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省张家口市九年级中考模拟预测物理?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河北省张家口市九年级中考模拟预测物理?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摸底考试理科综合试卷
2024.3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2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Cu-64Zn-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共47分。1~19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20~22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下列河北美食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蜂蜜麻糖 B.马家卤鸡 C.缸炉烧饼 D.赵州雪梨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易溶于水 B.氧气可用作燃料
C.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D.稀有气体在空气中只占0.03%
3.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D.稀释浓硫酸
4.眼药水成分中的牛磺酸(C2H7NO3S)对眼睛具有保护作用。下列关于牛磺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牛磺酸属于有机物 B.1个牛磺酸分子由14个原子构成
C.牛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5 D.牛磺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5.图2所示是将汽车尾气中某些有害气体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氮气的微观过程(其中“●”“〇”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是一氧化碳
B.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了改变
C.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改变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的质量比为1:2
6.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取样,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7.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B.从乙溶液中获得晶体通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C.T1℃时,分别配制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相同
D.T2℃时,分别取125g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较多
8.下列做法与低碳环保理念不一致的是
A.将垃圾露天焚烧 B.节约使用纸张
C.推广氢能源汽车 D.治理有污染的企业
9.在学校大扫除中,下列活动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用笤帚清扫地面 B.将桌椅摆放整齐
C.用黑板擦擦黑板 D.用消毒剂给教室环境消毒
10.通常情况下,丁烷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可燃性,其化学式为C4H10,生活中常将其液化后充入打火机中(如图4所示)。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将丁烷气体压缩在打火机中--分子停止运动
B.点火时液态丁院汽化喷出--分子体积变大
C.液态和气态丁烷都能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丁烧燃烧时放出热量--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11.理化知识应用广泛。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在铁桶中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C.利用铅垂线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竖直
D.控制用电器的开关应该接在该用电器和火线之间
12.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塑料、尼龙、羊毛都是合成材料
B.钙、铁、锌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C.金属、玻璃、石蜡都是非晶体
D.人体、大地、石墨都是导体
13.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受到力的物体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相互吸引的物体一定带异种电荷
14.对图5所示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反应后天平不再平衡,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乙:撤去酒精灯后,烧杯中的水会继续沸腾一段时间,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
C.丙:白磷① 燃烧,白磷② 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D.丁:物体通过小孔可成像,说明光在空气中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15.对河北中考考场相关数据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监考老师的身高约为1.6dm
B.课桌的质量约为100g
C.教室外环境温度约为70℃
D.监考老师以正常速度从教室的讲台走到后门用时约为6s
16.2024年年初“南方小土豆”齐聚哈尔滨时,哈尔滨出现了雾淞景观。下列现象中与雾淞形成原理相同的物态变化是
D.雾的形成
17.如图7所示,用力吹气,甲管中的水将从管口流出。如图8所示的四幅图中与之原理相同的是
C.船闸上下游船只的通航
B.飞机在空中飞行受到“升力
图8
18.北京时间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在返回过程中,返回舱主伞打开后的一段时间内,返回舱的速度迅速减小。不计返回舱的质量损失。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返回舱相对地面是静止的
B.返回舱惯性减小
C.返回舱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也减小
