2.1400年,经霍加尔山脉穿越大沙漠的西撒哈拉商道上骆驼数量达12000头;到16世纪初,已下降到每年不足3000头。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奥斯曼帝国兴起 B.全球航路的开辟 C.三角贸易的扩大 D.西非国家的衰落
3.有学者在《中华祖先拓荒美洲》中指出,公元前900年一前400年,在奥尔梅克文明(或玛雅文明)拉文塔祭祀中心的地下出土16尊翡翠雕像,这些雕像人的面孔酷似中国人,且头颅系人工改型的高长头,高长头正是殷商所崇尚的习俗。15座黑色玉雕呈同心圆排列,面向一红色玉雕像。红色玉雕像后立着6块玉主板,圭板上刻有类似股商甲骨文和金文的字迹。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殷商文字促成玛雅文字的产生 B.殷商习俗深刻影响了玛雅生活
C.中国殷商时期对外交往已萌芽 D.玛雅文明与殷商文明有一定渊源关系
4.1913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用了整个4月刊介绍一座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失落之城”。与此城有关的文明是( )
A.玛雅文明 B.阿兹特克文明 C.印加文明 D.亚特兰蒂斯文明
5.下列属于班图人培植的农作物是
A.甜高粱 B.玉米 C.小麦 D.粟
6.1324年,曼萨穆萨带领一支商队携大量黄金前往麦加朝圣。到开罗后,他分发黄金导致当地市场金价下降,他的行动甚至影响了15世纪末西欧国家不断向南航行寻找黄金、开启大航海时代的序幕。曼萨穆萨是( )
A.马里国王 B.加纳国王 C.桑海国王 D.印加国王
7.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文明成果属于美洲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元代汪大渊在《岛夷志》中道:“层摇罗(桑给巴尔)……多种薯以代粮食”,“地产红檀、紫蔗、象齿、龙涎、生金、鸭觜胆矾。贸易之货,用牙箱、花银、五色鞋之属。”据此可知,当时桑给巴尔;
A.农业生产先进 B.自然资源丰富 C.手工业的落后. D.对外贸易发达
9.1324~1325年,马里帝国第九位国王曼萨·穆萨前往麦加朝圣。他在开罗大肆采购,竟至黄金充斥于市,金价大跌,12年后仍不能恢复原价。在14世纪上半叶欧洲人绘制的地图上,标示出了马里之名,并绘有曼萨·穆萨的形象。这反映出此时马里( )
A.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B.统治阶层腐化堕落
C.原始资本积累加速 D.对外交往较为活跃
10.公元8-15世纪,在西非先后兴起的国家包括( )
①阿克苏姆 ②加纳 ③马里 ④桑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玛雅历法以13天为一周,20天为一月,18个月为一年,外加5天禁忌日,一年365天。而印加历法以10天为一周,每月3个星期。一年12个月,每月30日,每年加5日,每4年再加1日。这可用来说明古代美洲( )
A.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 B.天文学成就领先世界
C.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 D.农耕文明发展的条件
12.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阿克苏姆王国位于如图
A.A B.B C.C D.D
13.公元7-10世纪,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移到非洲东海岸,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也随之传入,这里民族文化交融、商业城市逐渐兴起。这表明( )
A.东非文明以移民迁入为基础 B.外来移民促进东非社会转型
C.东非的中古文明具有开放性 D.文化交流延续东非古代文明
14.10一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的一系列国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辅之以畜牧、狩猎、采矿、制陶和建筑业。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各种手工业品输入非洲。作为交换,当地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这反映了古代东非国家( )
A.已形成成熟的商业网络 B.与中国建立直接联系
C.具有多元化的经济结构 D.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
15.15世纪末之前,美洲社会历史的发展一直远远落后于亚欧大陆。当时,印第安人诸部落大都处于原始公社制的不同发展阶段,只有居住在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形成了古代文明国家。15世纪末之前美洲大陆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B.与世界文明发达地区隔绝
C.环境恶劣隔断了各地联系 D.西方殖民者尚未踏足美洲
16.15世纪后期,桑尼·阿里即位后沿尼日尔河大力扩张,占领马里帝国中心城市廷巴克图,正式建立桑海帝国。桑海最盛时期,疆域空前辽阔。然而,16世纪末帝国就瓦解了。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摩洛哥军队的入侵 B.马里王国的牵制
C.阿克苏姆王国的封锁 D.津巴布韦的崛起
二、材料分析题
17.[国际贸易与中古时期的西非文明]
