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银市2024年九年级第一次诊断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学科综合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白银市2024年九年级第一次诊断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学科综合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1l.()甩速业/甩速用精机合E擦快画一来:(2元)
/全强3动(电306)
1.B 2.C 3.C 4.B 5.C 6.C 7.D 8.B 9.C 10.D
一/恒新速华强(电209)
5020)
1.(84)
8.689)
C3)czls是永世w支效含题224)
(2种移社。(20)
三·务强(电89)
10.(89)
(2粮装想:街团儿性价提装池。少免水:用被叶标/设产4)

>
(2)5
10.()质出保功
6O0
【)8
(3)C
)1A
P.(二u净健蛋
°鞋含强(★木帮味2/魔r来11冷。)

2
【信写话语r历压/能/产特崇特合动善、量彩希熟锂2众(状和所)】:24-02-80C7136.
一/能新港接强(休从糖电8/强。有入量29电1990)
感描服少309)
(2圳食社长有
(2)A
13.C)4
L2.C)珠lvk
10.联
7.批股统
三/分称标明强(体从强电据2询强居r胡绘-9线124)

3029)白银市2024年九年级第一次诊断考试
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学综合试卷
道德与法治部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 增强。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为中心,人民生活真幸福 B.改革开放强国路,党的恩情永不忘
C.综合国力大提高,同步富裕已实现 D.党的领导真正好,发达国家建成了
2. 2023年5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这是因为
A.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B.教育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C.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D.教育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关键
3. 2023年2月13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 工作的意见》发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A.体现了坚持以农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B.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同步富裕
C有利于共享发展成果,建设美丽乡村 D.体现农业农村工作是当前工作的中心
4.道德与法治老师让同学们对下列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进行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居民参与社区居委会成员换届选举——与民主监督
市民参与公共交通价格调整听证会——参与民主决策
C.王某发现非法排污的线索,拨打举报电话——参与民主选举
D.张某控告有违法失职行为的国家公职人员——参与民主决策
5.2023年10月1日,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中国》第三季开播,它记录历史、守护历史,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纪录片《中国》第三季的开播
①彰显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性②体现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③体现了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④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一起来,就是要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党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弘扬延安精神。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
②要大力弘扬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 核心的民族精神
③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④走好新的 赶考之路,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 2023年,《满江红》《流浪地球2》《无名》等电影获得观众喜爱,影片所表达的家国情怀、文化传 承,也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诸多官方媒体的点赞。这些电影深受观 众喜爱和得到官媒点赞的主要原因是
A.讲述了真实故事 B.创新了拍摄技术 C.投资了巨额资金 D.凝聚了价值追求
8.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太业。关于台湾问题,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B.“和平统一、民族自治”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C.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
D.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9.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这一主题,公民应该
A.低碳生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B.追求美丽,购买过度包装产品
C.绿色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D.讲究卫生,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10.2023年7月28日晚,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举行.,开 幕式倒计时以"礼赞阳光"为主题,全程展现出众多体现四川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比如太阳 神鸟、蜀锦、芙蓉花等,让人印象深刻。这彰显了中华民族的
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制度自信 D.文化自信
二、主题活动(共30分)
1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里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全面推进民族团结需要我们坚持哪一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2分)
(2)为什么说“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6分)
(3)为全面推进民族团结,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6分),
1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基本 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恭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防治外来物种侵害。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质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为增强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某校决定开展以“学习二十大报告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为主题的系列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根据主题设计几个环保宣传活动形式.(4分)
(2)我国深人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城乡人居环境 整治,这说明了什么?(6分)
(3)要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青少年应如何出一份力?(6分)
历史部分(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根据考古发现,远古农耕时代的河姆渡人最有可能吃到
A粟. B.水稻 C.葡萄 D.甘薯
2.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英勇顽强的尚武精神影响到了中原地区的思想;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印证了
A.民族的交融 B.江南的开发 C.文治的出现 D.科技的进步
3阅读下面的中国古代时间轴(部分)。下列关于②阶段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4“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变化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了,人民革命的任务变化了,因此,它是中国 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材料中的“它”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为振兴中国耗尽毕生精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不 可磨灭的贡献。孙中山的革命指导思想是
A.师夷长技 B.维新变法 C.三民主义 D.实业救国
6.拉斐尔是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他擅长画圣母像,虽然是宗教题材,但画中的圣母有母亲的 柔美,圣子有孩子的天真,反映了人间母子亲情。这体现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是
A.人文主义. B.反封建专制 C.神权至上 D.反宗教信仰
7.某同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有以下一组关键词:马克思、巴黎公社、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据此可 知,该小论文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A.亚非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 B.社会主义革命的探索
C.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 D苏联模式的形成过程
8.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截至2022年,其成员国已达到164个。它的成立 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中的
A.文化多元化 R生活信息化 C.政治多极化 D. 经济全球化
二、材料分析题(第9题8分,第10题8分,共16分)
9.(8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日辉煌的中国。下面是某同学为学习中共党史制作的大事年表(节选)。请根据该表的内容,回答问题。
(1)根据上表,写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性事件。(1分)
(2)8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该节日是为了纪念上表中的哪一事件?(1分)
(3)上表中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1分)该革命根据地创建后,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1分)
(4)表中“1934-1936年”所列的事件表述不符合大事年表的规范,请按规范写出该事件的名称。(1分)写出该事件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品质。(1分)