D.返回舱的金属外壳内能增加是由于热传递
19.我国的无人机在世界已经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如图9所示的无人机在空中处于悬停状态进行拍摄,在无风无雨的理想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人机所受重力和无人机对空气向下的推力为一对平衡力
B.无人机在重力和空气对其向上的推力共同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C.无人机所受重力和空气对无人机向上的推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
D.无人机对空气向下的推力小于空气对无人机向上的推力
27.2023年12月14日,我国宣布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面向全球开放。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可实现可控核反应,能模拟太阳内部的核_____(选填“聚变”或“裂变“),释放属于______(选填”一次“或”二次“)能源的核能,所以被认为是解决人类能源和碳排放问题的一种“终极方案”。与化石能源相比,请列举核能的一个优点:______。
28.小明按如图16所示装置进行趣味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支撑装置省略),将氢氧化钠浓溶液挤入烧瓶中,过一会儿,打开止水夹,观察到滴有酚溶液的水会像“喷泉”一样喷入烧瓶中。
(1)滴有酚溶液的水进入烧瓶后呈______色。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打开止水夹,滴有酚溶液的水喷入烧瓶中的原因是
______
29.每年春节小明都要和妈妈一起准备年夜饭,请回答小明在厨房中遇到的化学问题。
(1)厨房中常采用_____的方法软化水。
(2)炒菜锅的塑料把手在受热时不易变形,是因为该塑料具有______性。
(3)关闭燃气灶开关,燃气熄灭,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4)喝汽水后,容易打嗝,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有关。
(5)吃完饭后,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作用。
30.根据图17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验证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不同的实验。燃着的小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先熄灭,说明空气中______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多。
(2)乙是电解水实验。玻璃管b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3)丙是比较Al、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是______,金属丝a、溶液b分别为______。
31.松花蛋是我国传统的风味蛋制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其腌制过程中需要用到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如图18所示方案(部分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制取腌制松花蛋的原料氢氧化钠,并归纳出碱的化学性质。A~H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G常用于金属除锈。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
(2)反应③ 在生活中常见的一个用途是______。
(3)反应④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反应① ~⑤ 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32小题4分,第33小题6分,第34、35小题各7分,共24分)
32.小明在实验室“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已知图20中两导轨均比较光滑。
(1)将电流表和金属棒用导线连接成______回路。
(2)如图19所示,将金属棒在磁场中竖直上下匀速运动,此时电流表指针______ (选填“偏转”或“不偏转”)。将金属棒在磁场中左右水平匀速运动,此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______。
(3)小明继续实验,如图20甲、乙所示,导体棒AB、CD水平放置在磁场中,当拉动AB向左移动时,CD也会移动。利用乙图原理工作的实例有______。(填写一个)
33.小明在实验室测量某品牌牛奶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台面上,游码归零静止时指针如图21甲所示,应向 _____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
(2)天平调节结束后,将牛奶倒入烧杯中,如图21乙所示,测出此时烧杯的总质量为_______g。
(3)将烧杯中的部分牛奶倒入空量筒中,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21丙所示。再次测量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如图21丁所示。
图21
(4)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______cm3,该品牌牛奶的密度为______kg/m3。
(5)在实验评估中,老师看到小明将牛奶倒入量筒后,量筒内壁(液面上方)挂有牛奶液滴,而旁边的小华按照同样的实验步骤测量时,量筒内壁没有液滴,但将牛奶倒入量筒后,烧杯内壁(液面上方)挂有牛奶液滴,你认为______(选填“小明”或“小华”)的测量更准确。
(6)第三组同学采用如下方法测量同一品牌牛奶的密度:首先将牛奶倒入烧杯中,然后用电子秤测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 m1(如图22甲),将一个已知体积为V的金属块(如图22乙)全部浸没在牛奶中,读出此时电子秤的示数为m2,牛奶未溢出,则牛奶的密度为______(用m1、m2、V表示)。
34.小明在实验室“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器材有:三节新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始终满足实验要求)、定值电阻和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图23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根据图23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图23乙实物图,要求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最右端。