材料一西非很早就和北非诸国有贸易关系。西非内地不产盐,大部分食盐需从外部输入。北非地区南缘有许多产盐区,用骆驼驮载南运,比较方便。西非盛产黄金,而控制北非的无论是罗马帝国,还是阿拉伯帝国,商品货币关系都较为发达,需要大量黄金。这就构成了西非与北非贸易的基础。8世纪以来,与撒哈拉南缘相接的西非地区,通过繁荣的贸易来往,不仅在经济上富裕起来,而且受到北非文化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阿拉伯人从北非的基地出发,向南运送布匹、珠宝、贝壳念珠和在贸易中占首要位置的盐。反过来,非洲则提供象牙、黑奴、鸵鸟毛、可制香水的香猫,以及最重要物品——产于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和沃尔特河上游的黄金。产于非洲的大量黄金最终流到了欧洲,它们对平衡中世纪欧洲对东方贸易的巨额赤字起了重要作用。到15世纪时,整个西非商路纵横交错、贸易中心星罗棋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8世纪以来西非逐渐走向繁荣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古时期西非地区对国际贸易体系的贡献。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非洲决不是一个因其居民的天生缺陷或低劣而一直处在人类发展进步法则之外的某种野蛮落后博物馆”,非洲史学者巴西尔·戴维森提醒人们:“非洲与任何其他大陆一样,拥有需要对之进行严肃研究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历史学家只研究那些留下了书面记录的社会,而没有书面记录的时代和地区则交给了考古学家。……非洲史学家们以跨学科的历史研究方法为其崇尚,也就是说,他们非常强调利用能告诉他们非洲过去发生过什么的任何形式的证据。
——埃里克·吉尔伯特等《非洲史》
材料二 西方心理学包含着一种愿望,或者说一种需要,那就是把非洲当成欧洲的陪衬,当成一个既遥远又不了解的虚无缥缈的地方,以此来烘托出欧洲自己的智力优越性。
——阿契贝《1967—1987年论说文集:希望与障碍》
(1)依据东非的考古发现,许多现代学者认为,非洲是人类的起源地。结合所学知识,在下表中填写支撑该观点的论据。
具体地点 距今年代 实物证据
① ② ③ ④
(2)起源于非洲的人类与散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类种群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联?
(3)上述材料要求我们重视怎样的史学方法?反对哪两种错误史观?在研究人类起源问题上,我们尤其要重视什么样的证据?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大洋阻隔,美洲处在与其他地区基本隔绝的状态,文明发展的孤立性特别突出,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星印第安人利用大自然赋予的财富,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就农业文明发展角度来说,他们的造了独特的美洲玉米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印第安人是古代美洲文明的缔造者。他们的杰出成就有哪些?
材料二 流感不像钢刀那样寒光闪闪,但印第安人都躲不开它…天花比所有的枪炮消灭更多的印第安人。四下流行的鼠疫正在使这些地区荒芜。受鼠疫感染的人都倒地身亡:鼠疫吞食人的身躯,啮噬人的眼睛,封住人的喉管切都散发出隋臭的气味。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仔细阅读材料,简述印第安文明走向衰亡的原因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莫诺莫塔帕王国位于今天的津巴布韦和莫桑比克境内,是古代非洲南部的一个文明古国。关于莫诺莫塔帕王国建立的时间,学术界基本都认为是10~12世纪之间,这主要是有马苏第的《黄金草原和珠玑宝藏》(成书于10世纪中叶)作为辅助证明,并且伊德里亚(12世纪的学者)的地理著作也提到了这个王国。这个国家盛产铁、铜和黄金,与阿拉伯半岛国家、南亚印度、东南亚国家、东亚中国等都有贸易往来,这些在大津巴布韦遗址中都有考古证明。建立莫诺莫塔帕王国的卡兰加入(绍纳人的分支,属班图语族)称自己的国家为“马卡兰加”,意为“太阳之国”(亦被译为“被掠夺地区之主”),而“莫诺莫塔帕”的意思是“矿藏之王”,最初由葡萄牙人转译自阿拉伯人对该国的称呼——“姆瓦纳莫塔帕”(意为“矿山之主”)。新航路开辟后不久,王国逐渐分裂为若干小国;直到1917年,最后一位当地酋长被葡萄牙人杀害。
——摘编自伊求《津巴布韦文化和莫诺莫塔帕国》等
针对古代津巴布韦国家的建立时间及国名的争议谈谈你的观点,并分别说明你得出此观点的理由。(要求:观点简明,理由充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D
【详解】材料反映出古代东非国家的经济结构上,以农业种植为主,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等行业同时发展,体现了经济结构多元化的特征,故选D;材料强调的是东非国家经济多元化发展,而“农业经济发展迅速”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故排除A;材料未涉及东非国家手工业与其他地区手工业的比较,无法得出“领先”的结论,故排除B;材料虽然反映了东非国家贸易发达、城市繁荣,但是无法说明商业中心形成情况,故排除C。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16世纪非洲(世界)。结合所学可知,在西非,8-15世纪,加纳、马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贸易,经济和文化繁荣,根据材料“1400年穿越西撒哈拉商道上的骆驼数量达12000头而16世纪初数量不足3000头”,可见西非与北非之间活跃的贸易大不如前,这种变化不利于西非经济发展,加速西非帝国衰落,D项正确;奥斯曼帝国兴起的时间是14世纪,且材料中主要涉及撒哈拉沙漠,与奥斯曼帝国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的时间上是1500年前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三角贸易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玛雅文明出土的东西有殷商的习俗和中国汉字字迹,这表明玛雅文明与股商文明有一定的渊源关系。故答案为D项。ABC三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4.C
