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情检测(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情检测(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学情评估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文化中,古典诗文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堂上,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围绕主题“读诗品文·修身养性”开展了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4题。(8分)
作为知识的载体,书籍是人类记忆和想象的延伸,潜藏着无限的可能。品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智者对话:顺境时,让你警醒;迷惘时,给你方向;受挫时,给你信心;追梦时,给你力量。以书籍为灯塔,人们不断开拓、延展生活的航路。因为阅读,许多人远离了虚wàng,远离了懦弱,__________,积蓄向上的力量。读书有益于开阔眼界、提升格局;最是书香能致远,书海中深蕴着灼热的理想信仰、炽烈的家国情怀。含英咀华,____________,精神面貌也会透着文化的气息,闪耀不一样的气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虚wàng________        懦弱________
2.在语段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发愤图强 孜孜不倦      B.发愤图强 精益求精
C.励精图治 精益求精      D.励精图治 孜孜不倦
3.画波浪线句子的主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下面是一则关于全民阅读的宣传标语,请你补写下半句。(句式相同)(2分)
倡导全民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诗文默写填空。(7分)
(1)“因思杜陵梦,。庭筠《商山早行》)
(2)韩愈本为清除朝廷弊事,上书劝谏,却不想获罪如此之快,正是“,”。(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
(4)苏轼《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既表达了对天下人美好的祝愿,又抒发了词人积极乐观的心态的句子是:“,。”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暑期班级组织同学开展了以“中华少年,先忧后乐”为主题的游学活动,在游览了岳阳楼后,老师出示了两篇文章,让同学们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1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有改动)
【乙】齐田氏祖①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②。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③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④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⑤噆⑥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节选自《列子·说符》,有改动)
【注释】①祖:祭祀名。出行前祭路神。②响:回声。③类:种类;物类。④迭:交替,轮换。⑤蚋:蚊类昆虫。⑥噆:叮咬。
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增其旧制(规模)      B.微斯人(如果没有)
C.或异二者之为(有时) D.中坐有献鱼雁者(同“座”,座位)
7.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于”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2分)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天之于民厚矣
C.齐田氏祖于庭 D.预于次
8.下面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分)
A.【甲】文第一段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了滕子京的政绩,从而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
B.【甲】文最后一段中的“古仁人”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情怀。
C.【乙】文通过鲍氏之子反驳田氏的一番话,批判了那种认为万物是由上天创造出来的唯心主义思想,赞扬了鲍氏之子的唯物主义思想,揭示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与自然应平等相处,和谐发展的道理。
D.【乙】文中鲍氏之子认为:天地万物因为大小、智力不同,所以有高低贵贱之分,人是万物中最高贵的一类。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10.【甲】文结尾“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有什么深意?(2分)
11.【乙】文中,鲍氏之子面对大家的一致感叹,不随波逐流,从容地发表了自己的独立见解。初中阶段所学的课文中也曾给我们介绍了不少聪慧且善辩的人物,请你从中任选一个,简述他(她)的事迹。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为弘扬优秀文化,缅怀先烈遗风,厚植家国情怀,学校开展了以“慎终追远,厚德载物”为主题的系列阅读活动,请你参加。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1分)
奋跃而上,激扬青春力量
张 凡
①青年者,人生之华也。人们总是把最美好的词语赋予青春,把最热忱的希望寄予青年。一代代青年在心系家国、无畏向前的奋斗中,回答着“青年何谓”“青春何为”的人生考题。
②从百余年前,一批批有志青年以舍生忘死的呐喊,推动暮霭沉沉的中国步入“觉醒年代”;到今天,新时代青年满怀“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自信,与时代共同成长……无数青年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创造,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塑造青春中国最美的模样。历史波澜壮阔,镌刻下青年的名字;未来长空万里,期待着青年的进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国家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民族复兴呼唤青年接力奔跑。
③青春总是同梦想相伴,而梦想需要与奋斗同行。当年,一支支青年垦荒队奔赴荒原冻土,战天斗地,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新时代,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像一棵棵红柳、一株株格桑花一样,扎根西部、播撒知识,为广袤的土地带去无尽的生命力。【甲】置身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程,处于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新时代青年更需要发扬奋斗传统、释放奋斗激情。奋斗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只有扎根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青春才能绽放绚丽之花。奋斗也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显担当。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每一次不惧挑战的探索尝试、不畏艰难的负重前行,都是对青春最有效的磨砺。向下扎根,向上拼搏,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
④青年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十几年如一日深耕坚守,周雷培育出16个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为“中国碗”装“中国粮”增添底气;孜孜不倦探索,潘时龙带领团队研制出国际首台超高分辨率微波光子成像雷达,探索出雷达未来发展的可行途径。【乙】放眼神州大地,一大批青年在创新创造中挑大梁、担重任,彰显着青年人敢为人先、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精气神。今天,我们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一个探索性事业,呼唤着大批创新型人才。作为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的群体,广大青年尤应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激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争当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尖兵,善做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锋,在助力人民美好生活上勇于探索,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⑤青春孕育无限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新征程上,广大青年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力量,才能不负时代,不负华年,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首段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中心论点,结尾段再次重申论点,使论点鲜明有力。
B.作者认为从过去到现在,青年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塑造青春中国最美的模样。
C.纵观全文,青春要与奋斗同行,青年要有创新的热情与动力,这样才能为民族和国家作贡献。
D.选文发表于五四青年节这一天,文章内容激情澎湃,对新时代青年有极强的感召力。
13.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任选一种即可)(3分)
14.请梳理选文第④段的论证思路,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3分)
INCLUDEPICTURE"一改2.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九语吉林\\Word\\一改2.tif" \* MERGEFORMATINET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问·问法不同答案不同】文章是如何层层推进、思路清晰地阐述观点的?
