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六下科学第四单元单元诊断性练习班级: 姓名: 学号:选择题1.下列食物中,遇到碘酒不会发生变蓝现象的是( )。A.米饭 B.马铃薯 C.猪肉2.制作洋葱表皮标本时,滴碘酒的目的是( )。A.检测淀粉 B.使图像明显 C.粘贴住表皮3.复印机在工作时间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臭氧味),氧气在放电的情况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变化是化学变化 B.此变化是物理变化 C.氧气和臭氧是同一种物质4.下列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木已成舟 炬成灰5.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酒精涂抹在物体表面后会迅速消失,属于化学变化B.铁钉放入硫酸铜后表面会立刻“生锈”C.发生了颜色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有可能是物理变化6.把食盐放水中,肉眼看不见颗粒了,水也变咸了,这属于(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状态变化7.铁钉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我们会看到铁钉表面变( )。A.红色 B.蓝色 C.无色8.在加热白糖探究物质变化的过程中,白糖发生了下面一系列的变化:①产生大量的气泡;②气泡消失,勺子里残留少量黑色物质;③白糖颗粒熔化成液态的糖;④变成焦黑色,冒出浓浓的烟;⑤变成淡黄色,冒出淡淡的香味。按现象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③⑤①④② B.②④⑤①③ C.①③②④⑤9.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10.在脸盆等铁制品表面烧制陶瓷的目的是( )。A.增大硬度防止撞坏 B.增大厚度防止磨损 C.防止铁生锈和美观11.加热白糖过程中,我们观察到颜色的变化是( )。A.白色→淡黄色→深黄色→褐色→黑色火B.白色→淡黄色→红色→紫色→黑色C.白色→淡蓝色→蓝色→深蓝色→黑12.蜡烛上方倒扣玻璃杯,内壁出现水雾,蜡烛燃烧产生了( )。A.二氧化碳 B.水 C.炭黑13.下列属于小苏打特点的是( )。A.白色、粉末状颗粒 B.白色、立方体颗粒 C.蓝色、晶状颗粒14.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放一枚铁钉,一半在水面下,一半在水面上,则铁钉最容易生锈的部位是( )。A.a点 B.b点 C.c点15.关于铁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锈呈红褐色,能导电和被磁铁吸引 B.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物质C.铁锈对生产生活的危害很大,我们要尽量避免铁生锈16.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发生着变 B.物质变化的速度有快有慢C.有些物质坚硬,不发生变化 D.有些物质变化仅仅改变了形态。17..将紫甘蓝水加入白醋中,液体会变成( )。A.蓝色 B.无色 C.黑色 D.红色18.将小苏打放入一杯白醋中,留在杯中的液体( )。A.都是白醋 B.都变成了和白醋气味相同的新液体C.含有新物质的液体D.都变成了水19.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蜡烛熔化成蜡烛油的过程是(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D.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都不符合20.白醋以下哪种物质混合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A.白砂糖 B.小苏打 C.贝壳 D.鸡蛋壳填空题1.在烧鱼取配料时,碰到了小苏打和食盐,你认为下列哪种方法鉴别比较可行:____________。①观察它们的颜色 ②取少量分别倒入食醋③分别阳它们的气味 ④分别取少量倒入水中观察是否溶解2.食物被我们吃进体内后,并不是像燃烧那么简单地释放出能量,而是需要经历更复杂、更平稳的_____________,才能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3.对石油、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广泛使用会产生大量_____________气体,造成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4.牛奶和可乐混合会________,是不同于牛奶和可乐的新物质,这是________。5.生成新物质时一般伴有___________、发热或改变颜色等现象。6.绿色植物靠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作为原料制造营养物质和________。7.利用石油可以生产很多重要的材料,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题1.一般的家庭厨房中都有白糖、调羹、米饭、白醋、小苏打、杯子、食用油、菜刀等物品,为了探究物质的变化,小科同学在厨房里做了一系列实验。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下列问题:(1)小科用蜡烛火焰加热调羹中的白糖,发现( )。A.白糖只变成液态的糖 B.白糖先变成液态的糖,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C.