(2)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23丙所示,且电压表指针不偏转(未画出),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可能是:① ______;② ______。
(3)排除故障后,小明继续实验,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进行多次测量,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如图23丁所示。
(4)通过图象可知:当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压成______,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Ω。
[拓展]上述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__________Ω;小明想继续使用原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又找到阻值为6.5Ω和9.5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若要完成实验,且保证各元件安全,电压表示数范围应为______V。
35.长期不使用的铜火锅的表面会出现一层“铜绿”(如图24所示),若不清除掉,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兴趣小组同学对“铜绿“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活动1]探究“铜绿”的组成
[查阅资料]“铜绿”在受热条件下能分解为三种氧化物。
[进行实验1]
步骤1:取少量“铜绿”,用图25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
察到“铜绿”变成黑色,试管内壁出现液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步骤2:将步骤1中产生的黑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再向
试管中滴加稀盐酸,黑色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1)步骤1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
(2)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结合步骤1、2可以得知,“铜绿”中含有的元素是______。
[探究活动2]探究清除“铜绿”的方法
[进行实验2]小组同学按如下两种方法并调整了试剂用量分别进行实验。
方法1:将“铜绿”加入白醋中,观察“铜绿”消失的时间。
方法2:将“铜绿”加入白醋和食盐的混合溶液中,观察“铜绿”消失的时间。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4)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说明方法______(选填“1”或“2”)清除“铜绿”的效果较好。
(5)对比② ③ ④ ,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反思评价]
(6)通过分析,小明得出“铜绿”的产生与水、二氧化碳有关,但不能确定氧气是否参与,为此小明设计了如图26所示的实验。加入的试剂X是______,当甲中出现“铜绿”,乙中未出现“铜绿”时,说明氧气参与了反应。
(7)为避免铜火锅表面出现“铜绿”,你的建议是______。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36小题5分,第37小题6分,第38小题7分,共18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3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某黄铜(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分别进行了图27所示的甲、乙、丙三个实验,充分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较反应前均减少了0.1g。
请计算:
(1)10g黄铜可以与______g该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2)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37.如图28所示,小型牵引车通过滑轮组将质量为30kg的货物A匀速吊起,牵引车的质量为2t,若牵引车以1m/s的速度匀速行驶,牵引车的功率为400W,牵引车受到的阻力为150N,且滑轮的摩擦和绳重均可忽略不计,g取10N/kg。求:
(1)牵引车5s内走过的距离;
(2)牵引车的牵引力大小;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8.如图29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小灯泡L标有“6V 0.5A”字样,灯泡L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29乙所示。现将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P1置于最右端,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2置于中间位置,闭合所有开关,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9A;保持滑片P1、P2位置不变,当断开开关S1、S3,闭合S2时,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7A。已知滑动变阻器R1上标有“?Ω2A”,电流表的量程为0~3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
图29
(1)求小灯泡L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2)当只闭合S3时,为保证电路安全,求滑动变阻器R2的取值范围;
(3)所有开关可以任意闭合或断开,滑片均可以任意移动,在保证电路安全且电路中有电流的情况下,求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摸底考试
理科综合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2024.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共47分。1~19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20~22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B[解析]鸡肉中主要富含蛋白质,B正确;麻糖和缸炉烧饼中主要富含糖类,A、C错误;雪梨中主要富含维生素,D错误。
2.C[解析]氮气难溶于水,A错误;氧气支持燃烧,本身不能燃烧,不能用作燃料,B错误;稀有气体在空气中约占0.94%,D错误。
3.A[解析]用量筒量取水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A错误。
4.D[解析]氢元素在该物质中所占质量分数最小,D错误。
