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大象版五年级下册4月月考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大象版五年级下册4月月考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下期学情反馈试题一
五年级科学
一、单项选择,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小明通过踩在雪地上和踩在滑雪板上的实验发现,当压力大小相同时,( )。
A. 受力面积越大,凹陷程度越大 B. 受力面积越大,凹陷程度越小
C. 受力面积越小,凹陷程度越小 D. 受力面积不同,凹陷程度不变
2. 通过小林和爸爸坐在雪地上同样椅子上的实验,发现当受力面积相同时,( )。
A. 压力越大,凹陷程度越大 B. 压力越大,凹陷程度越小
C. 压力越小,凹陷程度越大 D. 压力不同,凹陷程度不变
3. 自己能够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作( )。
A. 白色 B. 石头 C. 光源 D. 镜子
4. 光是一种能量形式,光源能够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 )来发光。
A 镜子 B. 平面 C. 玻璃 D. 光能
5. 我国古代科学家( )就发现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A. 孔子 B. 墨子 C. 祖冲之 D. 张衡
6. 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平面镜上,由于镜面光滑平整,所以会沿着同一个方向反射出去,这种反射被称为( )反射。
A. 镜面 B. 漫 C. 弯曲 D. 长
7. 光源发出的光或者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 ),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A. 鼻子 B. 眼睛 C. 耳朵 D. 头发
8. 太阳光是由( )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A. 一 B. 二 C. 三 D. 多种
9.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 )。
A. 绿色 B. 小孔 C. 阴影 D. 红色
10. 在1666年,英国科学家( )让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发现阳光被分解成了几种颜色的光。
A 牛顿 B. 爱迪生 C. 富兰克林 D. 雨果
二、判断,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画“√”。(每小题1分,共10分)
11. 把手电筒对着天空照,就会发现光是沿曲线传播的。( )
12. 太阳光可以用三棱镜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 )
13. 我们平时能看到不同颜色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只反射一种颜色的光。( )
14. 雨后初晴,天空中很多小水珠能把太阳光分解成一种颜色的光,形成彩虹。( )
15. 沙滩自行车的轮胎通常都比较窄,是为了防止轮胎陷入沙滩中。( )
16. 为了满足生活需要,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人造光源。( )
17. 台灯通过接通电源后才亮,是把电能转化成光能来发光的。( )
18. 中秋节晚上的月亮是又明又亮,月亮是自然光源,月亮是自己发光的。( )
19. 平面镜能反射光,但是却不能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
20. 我们在使用激光笔时,千万不能照射人的眼睛、皮肤等,以免产生危害。( )
三、实验探究。(共20分)
设计实验方案:光的传播路线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激光笔、线香、玻璃箱、纸板、夹子、火柴等。
小组合作:根据实验证明光的传播的一些特点,并在小组内交流。
实验步骤:
1.用火柴点燃线香,用夹子夹住线香,在玻璃箱内制造一些烟雾。
2.把激光笔紧贴在玻璃箱的外面,用激光笔向烟雾中投射一束光线。
3.观察光束否沿直线传播,多移动几处进行观并认真做好记录。
我们通过对光的传播路线进行实验发现:(单项选择)
21. 在做光的传播路线实验时,不能用( )向烟雾中投射一束光线。
A. 激光笔 B. 手电筒 C. 塑料盒
22. 晚上我们房间内做手影时,当手动时,手影( )跟着变化。
A. 会 B. 不会
23. 晚上我们在房间内做手影时,发现手、影子和光源总是在( )上。
A. 不同曲线 B. 同一直线 C. 相反折线
24. 通过对光的传播路线进行实验发现,光在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
A. 直线 B. 折线 C. 曲线
25. (简答)通过对光的传播路线进行实验,说说光的传播路线的特点。
设计实验方案:光的反射实验方案。
实验猜想:平面镜能反射光,从而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器材:平面镜、纸板、激光笔、光学演示箱、线香、火柴等
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材料来证明我们的假设。
实验步骤:
1.把一束光照在光学实验箱中的平面镜上,观察光的传播路线有没有发生变化。
2.调整光束与镜子的位置和角度,注意观察光的传播路线有没有发生变化。
3.用不同的材料代替平面镜,看看是否也能发生反射光。
我们观察光的反射实验:(单项选择)
26. 一束平行光照在平面镜上,由于镜面光滑平整,光会沿着( )方向反射出去。
A. 同一 B. 不同
27. 如果光照射到凹凸不平物体表面上时,光会被反射到( )方向。
A. 同一 B. 不同
28. 通过实验发现,镜子能反射光,一般物体( )反射光。
A. 也会 B. 不会
29.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遇到物体时发生反射,从而( )光的传播方向。
A. 改变 B. 不改变
30. (简答)通过观察光的反射实验,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光的反射实验现象的理解。2023—2024学年度下期学情反馈试题一
五年级科学
一、单项选择,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小明通过踩在雪地上和踩在滑雪板上的实验发现,当压力大小相同时,( )。
A. 受力面积越大,凹陷程度越大 B. 受力面积越大,凹陷程度越小
C. 受力面积越小,凹陷程度越小 D. 受力面积不同,凹陷程度不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关系。小明通过踩在雪地上和踩在滑雪板上的实验发现: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凹陷程度越小;受力面积越小,凹陷程度越大;
2. 通过小林和爸爸坐在雪地上同样椅子上的实验,发现当受力面积相同时,( )。
A. 压力越大,凹陷程度越大 B. 压力越大,凹陷程度越小