白糖先融化成白色的水,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2)小科吃米饭时,发现米饭经过一段时间的咀嚼, 会出现甜味,这是因为米饭中含有的一种叫_____________的物质发生了变化。这种米饭味道的变化应该属于_____________变化。(3)小科把一匙小苏打倒入盛有三匙白醋的玻璃杯中,盖上玻璃片,观察到有_____________产生;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会感到_____________(填“凉”或“热”;打开玻璃片,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杯中,会发现_____________。科学家经过大量研究,已经确定这种气体是_____________。(4)小科发现厨房里的铁锅很容易生锈,他取了一块铁锈做实验。用右图所示方法是在测试铁锈的_____________性,实验表明铁锈_____________。(5)下列减缓铁锅生锈的方法,正确的是( )。A.保持铁锅干燥 B.在锅里抹一层油漆 C.在锅里装一半水(6)物质的化学变化总是会伴随着一些现象。例如将铁钉浸入_____________色的稀硫酸铜溶液中,能看到进入部分的铁钉表面由银白色变成了_____________色,溶液颜色变为_____________色(填颜色)。2.探索有趣的物质变化。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为了探究物质的变化,同学们用铁钉做了一系列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一:如图所示,同学们为探索铁生锈的原因,进行了对比实验(其中2、3试管中的液体为水)。①过周后,编号_____________试管中的铁钉生锈最严重。②对照1、2,可知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③如果要证明铁生锈需要空气,应比较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组实验较合适。④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二:如图所示,杯子中是硫酸铜溶液镊子夹住的是铁钉。①做这个实验时,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将铁钉直接丢入硫酸铜溶液中B.用镊子夹住铁钉,将铁钉全部浸入硫酸铜溶液中C.用镊子夹住铁钉,将铁钉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②配好的硫酸铜溶液是_____________色的,当铁钉浸入后,溶液颜色会逐渐变浅,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会变成红褐色。③取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铁钉,会发现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的铁钉表面有_____________色物质附着。④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变化,因为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产生了_____________。⑤生活中还有很多像铁钉与硫酸铜溶液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尽管现象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改变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制苏打水。小明想自制苏打水,妈妈拿出A、B两瓶白色粉末,告诉他是小苏打和面粉,让他自己辨别。小明分别取出一些粉末,滴上碘附(主要成分是碘酒),只有A瓶的粉末出现蓝色。步骤一:小明辨别出小苏打后,取了一小勺放在杯里,加入凉开水,用筷子搅拌直至完全溶解,自制苏打水就完成了。步骤二:妈妈喝了一口,觉得这苏打水有点苦涩,她让小明加入一些柠檬酸(类似于白醋),发现有气泡冒出,再喝时口感好了许多。(1)我知道白色粉末A是_____________,白色粉末B是_____________。(2)步骤一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变化,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步骤二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变化,伴随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小明查阅资料后知道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人们经常用它来灭火,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六下科学第四单元单元诊断性练习答案选择题C 2.B 3.C 4.C 5.C 6.B 7.A 8.A 9.C 10.C 11.A 12.B 13.A 14.B 15.A 16.C17.D 18.C 19.A 20.A填空题1.2 2.化学变化 3.二氧化碳 温室效应 海水酸化 4.产生沉淀 化学变化 5.发光6.水和二氧化碳 氧气 7.塑料、沥青等探究题1.(1.)B (2)粉 化学 (3)气泡 热 木条熄灭 二氧化碳 (4)导电性不导电 (5)A (6)蓝 红 浅绿(2)2 水 2和3 涂油漆 C 蓝 红 化学变化 新物质 发光发热 产生气体产生沉淀(1)淀粉 小苏打 (2)物理变化 溶解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3)化学变化 产生气泡 (4)不支持燃烧 不能燃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