5.B[解析]根据二氧化碳和氮气的组成,结合图示中的微观模型,可知甲物质为一氧化碳、乙物质为一氧化氮,A错误;通过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可知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B正确;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碳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4价,氧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均为-2价,未发生改变,C错误;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质量比为2:1,D错误。
6.D[解析]加水过滤,只能将二氧化锰分离出来,氯化钾还需要从溶液中蒸发结晶析出,A错误;碳酸钠溶液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均有气泡产生,B错误;氯化锁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沉淀和氯化钾,引入了新的杂质,C错误。
7.D[解析]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A正确;从溶液中获取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B正确;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在相同质量的水中溶解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达到饱和,或在相同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和相同质量的水,C正确;T2℃时,分别取125g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由于并未指明溶液是否饱和,因此无法比较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D错误。
8.A[解析]露天焚烧垃圾,产生的有害物质会排放到大气中,A错误。
9.D[解析]用消毒剂消毒的过程将有害物质转变为无害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D正确。
10.C[解析]丁院气体压缩后,分子间隔变小,分子仍然在不断运动,A错误;丁院汽化喷出时,分子间隔变大,分子体积不变,B错误;丁烧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分子种类改变,D错误。
11.B[解析]在铁桶中配制波尔多液时,铁桶会与硫酸铜发生反应,B错误。
12.D[解析]羊毛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A错误;钙元素属于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B错误;
金属是晶体,C错误。
13.B[解析]氧化物中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A错误;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C错误;相互吸引的物体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D错误。
14.C[解析]化学变化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导致天平不再平衡,A错误;撤去酒精灯,由于陶土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会继续吸热,所以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不能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B错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空气密度不均匀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D错误。
15.D[解析]成年人身高一般在1.5~2m之间;课桌的质量至少在5kg以上;河北夏季室外温度一般不会超过50℃;教室的长度约为8m,人步行速度约为1.1ms,所以用时约为6~7s。
D正确。
16.C[解析]冰瀑是水的凝固;露水是水蒸气液化;草上的白霜和雾都都是水蒸气凝华,雾的形成是液化,故 C 正确。
17.B[解析]当用嘴向乙管中吹气时,甲管上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甲管中水面上升。用吸管吸饮料时,大气压将饮料压入口腔中,A错误;飞机产生“升力”的原因是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B正确;船闸利用的是连通器原理,C错误;热气球能悬浮在空中,是因为热气球受到的空气的浮力大小等于其重力,D错误。
18.C[解析]在返回过程中,返回舱速度减小,相对于地面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地面为参照物,返回舱是运动的,A错误;返回舱的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不变,B错误;返回舱速度减小,所以其动能减小,返回舱的高度减小,所以其重力势能减小,返回舱动能和势能都减小,所以其机械能一定也减小,C正确;由于返回舱的金属外壳与空气间的摩擦力做功,返回舱外壳的内能增加,D错误。
19.B[解析]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即无人机所受重力和空气对其向上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A、C错误,B正确;无人机对空气向下的推力与空气对无人机向上的推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D错误。
20.BC[解析]物探船将探测设备投入深海后,船的质量减小,重力减小,因为其始终漂浮在海面上,其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所以船受到的浮力变小,A错误;液体压强与深度成正比,所以沉人大海深处的探测设备在下沉过程中,受到海水的压强逐渐变大,B正确;沉到3000米的设备受到海水的压强为p=pgh=1.03×103kg/m3×10N/kg×3000m=3.09×107Pa,每平方米受到的压力为F=βS=3.09×107Pa×1m2=3.09×107N,C正确;物探船从大海驶人我国内河前后均处于漂浮状态,浮力不变,F阴=PmgV体,因为海水密度大于河水密度,所以驶入内河后船排开液体的体积V锥将变大,所以船将下沉一些,D错误。
21.AD[解析]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此时光屏上应该呈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A正确;因为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的像,所以随着烛焰向下移动,在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B错误;若增大物距,则要减小像距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即光屏应该向左移动,C错误。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具有发散作用,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正确。