C. 压力越小,凹陷程度越大 D. 压力不同,凹陷程度不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力对物体作用的凹陷程度和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等因素有关。通过小林和爸爸坐在雪地上同样椅子上的实验,我们得到如下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凹陷程度越大;压力越小,凹陷程度越小。
3. 自己能够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作( )。
A. 白色 B. 石头 C. 光源 D. 镜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自己能够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闪电等都属于光源。
4. 光是一种能量形式,光源能够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 )来发光。
A. 镜子 B. 平面 C. 玻璃 D. 光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光是一种能量形式,光源能够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光能来发光。
5. 我国古代科学家( )就发现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A. 孔子 B. 墨子 C. 祖冲之 D. 张衡
【答案】B
【解析】
【详解】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之间,墙体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影,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墙体上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墨子在几千年发现了“小孔成像”的现象,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6. 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平面镜上,由于镜面光滑平整,所以会沿着同一个方向反射出去,这种反射被称为( )反射。
A. 镜面 B. 漫 C. 弯曲 D. 长
【答案】A
【解析】
【详解】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平面镜上,由于镜面光滑平整,所以会沿着同一个方向反射出去,这种反射被称为镜面反射;一般物体的表面并没有镜面那样光滑平整,光照射在上面时被反射到各个方向,这种,反射被称为漫反射。
7. 光源发出的光或者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 ),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A. 鼻子 B. 眼睛 C. 耳朵 D. 头发
【答案】B
【解析】
【详解】我们能看到物体,必须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所以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时,我们能看到物体,
8. 太阳光是由( )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A. 一 B. 二 C. 三 D. 多种
【答案】D
【解析】
【详解】18世纪,牛顿曾用三棱镜分解阳光,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谱,又用牛顿盘合成白色光。所以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光组合而成的。
9.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 )。
A. 绿色 B. 小孔 C. 阴影 D. 红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10. 在1666年,英国科学家( )让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发现阳光被分解成了几种颜色的光。
A. 牛顿 B. 爱迪生 C. 富兰克林 D. 雨果
【答案】A
【解析】
【详解】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阳光(白光)透过三棱镜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而单色光经过三棱镜将不再分解。
二、判断,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画“√”。(每小题1分,共10分)
11. 把手电筒对着天空照,就会发现光是沿曲线传播的。( )
【答案】×
【解析】
【详解】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晚上,用手电筒照向天空,我们能发现光是笔直的,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12. 太阳光可以用三棱镜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 )
【答案】√
【解析】
【详解】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13. 我们平时能看到不同颜色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只反射一种颜色的光。( )
【答案】√
【解析】
【详解】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阳光可以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我们平时能看到不同颜色的物体,这是因为这些物体对不同色光的吸收和反射不同造成的。比如,红色的花朵只反射红色的光,而其他光则被它吸收了。
14. 雨后初晴,天空中很多小水珠能把太阳光分解成一种颜色的光,形成彩虹。( )
【答案】×
【解析】
【详解】雨过天晴,空气中漂浮着很多微小的水滴。这些小水滴起到的作用是:把阳光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光带,形成彩虹。小水滴就相当于一个三棱镜,白光经三棱镜后发生折射,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带,也即彩虹。这是三棱镜的色散现象。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15. 沙滩自行车的轮胎通常都比较窄,是为了防止轮胎陷入沙滩中。( )
【答案】×
【解析】
【详解】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凹陷程度越小;受力面积越小,凹陷程度越大。沙滩自行车的轮胎通常都比较宽,这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以避免车轮陷入松软的沙滩中。
16. 为了满足生活需要,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人造光源。( )
【答案】√
【解析】
【详解】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常见的自然光源有阳光、萤火、闪电等;常见的人造光源有激光、烛光、灯光等。随着人类的文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人造光源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17. 台灯通过接通电源后才亮,是把电能转化成光能来发光的。( )