15.如果将下面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放在选文中的【甲】处或【乙】处,你认为放在哪里合适?请简述理由。(3分)
张晨,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13岁双目失明,后成为国内首位盲人声乐硕士。她热爱特殊教育事业,点亮残障孩子的心灯。她热心公益,经常参加关爱留守儿童和帮助农村地区教师成长的志愿活动。她忠诚践行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充分彰显了不负青春、不负韶华的时代担当。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4分)
守 望
原上秋
他经常来这里,不论雨天,还是晴天。这里松柏苍翠,雨天苍翠,晴天也苍翠。松柏在雨天里有雨水滑落,像流下的泪。
不下雨的时候,这个区域一半严肃,一半活泼。三十多年前,这是一个整体。记不清哪一天,一分为二了。外面沿马路的一半划出来,供居民使用:唱歌、跳舞、打牌、弈棋,老人们静坐,孩子们追逐打闹。另一半,一千多人躺在那里,很安静。哄闹声随风能进去,人不能进去。当中隔着一道门,是那种透视的铁艺门,彼此都能窥见,两边的人如相会,能拉手,不能拥抱。
他经常坐在那里,看着人聚人散。
起先没有划开的时候,他也时常过来。那时候有高墙和密不透风的大铁门。马路的对面是一幢小楼,四层,现在还在,显得破了,像一位老人一样安静而慈祥地坐在那里。他就在那栋楼里住着。那时候,他的双腿还有充沛的力量支撑躯体,经常绕着高墙行走。回到家里,透过斑驳的玻璃窗子,能轻而易举地看到这里。
现在,景色不一样了。对面已换成高大的牌楼,牌楼上有四个大字:烈士陵园。字是金色的,底是一种浅浅的蓝,透着淡淡的忧伤。
有一年,他看到对面的高墙被人推倒,听说是要建市民公园,他义愤填膺。他找到主管部门,亮出军功章,诉说了反对的理由。
负责人看到那些有岁月积淀、仿佛血染过的立功证书和奖章,一脸崇敬地接待了他。
工作人员一直与他沟通,公园还是建成了,或者说,陵园地块一分为二了。他接受了现实,他感觉到,实际上这样也不错:战友们在里面,依然有一份安宁,依然有苍松翠柏相拥。后来,孙子说了一句话,让他释然。孙子说,先烈打江山,不正是为了后代幸福吗?