22.ACD[解析]闭合所有开关,电路如下图所示:
R1=(V点2)/(Pm)=((6+\s)2/(3W)=12Ω,R1=1/4R1=3Ω,灯泡正常发光,电源电压U=U1=6V,故A正确。
电流表A1测L和R2的总电流,电流表A2测R2和R1的总电流,当滑片向右移动,R2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小,通过R2的电流变大,所以电流表A1、A2的示数都变大,故B错误。
当滑片在中间位置时,流过A1的电流IA1=I1+I2,流过A2的电流IA2=I2+I1,且R1R1,则I1=4I1,即得|A|||=(11)/(|1+__)),()=(D1)/(b1)=(=0.5A,得I2=I1=0.5A,滑动变阻器R2连入电路的阻值R2=(H_2)/L2=6.\sn2=12Ω,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R2S=2R2= 24Ω,故C正确。
当开关S闭合,S1、S2 断开,滑片在最右端时,电路为
)=2.4W,故D正确。故选ACD。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每空或每图1分,共31分)
23.电磁波音色
[解析]电视直播中传递信息只能用电磁波,能分辨出是谁在主持的依据是不同主持人说话的音色不同。
24.20不变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到水面的距离等于像到水面的距离,即20cm。天鹅在水中的像与其大小相等,所以其远离水面时,像的大小不变。
25.5002019.84400
[解析]用电器同时工作的最大功率是P=UI=220V×20A=4400W
空调正常工作20min消耗的电能
W=P1t1·h
电能表转盘转过的圈数
n=NW=1000r/(kW·h)×0.5kW·h=500r。
电能表的示数将变为2019.3kW·h+0.5kW·h=2019.8kW·h。
26.a 0.91×103 5.25×10-3
[解析]沙子的比热容小,升温快,图中a是描述沙子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Q水=Q沙
C水m水△T水=C沙m沙 △T沙
4.2×103J(kg·℃)×m×(70℃-20℃)=c沙×m×(250℃-20℃)
C沙=0.91×103 J(kg·℃)
不计热量损失,Q(αB)=Q放
C水m水T水=V甲O气
27.聚变一次原料充足、清洁无污染(合理即可)
[解析]太阳内部时刻发生着核聚变,“人造太阳”装置模拟的是太阳的核聚变。核能属于一次能源,相对于化石能源,它的优点有:清洁、原料充足、释放能量多等。
28.(1)红
(2)2NaOH+CO2=Na2CO3+H2O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导致气体减少,烧瓶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故酚的水溶液被压入烧瓶中
[解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故酚酸溶液变红色;产生“喷泉现象”是由于气体被溶液吸收,烧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
29.(1)煮沸(2)热固(3)清除可燃物(4)温度(5)乳化
[解析]生活中软化水的方法是煮沸;热固性塑料在加热时不会熔化变形;关闭开关,燃气不再供给,故清除了可燃物;气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洗涤剂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30.(1)氧气(或O2)(2)氢气(或H2)氢元素和氧元素
(3)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铜丝、硝酸银溶液(或银丝、硫酸铜溶液等,合理即可)
[解析]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先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气体体积少,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气体体积多,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铝将CuSO4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所以铝丝表面附着红色物质,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需要增加比较铜和银活动性的实验,故可以用铜丝和硝酸银溶液,也可用银丝和硫酸铜溶液等。
31.(1)CaCO3(2)作食品干燥剂(合理即可)
(3)Ca(OH)2+Na2CO3=CaCO3↓+2NaOH(4)置换反应[解析]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A为CaCO3,其高温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可用来腌制松花蛋,故H为NaOH,G常用于金属除锈,故G为稀盐酸或稀硫酸,E与F能发生反应生成 NaOH 和 CaCO3,且 D、F 能反应,故 F 为 Ca(OH)2,E为 Na2CO3,C为CaO,D为CO2,B为H2O;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在生活中常见的用途是作食品干燥剂;
上述转化关系中涉及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32小题4分,第33小题6分,第34、35小题各7分,共24分)
32.(1)闭合
(2)不偏转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感应电流
(3)电动机(合理即可)
[解析](2)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即题目中的金属棒)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在本题就是左右运动),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即电流表指针偏转),沿着磁感线运动(即上下运动)时没有切割磁感线,所以不产生感应电流,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3)乙图的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电动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除此之外也可以填扬声器、洗衣机等,合理即可。
1.125×103 (5)小华 (6) m2-m1
[解析](1)天平指针偏在分度盘的左侧,左偏右调,所以要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2)此时砝码总质量为80g,游码示数为2.4g,则此时烧杯的总质量为80g+2.4g=82.4g。
(4)图丁中的总质量为37.4g,所以倒出来的牛奶质量为45g,量简读数为40cm3,所以牛奶的密度=45cm3=1.125g/cm3=1.125×103kg/m3。