【答案】√
【解析】
【详解】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接通电源,打开开关,台灯就会发光,把室内照亮。这说明台灯把电能转化成了光能。
18. 中秋节晚上的月亮是又明又亮,月亮是自然光源,月亮是自己发光的。( )
【答案】×
【解析】
【详解】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闪电、发光鱼、萤火虫是天然光源。电灯、点燃的蜡烛、手电是人造光源。月亮发的光是反射的太阳光,本身不会发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
19. 平面镜能反射光,但是却不能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对平面镜反射光的特点的认识,随着平面镜的移动,光线的入射角度改变了,其反射角度也随着改变,因为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故平面镜不光能反射光,还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20. 我们在使用激光笔时,千万不能照射人的眼睛、皮肤等,以免产生危害。( )
【答案】√
【解析】
【详解】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我们在使用激光笔时,发出的光很强,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所以我们不能用激光笔照射人的眼睛、皮肤等,以免产生危害。题干正确。
三、实验探究。(共20分)
设计实验方案:光的传播路线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激光笔、线香、玻璃箱、纸板、夹子、火柴等。
小组合作:根据实验证明光的传播的一些特点,并在小组内交流。
实验步骤:
1.用火柴点燃线香,用夹子夹住线香,在玻璃箱内制造一些烟雾。
2.把激光笔紧贴在玻璃箱外面,用激光笔向烟雾中投射一束光线。
3.观察光束是否沿直线传播,多移动几处进行观并认真做好记录。
我们通过对光的传播路线进行实验发现:(单项选择)
21. 在做光的传播路线实验时,不能用( )向烟雾中投射一束光线。
A. 激光笔 B. 手电筒 C. 塑料盒
22. 晚上我们在房间内做手影时,当手动时,手影( )跟着变化。
A 会 B. 不会
23. 晚上我们在房间内做手影时,发现手、影子和光源总是在( )上。
A. 不同曲线 B. 同一直线 C. 相反折线
24. 通过对光的传播路线进行实验发现,光在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
A. 直线 B. 折线 C. 曲线
25. (简答)通过对光传播路线进行实验,说说光的传播路线的特点。
【答案】21. C 22. A 23. B 24. A
25. 通过实验我发现,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影子。
【解析】
【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光在同种均匀的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详解】1、在做光的传播路线实验时,不能用塑料盒向烟雾中投射一束光线。能够发光的属于光源,光源投射一束光线,激光笔、手电筒都可以发出光,属于光源。塑料盒不属于光源。
2、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手影是影子,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叫影子。影子 会随着遮挡物移动就会随着移动,做手影游戏的时候你动手影子就会随着动。
3、影子的形成与光和不透明的物体有关。影子的形成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影子总在背光的一侧。手、影子和光源总是在同一直线上。
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5、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光源遮挡物和屏接收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设计实验方案:光的反射实验方案。
实验猜想:平面镜能反射光,从而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器材:平面镜、纸板、激光笔、光学演示箱、线香、火柴等
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材料来证明我们的假设。
实验步骤:
1.把一束光照在光学实验箱中的平面镜上,观察光的传播路线有没有发生变化。
2.调整光束与镜子的位置和角度,注意观察光的传播路线有没有发生变化。
3.用不同的材料代替平面镜,看看是否也能发生反射光。
我们观察光的反射实验:(单项选择)
26. 一束平行光照在平面镜上,由于镜面光滑平整,光会沿着( )方向反射出去。
A. 同一 B. 不同
27. 如果光照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时,光会被反射到( )方向。
A. 同一 B. 不同
28. 通过实验发现,镜子能反射光,一般物体( )反射光。
A. 也会 B. 不会
29.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遇到物体时发生反射,从而( )光的传播方向。
A. 改变 B. 不改变
30. (简答)通过观察光的反射实验,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光的反射实验现象的理解。
【答案】26. A 27. B 28. A 29. A
30. 通过实验发现,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从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光照射到一般物体表面时,光会被反射到各个方向。
【解析】
【详解】1、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平面镜上, 由于镜面光滑平整,所以会沿着同一个方向反射出去,这种反射被称为镜面反射。
2、一般物体的表面并没有镜面那样光滑平整,光照射在上面时被反射到不同方向,这种反射被称为漫反射。
3、通过实验发现,一般物体也会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物体的反光与表面的光滑程度、物体的颜色等因素有关,物体表面越光滑、物体颜色越浅,反光能力越好。
4、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遇到物体时发生反射,从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5、通过实验发现,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从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光照射到一般物体表面时,光会被反射到各个方向。这也就是人的眼睛可以看见物体的原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