(5)上表中★处指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 (1分)他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哪一外交原则?(1分)
10. (8分)现在的世界处于动荡多变的年代,国际政治形势在变局中深刻发展。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中美之间关系的发展,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战后的中美】
材料一 1921年11月,美国召开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的实质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其主要目的是解决《凡尔赛条约》未能解决彼此间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及在远东大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美国成为华盛顿会议的最大赢家,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华盛顿会议使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二战中的中美】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1942年1月,美、英、苏、 中等26个国军的代表在华盛顿共同签署文件。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中、美成为战时的伙伴。
【二战后的中美】
材料三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帜武装干涉朝鲜,弃公然入侵台湾海峡,把战火烧到了中国东北边境。
材料四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在北京首都机场着陆,中美领导人实现 了历史性的握手,尼克松随后在中国逗留的日子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尼克松动情地说“当我们握手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集中反映了哪两国之间的矛盾与斗争? (1分)根据材料一,请你说出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宝国主义国家共 同支配的局面:(1分)
(2)根据材料二,说出26国代表共同签署的文件的名称。(1分)此文件的签署有何历史意义?(1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场战争爆发的背景?(1分)美国侵略中国由来已久,1900年,美国参与了哪次侵华战争?(1分)
(4)材料四中尼克松所说的“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指的是什么?(1分)
(5)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未来中美两国关系怎样才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1分)
三、问答题(共8分)
11.(8分)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推动社会进步,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西周初年确立了哪一制度用以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2分)
(2)隋朝创立的什么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2分)
(3)1992年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2分)
(4)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哪一政体在英国逐渐形成?(2分)
地理部分(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S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20°W和160° 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读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完成第1题。
1.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
B.欧洲和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
C.赤道只穿过南美洲和非洲
D.东西半球海洋面积均大于陆地面积
2022.年2月4 日-20日,北京和张家口联 合举办冬季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采用二十四节气进行倒计时。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2 3题。
2.下列有关北京冬奥会期间的地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白昼渐短
B.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C.天安门广场旗杆正午的影子逐渐变长
D.首都北京夏雨连绵
3.二十四节气四季流转的原因是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昼夜现象D.昼夜交替
目前,我国农村有农民在往房屋顶、农业大棚、草场、水塘等地方铺设太阳能电池板,以获取电能,获取的电能 可以被用于生产、生活,多余的电能,也能被卖给国家。读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完成4 5题。
4.读图可知,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是
①北方地区②南方地区③西北地区④青藏地区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5. “一地多用、农光互补”的发展模式带来的好处有
①增加农民收入②满足农业用电需求③提高土地利用率④低碳环保,改善环境质量 ⑤提高土壤肥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以绸之路”的简称,它贯穿亚欧大陆,东部连接亚太经济圈,西部到达欧洲经济圈。读“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完成6 7题。
6.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从乌鲁木齐到鹿特丹沿途自然景观变化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地势高低
7“一带一路”倡议的构想和实施充分说明了我国
A.南北跨纬度范围广,最南到达赤道以南 B.东西跨经度广,领土最西端延伸至欧洲
C.自然环境优越,资源丰富 D.海陆兼备,地理位置优越
日本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化岛国。读日本地理位置及相关信息示意图,完成第8题。
8.下列关于日本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形以山地为主
B.矿产资源丰富
C.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D.工业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
9.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1)判断山体部位:B ,C 。
(2)如果量得甲、乙两村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实地距离 应为 千米,现在计划在甲、乙两村间修建一条乡村公路,线路最合理的是 (②/③)。
(3)若在该地区开发攀岩体验的旅游项目,A、B、C三地中适合修建相关设施的是 地。
(4)当地拟在④处修建水库大坝,甲、乙、丙、丁四个村庄中需要搬迁的村庄是 。
(5)从甲村上山有两条线路①和⑤,这两条登山线路中,难度较大的是 线路。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 黄河水系图及四个水文观测站的相关数据表。
(1)图中A山脉的走向是: — 走向。
(2)黄河自西向东注入 海。
(3)黄河B、C两河段中,有凌汛现象发生的是 段。
(4)从兰州到河口 ,黄河的年径流量 (增大/减小),其原因是 。
(5)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水荒”问题一直影响着当地经济发展,缓解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合理措施有
①跨流域调水②大量开采地下水③禁止工农业用水④节约用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生物学部分(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6道题目,每题2分,共12分)
1.小李同学尝试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在下列镜头组盒中,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A.目镜5X,物镜10X B.目镜15X,物镜10X
C.目镜16X,物镜10X D.目镜1&X,物镜40X
2在下列各种动物类群中,体温恒定且为胎生的是
A.哺乳类 B.鸟类 .C两栖类 D.鱼类
3.在生物的分类单位中,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密切的是
A.门 B.界 C.纲 D.种.
4.在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的实验中,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A.增强植物的呼吸作用
B.减弱植物的光合作用
C.耗尽叶片中积累的淀粉等有机物
D.使植物的生命活动减弱
5 植物的下列生理功能,对地球的水循环具有重要意义的是
A.光合作用 B 吸收作用 C.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
6.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在下列成语或俗语中,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B.-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道题目,每空1分,共6分)
7.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控制中心是 。
8.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 → → 植物体。
9.在各种脊椎动物中,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群是 。
10.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它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11蜜蜂筑巢、蜘蛛结网等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 行为。
三、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包括2道题目,每空1分,共12分)
12.(6分)下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肾单位是由 和肾小管构成。
(2)液体A是 ,其成分与血液相比,缺少 和大分子蛋白质。
(3)在肾小管中,由于肾小管的 作用,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熬、所有的都被吸收回血液,经过这一过程后剩下的液体就形成了 。
13.(6分)在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下图所示的食物关系,图中字母代表不同的生物;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2)在该食物网中,生产者是 (填字母)。
(3)图中生物E和生物G之间的关系是 : 。
(4)作为4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 。
(5)如果该生态系统被某种有毒物质污染,则一段时间后,生物 (填字母)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这一现象叫作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