【详解】根据材料“1913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用了整个4月刊介绍一座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失落之城’”,可知马丘比丘位于秘鲁境内安第斯山脉,被称作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属于印加文明,C项正确;玛雅文明的区域也就是现在的墨西哥的东南部,排除A项;阿兹特克文明形成于14世纪初的墨西哥中部以及南部,排除B项;亚特兰蒂斯文明(科技文明) 亚特兰蒂斯位于欧洲到直布罗陀海峡附近的大西洋之岛,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班图人是非洲最大的民族,主要居住在赤道非洲和南部非洲国家,班图人的语言属于班图语系,其中甜高粱是班图人培植的农作物,A正确,BCD排除。故选A。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非洲。根据所学,马里是古代西非国家。曼萨·穆萨(1312—1337年在位)是马里最为知名的国王。1324年,他带领一支庞大的商队前往麦加,其中100头骆驼驮着黄金。到开罗后,他分发黄金,导致当地市场金价下降,A项正确;13世纪加纳王国为马里帝国所吞并,排除B项;桑海王国15-16 世纪最为兴盛,排除C项;印加帝国位于古代南美洲,其国王不可能带领商队抵达非洲开罗,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大津巴布韦是南部黑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得名于一组古代巨石建筑群遗址。该建筑群大约始于公元4世纪至5世纪,以此为中心曾先后间建立过一些班图人的王国,①错误;玛雅文字是美洲玛雅人在公元前后创造的象形文字,盛行于5世纪中叶。玛雅人是美洲唯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玛雅人也是玛雅文明的创造者,②正确;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皇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人口有600余万,阿兹特克人的经济基础是农业,他们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③正确;马丘比丘是秘鲁著名的前哥伦布时期印加帝国在15世纪建造的遗迹,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④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8.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桑给巴尔“地产红檀、紫蔗、象齿、龙涎、生金、鸭觜胆矾”,且贸易的货物也是当地的自然物产如牙箱、花银等,可见桑给巴尔自然资源丰富,B项正确;桑给巴尔“多种薯以代粮食”,得不出其农业生产先进,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其手工业落后,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桑给巴尔对外贸易的规模和范围,无法判断其对外贸易是否发达,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马里帝国作为西非国家,其国王前往麦加朝圣,这说明其信奉伊斯兰教,早已与阿拉伯国家建立联系,朝圣之旅进一步活跃了马里的对外交往,以至于让欧洲也了解到了它的存在,D项正确;曼萨·穆萨挥金如土是因为其黄金资源丰富,与经济水平、腐化堕落无关,排除AB两项;马里帝国当时并未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能将其财富称作原始资本,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8-15世纪,在西非先后兴起的国家有加纳 、马里 、桑海,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阿克苏姆 是东非国家,排除①,ABC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玛雅历法和印加历法完整、精确,可以指导农业发展,具备农耕文明发展的条件,D项正确;材料内容未体现“一体”特征,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与其他地区的比较,不能得出“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根据地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埃塞俄比亚位于东北非,所以阿克苏姆王国应在此,B项正确;A是东非、C是南非、D是西北非,与埃塞俄比亚所在地不符合,排除。故选B项。
13.C
