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二:1.1《西方专制主义理论》材料解析(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历史选修二:1.1《西方专制主义理论》材料解析(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1课 西方专制主义理论
?
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
1.教权与王权的比较
?
社会生活的最终目的将不仅是德风广播,而且还要通过有德行的生活达到享受上帝的快乐的目的。的确,如果依靠人类的天然德行可以达到这一目的的话,则指导人们走向这个目的,结果将成为君主的职责。然而我们相信,君主的职责是掌握世俗事务中的最高权力。政治按照它服务的目的的重要性而属于一个更高的等级。……享受上帝的快乐这一目的,并不是单靠人类的德行就能达到的,而是要依靠神的恩赐,像使徒保罗①所告诉我们的那样(《罗马人书》②,第六章,第二十节):“唯有神的恩赐才是永生”。因此,只有神的统治而不是人类的政权才能导使我们达到这个目的。这样的统治只能属于既是人又是神的君主,即属于耶稣基督、我们的主,他在使人们成为圣子时,已使他们享受天国的荣光。
?
这就是交托给他的政权:一种必然永远不会终止的统治权,并且他由于这种权力才在《圣经》③中不仅被称为神父而且也被称为君王;像《耶利米书》④所说的(第二十三章,第五节):“君王必掌权,行事有智慧。”君王的神父身分就是从基督产生的,而且,所有基督的信徒既然是基督教徒,就成为神父和君王。这个王国的职务不是交托给这个世界的统治者,而是交托给神父,以便使世俗的事务仍旧和神的事务有所不同:并且,特别是,这个职务是委托给祭司长、彼得⑤的继承者和教皇、罗马教皇的;基督教世界的一切君王都应当受他的支配,像受耶稣基督本人的支配一样。因为,那些关心人生次要目的的人们,必须服从他这个关心最高目的的人,并受他的命令指挥。
?
──〔意大利〕阿奎那著《阿奎那政治著作选》
?
【解读】《阿奎那政治著作选》的中文本译自拉丁文、英文对照本,原书由A. P. D’Entrèves编辑并撰写序言,正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政治论文”收录了《论君主政治》第一篇和《论对犹太人的统治》,前者涉及政治制度的必要性、君主制是最好的政体、君主政体的真正目的、君主的职责、教权和王权的比较等内容,后者是一封“致布拉班女公爵”的书信,集中讨论了涉及如何统治犹太人的八个问题;“第二部分哲学著作选辑”辑录了《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等著述的相关内容,其中包涵着极为丰富的政治思想。这条材料主要涉及教权与王权的比较问题,这对于我们正确地理解托马斯·阿奎那的“君权神圣”主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①阿奎那通过对比的方式,强调了教权高于王权的教权主义主张。②在中世纪欧洲,基督教占居支配地位,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它的影响。③社会生活的终极目的就是追求永生、享受快乐,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必须依靠神的恩赐。④君权是神圣的、至上的和永恒的,基督教神学构成“君权神圣”的理论支柱。⑤基督教世界的一切君王都应当受耶稣基督的使徒彼得的继承者罗马教皇的支配,就像受耶稣基督本人的支配一样。
?
【注释】①保罗:《圣经》故事人物。他是散居在外的犹太人,生于小亚细亚的大数城,曾受过严格的犹太教育。他开始叫扫罗,后来叫保罗,在君王面前传播福音,坚持不渝地宣扬基督30多年。他年复一年地到在各地建立教会,被称为最伟大的教会创建者和宗教导师,后被罗马皇帝尼禄处死。②《罗马人书》:即基督教《圣经·新约全书》中的篇目。③《圣经》:基督教的最重要经典,涉及人类已有知识的各个方面,堪称未经详尽考订的古代百科全书。其中,《新约全书》是基督徒与上帝之间订立的契约,《旧约全书》则是犹太人与上帝之间订立的契约,而这两部分都为基督徒所必须遵守。④《耶利米书》: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中的篇目。⑤彼得:《圣经》故事人物。原名西门,生于加利利的伯赛大。他第一个认出耶稣是弥赛亚、是神的儿子,和雅各、约翰都是耶稣的核心门徒,耶稣基督将“天国的钥匙”交给他,使其在教会中具有重要的领导地位,后被罗马人处死。
?