后来,他看到那些在公园里休闲的人,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神情。这时候,他会想起孙子的那句话。
他比任何人在公园待的时间都久,他坐在已成隔挡的大门一边,左耳和右耳处在分裂的状态。左耳是欢闹,右耳是寂静,有时候反过来。他的情绪也分裂,右边是伤痛,左边是欢笑,有时候反过来。
他孙子也来过,孙子用一种凝重的表情看着里面,里面被苍松翠柏包围。大石碑后面,是一排排六十厘米高的墓碑,从门口看不到。
孙子回过头,变成一脸的欢喜,跑开了。孩子这个年纪不会装,高兴就是高兴。
看到孙子笑着跑开,他也涌动着一份幸福。
他的痛只在下雨的时候隐隐发作。这个时候,公园里的欢笑被雨水冲散,剩下一片空旷和四处飘逸的寂寥。他打着雨伞蹲下来,挨个给墓碑擦洗,小心翼翼地像给他们洗澡。这里的一千六百五十八个战友,他一个也不认识,却又都熟悉。无论是与日本侵略者搏斗牺牲的,在解放战争中倒下的,还是抗美援朝魂归故里的,他怎么会不熟悉呢?他们在战场上冲锋的姿态,他们把最后一颗子弹射向敌人的壮烈,他永不能忘。
每当擦到一个叫李云峰的烈士的墓碑时,他会想到那时的通信员,一个叫李什么峰的年轻战士。原谅他记不住战士的名字,因为这个李什么峰之前,已有两个通信员相继牺牲了。弹雨里,他问,叫什么名字。枪炮声很重,新的通信员把手围个喇叭大声说,他叫李什么峰。
后来,这个叫李什么峰的通信员也牺牲了。
他深深内疚。
他就把这个李云峰当作那个李什么峰的对待,在他身上多擦几下,在他身边多停片刻。
擦完墓碑,他已经很累了。他坐在前面的大石碑台阶上,把雨伞扣在头顶。一下子,弹雨似乎就来了。这种氛围,使他不由地想起那些枪林弹雨的故事。
坐久了,他会感觉到凉,由外到内的凉。四周的松柏都淌着雨水,他的眼睛和心也潮湿起来。
等云一片片散开,太阳光照在大地,公园的一侧开始欢闹起来,一张张笑脸又荡漾起来。
这是两个世界,彼此守望。
(有删改)
16.三十多年的变迁,陵园地块由“整体”一分为二,引发了“他”心理的变化。小说围绕“陵园地块的变动”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4分)
地块变动情况 “他”的行为 “他”的心理状态
没有划开时 时常过来,绕墙走,从家中看 平静
开始建公园时 ① ②     
公园建成后 ③ ④     
17.“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孙子的言行对“他”有怎样的影响?(3分)
18.下列与小说主题相关的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反复写“他”的“来”与“坐”,体现了“他”执着守望战友们的深厚情感。
B.小说写“他”把李云峰当作那个李什么峰对待,体现了“他”的内疚心理和“他”对战斗岁月难以忘怀,点明了“他”守望的原因。
C.结尾句的含义是:活着的人们在守望英烈;英烈在守望活着的人们,守望人们的幸福生活。
D.标题“守望”点明了人物的行为特点,揭示了守望的痛苦和绝望。
19.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文中描写环境的画横线语句的作用。(4分)
(三)名著阅读(5分)
20.请根据你阅读《水浒传》的体验,补全下列回目。(3分)
(1)史大郎夜走华阴县,____________________拳打镇关西。
(2)梁山泊______________落草,汴京城____________卖刀。
(3)______________醉卧灵官殿,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21.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2分)
只听得门首有两个承局叫道:“林教头,太尉钧旨,道你买一口好刀,就叫你将去比看。太尉在府里专等。”
这两个人让林冲带上刀到白虎节堂,两人借故离开后,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22.为提升同学们的劳动素养,学校拟开辟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请你参与相关活动并完成任务。
【任务一 布置文化墙】
(1)为宣传农耕文化,筹备组准备在基地围墙上配上相关图画,请同学们一起参与讨论。(3分)
组长:我认为可以在墙上画常用农具。看,这是我画的。
   
你:好主意!我来把这三个农具的名字写出来——“锄头”“镰刀”“铁锹”。
组长:不错啊!“锄”“镰”“锹”这三个字有不少共同点,你是否也有发现?
你:我可以从造字法、部首等角度去探究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 命名种植园】
(2)下面是劳动实践基地规划图。请你从古诗文中寻找灵感,参照B园区的命名方式,给C或D园区命名,并解说你的创意。(3分)
古诗文提示:《钱塘湖春行》《卜算子·咏梅》《桃花源记》……
INCLUDEPICTURE"换图-1.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九语吉林\\Word\\换图-1.tif" \* MERGEFORMATINET
规划方案:基地分为4个园区,分别种植粮食作物、蔬菜、树木和花卉。
B园区命名解说:B园区种植蔬菜,取名为“蔬乐园”,该名称创意来源于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中的“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用“蔬乐园”命名,既点明此处种植的是蔬菜,又能体现同学们在劳动实践中体验到的快乐和收获的满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 说服好朋友】
(3)学校决定让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基地的管理。朋友小舟表示:“我们平时学习忙,没有时间;再说也没种植经验,不能参与管理。”请你说服他。(4分)
四、作文(50分)
23.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身处互联网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受益者,信息获取更便捷,交流沟通更及时;同时,我们也都是参与者,我们的每一次点击、评价、发布,都在丰富着互联网资源,影响着互联网品质。回顾我们的互联网经历,或许精彩纷呈,或许流连忘返,或有诸多遗憾……
请以《我的互联网体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立意准确,思想健康,情感真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5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歌德曾说过:“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儿;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丢掉了很多;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去了。”
“勇敢”历来是为人赞赏和推崇的品质。对于“勇敢”,你有怎样的认识和看法?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
写作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思想健康;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5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一、1. 妄 nuò
2. A
3. 面貌透着气息,闪耀气质。
4. 示例一:构建书香社会
示例二:提升综合素养
示例三:培养高雅情操
5. (1)凫雁满回塘
(2)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二、(一)6. C 点拨:“或异二者之为”中“或”是“或许、也许”的意思,表示委婉的语气。
7. B 点拨:B项中“于”的意思是“对,对于”,其余三项中“于”的意思是“在”。
8. D
9. (1)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2)人类获取可以吃的东西吃,难道是上天特意为了让人吃而孕育了它们吗?