【详解】根据材料“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移到非洲东海岸,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也随之传入,这里民族文化交融、商业城市逐渐兴起”并结合所学可知,对外来文化不拒绝、不冲突,尊重、吸纳和利用外来文化发展自己,这一定程度上就可以体现文明的开放性,C项正确;结合所学,4世纪,东非的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阿克苏姆王国兴起与鼎盛在公元7-10世纪之前,可见东非文明并非以移民迁入为基础,排除A项;结合所学,东非社会在中古时期基本上都是奴隶社会,并没有社会转型,排除B项;结合所学,延续主要指照原来的样子持续下去,而材料“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的传入使东非“商业城市逐渐兴起”,说明文化交流还促进了东非的新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0—15世纪的东非。根据“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辅之以畜牧、狩猎、采矿、制陶和建筑业”可知,10—15世纪的东非沿海地区各国经济结构多元,而且通过阿拉伯人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存在商贸往来,这都说明古代东非国家具有多元化的经济结构,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已经形成成熟的商业网络和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排除AD项;东非国家是通过阿拉伯人与中国建立联系,没有与中国建立直接联系,排除B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美洲)。据材料“15世纪末之前,美洲社会历史的发展一直远远落后于亚欧大陆”“印第安人诸部落大都处于原始公社制的不同发展阶段,只有居住在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形成了古代文明国家”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美洲文明相对独立于其他文明之外,与同时期其他文明相比,相对落后,这反映了美洲与世界文明发达地区的隔绝不利于美洲大陆的发展,B项正确;虽然美洲也存在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但美洲大陆普遍落后,即便美洲发达的地区也只是形成了文明国家,所以美洲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不是美洲整体落后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美洲大陆内部文明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并非完全隔断,排除C项;西方殖民者踏足美洲后加速了美洲文明的衰落及落后,排除D项。故选B项。
1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类题目,时空是16世纪的桑海帝国。根据材料“桑海最盛时期,疆域空前辽阔。然而,16世纪末帝国就瓦解了。”及所学可知,1590年,摩洛哥军队入侵,占领加奥、廷巴克图等地,桑海帝国瓦解,A项正确;马里王国是被桑海帝国所灭,排除B项;阿克苏姆王国存在于约公元100–940年,排除C项;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重要的文明发源地,15世纪时成为非洲南部最大的邦国,与桑海帝国的灭亡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7.(1)条件:与北非贸易的扩大;金矿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古代罗马、拜占庭、阿拉伯等先进文化经北非向西非传播和渗透。(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贡献:西非地区是中古时期亚洲手工业产品的重要销售市场,推动了亚洲工商业的发展;西非将许多特有的物产运送到北非,再转运至其他地区,丰富了国际奢侈品市场;西非出产的黄金为平衡中古时期的欧洲对亚洲的贸易逆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详解】(1)条件:根据材料“8世纪以来,与撒哈拉南缘相接的西非地区,通过繁荣的贸易来往,不仅在经济上富裕起来”可分析出与北非贸易的扩大;根据材料“西非盛产黄金,而控制北非的无论是罗马帝国,还是阿拉伯帝国,商品货币关系都较为发达,需要大量黄金”可分析出金矿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根据材料“,而且受到北非文化的影响”可分析出古代罗马、拜占庭、阿拉伯等先进文化经北非向西非传播和渗透。(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贡献:根据材料“阿拉伯人从北非的基地出发,向南运送布匹、珠宝、贝壳念珠和在贸易中占首要位置的盐”可分析出西非地区是中古时期亚洲手工业产品的重要销售市场,推动了亚洲工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非洲则提供象牙、黑奴、鸵鸟毛、可制香水的香猫,以及最重要物品——产于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和沃尔特河上游的黄金”可分析出西非将许多特有的物产运送到北非,再转运至其他地区,丰富了国际奢侈品市场;根据材料“产于非洲的大量黄金最终流到了欧洲,它们对平衡中世纪欧洲对东方贸易的巨额赤字起了重要作用”可分析出西非出产的黄金为平衡中古时期的欧洲对亚洲的贸易逆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8.(1)具体地点:①埃塞俄比亚②肯尼亚距今年代:③400万年以上(或450万年以上)