詹姆士一世与“君权神授”
?
1.詹姆士一世的宗教态度与政治主张
?
詹姆士一世①一开始对清教徒②曾抱有某种同情,因为他自己就是作为一个加尔文派被抚育成人的。在收到一群清教徒代表人物的请愿书以后,詹姆士召集了一次有主教和清教徒头面人物参加的会议,由他亲自主持。尽管他准备向清教徒作出某些让步,但听到废除主教制度的建议后被激怒了。他发出了“没有主教就没有国王”的名言。他下令作好重译圣经的准备,这就是众所周知的钦定本或国王詹姆士一世的圣经。总的说来,他对宗教的态度是非常宽容的、折衷的。但是,1605年11月5日罗马天主教徒企图炸毁议会的那次著名的火药阴谋案败露后,詹姆士一世对从事天主教活动就不客气了。他曾对不参加英国教会③做礼拜的人免予惩处,此刻重新处罚他们了。
?
作为火药阴谋案的结果,詹姆士与其第一次议会的关系在一段时期内保持得很好。那次议会是1604年3月召集的。但他过分要求扩大王权的作法使人厌烦。他在离开苏格兰以前所写的一本叫做《神权》的书(1603年出版)中,强调君权神授,把国王比作上帝。他喜欢以高傲的措词对议会发表演说,颂扬君权至高无上。
?
──〔英国〕安东尼娅·弗雷泽编著《历代英王生平》
?
【解读】这是一本历代英国君主的传记,全书20余万字,由湖北人民出版社根据1980年英国麦克唐纳·富图拉出版公司出版的《英王生平》翻译出版。作者安东尼娅·弗雷泽还撰写了两部在国际上颇有影响的传记《玛丽:苏格兰女王》和《克伦威尔:人之骄子》,她还编纂了25卷本《英国国王和女王》丛书。这条材料选自《历代英王生平》一书,主要涉及詹姆士一世的基本宗教态度和政治主张。
?
詹姆士一世是一个来自于苏格兰的专制国王,通过阅读这条材料我们可以发现:①他最初接受的是加尔文派的宗教主张。②他的政治主张制约着他的宗教思想,而他对待清教徒、天主教徒的态度,是为他的专制统治服务的。③他的专制统治的理论支柱,就是他的“君权神授”主张。④不论思想上还是行动上,他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专制君主。
?
【注释】①由于伊丽莎白女王(1558—1603)终身未嫁,她去世时身后留下的英国王位由苏格兰王詹姆士六世继承。詹姆士是英王亨利七世(1485—1509)的女儿玛格丽特的后代,即苏格兰女王玛丽之子。他继承英国王位后,称詹姆士一世。对于英格兰人而言,他出身于斯图亚特家族,自然属于外族人,而他的统治风格也使英国人无法适应。如果说人们已经习惯于伊丽莎白女王那种温和的专制统治的话,那么,他们决不会容忍詹姆士一世的独断专行。②清教徒:Puritans,基督教新教中的一派,起源于16世纪中叶,其思想源于加尔文的宗教主张。伊丽莎白一世继位后,那些在玛丽女王时期(1553—1558)受到迫害而流亡国外的英国国教徒回国,他们要求在宗教礼仪和教义上清除国教中保留的天主教残余,主张纯洁教会;在宗教制度和教会结构上反对主教制,主张宽容政策和信仰自由;在世俗观念上,反对懒惰、邪恶,主张节俭、勤劳,因而被称为清教徒。随着清教势力日益壮大,他们在17世纪革命中扮演了领导者角色。③英国教会:指英格兰民族教会即英国国教会,或称新教安立甘宗,又称圣公会,创立于16世纪宗教改革时代。亨利八世(1509—1547)从政治上为划定了英国国教会的大致轮廓,从而排斥了罗马教皇权的权威性;爱德华六世时期(1547—1553),新“祈祷书”和《四十二信条》为它规定了基本的礼仪和教义原则;而伊丽莎白女王批准的《三十九条信纲》,则规定以圣经为信仰的唯一准则,并简化了宗教仪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