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要的是葫芦》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组14课。本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文章语言优美,通俗易懂却饱含哲理,讲述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可在葫芦长蚜虫后不听取邻居的建议,最后葫芦都掉落的故事。通过这篇寓言,主要告诉了学生事情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光看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并做出及时的反应。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同一意思的句子能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自然表达出了不同的情感。【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识字方法,随文认识“谢”、“盯”、“赛”等8个生字,了解“葫芦“、“葫芦藤”等事物。2.图文结合,感知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通过对比,进一步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提前板书部分课题:我要的是板块一 激趣导入,初识葫芦1.同学们,你们看过《葫芦娃》的电影吗?葫芦娃们可真机智勇敢啊!你们喜欢他们吗?在现实生活中,葫芦可是真的存在哦!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图片——葫芦。(读字卡:葫、芦,芦单独读第二声。词卡:葫芦,读好“芦”的轻声)。2.板贴“葫芦”,补充完整课题。3.出示“葫芦藤”图片,正确认读“藤”(1)见过挂在藤上的葫芦吗?(出示图片)那葫芦藤在哪里呀?谁来指一指。(2)谁能把“藤”的后鼻音读好?(拿出词卡)指名读,齐读。(3)其实不止葫芦有藤,生活中还有哪些藤?拓展:西瓜藤、南瓜藤、葡萄藤。4.葫芦不仅可以做成乐器,还可以制成各种工艺品,而且可以装水、装酒,嫩的时候还能炒着吃呢。5.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葫芦”有关,一起来读读课题。要点:揭题,读题,注意停顿,突出“我要的是——葫芦”。板块二 初读感知,巧记生字过渡:让我们打开课本,翻到64页,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读之前,请听清楚要求——1.初读课文,出示要求(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同桌互相检查词语的认读情况。2.读书声渐渐地轻了,请三位小勇士来读读前面三行词语,读完一行全班齐读。最后两个成语,全班读。3.读得这么好,老师奖励你们玩一个“抢叶子”游戏。读多了生字,就能获得一片葫芦叶。4.认读生字,奖励叶子,拿到叶子的孩子上台带读,并贴到黑板上。(老师协助,贴成三行:葫、芦、藤;感、想、怪、慢;啊、言、谢)5.看偏旁,发现这三组生字的规律了吗?(和植物有关、和心情有关、和语言有关)小结:借助偏旁识记生字是个好办法。板块三 走进故事1.师:现在把生字词送回课文。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重点指导: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评1:读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漏字添字。你再来读一读。这个长句,谁来挑战一下?评2:你读的真好。这个长句,你也读得很流利。谁还想试试?师:你读得既流利又有节奏,(出示停顿)让我们一起学着来读一读。2.同学们,第一句话说的“一棵葫芦”和课题中的“葫芦”一样吗?(一棵后面+植物,指的是整株植物。课题中的葫芦和这段话中“几个小葫芦”指的都是葫芦藤上长出来的小葫芦。)3.今天老师想和你们合作,给这篇课文配上连环画插图。先来看第一幅图。缺了什么?(葫芦的样子)4.这课葫芦长得怎么样?(很好)从哪里看出来?把句子画出来读一读。交流反馈:【品读第二句】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1)细长的葫芦藤师:老师先把葫芦藤画下来(板画)。接着画什么呢?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圈一圈,再来说。(课件先出示“葫芦藤”被圈出,学生补充后面三种事物)“葫芦藤”、“绿叶”、“小花”、“小葫芦”(1)长满了绿叶师:(贴一两片叶子)这样够吗?(不够,再贴两张)这样呢?还是不够,为什么呀?(板贴词条:长满了绿叶)你能不能用朗读把长满的感觉读出来?真好,你重读了“长满”,谁还想试试?(读得好的贴几片叶子)。