(5)小明将牛奶倒入量筒后量筒内壁(液面上方)挂有牛奶液滴,使得量筒测量出的牛奶体积小于真实值,根据可知,测量值偏大。但若牛奶挂在烧杯内壁上(液面上方),不影响量筒内牛奶质量和体积的测量,所以小华的测量更精确。
(6)甲、乙两图质量之差与g的乘积为金属块所受浮力的大小:
F评=(m2-m1)g
已知F评=βO()V2
则p牛奶gV=(m2-m1)g
得出O甲S=(m2-m)/V。
34.(1)
(2)① 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② 定值电阻短路
(4)正比3.5
[拓展]191.5~2.1
[解析](2)电流表的指针反偏,说明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同时电路中有电流,但电压表示数为零,说明电压表被短路,而电压表是与定值电阻并联的,所以定值电阻短路。
(4)图丁中将图线延长是可以过原点的,所以可以得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电压成正比。该电阻的阻值Ω。
[拓展]当滑动变阻器全部阻值接人电路时,电流中电流最小。由图丁可知,此时电流为0.2A,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0.7V,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济最大)=4.5V-0.7V=3.8V。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最大=(V故=19ΩO2。当电流表示数为0.6A,选取定值电阻为6.5Ω和9.5Ω时,超过电压表量程3V。则选取定值电阻为3.5Ω时,电压表示数最大,为2.1V;当滑动变阻器全部阻值连入电路中,定值电阻为9.5Ω时,电压表示数最小,为1.5V。
所以,电压表示数范围应为1.5~2.1V。
5.(1)防止冷凝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2)CuO+2HCl=CuCl2+H2O
(3)碳、氢、氧、铜(4)2
(5)在相同条件下,食盐越多,清除“铜绿”的效果越好(合理即可)
(6)二氧化碳(7)洗净擦干后保存
[解析]“铜绿”受热分解成三种氧化物,根据实验现象,可知为水、二氧化碳、氧化铜。故“铜绿”由碳、氢、氧、铜四种元素组成;对比分析② ③ ④ ,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加入食盐越多,清除“铜绿”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说明加入食盐越多,除“铜绿”的效果越好。为说明氧气参与了反应,在其他因素保持相同时,只需要进行含有氧气和没有氧气的对比实验,故甲实验中含有氧气,乙实验中不含氧气;根据“铜绿”产生的条件,铜火锅应在使用后洗净并擦干保存。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36小题5分,第37小题6分,第38小题7分,共18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36.(1)30 1分
(2)解:设10g黄铜中含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1分
65 2
x 0.1g
1分
x=3.25g 1分
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 1分
答: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
[解析](1)根据甲、乙可知,乙中稀硫酸一定过量,10g黄铜反应完产生氢气0.1g,再根据丙可知,20g黄铜一定过量,30g稀硫酸反应完产生氢气0.1g,故10g黄铜和3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0.1g。
(2)根据化学方程式和0.1g氢气,可以计算出消耗锌3.25g,用10g黄铜质量减去锌的质量,可以计算出铜的质量为6.75g,再除以10g黄铜质量,计算出铜的质量分数为67.5%。
37.解:(1)牵引车5s内走过的距离为s=vt=1ms×5s=5m 1分
(2)根据P=Fv 1分
牵引力的大小为 1分
(3)车受到牵引力、阻力、绳对它的拉力,F拉=F-f=400N-150N=250N
则滑轮组做的总功为 W 总 = F 柱 s=250 N×5 m=1250 J 1分
有用功为W有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n=W(S_(S20S)/WE=500J/(2005)=40% 1分
38.解:(1)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R1(x)/(0.5A)=12Ω 1分
(2)闭合所有开关时,R2被短路,R1和灯泡L并联,此时灯泡正常发光,可知电源电压等于灯泡额定电压,即U=UL=6V;
通过R1的电流为Ik1=I-I1=0.9A-0.5A=0.4A,可知R1=(CH)/(0.4A)=15Ω…1分当只闭合S2时,R1和R2串联,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7A,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1=0.9A+
0.7A=1.6A或I2=0.9A-0.7A=0.2A,
当I1=1.6A时,电路中的总阻值为RB=V1=6.V/1.6A=3.75Ω<15Ω,舍去
当I2=0.2A时,电路中的总阻值为R_______=(H1)/(__2)=6/(0.2A)=30Ω,R总=R1+1/2R2,
代入可得,R2=30Ω 1分
当只闭合S3时,灯泡和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测量R2两端的电压,已知R2两端的电压最大为3V,此时灯泡两端电压为3V,由图乙可知,灯泡的电压是3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4A,则此时电路中电流I3=0.4A
所以此时R2接入电路的阻值R2′Ω
因为电流表的量程为0~3A,当R2的滑片移动到最左端时,只有灯泡接入电路,则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为6V,此时灯泡的电流是0.5A,没有超过电流表量程,所以滑动变阻器R2的取值范围是0~7.5Ω。
(3)当断开开关S2,闭合S1、S3,R2的滑片P2在最左端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由题可知滑动变阻器R1可以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A,PR=UIn′=6V×2A=12W。灯泡L的功率为P1=U1IL=6V×0.5A=3W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的最大值P最大=PR1+P1=12W+3W=15W 2分
由(1)可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12Ω,灯泡的电阻小于R1的阻值,所以只闭合S2,Rt和R2串联,电压表示数为3V时,R2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此时电路的总电阻最大,电路的总功率最小。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H2=(
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P最小=UI=6V×0.2A=1.2W 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