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肾小球肾炎概述 课件(共16张PPT)《病理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2肾小球肾炎概述 课件(共16张PPT)《病理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病 理 学 基 础
肾小球肾炎概述
肾小球肾炎概述
一、概述
二、病因
三、发病机制
四、基本病理变化
六、常见病理类型
五、临床表现
一、概述
肾小球肾炎是一组以肾小球损伤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2.性质:
3.分类:
1.概念:
变态反应性炎症
⑴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原发于肾的独立性疾病。
⑵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继发于其他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的肾脏病变。
二、病因
非肾小球性抗原
2.抗原
内源性抗原
肾小球性抗原
外源性抗原
细菌、病毒
药物
异种蛋白和血清
DNA
甲状腺球蛋白
肿瘤抗原
肾小球固有抗原
植入性抗原
三、发病机制
1.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肾小球本身的固有成分在某些因素作用下成为抗原,或非肾小球性抗原进入肾小球形成植入性抗原,均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抗体在肾小球内与抗原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引起肾小球肾炎,称为原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
三、发病机制
1.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肾小球基底膜抗原
连续线形荧光
三、发病机制
1.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植入性抗原
颗粒状荧光
三、发病机制
2.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沉积的部位主要取决于:
①免疫复合物携带的电荷:
阳离子物质:沉积在上皮下
阴离子物质:沉积在内皮下
中性物质:沉积在系膜区
②免疫复合物分子大小:
中等分子大小免疫复合物易沉积在肾小球。
三、发病机制
2.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颗粒状荧光
循环免疫复合物
(一)变质
1.肾小球固有细胞变性;
2.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
机制:①炎细胞→蛋白溶解酶;②细胞因子的作用
3.肾小球玻璃样变→肾小球硬化(晚期)
(二)渗出
1.白细胞渗出:①中性粒细胞;②单核细胞
2.纤维蛋白原渗出→纤维素;
3.红细胞漏出。
四、基本病理变化
(三)增生
四、基本病理变化
1.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2.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生;
3.肾小囊壁层或脏层上皮细胞增生;
4.系膜细胞增生;
5.系膜基质增生。
1.急性肾炎综合征
五、临床表现
①临床表现:起病急;主要表现少尿、蛋白尿和血尿,
常伴有高血压和轻度水肿。
②病理类型: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2.急性肾炎综合征
①临床表现:起病急,主要表现血尿、蛋白尿和贫血,
快速进展为肾功能不全。
②病理类型: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3.慢性肾炎综合征
五、临床表现
①临床表现:多缓慢发展;蛋白尿、血尿、水肿和
高血压等症状迁延不愈超过半年或一年以上。
②病理类型: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4.肾病综合征
①临床表现: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和高脂血症。
②病理类型:主要见于轻微病变性GN、膜性GN。还可见膜性增生性GN、系膜增生性GN和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弥漫性
局灶性肾小球肾炎
①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②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③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
④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⑤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⑥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IgG肾病
六、常见病理类型
总结
3.发病机制:
2.病因:内外源性抗原
⑴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⑵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1.概念:
肾小球肾炎是一组以肾小球损伤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4.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
5.临床表现:
6.常见病理类型:
急性肾炎综合征
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
慢性肾炎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