我仿佛看到了叶子层层叠叠的样子。(男女生赛读)就像这样,叶子一片叠着一片,密密麻麻,几乎看不见缝隙,就叫做——长满了。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吧。(生齐读)(2)雪白的小花师:长满了绿叶后,还开了几朵——雪白的小花(板贴词条)。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板贴小葫芦)有问题吗?【品读第三句】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①理解“谢”字,出示字典里的意思选择:a.对别人的帮助或赠与表示感激b.认错,道歉c.(花或叶子)脱落②原来要花谢了之后,才能长出小葫芦呢!(摘板贴“花”)这就是小葫芦的生长过程。(出示视频)师:看,细长的——,长满了——,雪白的——,难怪种树人夸它——①你们觉得这些小葫芦可爱吗?请你夸一夸。还可以加上动作来夸一夸吗?②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吗?种葫芦人喜欢吗?是啊,他太喜欢了,所以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实在是喜欢极了,所以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师带读)师:第一幅连环画完成啦,让我们拿起书,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齐读)5.学习第四自然段师:那么最后他得到葫芦了吗?看图说不同。(叶子、葫芦、人)(1)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变黄掉落呢?(接话接出蚜虫)蚜虫我们很熟悉,在《棉花姑娘》一课中见过,它的牙很厉害,是专门啃植物叶子的害虫,难怪是虫字旁,右边加一个牙。(2)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就——要点:抓住“慢慢地”、“一个一个”读好这个过程的缓慢。师:原来葫芦多么可爱啊,现在葫芦黄了,落了一地,你有怎样的感受?带着失落、惋惜的语气齐读。看,最后一幅连环画也完成了。那么中间两幅插图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画出来。板块四 写字观察结构,练习书写(1)提示要领:一看结构;二看宽窄、高低;三看重点笔画(2)范写“棵”、“谢”、“次”“呢”“盯”(谢字通过看视频学习,另外四个字通过对比发现异同点,个别字范写)(3)练习书写生字第二课时1.今天我们继续为课文画插图。先来玩个摘葫芦的游戏。2.我们摘了好多葫芦,简直是大丰收。可是课文中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没有,为什么?都是蚜虫在作怪,你觉得这是怎么样的蚜虫?(填空)3.种葫芦的人看到这些蚜虫,心里怎么想的?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几个虫子不可怕。)改成下面这句好吗?(他一点都不关心叶子,一点都不在乎。用第一句更好。)指导读好这句话,还可以加上手势来表示自己的满不在乎。②他还自言自语呢,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这句话里有两个感叹号!说明种葫芦的人?(急切想要葫芦快点长。)读出这种感觉。认识“赛”:下面是个“贝”,赢了比赛就能获得宝贝。和熟字比较识记(寒、塞)什么是“自言自语”?自己和自己说话。像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学生答,老师补充:千言万语、只言片语、三言两语、不言不语、甜言蜜语、豪言壮语)这句话他是自言自语说的,那要读得轻声些。个别读。他边自言自语,边做了一个动作?(盯)演一演这个动作。边动作边读。小结:我们通过抓住提示语,把这句话读好了。③从这句话看出,在他心里,葫芦和叶子有没有关系?(没有)4.邻居看到了,说了什么,用横线画出来。种葫芦的人又说了什么,用波浪线画出来。同桌合作朗读。注意抓住提示语读好语气。5.找到句子,分角色读。邻居话里有感叹号,表示他心情?(着急)种葫芦的人话里有两个问号?说明(感到疑惑、不理解、奇怪)。6.【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是什么意思?叶子上的虫不用治。用问句,语气就更加强烈了。男女生合作,分角色读。7.我们共同完成了课文的插图,你能看着插图说说这个故事吗?8.他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不听劝告、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密切)9.视频补充课外知识。10.听了植物学家的科普,种葫芦的人很后悔,他会说些什么?(都怪自己,没有听邻居劝告,而且没有注意叶子和葫芦之间的联系)11.续编故事。12.写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