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细胞损伤(不可逆 细胞死亡)课件(共21张PPT)《病理学》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细胞损伤(不可逆 细胞死亡)课件(共21张PPT)《病理学》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不可逆细胞损伤——细胞死亡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轻度持续性病理刺激---适应性变化
持续性病理刺激超过了适应性变化---损伤性变化
损伤性变化依据程度---可逆性和不可逆性变化
2
不可逆性损伤 细胞死亡
坏死 凋亡
当致病因素强烈、作用持续时间长时,细胞发生代谢停止、功能丧失和结构破坏,称不可逆性损伤,即细胞死亡。
不可逆性损伤(Irreversible injury)
3
活体内局部细胞、组织的死亡并出现形态改变称为坏死。
4
细胞核的变化
细胞质的变化:细胞浆嗜酸性染色增强,细胞浆红染
间质的变化:细胞间质基质,胶原纤维可以崩解液化形成一片无结构的红染物质
核固缩
核碎裂
核溶解
(一)坏死(necrosis)
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为灰黄色、干燥坚实的凝固体
常见于心、肝、脾、肾等
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酶性水解而呈液态
常见于脑组织、脓肿等
纤维素样坏死:坏死组织强嗜酸性、小片状或细丝状,似纤维素
常见于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高血压
坏疽:较多范围的组织坏死继发腐败菌感染
分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
5
类型
1)凝固性坏死(coagulation necrosis)
由于水分脱失,蛋白凝固,形成灰黄色、干燥坚实的凝固体
6
部位:心肌、肝、脾、肾
肉眼:灰白、干燥、坚实的凝固体,充血出血带,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
镜下: 细胞微细结构消失,而组织结构轮廓保存
肾凝固性坏死
肺干酪样坏死:坏死组织分解彻底,呈淡黄色,质软细腻,状似奶酪。镜下为一片无结构的红染颗粒状物质
干酪样坏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凝固性坏死,主要见于结核病。
7
2)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necrosis)
组织中含蛋白质少或含水、脂质较多,富含蛋白酶(胰腺),坏死组织酶性水解而呈液态,称为液化性坏死。主要见于脑组织坏死、急性胰腺炎时周围脂肪坏死、化脓性感染等。
8
部位: 脑、脊髓、胰腺
肉眼: 坏死组织呈液状,可见坏死腔或软化灶
镜下: 原组织结构溶解消失
缺血缺氧引起的脑软化
急性胰腺炎时周围组织坏死
细菌感染等化脓形成的脓肿(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水解酶)
乳房创伤脂肪细胞破裂,可分别引起酶解性或创伤性脂肪坏死
脑脓肿
9
3) 纤维素样坏死(fibrinoid necrosis)
10
原因:变态反应性疾病、急进性高血压
部位:结缔组织和血管壁
病变:病变部位形成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
由于其与纤维素染色性质相似,故名纤维素样坏死
本质:
胶原纤维肿胀,崩解
免疫复合物
外渗的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
坏死组织水分少,蒸发
干燥皱缩,呈黑褐色,分界明显
四肢末端多见,动脉受阻,静脉通畅
腐败菌感染一般较轻,全身症状无或轻
干性坏疽
足干性坏疽
4)坏疽(gangrene)
11
坏死组织水分多,局部肿胀、暗绿色、分界不清
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如肺、肠、子宫、阑尾、胆囊等) ,动脉受阻,静脉也不畅或受阻(淤血,水肿)
腐败菌感染重,产生吲跺,粪臭素、恶臭,毒素吸收
湿性坏疽
12
气性坏疽
坏死组织水分多,含气体,蜂窝状,污秽、暗棕色,捻发感
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又不通畅的创伤—战伤,外伤,厌氧感染
13
易发生干性坏疽的器官是
A.肺 B.阑尾 C.膀胱 D.四肢 E.子宫
D
14
液化性坏死主要发生于
A.肺 B.肾 C.脑 D.心 E.肝
C
15
4) 坏疽(gangrene):较大范围的组织坏死继发腐败菌感染
16
干性坏疽 湿性坏疽 气性坏疽
好发 部位 四肢末端 肺、肠、子宫、阑尾 肌肉
原因 动脉受阻,静脉回流正常 动脉阻塞,同时静脉回流受阻 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厌氧菌感染
病变 特点 干燥、皱缩、黑褐色、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臭味轻 肿胀、蓝绿色或污黑色、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恶臭 肿胀、蜂窝状,污秽、奇臭,触之捻发感
结局 病变进展缓慢,全身中毒症状轻 病变进展较快,全身中毒症状严重 病变发展迅速,中毒症状明显,可发生中毒性休克
坏死的结局
1.溶解吸收
2.分离排出
3.机化与包裹
4. 钙化
糜烂:皮肤粘膜处浅表性坏死缺损
溃疡:皮肤粘膜处较深的坏死性缺损
窦道:由于坏死形成的开口于表面的深在性盲管
瘘管:两端开口的通道样缺损
空洞:坏死物质溶解后经由自然管道排出后残留的空腔
17
(二)凋亡(apoptosis)
凋亡是指活体内单个细胞发生由基因调控的主动而有序的死亡过程。
特点:单个细胞固缩,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凋亡小体;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不破裂,周围组织无炎症反应。
2. 意义
主要生命活动之一
胚胎时期指、趾的形成
衰老细胞的清除
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病毒性肝炎,肿瘤。
18
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的区别
19
凋 亡 坏 死
机制 基因调控的程序化细胞死亡 ,主动进行(自杀性) 意外事故性 ,细胞死亡,被动进行(他杀性)
诱因 生理性或轻微病理性刺激因子诱导发生,如生长因子的缺乏 病理性刺激因子诱导发生,如缺氧、感染、中毒等
死亡范围 多为散在的单个细胞 常为集聚的多个细胞
形态特征 细胞固缩,核染色质边集,细胞膜及细胞器膜完整,膜可发泡成芽,形成凋亡小体 细胞肿胀,核染色质絮状或边集,细胞膜及细胞器膜溶解破裂,溶酶体酶释放,细胞自溶
生化特征 耗能的主动过程 不耗能的被动过程
周围反应 不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和修复再生,但凋亡小体可被邻近实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 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和修复再生
20
小结
1.细胞死亡的两种形式——坏死和凋亡
2.坏死的类型有——凝固性、液化性、纤维素样、坏疽
3.坏疽的类型——干、湿、气
4.凋亡:主动性细胞死亡,生理性,质膜完整,一般无炎症反应
2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