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15张PPT。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 航海的比较明成祖朱棣郑和 郑和(1371—1435),本姓马,云南人,回族。信仰伊斯兰教,朱棣即帝位后,赐他姓郑名和,人称三宝太监。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 活动一:海上实力大比拼漫画一:东方航空母舰与西方小渔船 为什么称郑和的船队为“航空母舰”,而称哥伦布的船队为“小渔船”?郑和宝船与哥伦布船队旗舰的模型对比重温历史粮船马船大 宝 船战船水船坐船做一做思考:从两者的对比中得到什么样的信息?中国当时的航海技术远超西方 课文P53表格郑和下西洋途径的主要地点:主要航行在印度洋,福州、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满剌加(今马来西亚)、爪哇、锡兰(今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最远到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哥伦布航海主要在大西洋,从西班牙出发,经加那利群岛、巴哈马群岛、海地岛等岛屿最远到达美洲。哥伦布航海途径的主要地点:做一做分析:航海的动机阅读课本P54四个观点回答:1.观点1、2分别说明郑和下西洋的动机是什么?还有什么动机?2.你认为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动机有什么不同?观点1: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观点2:宣扬国威。
观点3: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观点4: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前者出于政治、军事目的,经济动机很弱。后者主要是受经济利益驱使。活动三:和平使者与“海盗”漫画三:和平使者与“海盗”当地人的态度各是怎样?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反差呢?  郑和每到一国,就向该地国王、酋长赠送珍贵礼品,表示通好的诚意,因而受到所到国家的普遍欢迎。其中所带的物品中最受欢迎的是丝绸、瓷器。郑和下西洋(想象图)想一想(1)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在于炫耀国威(2)认为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有损国家利益.材料表达的观点“耀兵异域,示中国之富强。”———《明史郑和传》
“三保下西洋,费钱银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 ———《殊域周咨录》“郑和更像一位亲善大使,而不是舰队司令或商队的老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