实物证据:④早期人类化石(或最早人类近亲化石)
(2)关联: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古人类从非洲向全球扩散。(或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的某些地区,并由此向世界各地扩散。)
(3)方法:跨学科史学方法。史观:种族优越论欧洲中心论。证据:考古学证据。
【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非洲人类起源地的具体地点包括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距今年代是400万年或450万年以上。实物证据包括早期人类化石等。
(2)关联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古人类从非洲向全球扩散。
(3)方法:根据“非洲史学家们以跨学科的历史研究方法为其崇尚,也就是说,他们非常强调利用能告诉他们非洲过去发生过什么的任何形式的证据”得出是跨学科史学方法。史观根据“把非洲当成欧洲的陪衬,当成一个既遥远又不了解的虚无缥缈的地方,以此来烘托出欧洲自己的智力优越性”得出是种族优越论欧洲中心论。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研究人类的起源上,我们尤其要重视的证据应该是考古学证据。
19.(1)原因:创造了美洲的玛雅文化、印加文化、阿兹特克文化;玛雅文化的许多农作物传播到世界各地广泛栽种。成就:擅长建筑:玛雅金字塔等许多建筑遗产。
(2)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带来血腥、暴力、疾病、瘟疫;文明自身发展存在孤立性、落后和区域性;内部矛盾突出,缺乏团结性;疾病蔓延。
【详解】(1)原因:依据材料“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就农业文明发展角度来说,他们创造了独特的美洲玉米文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第安人创造了美洲的玛雅文化等文明,而且玛雅文化的许多农作物传播到世界各地广泛栽种;成就:印第安人擅长建筑,留下了玛雅金字塔等许多建筑遗产。
(2)依据材料“流感不像钢刀那样寒光闪闪,但印第安人都躲不开它”来看,印第安人受疾病蔓延影响严重;依据材料“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来看,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带来血腥、暴力、疾病、瘟疫;而且印第安文明自身发展存在孤立性、落后和区域性,最终导致其走向衰亡。
20.示例一建立时间:古代津巴布韦国家建立时间于10~12世纪之间。
理由:班图人原本生活在西非地区,经历了漫长的迁徙历程,直到11世纪才迁徙到以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等地为代表的东南非洲地区;10~12世纪的旅行家和学者的著作中有关于该国的记述;大津巴布韦遗址的营建时间不早于这一时期。(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国名:古代津巴布韦国家应称为“马卡兰加”。
理由:“马卡兰加”是当地人对自己的称呼;以国家主体民族的名称作为国名,符合国际惯例;“莫诺莫塔帕”等国名,是外来商人基于自身利益所取的名称,不能反映古代津巴布韦国家居民的信仰和精神认同。(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示例二建立时间:古代津巴布韦国家建立时间可能早于10世纪。
理由:10世纪中叶的文献中已出现了对该国的记载;该国的国人自称“被掠夺地区之主”,可见国家曾经历过大规模扩张或迁徙;该国深处非洲东南腹地,与阿拉伯、南亚、东南亚、东亚产生经济文化联系的时间,可能远远晚于建国的时间。(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国名:古代津巴布韦国家应称为“莫诺莫塔帕”。
理由:“莫诺莫塔帕王国”已被学术界默认为该国的名称,在学术著作中长期使用;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掌握话语霸权,其命名一般为国际所承认,如借用“印度”的概念将美洲土著居民称为“印第安人”“莫诺莫塔帕王国”的传统文明已中断;“莫诺莫塔帕”这一国名符合该国古代的发展特征,正如古代中国亦被其他文明称为“丝国”“瓷器之国”等。(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学生如果另有观点,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根据题干要求针对古代津巴布韦国家的建立时间及国名的争议提出观点,并说明理由。依据材料“学术界基本都认为是10~12世纪之间”可从古代津巴布韦国家的建立时间角度提出观点,即古代津巴布韦国家建立时间于10~12世纪之间。依据材料“莫诺莫塔帕王国位于今天的津巴布韦和莫桑比克境内,是古代非洲南部的一个文明古国”、“这主要是有马苏第的《黄金草原和珠玑宝藏》(成书于10世纪中叶)作为辅助证明,并且伊德里亚(12世纪的学者)的地理著作也提到了这个王国”并结合古代津巴布韦国家建立的过程、旅行家和学者的著作的内容分析说明理由。也可从古代津巴布韦的国名角度提出观点,然后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古代津巴布韦国家名称的演变过程分析说明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