10. 范仲淹一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另一方面委婉恳切地劝勉朋友滕子京应有“古仁人之心”,以天下为重,志存高远。
11. 示例:《曹刿论战》中的曹刿在“齐师伐我”的情况下,和鲁庄公分析形式,劝谏鲁庄公取信于民,并且在作战时一起前往战场,深入分析敌军形式后做出正确的作战策略,最终获胜。
【乙参考译文】齐国田氏出行前在庭院里设宴祭祀路神,食客有上千人。宴席上有敬献鱼和大雁的,田氏看了,于是感叹道:“老天对民众很厚道啊!生长五谷,孕育鱼和鸟来给人享用。”所有食客高声附和。一个年龄十二岁姓鲍的小孩,在食客中排列在次等的位置,进言道:“不是您说的那样。天地万物和我们人类并存,都是物类。物类没有贵贱之分,只是因为大小、智力不同而互相制约,互相成为食物,并不是为了给谁吃而存在的。人类获取可以吃的东西吃,难道是上天特意为了让人吃而孕育了它们吗?况且蚊虫叮咬(人的)皮肤,虎狼吃肉,岂不是上天特意为了蚊虫而孕育出人、为了虎狼而孕育出有肉的生物吗?”
(二)12. A 点拨:文章首段引出论题,并没有提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题目点明的,结尾再次强调了论点。
13. 示例一: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把奋斗比喻成有根之木、有源之水,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只有扎根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青春才能绽放绚丽之花”的观点,进而论证了“青春总是同梦想相伴,而梦想需要与奋斗同行”的分论点。
示例二: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青年垦荒队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和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只有扎根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青春才能绽放绚丽之花”的观点,进而论证了“青春总是同梦想相伴,而梦想需要与奋斗同行”的分论点,使论证更加具体,增强文章说服力。
14. ①周雷培育出16个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
②青年彰显勇于创新的精神
③国家呼唤创新型人才,广大青年要勇探索、重创新
【变式问·问法不同答案不同】略。 点拨:①确定中心论点;②明确分论点;③按由浅入深的顺序,先论述……然后论述……最后论述了……按“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起承转合的词语分条陈述即可。
15. 我选【甲】处。理由:张晨的事例能够证明第③段“青春总是同梦想相伴,而梦想需要与奋斗同行”的分论点。
16. ①找主管部门,亮军功章,诉说反对理由 ②义愤填膺
③坐在门边;擦洗墓碑 ④一边伤痛,一边欢笑
17. ①“他”是一个战功卓著的老英雄;②是一个对战友有着深厚感情的老兵;③是一个执着明理、顾全大局的老人。孙子的言行让“他”释然,涌动着一份幸福。
18. D 点拨:D.“守望的痛苦和绝望”错。
19. 文中画横线语句描写了烈士陵园苍翠的松柏,营造了庄严肃穆的氛围,烘托了“他”的哀痛、怀念之情。
(三)20. (1)鲁提辖 (2)林冲 杨志 (3)赤发鬼
21. 高俅诬陷林冲带刀擅入白虎节堂欲行刺,将其捉拿。
三、22. (1)示例一:这三个字都是形声字,左边是形旁,右边是声旁;都是左右结构;偏旁都是“钅”。
示例二:这三个字的偏旁都是“钅”,由此可推断这些农具是铁制造的。
(2)示例一:C园区种植树木,可取名为“树怡园”。该名称创意来源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树怡园”命名,既点明这里种的是树,还含蓄地表现了同学们在该园区劳动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和怡然自得的美好心情。
示例二:D园区种植花卉,可取名为“如香园”。该名称创意来源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以“如香园”为名,园名富有美感,既含蓄地点明这里种的是花,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涵养同学们高雅的情趣,培养高尚的情操。
(3)示例:小舟,参与基地的日常管理,能提升我们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劳动素养等。你说没时间,那我们可以利用双休日等课余时间去基地。我们确实没什么种植经验,但正因如此,我们更应在实践中学习,积累劳动经验,增长各种本领。通过劳动实践和参与管理,我们既能学到本领,还能在劳动中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等精神,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我们一起去吧!你说好吗?
四、23. 略。
1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